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在线访谈-逃离科研
逃离科研
近日,程代展、张海霞等多位博主相关博文引发了关于“科研苗子”逃离科研的讨论。导师眼中的优秀的“科研苗子”为什么会选择逃离科研之路?push学生走“科研正途”,导师有错吗?导师是否应尊重学生的选择?
访谈内容(共449个问题,136个回复)
lizhe3017:对张海霞 普遍认为,做科研要耐得住孤寂,可是人活着都在向往着幸福和快乐,做科研的幸福感和快乐感从何而来呢?对我们年轻人而言,做科研太累,也没啥钱,逛商场看到漂亮衣服也只能眼巴巴的瞅几眼,花三分时间挣不到一分让自己生活安逸点的money,有时想想还真不如去工作吧,至少会面对另外一番新天地
2012-11-15 13:23
本期嘉宾
张海霞:到底什么是幸福和快乐?做科研的也是要回答这个问题,我喜欢并且愿意为之倾尽全力去追求我才会快乐,安逸不是快乐,如果是我们都不去考虑精神层面的追求的话,你完全可以选择去做一个nobody,可是国家和家庭付出了这么多去培养你成为博士,你的社会责任和定位也是要符合博士的水平的。
2012-11-15 13:27
rubyrobin:对程代展 一个导师的招生人数是否没有限制性,我们这边一个实验室二三十个学生,多的都四十几个,导师根本就指导不过来,而且导师和学生就是雇佣关系,跟资本家剥削阶级没有什么区别,那为什么不逃离?
2012-11-15 13:20
本期嘉宾
程代展:高校和科研院所待遇低, 是人才流失的一大原因. 还拿我的学生说罢, 他到的中学可以给他提供住房和不错的工资. 他们说, 他如果到大学, 要奋斗五到十年才能达到这个水平. 据我所知, 他家境欠佳, 他面临生活的压力. 正像许多参加讨论的年轻人说的, 大学的青年教师工资低, 没住房. 许多得了博士学位的年轻人, 他们多半都小三十了, 面临着结婚生子的压力, 靠空洞的 “理想”, “事业”, “追求” 等确实不能拴得住他们。
2012-11-15 13:25
科学网编辑部:对谢强 新浪网友BrianTzwX:其实不是待遇问题,我曾经和一个剑桥的教授吃饭,他们夫妻俩都是教授,孩子高中毕业拿到了牛津的offer,没去,当粉刷匠去了,因为他不希望下班后还满脑子都是工作。都说脑力劳动好,但的确更累,厌倦了也就不想做了。
2012-11-15 13:21
本期嘉宾
谢强:这个不奇怪。社会应该尊重每个人的选择,不要说博士毕业去做了中学老师就是浪费了社会的资源。人生正是因为有了更多的选择才精彩
2012-11-15 13:25
qiuzonglin:对张海霞 老师们您好:您考虑过自己的博士生出国做博后,他们的另一半问题怎么解决,回来后自己的工作和另一半的工作怎么解决?混得不好很惨,能混好很悬,不是努力就可以混好的。
2012-11-15 12:44
本期嘉宾
张海霞:正好我的一个学生前几天来请教我这个问题,他和夫人到底去哪里发展?我跟他的答复是:找到你们认为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你们能力且适合你的地方去,不要考虑其他的外人评价,等你在适合你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时候,你的人生还有很多次机会。
2012-11-15 13:24
科学网编辑部:对程代展 新浪网友妞diana:陈老师你知道为何留不住他么?你从头到尾都再说他这里的成绩好,那里的研究好,但却没把他当做一个人而当做一个科研的机器。你没写他为何读博,兴趣曾经来自哪里。没写他在实验室外是怎样一个怎样的人。没写他想要的未来,他所爱的生活。
2012-11-15 13:20
本期嘉宾
程代展:我的最大错误是把学生当作我自己的“替身”, 盼着自己没有实现的人生梦想能在他身上实现. 但他是有血有肉、有个性、有想法的年青人, 我却把他当作自己的创造物. 我想让他吸取我人生的教训、克服我身上的弱点. 潜意识里我是在制造完美的自我. 我时时在他身上寻找年轻时我的影子, 我觉得我对他倾注了无数心血和真诚的爱, 实际上也许我却成了说一不二的暴君, 强迫他按我的意志去念书, 去做研究. 也许正是这个让他厌倦了科研.
