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在线访谈-Tenure track在中国
Tenure track在中国
在美国高校中普遍实行的tenure track制度被部分国内高校引进并开始试行,围绕着tenure track制度和发现人才新秀、考核、评估等话题也在科学网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科学网特地邀请大连理工大学教授赵纪军、美国迈阿密大学副教授张彦斌、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金拓、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梁建华、巴斯夫公司化学研究员王晓明等博主与网友在线交流,共同探讨tenure track制度在中国的话题。
访谈内容(共240个问题,152个回复)
xuselon:对赵纪军 按照特设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当前党的教育方针能否引进这个制度。改革是必须的,学习西方的精华固然重要。关键是我们是为什么而学习?照搬是不可行的,借鉴可以,但是科研学术与政治路线能分开么?我想还是必须剖析一下当下我们的弊端,慢慢完善我们已有的优秀的。掺入进tk体制可能会更加有效的促使我们教育事业的发展。
2011-10-28 22:43
本期嘉宾
赵纪军:我赞成您的看法,所以我在呼唤“符合中国国情(有中国特色的)TK制度”。即吸取和借鉴西方TK制度(以及其他高校人才管理体制)的长处,结合中国国情加以实施。
2011-10-31 09:29
xuzurun:对赵纪军 你们觉得中国什么时候会实行 tenure track? 这对现有的一部分教学好而科研能力不行的老教师会有什么影响? 谢谢回答!
2011-10-29 00:22
本期嘉宾
赵纪军:(1)可以实行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应该不会波及到老教师;(2)我主张对于科研为主和教学为主的教师,从入校开始,在任务分配、培养、考评等方面可以适当分开,鼓励教学好而科研能力不强的教师们专心搞好教学,有余力再适当一些科研。
2011-10-31 09:29
pmanagement8:对王晓明 刚刚我在车上还在思考:为什么国外的先进思想、理念、技术、方法,等等,移植到中国就会完全变味、走样,甚至是“南桔北枳”?只有找到产生这些畸形结果的深层次根源,再去引入、消化,创新才是有可能的。 其实要引进的tenure track,也是一种制度,一种创新的管理制度和体系。没有最好的和万能的管理方式和模式,一项管理制度或模式能够能做到让人们摒弃旧的思维方式,自觉地遵照新的做法并能有效地提升本土的思维创新,都是值得加以开发和利用的,不管它是本土产生或是舶来品。因此,对于这,我个人觉得一定要实事求是地看待tenure track,一定要与中国人的哲学思维方式相适应,并不是消极被动地适应,而是通过tenure track来改造中国人的思想,这才是最关键的,否则到头必定是邯郸学步的结果。
2011-10-29 19:58
本期嘉宾
王晓明:其实我觉得对于中国科研来讲,制度真不是最重要的,这个可以参考我之前的一篇文章,体制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361&do=blog&id=401495
2011-10-31 09:29
chengzhu:对赵纪军 改革或变革是革旧立新的过程,建立甜妞制度我们要革的旧是什么,包括明文规定和实际执行的规则,从此哪些规则会停止使用,哪些规则会改变。另外甜妞制度能否与目前的校园文化兼容,能否防止非学术力量对其的干预。在这个制度之外还需建立哪些规则以保证我国学术环境的健康发展。谢谢。
2011-10-29 00:39
本期嘉宾
赵纪军:我只是普通教授,不是规则的制定者,无法回答您的这些问题。在中国尝试TK制度,目前来说还是一个思路。如果建立和完善规则,应该有待于大家一起思考和探讨。个人的观点是,在建立TK制度之初,应该尽可能兼容旧体制。TK制度在中国成败的关键,则是您说的:能否防止非学术力量对其的干预。
2011-10-31 09:28
zxj188:对赵纪军 我认为,既然是评“教授”,是否应当以培育了多少优秀人才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如果总是以发表了多少文章、出了多少科研成果作为评价指标,那应当评研究员或者其他职称才对。 目前,很多教师都是照本宣科的“教书匠”,少见能培育出创新人才的“导师”。我想请教一下:怎样才能拥有一个使教授(教师)能够专心致志教学的环境?教师可以不忙于应酬领导检查考核评比、应付论文与科研文章,无须考虑房价、物价等日常生活问题,而一心一意授业、解惑? 我认为,目前环境下推行tenure track,很容易被用于钱权交易。
2011-10-29 02:03
本期嘉宾
