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在线访谈-聚焦科研经费
聚焦科研经费

日前,科技部部长万钢在新闻发布会上“痛心科技腐败问题”,新华网发文“从39份审计报告看科研腐败”直指科研腐败,而经济学家梅新育却发文“反对科技部长与新华社联手扼杀中国科研”,科研腐败和科研经费管理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

访谈内容(共188个问题,153个回复)
kexuegzz:对聂辉华 基金申请与执行主要是提出科学问题, 解决科学问题的一种科研工作形式! 目前, 困扰基金公平和效率的问题主要是评审人情关系与无实质性验收. 在此, 本人提议一个既能体现公平又能提高基金效率的简单办法: 总体思路: 提高申请学术门槛, 终身严厉规范科研成果的创新性 具体办法: (1)基金委把项目分成三等: 重点项目(200~300万), 面上项目(80~100万), 普通项目(40~50万), 所有项目执行期均为4年。 (2)以申请者与申请单位为责任法人, 申请人不按年龄凭自己的水平自由申请任何一项, 任何时候每一位申请者最多只能限制持有其中的两项。 (3)每年全国定期集中提交基金项目申请书, 免专家/砖家评审,到期验收. (4)验收标准: 重点项目验收必须有申请者为第一作者及其所在申请单位为第一作者单位在Science Nature 或其子刊发表科研论文一篇(生物类还认可Cell文章一篇); 面上项目验收必须有申请者为第一作者及其所在申请单位为第一作者单位在基金委划定的各类学科一类期刊(如化学类:JACS或者德国应用化学)发表科研论文一篇 普通项目验收必须有申请者为第一作者及其所在申请单位为第一作者单位在基金委划定的各类学科二类期刊(如分析化学类:国际分析化学)发表科研论文一篇 申请者在执行期到来之际若不能完成以上验收标准,则基金委按原来项目实数从申请人处追收回项目申请时全额款项,并按银行利率对于申请人追加罚款。 并且, 申请者对发表成果真实性终身负责,若基金所验收发表论文被相应期刊撤稿,则基金委向申请者追回项目所有款项,申请者并负相应法律责任。 其它国家项目也可以参照上述办法解决人情关系与效率不高的问题!
2013-10-21 15:29
本期嘉宾
聂辉华:我基本同意,现阶段可以按照论文发表刊物的等级来评审成果,以后还是要建立完善的同行评议制度。这方面可以参考英国教育部门对大学的考核,叫REF制度。REF根据发表论文的等级来决定科研经费的拨付,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学习呢?
2013-10-21 15:32
zhengyupeng:对金拓 对于经费的使用出现了诸多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腐败无所不在,国家投入的资金相对来讲也不少,但看到底层科研人员叫苦不迭。也的确,科研人员是脑力工作者,是看不到的脑力劳动,“做导弹的不如卖茶蛋的,”更让科技工作者纠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突出这个工作,扭转被动,当务之急,如何调整?如何改进?如何让科学工作者热衷本职工作,都是与当今形势发展的必要之举。纠结在哪里?其实已经看到答案。
2013-10-21 15:27
本期嘉宾
金拓:关于经费的违规,我的观点很明确:评审环节远比使用环节重要。经费到了做研究尚且不够的团队手中,不会腐败的。问题在于这样的团队往往得不到较大的经费。
2013-10-21 15:31
zhengyupeng:对聂辉华 对于经费的使用出现了诸多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腐败无所不在,国家投入的资金相对来讲也不少,但看到底层科研人员叫苦不迭。也的确,科研人员是脑力工作者,是看不到的脑力劳动,“做导弹的不如卖茶蛋的,”更让科技工作者纠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突出这个工作,扭转被动,当务之急,如何调整?如何改进?如何让科学工作者热衷本职工作,都是与当今形势发展的必要之举。纠结在哪里?其实已经看到答案。
2013-10-21 15:27
本期嘉宾
聂辉华:在中国,有答案没方案的事情多了去。明明有桥不走,偏要去摸石头过河。中国学习国外不是一年两年了,为什么就不能学习国外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因为外国的制度对现行既得利益者不利,仅此而已。
