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在线访谈-解析温州动车追尾事故
解析温州动车追尾事故
      连日来,高铁动车事故频出,引发各界强烈关注。科学网将于7月26日下午14:30-16:30举办“解析动车追尾事故”在线访谈,特邀交通工程技术及相关领域的多名专家(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铁路信号专家闵应骅;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气象学家丁裕国;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研究中心教授、动车专家罗世辉;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消防与安全技术学院助理教授麻庭光;雷电防护专业人士丛远新;武汉大学信管院和计科院教授沈阳等)、亲历事故现场的网友(温州都市报时政要闻部副主任吴智勇、新浪微博网友小刀)和关心铁路交通安全的科学网博主(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单涛涛博士等)做为嘉宾,与公众面对面交流铁路交通安全的相关问题,共同探析7.23动车事故原因。
访谈内容(共717个问题,361个回复)
lvxiaoding:对麻庭光 您认为是天灾,是人祸?哪个面占的更大?高铁宣传的多么多么先进,为什么总是事故不断,是天灾,是人祸?难道中国人就是一味的追求速度,而放弃安全吗?还有根据中国的地质,中国真的适合建设高铁吗?
2011-07-26 09:15
本期嘉宾
麻庭光: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天灾,天灾也是人祸,因为工程师应当提前预见天灾,作出防范的措施。所以对于工程师来说,没有天灾。但是,话又说回来,没有真正的人祸,因为人是社会动物,是按照系统原理工作的,他的错误,应当有人纠正,否则就不是系统了。正确的系统应当有自检、自查、自纠正、自容错的功能,就此而论,没有人祸,只有制度错、管理错和认识错。地质也许不适合,但人口适合,在强大的节能减排压力之下,高铁是远程交通的最好选择。看看你周围的环境污染,你还是要拥抱高铁的,那是电能,比其他旅行方式更减排。十亿人口的交通问题,不是小问题。
2011-07-26 14:31
主持人
科学网编辑部: 各位网友,大家好!访谈已经正式开始,欢迎大家参与!
2011-07-26 14:31
qisili:对吴智勇 撞车的具体时间是多少?网上调度记录是不是真的?是不是前车将撞车误认为是其他紧急停车?司机怎么样区分各种紧急情况?
2011-07-26 14:15
本期嘉宾
吴智勇:具体时间我也不知道,我不车上,因为我也是事后赶到的,大概时间应该在8点30分至35分左右。
2011-07-26 14:31
ycyzyp:对麻庭光 为什么要急着拆解车体并掩埋,确认里面没有遇难者尸体甚至生还者了吗???有点像杀人灭口(用动车杀人,然后赶紧把动车灭口)和毁尸灭迹!!! 还是在故意把死亡人数变为失踪人数,从而把死亡人数控制在传说中的35人以内!太恐怖了(比撞车本身恐怖得多)!!我就纳闷了,又没着火,也没爆炸,哪来的失踪人口呢!!! 希望不要被和谐哈,好恐怖...
2011-07-26 13:36
本期嘉宾
麻庭光:那么,为什么克拉玛依友谊馆一定要被炸毁呢?友谊馆大火并不大,完全可以再使用30年。克拉玛依受害者,第三天就开始下葬,为什么?上海铁路局的领导,为什么要立即免职?我不是领导,所以不知道这些答案,只是说明,这很常见,且不是技术问题。
2011-07-26 14:31
Jacky168:对罗世辉 您好,高铁动车运行,能不能设计一种更好的系统,当两列火车在一条铁轨上的距离小于安全距离时,不用调度系统提醒,列车本身就能探测到,并提醒或者自动紧急刹车?谢谢
2011-07-26 14:28
本期嘉宾
罗世辉:我不是信号问题专家,但据我所知,是有这种功能的,当列车驶过某些位置时有轨道感应。
2011-07-26 14:30
wangzheBJTU:对麻庭光 转述网络信息:“据上海铁路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昨晚5点左右,定远县境内雨下得非常大。由于大风和暴雨,定远站附近供电设施上方的雨棚上的一块铁皮被风刮落,将动车供电线砸断,造成高铁列车停电。”为什么铁皮会被刮走?它与铁路系统腐败有关的概率是多少?
