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在线访谈-解析温州动车追尾事故
解析温州动车追尾事故
      连日来,高铁动车事故频出,引发各界强烈关注。科学网将于7月26日下午14:30-16:30举办“解析动车追尾事故”在线访谈,特邀交通工程技术及相关领域的多名专家(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铁路信号专家闵应骅;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气象学家丁裕国;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研究中心教授、动车专家罗世辉;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消防与安全技术学院助理教授麻庭光;雷电防护专业人士丛远新;武汉大学信管院和计科院教授沈阳等)、亲历事故现场的网友(温州都市报时政要闻部副主任吴智勇、新浪微博网友小刀)和关心铁路交通安全的科学网博主(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单涛涛博士等)做为嘉宾,与公众面对面交流铁路交通安全的相关问题,共同探析7.23动车事故原因。
访谈内容(共717个问题,361个回复)
ycyzyp:对吴智勇 为什么要急着拆解车体并掩埋,确认里面没有遇难者尸体甚至生还者了吗???有点像杀人灭口(用动车杀人,然后赶紧把动车灭口)和毁尸灭迹!!! 还是在故意把死亡人数变为失踪人数,从而把死亡人数控制在传说中的35人以内!太恐怖了(比撞车本身恐怖得多)!!我就纳闷了,又没着火,也没爆炸,哪来的失踪人口呢!!! 希望不要被和谐哈,好恐怖...
2011-07-26 13:36
本期嘉宾
吴智勇:确实没着火,也没爆炸,所以就没有失踪人员。
2011-07-26 14:35
fiona:对沈阳 看了您的微博,您认为微博在这次动车事故信息传播过程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目前关于此次事故的微博舆论中,大家最关注的是哪些方面,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介绍?
2011-07-26 13:52
本期嘉宾
沈阳:微博在本次事件中担当了第一信息发布源,直接快速的进行了事件各类信息的发布,可以想见今后微博在中国的新闻媒体中将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本次微博舆论中,早期大家聚焦与救援、现场感受话题,在第二天逐步聚焦到有关部门的处置应对上来,近期转变为追责和表达愤怒情绪。
2011-07-26 14:35
fiona:对麻庭光 您是消防安全专家吧,能否从您的专业救援角度谈谈:这次动车事故的救援方式、持续时间是否妥当?这种突发事故发生后,应该怎样实施救援? 看新闻报道说特警很早就接到指令说要用吊机把车厢吊起来的,放到桥下来清理,还说是生命探测仪探测不到生命迹象,事实上仍有生命存活...
2011-07-26 13:42
本期嘉宾
麻庭光:这不是技术问题,是政治问题,不清楚其中的具体考量,我只能说他们都不是职业水平,我国除了香港和台湾,没有全职的消防队伍。这是国家消防制度设计的先天不足。
2011-07-26 14:34
Bellasx:对麻庭光 此次事故反应了中国铁路管理以及铁路信息化的缺陷:无人调度,不清楚周边列车情况(无法沟通)等,请问以后在铁路信息化管理上会有什么具体的措施?
2011-07-26 10:18
本期嘉宾
麻庭光:这个问题,由消防工程师来回答不合适,我只能说以后越来越仰赖自动,因为需要避免人为的失误,社会越发展越发达,人为的失误会被放大,比如这次动车事故。如果是蒸汽机时代,这一点人为失误很快就得到纠正了。
2011-07-26 14:34
主持人
科学网编辑部: 最近高铁动车事故频发,科学网特邀请了交通工程技术及相关领域的多名专家(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铁路信号专家闵应骅;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气象学家丁裕国;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研究中心教授、动车专家罗世辉;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消防与安全技术学院助理教授麻庭光;雷电防护专业人士丛远新;武汉大学信管院和计科院教授沈阳等)、亲历事故现场的网友(温州都市报时政要闻部副主任吴智勇、新浪微博网友小刀)和关心铁路交通安全的科学网博主(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单涛涛博士等)等嘉宾,与公众共同交流事故原因。欢迎大家各抒己见!
