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在线访谈-7.21北京暴雨之后
7.21北京暴雨之后
7月21日北京遭遇60年来最强暴雨,导致城市发生严重内涝,并引发泥石流灾害。北京暴雨引发严重积水、交通瘫痪,症结何在?有何破解办法?如何应对暴雨导致的次生灾害?科学网携手新气象邀请市政给排水、道桥、气象、水土环境、应急管理等多方面的专家就广大公众关心的问题进行交流。
访谈内容(共271个问题,131个回复)
新气象:对段丽 这次暴雨有人说是完整气象记录以来最大,具体什么情况?
2012-07-24 10:03
本期嘉宾
段丽:我国的完整气象记录大部分都是从建国以后逐渐开始的,所以国内完整的最长气象资料一般为61年。
2012-07-24 10:28
songxiao:对陈安 为何暴雨事故多发生在立交桥下?那像中关村一桥二桥那种深槽式的桥岂不也很危险?
2012-07-23 19:32
本期嘉宾
陈安:由于水会从地势高的地方流向地势低的地方,所以立交桥的低洼地段很容易积水。但如果地势低的地方排水效果好,就不会大范围积水。这次暴雨,中关村一桥、二桥下面的主路并未严重积水,说明其排水效果还可以。
2012-07-24 10:27
zly89:对段进宇 段老师您好,就这次暴雨中集中的事故路段分布来看,像长安街以及老北京城区范围内的积水却不太严重,反而是近几年新发展起来的地区比较严重,请问,这能否说明在城市规划尤其是城市管网规划上新城区不及老城区呢??
2012-07-24 10:13
本期嘉宾
段进宇:并非是新城区问题严重,而是在一些地形不利于排水的地方建设了新城区,而相应的排水工程规划设计和实施都没有做好充分考量
2012-07-24 10:26
xsquare:对吴方同 是否是因为地下轨道交通啥的占用了本来可以搭建排水网络的空间,才导致排水不畅?
2012-07-24 10:19
本期嘉宾
吴方同:城市地下空间是很拥挤的,特别是北京这种历史久规模大的大都市。地下管线和构筑物多,一定程度上会制约或影响到城市的排水设施的规划和实施的。但排水不畅涉及方方面面,比如说城市湖河常水位较高(暴雨时会顶托洪水的排放甚至倒灌);排水管道的无序接入;排水设施老化;设计标准偏低;本来高负荷的排水系统用到时却发现不通,赌了;排水设施管理混乱或不到位;排水设施发展滞后等等。
2012-07-24 10:26
xhhx2001:对李之红 随着极端天气越来越频繁,北方城市的防汛设计标准是否需要提高了?
2012-07-24 10:15
本期嘉宾
李之红:北京市的标准是一个老问题了,这么多年一直有专家学者建议修订标准。但还是没有实现。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是原有的地下设施混乱,缺乏资料,想理顺存在很大的困难。二是地下设施的修改需要大量的资金,而且对于已有的地面设施也会造成大面积的修改翻新。所以过于注重表面工作所带来的危害逐渐显露出来。
2012-07-24 10:26
heartcool:对张丽萍 北京的景观湿地有多少是用防渗膜做了衬底处理呢?
2012-07-24 09:42
本期嘉宾
张丽萍:在北京降水量这么少的区域,土壤的入渗量是很大的,硬化路面的增多,湿地防渗膜的使用,本生就给积水创造了条件,重视地面工程,忽视地下排水设施。。也是造成这次灾害的原因之一。
2012-07-24 10:26
xsquare:对段进宇 是否是因为地下轨道交通啥的占用了本来可以搭建排水网络的空间,才导致排水不畅?
2012-07-24 10:19
本期嘉宾
段进宇:据我所知,这个属于误解。没有这种问题。
2012-07-24 10:25
xsquare:对段进宇 北京这种大城市,地下排水系统有没有什么整体的规划?还是各项设施自己想怎么建排水就怎么建?有没有部门管这种规划,即协调管理?
2012-07-24 10:23
本期嘉宾
段进宇:规划不是没有,但相比实施,规划并不算难,所以规划如何实施,其实才是真问题。
2012-07-24 10:24
zly89:对段丽 周三据说还有一波降雨过程,与上周六的比较,强度相当么?周三是短时还是会持续1-2天左右的降水过程呢?
2012-07-24 10:16
本期嘉宾
段丽:据最新预报,周三、周四北京地区仍有降雨,但是雨量及雨强远小于“7.21”大暴雨。
2012-07-24 10:23
zly89:对段进宇 “段进宇:个人观点,现在提高也用处不大,因为市政系统是个庞杂的系统,全面改善除需要大量的经费外还需要大量的时间。而市政施工会严重影响道路交通,这个大家都有体会。”您的意思是现有系统不改进?那今后再有类似问题该如何解决?仅靠人工?
2012-07-24 10:20
本期嘉宾
段进宇:我的意思还是针对性处理的好,而不是搞一刀切,看似决心大、样子猛,其实猛药不对症,伤身又无效。那种运动式的工程事实证明从来事倍功半、后患无穷。
2012-07-24 10:23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手机版 | RSS | 中国科学报社
京ICP备07017567号-1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08 Copyright @ 2007-2020 中国科学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