2011-07-26 09:12
本期嘉宾
麻庭光:铁皮被刮走,太正常了。假如铁皮面积1平方,在20帕斯卡的压力下,受到20牛顿的压力,即2公斤的推力,可以吹动的。风力很容易达到20帕斯卡,这是伯努利定理。与腐败的关系不确定,取决于极端气候的概率。没有100% 可靠的工程设计,要看工程设计的可靠概率是多少,所以凡是出错就指责腐败也是不合理的,要看原来的安全余量是多少再决定。工程设计都是有前提假设的,我们设计的消防逃生系统,如果假设是对付50万瓦的火灾,就不能对付500万瓦的火灾,所以需要添加补偿措施,如报警系统,来避免火灾达到500万瓦的水平。消防设计的第一部分,往往是对于可能威胁大小的假设。假设大,设计豪华,太浪费。假设太小,设计节省,但风险高,所以需要各方妥协,达到折中的标准,这时候如果火灾超过了预期的标准,就不能说是腐败了,一切都是商量的结果。你说对方腐败,是因为你不能索赔。美国没有腐败,就是因为动不动就索赔,通过索赔保证对方不敢腐败。美国索赔有标准,明确的行业标准,国内缺乏如此明确的标准,所以无法索赔,所以动不动就说腐败,因为标准和制度允许这种腐败的发生,所以还是制度的问题。
2011-07-26 14:30
vickyone:对吴智勇 事情发生了。。为什么不主动把事情按照人情来做。 为什么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为什么做任何事都在隐瞒。 隐瞒什么。。现在不想变革。就要改革。 抓紧改掉恶习。。
2011-07-26 14:21
本期嘉宾
吴智勇:我对铁道部一些官员的做法和决定也与大家一样,很不理解。首先乘动车实行实名制了,铁道部应该把所有乘坐这两趟列车的乘客名单公布出来;其次生命是最重要的,清理现场必须做到一丝不苟,他们没有做到。第三,现场空间很大,完全没有必要把车厢埋藏。还有很多很多的问题!!!!
2011-07-26 14:29
lxnext8848:对罗世辉 从信息技术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典型的信息系统关键时刻失灵的问题,我认为很有可能是软件缺陷遇上了人为失误导致了问题发生。中国人的一向的传统是重硬轻软,对软件系统的一些规律及其复杂性认识不足,中国高铁在某些专业的技术领域比如列车制造,轨道铺设的进步应该是不可否认的,但最后要实现实现高效安全的运行还是得通过可靠的信息系统来支持,而这个信息系统是需要一个复杂的软件系统来支撑的,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国家在复杂软件系统上的研究开发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其实是有很大差距的。就像写诗,功夫不在诗里,而在诗外,中国铁路技术,诗里的功夫看似很足,诗外的功夫还远远不够。中国的高铁建设,如何从大系统的角度来考虑?及其如何带动相关领域的全面发展?木桶原理,木桶盛的水取决与最短的那根木头,中国铁路最短的那根木头在哪里呢?不知专家们如何看待。
2011-07-26 12:13
本期嘉宾
罗世辉:比较同意您的观点,但事故的真正原因还需要时间进行调查,就我的专业范围所知,铁路非常关注运行车辆本身的安全性,但涉及系统的问题,特别是有人参与的过程,肯定存在问题,但不宜匆忙下结论,一定要找出真正的原因才能杜绝后患。
2011-07-26 14:28
xsquare:对单涛涛 你好,能从您的专业方向跟我们谈谈你对动车这个事故的看法吗
2011-07-25 20:10
本期嘉宾
单涛涛:谢谢您的提问,这次事件与土木专业的研究领域联系很小。从我的专业方向来看,我会更多的关注高铁引发的土体振动问题,“高速铁路减振降噪关键技术”是近期“863计划”中现代交通技术领域的主课题之一。
2011-07-25 21:27
zcx:对单涛涛 各位专家,我听说这种事故在动车上几乎不可能发生,正常情况下,即使司机想撞车也撞不成。另外,为何要掩埋车体,至今没有任何一个能让人听明白的解答,请问吴主任,您在现场看到了什么?这背后到底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事情?
2011-07-25 20:22
本期嘉宾
单涛涛:谢谢您的提问,对于您所说的事件,我不能确定真伪,不能做出答复。
2011-07-25 21:17
374 条记录 37/38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一页 上5页   36  37  38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手机版 | RSS | 中国科学报社
京ICP备07017567号-1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08 Copyright @ 2007-2020 中国科学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