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在线访谈-Tenure track在中国
Tenure track在中国
在美国高校中普遍实行的tenure track制度被部分国内高校引进并开始试行,围绕着tenure track制度和发现人才新秀、考核、评估等话题也在科学网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科学网特地邀请大连理工大学教授赵纪军、美国迈阿密大学副教授张彦斌、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金拓、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梁建华、巴斯夫公司化学研究员王晓明等博主与网友在线交流,共同探讨tenure track制度在中国的话题。
访谈内容(共240个问题,152个回复)
quaternary:对赵纪军 您觉得教育部在推进这一制度的施行过程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这一制度的施行要采用行政强制手段?还是高校自主决定呢? 另外,tenture-track制度有没有不足的地方?如果有,谁来承担这一制度所面临的风险?
2011-10-31 09:34
本期嘉宾
赵纪军:就我的观察,现在教育部采取采用行政强制手段的时候不多,更多的是一个或几个高校成功了以后,其他各个差不多的高校跟风。TK制度肯定是有不足的地方,只能是在施行过程中,针对中国国情逐步完善。
2011-10-31 09:37
quaternary:对梁建华 您觉得教育部在推进这一制度的施行过程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这一制度的施行要采用行政强制手段?还是高校自主决定呢? 另外,tenture-track制度有没有不足的地方?如果有,谁来承担这一制度所面临的风险?
2011-10-31 09:34
本期嘉宾
梁建华:任何制度都有缺陷和不足。有效的修正是必要的。教育部不要一刀切就行
2011-10-31 09:37
ecotop:对王晓明 在中国的大学里,有两种人会对大学现行职称、成果、论文评定制度提出异议的,一种人是不适应游戏规则,无法受益的抱怨者,另外一种人就是非常适应游戏规则并且已经大大受益,开始深刻反思的人。其它人大多还在这个规则中摸爬滚打。唉~~
2011-10-30 17:16
本期嘉宾
王晓明:我个人觉得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他自己的规律,跟tenure track制度的关系到是并不很大。 我们讨论tenure track制度,更主要是希望科研从业人员的日子过得好一点,呵呵。如果不符合这个初衷的话,我看还是不要搞。
2011-10-31 09:36
hawklee8888:对张彦斌 从教授或者学者的角度来看,目前国内影响教授科研的阻碍因素与Tenure track制度处有多少关联呢?能否作简明的SW分析。
2011-10-29 17:16
本期嘉宾
张彦斌:个人认为国内青年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影响科研和教育事业的发展。Tenure track可以大大改善这一状况。 Tenure track的优势(Strength)在于: 1. 有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Tenure track是给青年教师专门设计的。一笔不菲的启动资金和相关的工资待遇,可以让青年教师安心科研教学和服务。 2. 有助于科研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Tenure track过程中青年教师养成的良好科研和教学习惯,一般会延续下去,并最终促进科研和教育的整体良性发展。 3. 有助于提高教授整体素质和社会地位:Tenure track有较高标准的准入和评估,教授整体素质会逐渐改观。 4. 有助于教授开放思想并发挥更大作用:教授的地位得到保证后,应该更加敢于发表言论,并促进社会发展。 问题(Weakness)也有:一旦拿到终身教职,有些人会不思进取混日子。
2011-10-31 09:36
hawklee8888:对梁建华 从教授或者学者的角度来看,目前国内影响教授科研的阻碍因素与Tenure track制度处有多少关联呢?能否作简明的SW分析。
2011-10-29 17:16
本期嘉宾
梁建华:科研涉及很多方面,tenure track只是一种制度
2011-10-31 09:35
JJZHU:对梁建华 以往的经验表明,很多制度在国外运行的非常好,但到了中国就走样了!中国人(是由文化或人种特性决定?)似乎最能找到任何制度的空隙;所以,Tenure-track制度来到中国如何防止其走样是问题的关键!请问各位老师,对此有何看法与建议?
2011-10-28 14:24
本期嘉宾
赵纪军:防止走样的关键,在于执行制度的人。随着大批有留学经历的学者逐渐在高校中成为教授的主体,我们的体制和做法都会逐渐和国外接轨。
2011-10-31 09:34
pmanagement8:对梁建华 刚刚我在车上还在思考:为什么国外的先进思想、理念、技术、方法,等等,移植到中国就会完全变味、走样,甚至是“南桔北枳”?只有找到产生这些畸形结果的深层次根源,再去引入、消化,创新才是有可能的。 其实要引进的tenure track,也是一种制度,一种创新的管理制度和体系。没有最好的和万能的管理方式和模式,一项管理制度或模式能够能做到让人们摒弃旧的思维方式,自觉地遵照新的做法并能有效地提升本土的思维创新,都是值得加以开发和利用的,不管它是本土产生或是舶来品。因此,对于这,我个人觉得一定要实事求是地看待tenure track,一定要与中国人的哲学思维方式相适应,并不是消极被动地适应,而是通过tenure track来改造中国人的思想,这才是最关键的,否则到头必定是邯郸学步的结果。
2011-10-29 19:58
本期嘉宾
梁建华:关键是制度最后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多数人只有建议权,这样必然变味
2011-10-31 09:34
cwufp:对王晓明 您几位,讨论这样的问题太可怕了,官员如果看见了,他们就会制定政策:有行政职务的是党的干部,他们不用下岗,其余的人都有可能下岗。这个话题还是少说为妙,俺们的官员们会挑里面最让人恶心的东西来实施,叫中国特色。到时候,即便老人不下岗,那些本来有工作,结果被下岗年轻人也会骂死您几位。
2011-10-30 13:32
本期嘉宾
王晓明:吴老师说得很犀利啊,呵呵。 其实我这个人还是挺保守的。。。而且也是刚入江湖,很多事情看得不是很清楚。 我之前博文里面也说过,我自己倾向于尽量多地介绍我所见到的事实,而不是去提什么建议。我还没有到指点江山的层次哈。。。
2011-10-31 09:33
tefo:对赵纪军 您们好!现在部分国内大学狂推“以本科生为本”,鼓励本科生对教师进行投诉。如此一来,出现老师不敢对学生严厉也只能给学生高分的情况。我很困惑的是:究竟应该是“教授—学生—行政”的排序,还是“学生—教授—行政”的排序?师道尊严究竟有多重要?在国外是什么情况?
2011-10-28 16:16
本期嘉宾
赵纪军:据我所知,“学生—教授—行政”的排序和“以本科生为本”评价教师教学的做法,确实是和国外接轨。我个人支持这样的做法,起码可以使得教师们更重视本科教学。
2011-10-31 09:32
zhiliao2011:对梁建华 国外大学的终生教职与完善的行政管理、人才招聘、经费保障、业绩考核评价等一系列的体制相配套。也是经过了许多年的发展形成的。引入中国,带上中国特色,会变成生么样呢??就目前国内高校的多种所谓的人才项目来看,效果并不明显。在大学管理去行政化不能实现之前,把终身职位这样利益攸关的制度引入,结果基本是可以预见的。那就是给目前的所有行政人员,尤其是政学两不误者头顶多个光环而已。
2011-10-30 11:45
本期嘉宾
梁建华:tenure track影响最大的不是现在的人员,而是将来的人员。不过也许可以从已经在职的重新招聘tenure track的(待遇自然提高),这时候可能是楼主担心的事情要发生
2011-10-31 09:32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手机版 | RSS | 中国科学报社
京ICP备07017567号-1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08 Copyright @ 2007-2020 中国科学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