2011-07-26 14:33
zhagnkaike:对麻庭光 为什么在宣告搜救结束后,(我忘了是不是在掩埋的过程中)还能发现生命,他们是以生命标准来确定搜救结束的,及时里面没有生命迹象了,那遇难者尸体也应该全部运出后再做其他处理啊
2011-07-26 09:52
本期嘉宾
麻庭光:我对生命标准也不清楚,但生命总有不确定性,比如生了绝症,有人自动康复,有人就是好不了,因人而异。我对救援工作不熟悉,不过,我知道国内消防工作是非职业化的,所有消防工作者都是非职业的(或者说临时性的),所有的救援工作都是业余的,他们的主要职业是军人(或武警),其次才是技术工作,所以他们首先考虑要执行命令,其次他们的技术水平你可以想见。我一直主张的消防职业化,就是基于这一点认识。大部分人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中国是世界唯一的采纳非职业化消防的主要国家。非职业化的消防和救援工作者,无法得到长期的培训和教育,很难和国外终身积累的同行相比。你认为他们水平不足,没想到他们的工作本来就是业余的,这是国内消防制度一开始就这样设计的,消防费用由国防经费支付,所以他们首先是军人,其次才为民服务。
2011-07-26 14:33
fiona:对吴智勇 吴记者,你好,你是当地的记者,关于网上报道的温州特警拒指令坚持原地清理发现追尾动车幸存女童,以及遇难者家属质疑过早停止救援后,才发现亲人遇难的情况,你了解多少?停止救援是哪个部门下的命令,温州当地政府是什么态度,能否给我们讲讲。
2011-07-26 13:33
本期嘉宾
吴智勇:你的问题,可以登陆http://wzcs.wzdsb.net/thread-158082-1-1.html 内容比较丰富。
2011-07-26 14:33
新浪网友:对罗世辉 我在江西丰城 为什么一些技术没发挥作用?
2011-07-26 14:30
本期嘉宾
罗世辉:一个事故是很多偶然集中暴发的,为什么会这样只有等详细的调查结束之后可能才会知晓。
2011-07-26 14:33
wsjlzu:对麻庭光 天气原因是什么意思?是说,只要发生这样的天气,火车就不可避免的出事故,是人力不可避免的?还是说,对于这种天气响应的应对措施没做好,才导致事故?
2011-07-26 09:44
本期嘉宾
麻庭光:天气原因代表极端事件。任何产品都需要经过极端事件的考验,在可靠性理论中,需要通过加速试验(用更极端的短时模拟条件来模拟长期的运行工况)。极端事件仅仅是一种刺激,内在的响应决定 了系统的输出。所以关键还是系统内部的功能,是否能够容错。某一环节可能出错,但可以通过冗余配置的方法避免系统崩溃。不错,凡是重大灾难,都是应急计划没有做好的缘故。 火车可以出错,管理要能容错,把错误通过备用方法加以克服和避免。您说的大体正确。
2011-07-26 14:32
xu1987125:对麻庭光 同样是高铁,为什么我国高铁发生这么严重的事故,而高铁已运行多年的日本新干线却没有发生类似的事故呢?
2011-07-26 09:20
本期嘉宾
麻庭光:新干线具有先发优势,也就是说,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克服小毛病,最终导致成熟产品,因此他的人员,系统、备件、维护和原来的设备都很配套。我国没有长期的投入,希望短期内掌握可靠的系统,必然会遇到后发劣势的问题,就是环境不配套,好车配劣马。现在看来人为失误影响了动车的安全,因此是软件没有跟上,是培训没有跟上,这是导致系统失误的短板(即水桶理论:水桶的容量取决于最短的一根板,动车的可靠性取决于最弱的一块,对我们来说,就是人员培训问题)。
2011-07-26 14:32
374 条记录 36/38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一页 上5页  36  37   38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手机版 | RSS | 中国科学报社
京ICP备07017567号-1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08 Copyright @ 2007-2020 中国科学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