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在线访谈-年轻学者如何做科研
年轻学者如何做科研

9月9日上午10:00-11:40,何毓琦教授将做客科学网编辑部,与科学网网友交流科研经验和体会。 

欢迎大家发布问题,何教授会提前了解大家的问题以便在有限的时间内给予解答。

提醒广大科学网网友:本次访谈以探讨交流科研经验为主题,建议大家事先阅读何毓琦教授博客中关于如何做科研的相关博文(何毓琦教授的博客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u/何毓琦

访谈内容(共128个问题,47个回复)
科学网编辑部:对何毓琦 何老师好像有自己一次非常成功的转换,您的博文里面提到过,好像开始还不被承认?
2011-09-09 10:41
本期嘉宾
何毓琦:对,我完全跳到另外一个专业,我本来是控制理论电机方面的,跳到运作学方面去做,我想了一个新方法,他们不承认,打得很厉害的,假如我是年轻人可能就被杀掉了,我已经在我自己的专业有一定的地位,所以他们打不到我,现在他们对我还是很承认的,也是接受的。那是科学界都有的事情,你本来是领域外的人,我们听都没听说你,你告诉我你有比我更好的办法,这是人的自然反应。当时打得很厉害。不过你不要跳一行跳得太厉害了,可以在相关领域里面搞一个新的题目出来。
2011-09-09 10:42
科学网编辑部:对何毓琦 雷宇好像还有一个问题,也是很多年轻学者碰到的问题,关于专业转换的问题,在本科读一个专业,他本科时间发现有另外一个专业,硕士的时候转了,博士的时候又转了一个方向,从年轻学者事业发展来说,他是一个好事情还是说允许的,还是说应该尽量避免的这么一个事情?
2011-09-09 10:37
本期嘉宾
何毓琦:我的个人经验,那是非常自然的,你老呆一个地方就会落伍的,很简单的事情,我举个例子。美国以前有两个大的照片公司,一个是立可拍,现在已经破产了这个公司,就是因为他们在电子照相出来的时候,他们觉得我们有很多专利权,不怕,结果一下子没有人买他们的东西了,这个公司破产了。另一个是柯达,他说没关系,我是印照片的,不管你电子什么都无所谓,他没想到,现在人家拍一千张电子照片印三张出来,现在柯达变成很小很小的公司。所以我觉得你老呆在一行里面,不管做什么,可能科学就把你超过去了,完全你变成无关的,根本没有你能做的东西了,所以我觉得应当适当转转行,当然你念生物的,明天你说我要研究历史,这是大转变比较少,不过在你生物方面,从一个问题跳到另一个问题绝对是好事情,而且我主张,因为你跳到新的问题上,比钻在牛角尖里面做第三代什么问题容易的多,你的新问题,常常你先到那里,树上的果子都采下来了,后来的人要爬得很高才能采下来,我绝对主张你要常常换,每六七年换换做的东西绝对好。
2011-09-09 10:40
timroyal1999:对何毓琦 也不是年纪很大,三四十岁?
2011-09-09 10:36
本期嘉宾
何毓琦:理工科方面并不是特别多,我个人在外面做了三年事情然后去做的,我大学毕业很早,19岁就毕业了,我做了三年事情回来念书,跟别人差不多的,理工你做两三年事情回来念书很好的,有许多像工商管理学,哈佛的工商管理学很出名的,你大学毕业申请他根本睬都不睬你,你必须到外面做几年事情,他才收你回来念MBA,工商硕士,所以我觉得两三年可以,但是时间长了,在美国并不多,科研事业是年轻人的事业,你在外面呆了很长时间以后,成家立业再回来并不十分容易,但是文科方面很多,念历史的,但是他们基本上是半工半读的,晚上来选择,所以他们可以念博士一念十几年都有的,同我们的想法不一样的,我觉得并不是美国回来念博士的那么多。
2011-09-09 10:37
timroyal1999:对何毓琦 我还有一个问题,以前我在网上读到其他的文章,里面就讲过在美国的校园里面,读博的其实不止是年轻人,有些可能30岁、40岁以后的人,他都会在工作过一段时间以后,发现自己对某一个领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兴趣,想要探究他,那些美国人就会返回到校园里面攻读,研究他感兴趣的那些课题,据我所知,好像在我们中国人这边,这种环境下,大家都一直没有这种想法,认为是好像搞研究还有读博可能都是年轻人,三十岁以前应该干的事情,你过了三十岁以后应该专心于家庭或者是专心于工作上,但是我就觉得,美国人为什么不顾及到家庭,追求自己的理想,去追求对科学的探究,我们中国人能从中学习到一些什么,这是美国人有一种自由精神的体现吗?