2012-11-15 13:24
sincos:对谢强 大家都说大环境很难改变,可是“大家”聚在一起不就是大环境吗?我相信一句话——我们今天努力的方向就是这个国家明天的未来。应该有人,特别是有影响力的人出来呼吁下科研人员的生存问题了吧
2012-11-15 13:19
本期嘉宾
谢强:这个问题不仅在教育科研领域存在,实际上很多领域都存在。什么人才算是有影响力的人呢?不能拯救别人的时候需要先拯救自己。如果每个人都能走先修身正己,环境会好起来的
2012-11-15 13:22
zhujh027:对程代展 程老师,你的那位优秀的博士生,最后是怎么做的决定的呢?你觉得他比较适合最科研,但如果他去了中学做老师,如果以后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家,应该也是值得期待的。多位优秀的教育家,比少一位优秀的科学家哪个重要?武汉《长江日报》记者朱建华
2012-11-15 13:03
本期嘉宾
程代展:网上许多年轻朋友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 应当尊重年轻人选择自己生活道路的权利. 我的学生其实也说过, 他的价值观和我不一样. 我接受了大家的观点, 中午给他发了个 E-mail, 告诉他 (他现在还在去美国的飞机上) : 不管他最终的选择是什么, 我都支持他.(注:此条由科学网编辑部按程代展老师为本次访谈提供的观点材料代发,如媒体需使用请与程代展老师直接联系确认。)
2012-11-15 13:21
zhujh027:对程代展 程老师,你之前带的博士生,毕业时都按照你的期望去做研究工作了吗?这是你第一次遇到“叛逆”的博士生?他是90后的不?武汉《长江日报》记者朱建华。
2012-11-15 13:10
本期嘉宾
程代展:中午, 一位清华年轻教授给我来电话, 他曾是我的博士后, 他用自己的经历给我上了一课: 他是正宗清华子弟兵, 从本科到博士, 在清华上了十年. 然后跟我做了两年博士后. 也是一个极聪明的好学生. 但上完博士后他却要去公司, 当时我也很不理解. 他说, 他当时也是厌倦了学校和科研所的生活, 想过一种新的生活. 他后来又回了清华, 而且做得很好. 我相信, 我的这位学生如果真喜欢科研, 将来某一天他也会回归的.(注:此条由科学网编辑部按程代展老师为本次访谈提供的观点材料代发,如媒体需使用请与程代展老师直接联系确认。)
2012-11-15 13:20
yaojifeng:对张海霞 我们的博士生到底缘何无法坚持科研?我国的科研强国梦究竟问题出现在哪了?
2012-11-15 12:54
本期嘉宾
张海霞:这是这次的主题,看看学生的博客和评论,其实不难看出不仅是学校里的问题,其实是社会大问题,我们需要更加切实地在政策、待遇、社会舆论引导等各方面把科技强国梦落实下来,成为我们青年一代自己的梦,这才有希望。
2012-11-15 13:20
zhouzhiyu1990:对谢强 老师,我想问问5年后一个211博士的价值大概是怎么样的,最好用钱来简单的衡量,小辈一心想去学术路,只是现实太残酷,求解。谢谢老师们
2012-11-15 13:00
本期嘉宾
谢强: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各个专业不同,各个单位也不同。我们专业目前毕业的博士,工作一两年以后平均年薪大约10-15万吧
2012-11-15 13:19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手机版 | RSS | 中国科学报社
京ICP备07017567号-1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08 Copyright @ 2007-2020 中国科学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