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在线访谈-Tenure track在中国
Tenure track在中国
在美国高校中普遍实行的tenure track制度被部分国内高校引进并开始试行,围绕着tenure track制度和发现人才新秀、考核、评估等话题也在科学网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科学网特地邀请大连理工大学教授赵纪军、美国迈阿密大学副教授张彦斌、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金拓、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梁建华、巴斯夫公司化学研究员王晓明等博主与网友在线交流,共同探讨tenure track制度在中国的话题。
访谈内容(共240个问题,152个回复)
sciblogatstimes:对梁建华 各位老师好,我是《科学时报》记者。在中国,各个高校之间,即使同一学校的各专业之间都有非常显著的高下之分,那么请问某教授在A校评完tenure之后,到了B校,其水平又如何评价呢?谢谢。
2011-10-31 09:50
本期嘉宾
梁建华:其实我们应该鼓励差距化,而现在高校一窝蜂的一个面孔示人是很有问题的
2011-10-31 09:55
suishizi:对王晓明 任何制度都是人制定的,也是需要人来实施的,如果引进TK制度,那么,在当前的国情下,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保证TK制度能够很好地发挥出它的正面效果?
2011-10-31 09:42
本期嘉宾
王晓明:我想这个还是要看我之前的一片博文,体制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361&do=blog&id=401495 要体现出正面效果,不光是tenure track这个制度,也包括其他任何制度,关键是人,人要知道,什么样的研究是好的,是我们这个国家这个社会需要的,什么样的研究是没有必要作的,或者暂时没有必要作的。 在老大说了算的体制下,老大如果知道这一点,那就能体现出它的正面效果。在委员会说了算的体制下,委员们如果知道这一点,那就能体现出它的正面效果。 我们需要担心的,就是是否会出现劣币淘汰良币的问题。
2011-10-31 09:55
sciblogatstimes:对赵纪军 各位老师好,我是《科学时报》记者。在中国,各个高校之间,即使同一学校的各专业之间都有非常显著的高下之分,那么请问某教授在A校评完tenure之后,到了B校,其水平又如何评价呢?谢谢。
2011-10-31 09:50
本期嘉宾
赵纪军:我想这个不是问题。即使是现体制下,任何一个教授进校都需要教授会和学委会的评价和认可,因此A校的tenure教授是否符合B校的水准,应该由B校相关学科的教授群体说了算。所以说,只要完善教授治学就可以。
2011-10-31 09:53
zhoujy:对梁建华 当前中国的科研有些功利·很是浮躁··不是为了科研而去科研··都是冲着钱去的··这种Tenure-track制度会激化这种现状吗?高校会受到怎么样的冲击呢?以后还会有人专心搞教学吗?
2011-10-28 14:28
本期嘉宾
梁建华:浮躁是因为考核太频繁,tenure track从某种意义上讲会导致一定的功利性,所以可能要给与3年以上的时间去考核。教学本身也是考核的一方面
2011-10-31 09:53
zhoujy:对金拓 当前中国的科研有些功利·很是浮躁··不是为了科研而去科研··都是冲着钱去的··这种Tenure-track制度会激化这种现状吗?高校会受到怎么样的冲击呢?以后还会有人专心搞教学吗?
2011-10-28 14:28
本期嘉宾
金拓:科研的浮躁是与科研奖励相关的量化评价机制造成的。在能够深入科学和技术的细节同时又足够公平的评价机制建立之前,搞Tenure-track制度的挑战性很大。
2011-10-31 09:52
sciblogatstimes:对张彦斌 各位老师早上好,我是《科学时报》记者。在中国以前没有所谓的tenure终身制,但是教授一旦获得tenure track,请问他是否基本就无后顾之忧了?那么与之前中国实行的教授晋升制度相比,新的制度好在哪里?谢谢。
2011-10-31 09:36
本期嘉宾
张彦斌:早上好。Tenure track是给青年教师设计的,新制度的好处我在回答hawklee8888网友的提问时回答过了。教授一旦得到Tenure后不容易被解雇,但也不是无后顾之忧。如果发生严重学术不端行为或违法犯罪行为(比如性骚扰、雇凶伤人、或其他问题)时,学校有解雇权。有一部分人还可能不思进取饱食终日,美国这边采取的办法一般是剥夺或压缩其实验室、限制其招收学生、加派更多的教学任务等措施。
2011-10-31 09:51
sciblogatstimes:对王晓明 各位老师好,我是《科学时报》记者。在中国,各个高校之间,即使同一学校的各专业之间都有非常显著的高下之分,那么请问某教授在A校评完tenure之后,到了B校,其水平又如何评价呢?谢谢。
2011-10-31 09:50
本期嘉宾
王晓明:这个我想完全是B校tenure委员会的任务,我们不需要操心。
2011-10-31 09:51
孙学军:对赵纪军 赵老师。TK制度确实有许多好处。但具体到一个单位,也要考虑一些问题,T当然是比较好实施的,K的难度比较大,毕竟其残酷性在这里。不过为了中国学术的发展,不残酷就没有好的效果。但K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能吸引大量外来的竞争者。这在许多单位可能并不具备。对一些单位如何K完没有补充的尴尬局面?(修改版)
2011-10-31 09:49
本期嘉宾
赵纪军:因此,目前看来,TK制度只能是在一些学术水平较高,资源较丰富的学校首先实施。TK制度的残酷性,并不更高于我们现有的末位淘汰制。比较可能的情况是,一流大学的TK助理教授,如果无法转tenure,但是学术水平尚高,可以去二、三流学校任教。
2011-10-31 09:51
zhang1283:对王晓明 各位老师:青椒们如何冲击TK,假如该制度在国内实行的话?令人困惑的是除了科研能力的硬实力,如何适应游戏规则这种软实力才是关键,因为它不可控、不好把握?
2011-10-31 09:37
本期嘉宾
王晓明:我喜欢这个制度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不需要“冲击”。我们讲冲击,一般来说就是冲击金牌,冲击前几名之类。在这个制度下面,你不需要去冲击,因为你不跟别人比。你的研究,只要做得好,这个好是绝对的好,是跟全世界同行相比的好,不是相对的好,不是说你要比同一年进来的某个同事多发两篇论文的好。
2011-10-31 09:51
qianlivan:对梁建华 要是一个人从大学失业,有什么能保证他能生存下去?社会保障是不是也要跟上才行?
2011-10-28 14:32
本期嘉宾
梁建华:淘汰本身就是残酷的。但我觉得不是社会保障这么简单,而是科研人员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如我们的企业(研发部门)就是将来重要的发展趋向
2011-10-31 09:49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手机版 | RSS | 中国科学报社
京ICP备07017567号-1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08 Copyright @ 2007-2020 中国科学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