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在线访谈-年轻学者如何做科研
年轻学者如何做科研

9月9日上午10:00-11:40,何毓琦教授将做客科学网编辑部,与科学网网友交流科研经验和体会。 

欢迎大家发布问题,何教授会提前了解大家的问题以便在有限的时间内给予解答。

提醒广大科学网网友:本次访谈以探讨交流科研经验为主题,建议大家事先阅读何毓琦教授博客中关于如何做科研的相关博文(何毓琦教授的博客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u/何毓琦

访谈内容(共128个问题,47个回复)
科学网编辑部:对何毓琦 科学时报记者问:年轻人跨专业选择的问题,有的年轻人觉得说,我想选择一些课题,感觉所有的领域都在有人做,我们作为年轻人,都跟前辈在做,虽然有自己的兴趣点和专业的一点东西,但是觉得自己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还是觉得很难,何老师您有没有什么具体的建议?
2011-09-09 10:56
本期嘉宾
何毓琦:我推荐大家去读湖南大学的那个学生写的“我如何自己做自己的导师”的那篇博文,我发现他对这个问题认识很清楚,我请他写了这篇,我觉得这篇文章很值得大家去看。问题有的是,这绝对不是问题,你可以永远找到值得做的东西。我是不担心年轻人的,他们可能信心不够,我现在告诉他,绝对要放心去做,没问题。当然有人帮你忙更好,你少走一点弯路,省点事情,这当然是绝对有好处的。
2011-09-09 10:57
yuewenzhu:对何毓琦 但是在国内,有可能是学生写的论文老师是第一作者。
2011-09-09 10:53
本期嘉宾
何毓琦:是,长久下去,假如中国科研到了世界一流地位的时候,这种事情慢慢会改变,我不是说国外没有,我刚才讲了,在医学方面至少我晓得,实验室主任名字永远在上面,每一个系统不一样,他们怎么做法我不知道,他们怎么评议有什么的。
2011-09-09 10:55
yuewenzhu:对何毓琦 还有一个问题,一般的大老板带学生或者是做项目,一般做的文章,第一作者一般都是学生提议做的,中间那部分助研,副研面临很尴尬的地步。
2011-09-09 10:51
本期嘉宾
何毓琦:这特别是中国问题,国外没有这种事情,第一,哈佛、麻省理工,只要收了你做助理教授,这是自然的,没有另外博导,你马上就是自己的,可能会给你启动费,你自己去申请,这个不成问题的至少是,我相信迟早中国的大学一步一步也会这样子,我现在看清华许多地方他们已经很快的开始了。
2011-09-09 10:51
yuewenzhu:对何毓琦 这可能国内和国外学校一些培养体制的差异?
2011-09-09 10:50
本期嘉宾
何毓琦:我觉得像清华大学没什么分别了。
2011-09-09 10:50
yuewenzhu:对何毓琦 还有一个问题,很多年轻人,比如说博士或者是博士后刚毕业,一般找一个大老板,但是一般去了帮助大老板带学生,或者帮他做项目,很难有一些自己的大量的时间去做实验,或者是做自己的研究课题,这样的话导致你毕业的那几年就好象出现一个真空期一样,很难有一些有很好的R&D或者是文章发表出来?
2011-09-09 10:47
本期嘉宾
何毓琦:对,比如说你毕业以后,在科学院或者是政府机关做事情,你自然而然就会有一个大老板帮你找钱,帮你,但是在学校真正第一流的大学,中国世界,英文讲叫研究大学,学校里用了你做教授以后,当然希望你教书,教学生,博导,但是他预留好一部分时间你自己去做研究工作,比如说我举个例子,哈佛并不是特别,我们哈佛用了一个助理教师开始,在美国大学一学期教两课,一年教四课,在哈佛一学期教一课书,我用了你,一半时间付钱给你做研究,现在许多大学用了你还另外给你一笔钱,启动费,不但你自己可以做,给你时间做研究,你还可以请一个助手,所以你在大学,在一流的研究大学没问题,在实验室,有你的老板帮你忙。
2011-09-09 10:49
yuewenzhu:对何毓琦 现在有很多考试的制度,我不知道美国是怎么样的,中国有开题报告,中期汇报和年底考核,给大家搞成一种速成的心里,有一点数据就要写文章,但是要发高质量的文章对学术才有意义,我不知道如何权衡文章的质量和数量的问题?
2011-09-09 10:46
本期嘉宾
何毓琦:这个我希望是个过渡时期,在科学上面用量是绝对行不通的,我了解现在的中国为什么注重量,像SCI国外根本很少的,很多人觉得不通的,根本不用的,唯一但是还是不健全,唯一能行得通的办法就是同行评议。SCI之类的一般国外绝对用这个方法,我写过几次文章,在几个会议上公开说我们不用这套东西。但是我也了解,中国为什么现在需要用这个量,用量有许多用不着争论的,像奥运会一样,你跳高一点拿金牌,低一点拿银牌,没话讲,但是学术方面绝对不能用量,长久下去不能用这个量,我觉得你们年轻人不要太注重量,当然现在可能注重一下需要,迟早中国会同国外一样,慢慢重质,就像我刚才讲,有三四十个人真正了解你做的东西就够了。
2011-09-09 10:47
timroyal1999:对何毓琦 您以前在博文里面也提过,您当教授以后,去其他的世界各地经常出差,公干,这样实际上也起到旅行的作用?
2011-09-09 10:44
本期嘉宾
何毓琦:因为学术界开完会以后,总是有点时间出去玩玩,这也是做学术界的好处,你在商业界我相信你没有那么多的自由。
2011-09-09 10:44
timroyal1999:对何毓琦 您刚才介绍一个是阅读,还有一个是旅行。
2011-09-09 10:43
本期嘉宾
何毓琦:旅行不一定要去走的,看书。
2011-09-09 10:44
timroyal1999:对何毓琦 我还有一个问题,现在我们,据我观察,我周围的同学他们博士、硕士,在课余时间的时候,很多人也都没有其他的事情做,也就是上上网,看看网上娱乐的东西,我就想年轻人很多在这种休闲时间,闲暇时间工作之余没有太多的选择,他们除了网络以外,很多不知道其他的该干什么,我想问一下何老,您在年轻过程中,您在现在的时候,您的闲暇之余都做些什么,或者您在闲暇之余是否做一些自身修养的提高,能不能介绍一下经验?
2011-09-09 10:42
本期嘉宾
何毓琦:当然我在年轻的时候没有这套东西,这对我从来不是问题,我兴趣很广,我喜欢的东西很多,旅行你不一定到哪里去,看书也可以,我喜欢看各种不同的书,消遣一天24小时不够,不是说找什么事情做,对我不是个问题,我觉得有没有互联网没有关系的。
2011-09-09 10:43
timroyal1999:对何毓琦 寻找一个学科交差点,然后来进行创新的一种方法。
2011-09-09 10:42
本期嘉宾
何毓琦:对。
2011-09-09 10:42
47 条记录 3/5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1   2  3  4   5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手机版 | RSS | 中国科学报社
京ICP备07017567号-1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08 Copyright @ 2007-2020 中国科学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