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呈展:这又是点到了一个很深层次的问题。其实我们假设将高校教育职位市场也看成一个单纯的市场来看的话,这个市场肯定不是高度市场化的。每年产生多少博士总量的数据的获取(可能较为容易些,但是更重要的每个专业上产生多少博士的数据却可能比较难),每年这个市场会产生多少工作岗位的数据。两个数据对碰的话,很可能,中国现在和未来,都与世界较为发达国家一样,是比较饱和的状态。那么供给是高于需求的情况下,如果供给与需求比是在良性竞争范围(比如1.2:1)的话,或许能够促使整个市场技术水平的提升(但是这还是很理论化的,因为每个专业的情况还很不同;专业在现在时代发展的变化也很剧烈。)。但是这个数据比是跌入了恶性竞争范围的话,其实是很容易伤害到整个市场水平的。原因很简单,过分竞争后比较的依据就无非两个了:1.数文章数量;2.比较谁的关系。2不必说,1的话,完全按照数量来比较的制度在短期内是能起到促进作用的,但是长期来看也不合适,特别是对于新鲜博士毕业市场。因为博士阶段的训练仍然是学术训练的第一步而已,但是从这一阶段,就过分恶性竞争数量的话。很有可能会导致一方面博士阶段研究方向过窄,另外一方面一部分非常厉害的博士学生也很努力但是却在耗费自身的身体健康来换取学术荣誉(这个是最令人可惜的。),当然也可能导致学术作假等等负面情况的出现。
2013-11-26 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