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在线访谈-科普“乱象”
科普“乱象”
良莠不齐的科普图书市场,错误百出的科普读物,科普领域的乱象丛生让人无不担心。职业科学家、科普作家,到底谁来写科普比较合适?科学家群体为何鲜有精力投入科普工作?怎样才能写好科普作品?如何促进科普事业的发展?
访谈内容(共129个问题,82个回复)
acw1991:对刘夙 科普采用电视纪录片的方式会不会更生动更有效果呢?出版一本书容易,制作并播出一部纪录片应该会有层层把关,这样的话,科普知识的准确性和传播量都会好点吧?
2012-11-20 13:58
本期嘉宾
刘夙:电视纪录片肯定是更生动更有效果,但制作门槛也更高。目前我们国家还缺乏像BBC和Discovery那样高水准的科普片制作团队。相比之下,写一本好的科普更容易一些。
2012-11-20 15:55
Corallium:对曾庆平 尽管现在的科普读物“供不应求”,数量非常少,但是很多都无法接触到读者,比如求知欲最旺盛的高中生、大学生。学生都忙于做考试题,很少人有空看科普读物。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不知道国家是用什么方式支持科普读物的。
2012-11-20 15:20
本期嘉宾
曾庆平:希望学校不要再培养高分“傻子”了。
2012-11-20 15:54
Science21st:对吕秀齐 科普作品应该是严肃的、科学的,因为它承担着传播科学知识,教育下一代的任务。因此,出版科普著作,一定要比出版发表科学研究认为更加严格才行。但是,现在的情况正好相反。出版社可以根据市场需要随意粗制滥造伪劣“科普作品”,造成极其严重的科普乱象,贻害无穷!国家应该建立科普出版制度,对那些炮制伪劣科普作品的出版社进行严惩!
2012-11-20 15:51
本期嘉宾
吕秀齐:同意,需要好好整顿一下科普图书出版市场
2012-11-20 15:54
Fangjinqin:对吕秀齐 我认为,科普创新并非指原创科学知识,应该是利用大众化、通俗化、生动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表达和宣传原创科学知识,为广大读者所兴趣和接受,以提高我国国民的科学素质。我国科普还比较落后,有些国外70-80年代已经普及的知识,国内相当多阶层甚至出版社并不了解,例如“混沌”等。同时,我觉得,科普有不同层次,对于青少年怎么来满足?或有什么要求?科普出版社能够做些什么?等等
2012-11-20 15:47
本期嘉宾
吕秀齐:您说的很对,科普分层次,分对象,研究需求很重要,当然也不能忽视导向,我还是觉得科学思想和精神的传播比知识本身的灌输更重要,要提高人们的质疑能力,判断能力,这个素质问题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科普出版社近年出了不少好的科普图书,但总的看引进的多,原创的少,一直想在这方面有更多作为,包括我自己,热爱科普,有很多理想。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哦,众人拾柴火焰高
2012-11-20 15:53
tianrong1945:对刘夙 提出几点供讨论: “科普乱象”的讨论很有意义。我也看到过国内出版的一些错误百出的科普读物,特别是少儿科普书,实在是误人子弟。大学生以上的书籍比较好一些,因为成年人已经有了辨别良莠的基本能力,不容易上当了。 科普的基础是科学性,无论是原创科普,或是翻译的科普,都要求作者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真正懂得了所写的内容后,再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出来。 应该鼓励科学家写科普,但是好的科学家并不一定就会是好的科普作家,这和研究做得好的人教书未必见得教的好的道理一样。(此观点为科学网编辑部代博主发布,供讨论)
2012-11-20 15:05
本期嘉宾
刘夙:基本同意,但我觉得成年人也未必就不容易上当,所以给成人看的书也要把好关。
2012-11-20 15:53
sunyu367:对曾庆平 (早些时候,我曾在科学网博客中作过一个假设)当 学术上很严谨但艺术表现力不足的作品 遭遇 艺术水平很高但学术漏洞很多的作品,带给非专业的公众的将很可能是错误信息.所以, 学术评价 和 艺术评价 同时进行是必要的.各位老师,您怎么看
2012-11-20 15:12
本期嘉宾
曾庆平:你说的这种情况可能在短期内具有一定迷惑性,但长久效应不佳。假的真不了,时间一长,狐狸尾巴就露出来了。
2012-11-20 15:51
yuhailiang:对曾庆平 如果科普著作可以用来作为大学教师评职称的依据,我想,科普教材才会真正的兴旺起来。您说是不是?
2012-11-20 15:12
本期嘉宾
曾庆平:你不怕有人还是会滥竽充数? 我认为还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喜欢科普的人不会有太多的功利心。
2012-11-20 15:50
toptip:对刘夙 续问:在市场上比较小众,但是可以填补空白,有较大意义的科普作品,如何得到出版呢?就是如果出版社明知科普作品不挣钱没动力出版的情况下,国家可有专项资助?
2012-11-20 15:42
本期嘉宾
刘夙:我觉得,虽然作者从市场上获利不大,但如果写的是好书,出版社还是乐意出的。现在国家对科普是有专项资助的,比如自然科学基金就有科普专项。
2012-11-20 15:50
Fangjinqin:对曾庆平 请问:什么是科普创新?
2012-11-20 15:09
本期嘉宾
曾庆平:我理解的科普创新应该是形式而不是内容。创新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效果!你让别人懂了,你的目的就达到了。
2012-11-20 15:48
HelloJune:对吕秀齐 您对政府在机制创新上有什么建议呢?
2012-11-20 15:38
本期嘉宾
吕秀齐:一个是激励机制,包括人才培养,像当年方毅总理亲自关心叶永烈的培养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少;政府应该拿出更多的钱支持科普创作创新,人才培养,包括方式的创新;在研究立项上更注重实际
2012-11-20 15:47
91 条记录 4/10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1   2   3  4  5  下5页 最后一页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手机版 | RSS | 中国科学报社
京ICP备07017567号-1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08 Copyright @ 2007-2020 中国科学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