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在线访谈-女博士就业困境谁之过
女博士就业困境谁之过
近日女博士就业困境问题成为科学网博客讨论的焦点,编辑部打算就此话题做一期在线访谈,邀嘉宾与网友共同探讨这个话题,访谈为不限时访谈,欢迎各位网友参与。
访谈内容(共1060个问题,256个回复)
Global001:对张海霞 据说有个正规的组织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能否发挥好她的作用,为女性求职做点贡献?或者,女性团结起来,为改善女性的公平待遇成立一个新的团体?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结起来会有更大的影响力!
2017-05-17 14:26
本期嘉宾
张海霞:应该,必须!
2017-05-17 14:28
yaredai2014:对张海霞 女博士找工作难确实是一个共性问题,当然不排除跟着一个很厉害的老板,运气特别好,和特别牛的。绝大部分人还是普通人的,如何再现在状况下,改变现状,如果不能改变如何调整自己不被压垮,最终能够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
2017-05-17 14:22
本期嘉宾
张海霞:自己要更强是必须的,但是歧视也是必须不可以有的!
2017-05-17 14:28
科学网编辑部:对张海霞 中国科学报社记者向嘉宾提问:2. 从目前的讨论来看,女性学者的关注点更多在客观条件(生育问题,社会保障,政策环境,还有历史遗留的男女不平等),男性学者的反驳主要集中在个体主观问题(不积极上进,缺乏责任心,甚至有人提出事实证明女人整体水平就是差等)。这里面哪些站得住脚,哪些站不住?如何客观评价双方观点?
2017-05-17 14:25
本期嘉宾
张海霞:男性学者的反驳主要集中在个体主观问题(不积极上进,缺乏责任心,甚至有人提出事实证明女人整体水平就是差等)。 女性职业确实存在“不积极上进,缺乏责任心”的问题 ,“女人整体水平就是差”是歧视和偏见!
2017-05-17 14:27
ztrilibin:对范运年 我经常和朋友们聊天,因为我实验室可以提供博士后的工作机会,博士后是为了准备团队的后备力量,如果事业心和对科研的情怀俱佳的话,留下来工作可能性很大,但很少有人问津,朋友们推荐有博士过来,但最终因为我不能保证两年出站后就能留下来而选择离开,或者是因为我们是企业选择离开。并没有针对男女博士,而是有适合的就好。作为用人单位,我不愿意15分钟就评价录用一个人,而选择用两年的博士后经历来相互影响,难道这种方式必须有承诺吗?不管男女博士,这个都是个问题。实验室在三年前招到了,工作出色,我们留下,他也愿意,但之后根本没有人再来,不是不缺人,而是我需要确认人才是符合团队要求的,否则对谁都不好,其实这不是歧视问题。
2017-05-17 14:19
本期嘉宾
范运年:我总是觉得,我们的社会,太急功近利了,太浮躁。 这不是哪一个领域哪一个群体的现象,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大家都急于马上得到回报,企业希望马上得到产出,个人希望马上得到实惠,这种心态下,不只是女博士、女性受到歧视,有一些弱势的行业和企业,又何尝不是被歧视呢?
2017-05-17 14:25
科学网编辑部:对张海霞 中国科学报者记者向嘉宾提问: 1.女博士就业难是一个真命题还是伪命题 (因为反映就业难的男博士同样不少)?是否有数据或其他证据支撑这一命题。
2017-05-17 14:24
本期嘉宾
张海霞:参见中国妇女报4月26日报道,有详细数据。
2017-05-17 14:25
ztrilibin:对王兴云 我经常和朋友们聊天,因为我实验室可以提供博士后的工作机会,博士后是为了准备团队的后备力量,如果事业心和对科研的情怀俱佳的话,留下来工作可能性很大,但很少有人问津,朋友们推荐有博士过来,但最终因为我不能保证两年出站后就能留下来而选择离开,或者是因为我们是企业选择离开。并没有针对男女博士,而是有适合的就好。作为用人单位,我不愿意15分钟就评价录用一个人,而选择用两年的博士后经历来相互影响,难道这种方式必须有承诺吗?不管男女博士,这个都是个问题。实验室在三年前招到了,工作出色,我们留下,他也愿意,但之后根本没有人再来,不是不缺人,而是我需要确认人才是符合团队要求的,否则对谁都不好,其实这不是歧视问题。
2017-05-17 14:19
本期嘉宾
王兴云:这个我理解,但是在学生的角度来说,博士毕业三十岁了,谁不想安定下来,三年怕等不起。再就是,既然能读到博士,就是已经有很大的毅力了。还想继续读博士后,肯定是对自己要求极其高的人,所以我感觉,既然有这个勇气去你们那里读博士后,愿意继续等待两年,要一个稳定的岗位,说明他能力很强,能耐得住寂寞的人。应该考虑留下来。自己如果不想好好干,何苦再难为自己读博士后呢?
2017-05-17 14:25
wfb1989:对张海霞 哪种模式都肯定有利弊。个例并不具有普遍性吧?我只是说社会发展的大致趋势。我不是鼓吹单职工家庭、全职妈妈,只是说问题有解决的可能性,而不要一味上升到歧视、道德层面。看过一个笑话,大意是,在美国,女性+黑人+穆斯林+同性恋+艾滋病,可以无敌了。阶段性的社会问题,何必非要某个具体的责任人承担?我们就是用太多道德要求捆绑太多人,导致这么多伪善、谎言。
2017-05-17 14:23
本期嘉宾
张海霞:看了泪流满面,40岁二胎全职妈妈被离婚 我不伪善,我只是不希望我这些优秀的姐妹们终日以泪洗面!
2017-05-17 14:25
whx357:对文双春 建议多照顾补偿女性科研人员为家庭做出的事业发展期的延迟:提高各种人才计划,基金项目申请的年龄限制。
2017-05-17 14:20
本期嘉宾
文双春:基金委的青年基金等项目就是这么做的。
2017-05-17 14:25
jinchengfeiwu:对张海霞 针对女博士进高校,刚去工资低,利用周末到教育机构兼职家教赚钱怎么看,身边好几个这样的例子。
2017-05-17 14:21
本期嘉宾
张海霞:每个人的选择,只要能力可以,胜任和完成本职工作,业余时间干啥不应该管。
2017-05-17 14:24
wfb1989:对范运年 如果站在各种少数族群的角度,哪里都有“歧视”。比如,残障人士就业难度也不会比女性低。我觉得关键在于补偿、鼓励机制不完善,现在有针对残疾人就业的相关补助金,是不是也可以针对女性就业设置相应的国家补偿机制?毕竟,在社会发展不完善的现阶段,要求企业承担女性因生育、抚养幼儿而增加的成本,是不合理的。不能拿道德标准要求一个企业、公司的行为,不要拿道德捆绑一切。企业可能并不是“歧视”,只是做了运营成本上的综合判断。双职工家庭未必是最优的家庭模式,相信随着收入的提高,全职家庭主妇的比例会逐渐提升。
2017-05-17 14:07
本期嘉宾
范运年:我个人而言,不鼓励全职主妇的。 虽然我自己当过全职主妇,但是由于我们另一半的工作,不是有保障的,万一失业,女性又没有就业能力,这对于家庭而言,是灭顶之灾。 我们的社会福利,还没有完善到那个程度,而且受了教育的女性,如果有能力有意愿就业,是社会的进步。
2017-05-17 14:23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手机版 | RSS | 中国科学报社
京ICP备07017567号-1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08 Copyright @ 2007-2020 中国科学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