2013-10-21 15:30
chenxlong:对吕乃基 建议事后抽查审计,有问题的严厉惩处,不要搞成现在这样,一个人感冒,所有人吃药。
2013-10-21 15:26
本期嘉宾
吕乃基:如++部和++社,板子打在全体科技人员身上。 那么多官员腐败,咱也没说整个什么腐败了
2013-10-21 15:29
chenxlong:对聂辉华 建议事后抽查审计,有问题的严厉惩处,不要搞成现在这样,一个人感冒,所有人吃药。
2013-10-21 15:26
本期嘉宾
聂辉华:同意。但是,你怎么说服审计部门?对于他们来说,抓出了老虎也好,拍死了苍蝇也罢,都是功果一件。因此,关键是,他们要转变思路,是要为科研人员服务,而不是管控科研人员。
2013-10-21 15:29
zhengyupeng:对李宁 对于经费的使用出现了诸多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腐败无所不在,国家投入的资金相对来讲也不少,但看到底层科研人员叫苦不迭。也的确,科研人员是脑力工作者,是看不到的脑力劳动,“做导弹的不如卖茶蛋的,”更让科技工作者纠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突出这个工作,扭转被动,当务之急,如何调整?如何改进?如何让科学工作者热衷本职工作,都是与当今形势发展的必要之举。纠结在哪里?其实已经看到答案。
2013-10-21 15:27
本期嘉宾
李宁:分享一下您看到的答案吧。
2013-10-21 15:28
chenxlong:对李宁 建议事后抽查审计,有问题的严厉惩处,不要搞成现在这样,一个人感冒,所有人吃药。
2013-10-21 15:26
本期嘉宾
李宁:一颗老鼠屎,能坏一锅粥。这是没办法的事儿。
2013-10-21 15:28
huangsz759:对李宁 对于应用研究来讲,论文、专利、科技奖励、科研经费、指导学生的量化考核是极其不合适的,至少不适合我们的国情。只有成果转化收入才是真正的评价。
2013-10-21 15:24
本期嘉宾
李宁:请先定义一下您说的应用研究是指什么,是国际通行的应用研究的含义,还是中国特色的应用研究含义。
2013-10-21 15:27
chenzhifu:对金拓 我国科研项目的评估机制是什么?虽然科学存在很大的不可预见性,但是项目的完成度也应该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很多研究成果都挂了很多个项目号,这无疑就是一种“互相帮忙”现象。 一个成果挂很多歌项目号应该还算是科研中的小问题,但是还存在一些很大的问题影响了我国研究水平的实质性的提高。比如,成果的真实性--不少人为了评职称、完成项目、申请项目等,找人代写文章的现象比较严重。该如何杜绝或者明显降低这些不良现象呢?
2013-10-20 23:51
本期嘉宾
金拓:这的确是个极其重要、极其困难的问题。评估,既不可简单量化,又不可没有标准,面子或人情当道。 依我看,首先评一个大学对科学、社会、及人类的重大或重要贡献。要求我国获得经费多的那些大学像哈佛、MIT那样说出个所以然来(起初,量可以少)。要求学院说出该学院对于其所属学科的重要贡献。也是哈佛、MIT那类的贡献,不是简单的文章数和影响因子数。 在此基础上,校长们、院长们为了拿出实实在在的对学科、科学、社会、和人类的贡献,而对治下的研究团队提出要求。
2013-10-21 15:27
huangsz759:对吕乃基 对于应用研究来讲,论文、专利、科技奖励、科研经费、指导学生的量化考核是极其不合适的,至少不适合我们的国情。只有成果转化收入才是真正的评价。
2013-10-21 15:24
本期嘉宾
吕乃基:区分各类课题,分类管理。学术的归学术,市场的归市场
2013-10-21 15:26
163 条记录 5/17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1   2   3   4  5 下5页 最后一页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手机版 | RSS | 中国科学报社
京ICP备07017567号-1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08 Copyright @ 2007-2020 中国科学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