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在线访谈-年轻学者如何做科研
年轻学者如何做科研

9月9日上午10:00-11:40,何毓琦教授将做客科学网编辑部,与科学网网友交流科研经验和体会。 

欢迎大家发布问题,何教授会提前了解大家的问题以便在有限的时间内给予解答。

提醒广大科学网网友:本次访谈以探讨交流科研经验为主题,建议大家事先阅读何毓琦教授博客中关于如何做科研的相关博文(何毓琦教授的博客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u/何毓琦

访谈内容(共128个问题,47个回复)
科学网编辑部:对何毓琦 您刚才说的训练的方法有点像苏格拉底的方法。
2011-09-09 10:22
本期嘉宾
何毓琦:而且真的很厉害,所以我觉得最要紧的博士训练,或者年轻人就是这点,你要让他,我的学生很快就学会了,他以后见我一定要想得很清楚,我就拼命把他推。
2011-09-09 10:22
Penrose:对何毓琦 像咱们在组里有大老板,在实验室的组里有专家和院士,权威,他们在国内的习惯,我们刚刚出道跟他们对不上话,有的时候你的意见跟他不一样,我们是该表达还是应该?
2011-09-09 10:21
本期嘉宾
何毓琦:我讲我个人的意见,我晓得中国这种事情有很多的想法,我在讨论学术方面绝对没有阶级观念的,我从我的博士生,每一个礼拜,起码花一个钟点,可以完全辩论,我主要的责任学生来见我有什么意见,我就是把他推到墙边上一点退路都没有,等他推回来的时候,我觉得你差不多可以了,所以我们讨论学术的时候绝对没有阶级观念,完全是平等的,但是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2011-09-09 10:21
科学网编辑部:对何毓琦 日本我觉得跟他文化有关系。
2011-09-09 10:19
本期嘉宾
何毓琦:不过我觉得现在科学比较国际化,所以他也不能维持很老式的制度,你有了好的意见,总是有地方可以找出路的。 罗会仟:像咱们在组里有大老板,在实验室的组里有专家和院士,权威,他们在国内的习惯,我们刚刚出道跟他们对不上话,有的时候你的意见跟他不一样,我们是该表达还是应该?
2011-09-09 10:19
科学网编辑部:对何毓琦 我想这个是不是跟一些国家他不同科研的体制有关系,像美国,他可能实行了是PI制,像有一些据我了解,像英国或者是日本,他教授的职位相当的少,退休一个才能够进入一个,大多数科研人员他博士毕业以后,只能选择一个大的组,像金字塔一样的层级结构,一层一层的,据我所知中国这几年才开始引进独立PI制,PI对自己的课题组负责,他的尺寸不会特别的大,但是从另外一方面,像科学院里面他同样还是有一些大的项目,以集团作战或者是大项目的形式为一个大组,有一个大老板,二老板,三老板,一层层这样包出去的,是不是跟这种体制性的也有关系?
2011-09-09 10:18
本期嘉宾
何毓琦:体制绝对是很重要的,日本的情形我不太清楚,英国我比较晓得一点,他们当然像你讲的金字塔一样的,真正教授的头衔并不是多的,底下,我们叫副教授,他们叫leader,还有助理教授,我觉得他们不是那么样子,上面的大老板,不是像欧洲,像德国大老板,真正的大老板,英国的大老板相当民主,我觉得至少我呆过好几次,有很多人可以自己做东西,虽然他有这个制度,我并不觉得妨碍他们,日本我就不太清楚到底怎么样。
2011-09-09 10:19
Penrose:对何毓琦 国内也有青年基金,也是说是这样的,但是实际上他跟其他的基金是混在一块的,他要用其他的一些教授来评这个基金,要看你的工作基础,看你在哪个研究组,你这个研究组具不具有这个能力,还是一样的,有一定的困难。
2011-09-09 10:18
本期嘉宾
