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在线访谈-7.21北京暴雨之后
7.21北京暴雨之后
7月21日北京遭遇60年来最强暴雨,导致城市发生严重内涝,并引发泥石流灾害。北京暴雨引发严重积水、交通瘫痪,症结何在?有何破解办法?如何应对暴雨导致的次生灾害?科学网携手新气象邀请市政给排水、道桥、气象、水土环境、应急管理等多方面的专家就广大公众关心的问题进行交流。
访谈内容(共271个问题,131个回复)
heartcool:对段进宇 北京的景观湿地有多少是用防渗膜做了衬底处理呢?
2012-07-24 09:42
本期嘉宾
段进宇:新建的应该不在少数,否则太容易流失了
2012-07-24 10:34
WONTON:对段进宇 北京作为首府,却连60年一遇的大雨都扛不住,还死了这么多人,这不能不说是耻辱!北京每年的市政投资估计都拿去搞面子工程了,就连紧临长江的南京也难逃厄运,北京只是中国现代城市的一个代表罢了.我不想给各位专家提问,提了也没用,因为一切都是领导说了算,这个访谈我感觉也是一群理想主义者的茶话会,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012-07-24 09:56
本期嘉宾
段进宇:沟通下信息也是好的,不能说一时找不到好办法,我们就找都不想找了是吧?
2012-07-24 10:33
新气象:对张丽萍 张老师:您好。请问此次暴雨对环境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生态较为脆弱是否在暴雨中显现?
2012-07-24 10:25
本期嘉宾
张丽萍:灾害的发生,本身就是对脆弱环境的考验,同样的外界扰动,有的地区灾情很严重,有的地区灾情就不明显。抵抗灾害的原因很多,北京这次涝灾的原因我认为有3点:一是城市无限制开展,城市规划的综合性程度跟不上,二是地面排水设施太少,没有实现了了地下地面的协调;三是死下排水设施的陈旧,以及与地面开展的不协调性。
2012-07-24 10:33
88楼:对段进宇 感谢吴方同老师普及“排蓄结合”,那如果我国从现在开始改为“排蓄结合”的方式,有何困难?现有设施有可能通过改造的方法变成“排蓄结合”呢?
2012-07-24 10:32
本期嘉宾
段进宇:这个我不是专家。
2012-07-24 10:32
新气象:对李之红 防洪标准涉及城市安全问题,是城市规划和设计时的硬性指标。但是内涝标准和防洪标准有区别,由于内涝造成的灾害不像洪水那么严重,所以内涝标准显得滞后。气象部门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是否发挥作用?如何发挥作用?
2012-07-24 10:16
本期嘉宾
李之红:气象部门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基本没有作用的,在道路交通规划中都是有规范可依,对于地质、水文、气象等因素都是可依查到的。具体按照多少年一遇的设计标准都是依据规范。气象部门最大的作用就是在提前预警上。就像地震一样,如果能够提前预警,损失将会小得多。
2012-07-24 10:32
yadu:对段进宇 我提个避免下次暴雨再次造成威胁一个紧急应对办法:根据7.21北京暴雨,统计出那些低洼易积水路段,根据天气预报提前做出对策:出动警力对这些路段进行限行,你们觉得这个是否可行?
2012-07-24 10:30
本期嘉宾
段进宇:差不多就是这样了。而且可以广泛动员各居委会和物业公司,让他们对辖区居民出行进行劝阻,从源头缓解问题。
2012-07-24 10:32
lapc:对段进宇 北京缺乏高精度DEM数据,就公路水淹事件而言,如果提前做好高空间分辨率短时雨强预报,结合GIS软件和高精度DEM数据,水淹路段和深度是可以及时预警的。
2012-07-24 10:11
本期嘉宾
段进宇:对。预警也没有根本的技术困难,但关键是要有机制、有预案、有责任制。我们现在还缺乏一套科学的理念、团队、措施来处理这些问题的,这才是城市公共管理的真正问题
2012-07-24 10:31
zly89:对段进宇 在已经成形的现有规划和管网的基础上,如何改进和优化呢?北京市没有出台类似“老旧小区改造”的政策要求“城市管网优化”,是否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基础设施无法满足城市需求的状况?
2012-07-24 10:28
本期嘉宾
段进宇:据我所知,技术上问题不大,关键是落实。这个恐怕不是专业人士能解决的了
2012-07-24 10:29
xsquare:对李之红 是否是因为地下轨道交通啥的占用了本来可以搭建排水网络的空间,才导致排水不畅?
2012-07-24 10:19
本期嘉宾
李之红:这个不是主要的问题,因为像巴黎,伦敦和东京,轨道交通系统都比北京的发达,但是他们的城市的地下排水管线特别宽,而相比之下北京市的排水管道还不足80cm,差距很大。地下空间利用的混乱是自国家大面积基础设施建设时开始的,很多人都说现在谁都不知道地下都埋着什么,与已有的资料大部分是不符的。
2012-07-24 10:29
zly89:对段进宇 “段进宇:我的意思还是针对性处理的好,而不是搞一刀切,看似决心大、样子猛,其实猛药不对症,伤身又无效。那种运动式的工程事实证明从来事倍功半、后患无穷。”从专业的角度,能否给出一些可以先行改进的建议呢?
2012-07-24 10:25
本期嘉宾
段进宇:应对非常偶然的大降雨,主要还是加强预案研究,因为毕竟几十年就这几个小时,不适用搞全民大跃进的方式来应对。有了预案,我们人类以特殊对自然界的特殊,才是正解。如果我们一味以一般对特殊,这个仗我们赔不起的
2012-07-24 10:28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手机版 | RSS | 中国科学报社
京ICP备07017567号-1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08 Copyright @ 2007-2020 中国科学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