科学网-在线访谈-解析温州动车追尾事故
解析温州动车追尾事故
      连日来,高铁动车事故频出,引发各界强烈关注。科学网将于7月26日下午14:30-16:30举办“解析动车追尾事故”在线访谈,特邀交通工程技术及相关领域的多名专家(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铁路信号专家闵应骅;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气象学家丁裕国;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研究中心教授、动车专家罗世辉;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消防与安全技术学院助理教授麻庭光;雷电防护专业人士丛远新;武汉大学信管院和计科院教授沈阳等)、亲历事故现场的网友(温州都市报时政要闻部副主任吴智勇、新浪微博网友小刀)和关心铁路交通安全的科学网博主(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单涛涛博士等)做为嘉宾,与公众面对面交流铁路交通安全的相关问题,共同探析7.23动车事故原因。
访谈内容(共717个问题,361个回复)
Einstein:对吴智勇 想问吴先生,当时掉下桥梁的车厢中乘客的自救情况?因为我注意到网上说车窗玻璃砸不开的事情。
2011-07-25 18:18
本期嘉宾
吴智勇:当时,确实很多窗玻璃很难砸开,消防战士从外面用专业工具都要好一会儿,何况受伤的旅客在侧翻的车厢里,又没有工具,也很难找到,可以想象根本是没有办法用上力去砸掉玻璃窗。
2011-07-26 15:00
xupeiyang:对麻庭光 地震已经给了我们一个常识,就是72小时的黄金救援期,那么到现在还没到72小时,里面到底有没有生命体征?为什么小女孩完全靠自己的生命的奇迹来存活,那在这种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给这个奇迹更多的助力?给她空间,而不是我们本身也成了一种阻碍?
2011-07-26 14:56
本期嘉宾
麻庭光:工作机理,不清楚,现在问题是有人想早一点回复,因此问题在于问责制,而不在于技术问题。
2011-07-26 15:00
SprMorn:对吴智勇 您认为本次事件中新媒体较老媒体展现出了何种优势?
2011-07-25 17:46
本期嘉宾
吴智勇:微博的力量很强大,当时我在现场忙于采访,后来才突然想到发一条微博,没想到发上去不到十分钟,就接到很多新闻单位的电话,包括境外的,我唯独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连线采访。
2011-07-26 15:00
xupeiyang:对丛远新 地震已经给了我们一个常识,就是72小时的黄金救援期,那么到现在还没到72小时,里面到底有没有生命体征?为什么小女孩完全靠自己的生命的奇迹来存活,那在这种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给这个奇迹更多的助力?给她空间,而不是我们本身也成了一种阻碍?
2011-07-26 14:56
本期嘉宾
丛远新:只要不保守,尽最大的努力去做,就不会成为阻碍,只会产生更多的助力
2011-07-26 15:00
xupeiyang:对单涛涛 除了名单以外,为什么要把车头埋掉?在事故原因查清以前,不排除我们的列车本身它是有问题的。对列车进行处理的时候,我很自然的产生一个疑问,里边究竟还有没有人?我们应该从常识上,从以人为本,或者说站在一个伤者或者死者的家属的角度去解决这些问题。
2011-07-26 14:58
本期嘉宾
单涛涛:我个人也觉得不应该埋车头,应该保护甚至永远保存现场。
2011-07-26 14:59
jcy262626:对闵应骅 我想请问各位老师,雷电的影响真的这么大吗?一个动车,没有紧急刹车系统吗?另外,乘客都能发微博,说明不存在信号死角,难道这动车就一套通信系统?本人确实非常疑惑,望予以解答。
2011-07-26 14:56
本期嘉宾
闵应骅:列出肯定有紧急刹车系统。但手机信号不允许参与控制。
2011-07-26 14:59
creator:对麻庭光 1,车头是否有黑匣子之类的物品? 2,毁坏破损车头和不毁坏对事故分析有什么影响? 3,是否可以通过破损的车头发现技术信息,包括可能偷窃别人的技术的证据? 4,如果车祸中破损的车头没有被毁坏,它应该能包含那些信息?可否直接将技术问题与人为问题区分开? 5,防雷设置如何检验是否合格,表象上有什么特征? 6,我们的动车消防设施看上去是否合格,现象a是玻璃难撬开,现象b是停电后无广播。
2011-07-26 14:52
本期嘉宾
麻庭光:对于数字化的今天,即使当车没有黑匣子,其功能必然存在什么地方,功能差不多。如果是软件问题,硬件破坏就没有关系。破损的车头当然会有一些不希望别人知道的东西,不清楚细节。技术本来就是人为,技术失败其实还是人的错误。人为错误,其实是管理的问题,也是技术问题,所以不好严格区分。合格不合格看标准,国内消防标准似乎还没有跟上,当然我不太清楚具体现状。
2011-07-26 14:59
本期嘉宾
丛远新: 其实,动车因雷击而产生故障的事故(理论上可以通过可靠的防雷接地措施消解)之前多有发生。此次事故发生前,新京报 就报道了多起动车因雷击而停运的事故。 甚至还发生过与此次类似的信号故障(有认为雷击破坏了D3115次动车的信号释放系统,导致铁路无法检测有车停在路轨,后面的D301次动车迎头追尾)。譬如: 2010年8月15日,合肥周边地区暴雨雷电,六安至武汉间的合武铁路发生故障,接收不到信号,D3001次等多趟动车被迫停在路上。 所不同的是,那次发生信号故障后,全线停运,而这次则是迎头撞上。 另外,就在该事故发生的第二天,也就是7月24日,就在距该脱轨动车事故点5公里处,又一辆从厦门开往杭州的D3212次动车因雷击事故被迫停车。所以,在此次动车脱轨一带,铁路系统的防雷接地措施的投入恐怕太低了点。
2011-07-26 14:58
jcy262626:对单涛涛 我想请问各位老师,雷电的影响真的这么大吗?一个动车,没有紧急刹车系统吗?另外,乘客都能发微博,说明不存在信号死角,难道这动车就一套通信系统?本人确实非常疑惑,望予以解答。
2011-07-26 14:56
本期嘉宾
单涛涛:雷电的影响不是主要因素,列车的自动控制系统,包括区间闭塞系统出现故障才是致命的。
2011-07-26 14:58
creator:对罗世辉 1,车头是否有黑匣子之类的物品? 2,毁坏破损车头和不毁坏对事故分析有什么影响? 3,是否可以通过破损的车头发现技术信息,包括可能偷窃别人的技术的证据? 4,如果车祸中破损的车头没有被毁坏,它应该能包含那些信息?可否直接将技术问题与人为问题区分开? 5,防雷设置如何检验是否合格,表象上有什么特征? 6,我们的动车消防设施看上去是否合格,现象a是玻璃难撬开,现象b是停电后无广播。
2011-07-26 14:52
本期嘉宾
罗世辉:1)有黑匣子。2)保留残骸当然更有助于今后对事故的分析和反思车辆设计,至于为什么按现在处理,现场有现场的说法,不好评价。
2011-07-26 14:58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手机版 | RSS | 中国科学报社
京ICP备07017567号-1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08 Copyright @ 2007-2020 中国科学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