何毓琦:有许多问题是这样,从美国到中国来一样的道理,但是就变形了,我了解这个问题,我希望慢慢改变,至少有这样一个可能性,你们已经好一步了,但是中国我晓得有许多传统,好像家庭关系很重要。 主持人:我想这个是不是跟一些国家他不同科研的体制有关系,像美国,他可能实行了是PI制,像有一些据我了解,像英国或者是日本,他教授的职位相当的少,退休一个才能够进入一个,大多数科研人员他博士毕业以后,只能选择一个大的组,像金字塔一样的层级结构,一层一层的,据我所知中国这几年才开始引进独立PI制,PI对自己的课题组负责,他的尺寸不会特别的大,但是从另外一方面,像科学院里面他同样还是有一些大的项目,以集团作战或者是大项目的形式为一个大组,有一个大老板,二老板,三老板,一层层这样包出去的,是不是跟这种体制性的也有关系?
2011-09-09 10:18
Penrose:对何毓琦 在国内毕业了申请项目申请经费申请不到。
2011-09-09 10:17
本期嘉宾
何毓琦:我深深了解,所以比如说美国国家基金会,有一部分钱专门是给年轻人的,你毕业五年之后不能申请,一定要五年之内申请,你用不着和有名气的去竞争。
2011-09-09 10:17
Penrose:对何毓琦 是这样的,刚刚毕业的博士生,咱们国内一般约定俗成的找一棵大树,靠着他下面,虽然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方便,经费上和项目上,但是同样的另外一些方面也是约束了我们一些人的成长,因为这样的话对激发你自己的斗志有影响,面临这样的矛盾我们该怎么板呢?
2011-09-09 10:14
本期嘉宾
何毓琦:何毓琦:我在回答你问题之前,我先讲一个一般性的,我在科学网开博近四年了,差不多你们一开始的时候我就来了,我写了大概300多篇文章,其中1/3关于科研人员如何做科研,像你们年轻的科研学者的一些帮助,我是有经验的,当然我不能要求你们每个人都看过我三百多篇文章选出来,其实有很多问题也回答过,所以我在2009年11月28号我写了一篇文章,包括所有的这100多篇,来回答你们的问题,把每个题目都分类,比如说美国大学生活怎么样,应该怎么样做事情的指南,问题A应该怎么解决,问题B应当怎么解决,很短一篇文章,以后有人问我问题,我说你到那上面去找,反正很清楚。而且我每六个月我换新一下,最近6月12号我有新的博文我就加进去,你们只要记住这个日子,2009年11月28号那篇文章,题目就是为年轻读者要求解决问题,或者是给你一点帮助的,所以你们看那里有许多问题都会解决了。我现在再来讲一下你的这个问题。 你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我当时自己做博士的时候,没有导师,我有一篇文章写得很清楚,从博士开始到你现在怎么进步的,根本没有导师,全是靠自己,我的博客上还有一篇,有一个湖南大学博士生,也是没有人指导,他自己研究做了一套东西,就跟我通信,我发现他在他那行业做得非常清楚,我就请他写了一篇怎么自己做导师的文章,他写得很好,所以我主张这个是值得看一看。而且假如有了博士学位,假如是导师真的很花时间训练你,你得博士以后自己做硕士,不一定要靠大树,靠大树有它的好处和不好处,我是觉得,我自己的经验,以及湖南大学这个学生的经验,我到现在还没有见过他,我发现你绝对可以自己学习,当然有的时候会走一点弯路,碰两个钉子,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解决,你自己假如没有好的导师帮你忙的话,有当然很好,没有可以自己创出来,中国我了解,不太一样一点,时间要慢慢来改。不过在美国绝对没有这个问题。
2011-09-09 10:14
47 条记录 5/5 页 上一页   1   2   3   4  5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手机版 | RSS | 中国科学报社
京ICP备07017567号-1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08 Copyright @ 2007-2020 中国科学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