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在线访谈-Tenure track在中国
Tenure track在中国
在美国高校中普遍实行的tenure track制度被部分国内高校引进并开始试行,围绕着tenure track制度和发现人才新秀、考核、评估等话题也在科学网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科学网特地邀请大连理工大学教授赵纪军、美国迈阿密大学副教授张彦斌、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金拓、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梁建华、巴斯夫公司化学研究员王晓明等博主与网友在线交流,共同探讨tenure track制度在中国的话题。
访谈内容(共240个问题,152个回复)
jmzhu:对王晓明 中国搞太牛岗位,在未来可以,等大家不讲关系学的时候。尤其是不讲龙生龙,凤生凤的时代。我在美国已经与合作的系主任讨论过,老板是美国科学院院士,可他在太牛教授时照样说没有什么强的networks,关键是看他对所从事领域发展的贡献,呵呵,贡献啊!国内是什么,各位有几个是在国内当了6年以上教授或研究员的,里面的东西太多。把“太牛”搞臭,不是很远的事情。
2011-10-31 10:15
本期嘉宾
王晓明:其实关系哪里都讲,只不过美国的关系叫做\"credit\",你要是有科研做得好,学生培养的好这种credit,那你的学生找工作就很容易。 美国我这个行业的教授,基本上都是那两三个人的门生。。。
2011-10-31 10:18
jmzhu:对赵纪军 中国搞太牛岗位,在未来可以,等大家不讲关系学的时候。尤其是不讲龙生龙,凤生凤的时代。我在美国已经与合作的系主任讨论过,老板是美国科学院院士,可他在太牛教授时照样说没有什么强的networks,关键是看他对所从事领域发展的贡献,呵呵,贡献啊!国内是什么,各位有几个是在国内当了6年以上教授或研究员的,里面的东西太多。把“太牛”搞臭,不是很远的事情。
2011-10-31 10:15
本期嘉宾
赵纪军:我们面临的问题其实是:是继续原先的体制,把一些恶习一代代地传下去?还是从我们这一代人开始,逐渐把体制理顺,最终改变学术风气和氛围?
2011-10-31 10:18
yaoronggui:对梁建华 中国目前高校对Tenure track制度有什么评价与审核制度呢?真不希望看到都是些当领导的才评的上,实实在在做事的反而评不上。
2011-10-28 15:51
本期嘉宾
梁建华:领导先上不是问题的关键,是领导不上大家都别上才可怕
2011-10-31 10:17
sciblogatstimes:对金拓 各位老师好,我是《科学时报》记者。在美国,都是集体评议,来评定候选人看是否有资格,那么在中国由谁来评?另外,在美国,学生的学费是学校的一个重要收入来源,而中国则是政府教育部拨款。可以说美国是教学科研并重,而中国偏重于科研,那么请问中国实行了tenure track之后,评价体系是什么?谢谢。
2011-10-31 10:11
本期嘉宾
金拓:中国的科学和技术两者的核心问题就是评价、评价、还是评价。首先要找到促使评审人员科学而公平地评审科技人员和科技项目的动力来源和压力来源。允许被评人debate,在一个评审集体范围内公开个人的评审意见等应该在操作上可行。美国的好的研究型大学主要不是靠学费维持的。最好的靠校友捐助,其次的靠各类Overhead。
2011-10-31 10:16
CSpengbo:对梁建华 可是,中国当前的大学里还有“张劲夫”吗?中国还会出现“张劲夫”时代吗?
2011-10-31 10:08
本期嘉宾
梁建华:人治不应该是我们的方向
2011-10-31 10:16
sciblogatstimes:对赵纪军 各位老师好,我是《科学时报》记者。在美国,都是集体评议,来评定候选人看是否有资格,那么在中国由谁来评?另外,在美国,学生的学费是学校的一个重要收入来源,而中国则是政府教育部拨款。可以说美国是教学科研并重,而中国偏重于科研,那么请问中国实行了tenure track之后,评价体系是什么?谢谢。
2011-10-31 10:11
本期嘉宾
赵纪军:在中国可以由二级单位(院系)的教授会或学委会首先评定,然后由校学委会或职称评定委员会进一步把关。其实,目前中国各个大学的学费收入也是不小的一笔钱;而教育部的基本拨款是根据师生人数而定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中美没有本质区别,都应该采用教学科研并重的评价体系。
2011-10-31 10:15
sciblogatstimes:对梁建华 各位老师好,我是《科学时报》记者。在美国,都是集体评议,来评定候选人看是否有资格,那么在中国由谁来评?另外,在美国,学生的学费是学校的一个重要收入来源,而中国则是政府教育部拨款。可以说美国是教学科研并重,而中国偏重于科研,那么请问中国实行了tenure track之后,评价体系是什么?谢谢。
2011-10-31 10:11
本期嘉宾
梁建华:教授不教课是中国的一个特色,科研的重要性太高了。谁评议,最好是利益无关的人,有公正心的,有学术水平的人来评聘。可以是现在的职称评聘委员会,也可以是外聘。但重要的是结果能让多数人满意,不然如何玩的下去
2011-10-31 10:15
sciblogatstimes:对王晓明 各位老师好,我是《科学时报》记者。在美国,都是集体评议,来评定候选人看是否有资格,那么在中国由谁来评?另外,在美国,学生的学费是学校的一个重要收入来源,而中国则是政府教育部拨款。可以说美国是教学科研并重,而中国偏重于科研,那么请问中国实行了tenure track之后,评价体系是什么?谢谢。
2011-10-31 10:11
本期嘉宾
王晓明:我想很多国内的学校,现在也都是所谓的教授会再作决定,我有朋友在国内面试就是遇到这种情况。 美国的情况,我想经费来源是三个,学费、捐赠和政府经费都有,特别是对于大量公立大学而言,政府经费还是占大头的。至于评价标准,我想还是跟学校本身有关。教学、科研、服务肯定都是要看的,但是学校定位不同,那么权重就不同。
2011-10-31 10:13
CSpengbo:对赵纪军 可是,中国当前的大学里还有“张劲夫”吗?中国还会出现“张劲夫”时代吗?
2011-10-31 10:08
本期嘉宾
赵纪军:张劲夫时代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中国大学要想搞的更好,不可能指望某个贤明公心的领导,而是需要制度保障,同时调动教授们的积极性。
2011-10-31 10:12
zhang1283:对金拓 各位老师:青椒们如何冲击TK,假如该制度在国内实行的话?令人困惑的是除了科研能力的硬实力,如何适应游戏规则这种软实力才是关键,因为它不可控、不好把握?
2011-10-31 09:37
本期嘉宾
金拓:青椒们最好不对眼花缭乱、变化多端的这类评审过于关注,静下来想想未来5-10年的中国和世界的科技界,认真布局,对未来投资。紧跟现在的风向如同文革中紧跟当时的政治潮流,多半会耽误自己。
2011-10-31 10:11
152 条记录 5/16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1   2   3   4  5 下5页 最后一页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手机版 | RSS | 中国科学报社
京ICP备07017567号-1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08 Copyright @ 2007-2020 中国科学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