赵纪军:美国的TK制度,是以教授治校为前提和保证的,因此可以比较有效低避免钱权交易。TK制度的试用期长达5-7年,如果实施合理,可以给予新引进教师一个较稳定的时间安心教学科研。至于说“无须考虑房价、物价等日常生活问题”,这些是和待遇挂钩的。如果参照美国的做法,TK制度的助理教授,待遇应该高于国内先体制的讲师乃至副教授。
2011-10-31 09:28
wxu:对赵纪军 目前中国学术界很混乱,学校太多,教授太多,但好多是不合格的。这种制度似乎给教授入了保险,如果实施以后,一些垃圾教授不在专注于教学科研,那不是坑了学校和学生吗?所以首先应该严格评选教授,并且应以其培养的人才为主要标准,以其论文量和科研成果为辅助,甚至这些标准可以量化。毕竟“教授”一词的意思没有:论文的多少,科研成果大小。
2011-10-29 09:42
本期嘉宾
赵纪军:如果现在开始实施TK制度,那么tenure教授只能针对经历过TK试用期的那些新人。对于老人,还是老人老办法,直到退休。也就是说,经过20-30年完成新老制度的交替。我同意您的观点,对于教授聘任,应该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在给予足够的资源的同时,严格评选教授,让教授重新成为一个全社会尊重的词汇(从解放前直到80年代)。
2011-10-31 09:28
hawklee8888:对赵纪军 从教授或者学者的角度来看,目前国内影响教授科研的阻碍因素与Tenure track制度处有多少关联呢?能否作简明的SW分析。
2011-10-29 17:16
本期嘉宾
赵纪军:我个人觉得TK制度与教授科研之间的关联,主要体现在:新入校的教师在获得少量启动费之后,往往自生自灭,既无足够的科研资源支持,也没有一个合理的体制引导其积极向上,最终的结果,很多人本来满怀希望和理想进入高校,几年下来因为种种就开始混饭吃了,并继续影响着后来者。TK制度的实施,或许能多多少少改变这一情况,给予有志向、有能力、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们一条看得见的成长之路。
2011-10-31 09:28
pmanagement8:对赵纪军 刚刚我在车上还在思考:为什么国外的先进思想、理念、技术、方法,等等,移植到中国就会完全变味、走样,甚至是“南桔北枳”?只有找到产生这些畸形结果的深层次根源,再去引入、消化,创新才是有可能的。 其实要引进的tenure track,也是一种制度,一种创新的管理制度和体系。没有最好的和万能的管理方式和模式,一项管理制度或模式能够能做到让人们摒弃旧的思维方式,自觉地遵照新的做法并能有效地提升本土的思维创新,都是值得加以开发和利用的,不管它是本土产生或是舶来品。因此,对于这,我个人觉得一定要实事求是地看待tenure track,一定要与中国人的哲学思维方式相适应,并不是消极被动地适应,而是通过tenure track来改造中国人的思想,这才是最关键的,否则到头必定是邯郸学步的结果。
2011-10-29 19:58
本期嘉宾
赵纪军:您说的对,其实我们要做的不应该是照搬国外制度,不管它是美国制还是日本制或欧洲制。而是吸取和借鉴这些体制在人才管理和培养上的长处,最终结合中国国情对我们现有的制度加以改进,这里最关键还是人的认识。从科学网最近这些天的讨论看,大家对以TK制度为代表的欧美人才管理体制普遍不了解。这更加说明,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现在开展的热烈讨论,或许是一个好的开端。
2011-10-31 09:28
Nancyback:对梁建华 如果实行这一体制,是从少数大学实行好呢,还是所有大学逐步推行好呢?
2011-10-30 18:22
本期嘉宾
梁建华:肯定先从有条件大学的学院实行,而且应该是自主决定(即教授和副教授们)是否实行,没有条件就实行肯定会走样
2011-10-31 09:27
zhiliao2011:对赵纪军 国外大学的终生教职与完善的行政管理、人才招聘、经费保障、业绩考核评价等一系列的体制相配套。也是经过了许多年的发展形成的。引入中国,带上中国特色,会变成生么样呢??就目前国内高校的多种所谓的人才项目来看,效果并不明显。在大学管理去行政化不能实现之前,把终身职位这样利益攸关的制度引入,结果基本是可以预见的。那就是给目前的所有行政人员,尤其是政学两不误者头顶多个光环而已。
2011-10-30 11:45
本期嘉宾
赵纪军:您说的有道理。既然国外的这套体制是长期发展而来的,那么我们也得在现体制基础上慢慢改进和完善。事实上,现在和80年代相比,已经改变很多了。因此,我主张实行双轨制,在一些科研资源较充沛,学术水准较高的高校,针对有较大科研发展潜力的人才,实施TK制度;与原有的老体制并存。通过一定时间的试行,逐渐推广,也以此改进我们原有体制。总之,中国高校的体制完善,也同样需要长期的过程,
2011-10-31 09:27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手机版 | RSS | 中国科学报社
京ICP备07017567号-1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08 Copyright @ 2007-2020 中国科学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