2011-09-09 10:36
本期嘉宾
何毓琦:美国人当然个人主义,自由精神是比较特别明显,我觉得你说的年纪很大的。
2011-09-09 10:36
timroyal1999:对何毓琦 因为很多科研课题都越来越大了,一两个实验室可能无法完成这样的研究,像现在Science、Natuer这样的?
2011-09-09 10:33
本期嘉宾
何毓琦:像Science、Natuer主要是生物、化学、物理这方面,比如说我这行从来没有到Science、Natuer去写文章的,可以说根本没有,有许多,医学科,生物科,他们传统发表过文章是很多很多人的名字,我们自己这行,Science都不得了,很多人都是自己写的,我觉得你可以找问题,不一定要找大问题,你要好几个大的实验室来合作的。每个学科的想法不一样,医科至少我晓得实验室主任的名字在每一篇文章上都摆上去,对不对我很难讲。
2011-09-09 10:34
timroyal1999:对何毓琦 现在有很多Web2.0的网站,他可以让大家在一个网站上面对同一个项目不同的人员来对它进行编辑,大家的知识可以进行共享,我就想问一下,在这种网络对科研提供了这种便利的同时,又有很多科研人员他们出于保护自己实验室的知识产权或者是自己实验室技术的考虑,他们对这种形式比较排斥,我就想问一下何老,您对这种在线合作越来越频繁的趋势您是怎么看的,您支持这种趋势吗,如果您支持的话,对于那种排斥的这种趋势的那些科研人员来说,您对他们有什么建议或者是怎么打消他们的疑虑?
2011-09-09 10:31
本期嘉宾
何毓琦:我了解你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不是单单国外,我有很好的依据,还没有写好,被别人抢走了,有人当心不肯跟人家讲,不过我个人经验是这样,无论你做什么题目,在某一个时候,大概全世界只有三四十个人真正懂你的东西,真正了解你的东西,你平常,这三四十个人里面,可能有十几个人是给你研究的,世界上坏人总是有的,但是一般我讲起来,我的这40多年经验,我和这些横向密切联络的人,我有什么意见,当然我先想出来以后,还没有完全想好,我不马上去发表,我总是先写个草稿,我很相信人的时候我的意见怎么怎么样告诉他们,他们都很尊重我的,绝对不会说把他抢过来写了一篇文章赶快在我之前发表,很少的,坏人是有,但是一般你同相当熟的人可以,他们会尊重你是先想出来的,你一般有意见,大概想得差不多了,你写个草稿发给人家预发表的东西给他,我一辈子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人家抢过我的Idea,没有这个问题,所以我是主张学术方面应当完全是透明的,不要怕这些事情。当然不能说这种就避免不了,有的人是坏,你就不要跟他来往,这样子。
2011-09-09 10:33
timroyal1999:对何毓琦 何老师您好,我想问您的第一个问题,现在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给这些科研人员之间提供了交流的便利,用email来交流,甚至一些新兴的网站?
2011-09-09 10:31
本期嘉宾
何毓琦:email快要被淘汰了。
2011-09-09 10:31
科学网编辑部:对贾庆山 同样你说的一个问题,土鳖和海归的竞争,贾老师的这个情况,应该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博士,但是他后来毕业以后,包括以后有机会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在国际的一流实验室里面有合作的机会,科学网上对土鳖和海归之间的不公平,看似不公平的竞争方式有很多意见,海归也有意见,土鳖也有意见,不知道贾老师您是怎么想的?
2011-09-09 10:27
本期嘉宾
贾庆山:我只说一下我自己的观点,因为我是搞控制的,我们说东西永远分成可控和不可控的,所以我是说我能控制我自己怎么去做,我尽量把我自己能控制的不分去做好,在去跟外面竞争的时候,我并不认为土鳖或者是海归是一个主要的区别,我觉得在我申请基金或者是做项目的时候,一般更看重的还是我们团队的科研实力,所以我会用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怎么样把自己这方面的工作给做好,就是说把业务给提高,我们做信号处理里面永远有一个概念叫信噪比,如果你的本事比较好,业务能力比较强,并不是说你永远都会成功,也会有时候拿不到项目经费,也会有时候得不到很好的评价,但是只要我们不断把自己的能力提高,我相信还是会越来越好的。
2011-09-09 10:27
科学网编辑部:对何毓琦 罗会仟可能附带的一个问题,刚才讲的如何不急功近利,如何在浮躁的环境下保持一个稳定的心态,沉下来做就可以,他附带的一个问题,可能这也是比较有中国特色的一个问题,现在普遍的年轻的科研人员待遇太低,相比于同样是博士毕业,他的同学如果去政府部门做公务员,去做官,或者进公司做研发,做销售和市场,他留在高校里,继续做基础性的研究,他们的待遇可能会有天壤之别,他可能有几倍的差别,有的时候同学们聚会大家都互相比,比这个比那个的话,比待遇,比房子,比车什么的,他有的时候科研人员,年轻科研人员心理上就会有很大的失落感,我的工作非常辛苦,但是我的待遇在社会上来说,没有得到承认,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很多人可能他做了一段时间以后他就放弃了,甚至去做销售,我当然不是说去做销售就一定是比在高校里面,或者研究单位一定是一个不好的选择,但是现在确实很多高校面临如何保持保留最好的,真正有一些才华的人能够留在基础研究系统,而不都是去赚钱去了,我觉得这个问题可能是中国比较有特色的一个问题,不知道美国年轻是不是?
2011-09-09 10:23
本期嘉宾
何毓琦:也不完全是中国特色,有许多人我晓得,念博士,念了以后将来到企业里或者工业界,这个我承认,这并不坏。他自己只要认识清楚就好。我在中国教了三个博士,其中有一个很清楚,我不是做研究的,但是我希望受到你这样的训练,训练以后我出去,现在在工业做得非常好。还有一个是我们中心的,毕业了就去做投资银行,我需要像你们严格训练,训练以后我出去赚钱,那也很好,绝对没有问题,所以你要做科研你必须要自己喜欢,这是第一要紧,不然你会后悔,你和同学比起来赚的很少,那么辛苦。但是前提是真正喜欢做,这个快乐我觉得很难的,我最近写了一篇文章,说教书的快乐,我刚才还在讲,拿美国教授来比,我退休以后的生活是最开心最成功的,像教书、像现在写博文也是我很喜欢的事情,我觉得我能够帮助年轻人。所以你喜欢钱,没太大关系。不过不是说你教书做研究就不能活了,现在我觉得你做科研至少可以活,但是不能同赚大钱的和工业界的人比,但是我看现在至少我晓得的几个博士都还活得不错,贾庆山他可以讲讲他怎么样。
2011-09-09 10:24
Penrose:对何毓琦 另外还有一个,也是针对年轻人的心理上更加浮躁一点,因为现在社会上的诱惑也比较多,生活压力也比较大,做事也是三分钟热度,像做实验,我一段时间做不出来就非常的沮丧,甚至放弃,有些博士生刚刚入门的那些都会想,我是不是适合做科研?
2011-09-09 10:22
本期嘉宾
何毓琦:我记得我也写过一篇文章,你这个问题不是一个人有这样的问题,很多年轻人都有这样的问题,我写了一段,不要太担心,我一年只要有一个Idea还不错,我很满意,这可能是一两个礼拜之内的事情,其他的50个礼拜可能就是这样子想的东西困扰得很,做不出来东西,但是那一两个礼拜快乐整整代替了,要稍微有点耐心,做科学是艰苦的事情,你不能说每天都有新的发现,都很开心的,所以忍耐性要有一点。但是用不着太担心自己好像怎么做了十个月还一点东西没做出来什么,我是不是选择题目对了,不要太担心,行行能出状元,每个问题花了时间总会有东西会搞出来的。
2011-09-09 10:23
47 条记录 4/5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1   2   3  4  5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手机版 | RSS | 中国科学报社
京ICP备07017567号-1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08 Copyright @ 2007-2020 中国科学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