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在线访谈-关注“雾霾”天气
关注“雾霾”天气
整个1月,4次大规模雾霾天气锁定京城。造成雾霾天气的成因有哪些,其与大气污染有何关系,如何治理和预防?科学网定于1月31日周四15:00——16:00举行“关注‘雾霾’天气”的在线讨论,欢迎广大网友参加。
访谈内容(共76个问题,44个回复)
科学网编辑部:对陈熹 【王跃思:霾从何来?北京的车天津的油河北的煤】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表示:本次污染事件突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以河北燃煤排放为主的二氧化硫一夜之间转化成了硫酸盐。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3/1/274515.shtm 二位老师对此有何评论?
2013-01-31 15:49
本期嘉宾
陈熹:谢谢您,我还没有看您的博文,回头仔细阅读。我认为北京的大气污染早就已经存在,这次事件是多种因素促使它以更加严重的方式表现出来。空气是流动的,这决定了大气污染的面很广,治理不易,而且将会是持久战。
2013-01-31 15:57
科学网编辑部:对蒋大和 【王跃思:霾从何来?北京的车天津的油河北的煤】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表示:本次污染事件突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以河北燃煤排放为主的二氧化硫一夜之间转化成了硫酸盐。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3/1/274515.shtm 二位老师对此有何评论?
2013-01-31 15:49
本期嘉宾
蒋大和:部分同意,根据北京市PM2.5各站监测结果,南边几个站一直处于高位,可以说明外来影响的存在。 但看来北京市本地源也很重要。现象是,风一小,略南,各站浓度很快上升,很容易超过200微克。这和上海情况差别很大。
2013-01-31 15:56
科学网编辑部:对陈熹 新浪网友“张山李丝”:北京的雾霾应该起诉谁呢?
2013-01-31 14:33
本期嘉宾
陈熹:目前还没有听说国内有人就雾霾问题起诉的消息。但我看到的美国法判例,基本上起诉分两类。一类起诉大企业排污侵权,一类起诉政府要求对其政策进行司法审查。在我国公民个人不能启动公益诉讼,政府的政策属于抽象行政行为,也不在起诉范围之类。国内的环境法与美国环境法很多不同。
2013-01-31 15:53
科学网编辑部:对蒋大和 新浪网友“耿小昭”:请问:戴口罩到底有没有效果啊?有些科学网的博主貌似在说口罩不是太有效果。
2013-01-31 15:06
本期嘉宾
蒋大和:有效果,特别是自己感觉需要时。另外,在马路边也需要,汽车尾气和扬尘太严重
2013-01-31 15:53
yexuqing:对蒋大和 使用燃煤附加收费
2013-01-31 14:56
本期嘉宾
蒋大和:和伦敦那样设置机动车“高拥堵区”怎样?
2013-01-31 15:51
清水直人:对蒋大和 谁来对这么严重的污染造成老百姓身体潜在的危害买单?
2013-01-31 14:53
本期嘉宾
蒋大和:各方面都有责任。 现在有时是非都混淆了,。。。例子太多。 例如我不太赞成南方集中供热,。。。 政府也有很大责任,法治,经济利益。。。 但归根结蒂在政府。老百姓总是好治的。
2013-01-31 15:50
科学网编辑部:对陈熹 新浪网友:张山李丝 回复@阳平坚:如果企业达标了呢?是否需要起诉所有的机动车车主? //@阳平坚:这个要问律师。也许可以起诉周边的排污企业? //@张山李丝:北京的雾霾应该起诉谁呢?
2013-01-31 14:34
本期嘉宾
陈熹:我觉得可以起诉污染制造者,包括周边企业,但是起诉者要证明受有损害,这个损害与污染有因果联系
2013-01-31 15:48
leaon:对蒋大和 国家现在到底研究出来什么东西了么?每次看电视,唯一能听到有点用的话,就是“请尽量避免外出”,难道这就是研究成果?这不都屁话么!没见到哪个单位因为雾霾太厉害而放假的,国家法律也不支持,让老百姓如何是好啊?
2013-01-31 14:48
本期嘉宾
蒋大和:支持! 应当开展深入研究,而且要去掉成见。
2013-01-31 15:46
科学网编辑部:对陈熹 新浪网友@大自然探索者:雾霾古而有之,它除与自然条件(沙尘等)有关外,还与人类活动有关,特别是人口城镇化带来的局部悬浮粉尘增加有密切关系。霾是局部大气湿度值适当时产生的空气悬浮物滞留现象。就如同我们自制颗粒橙一样,把橙粒放杯底,汁太稠不能将橙粒摇入汁中,太稀橙粒下沉杯底一样。
2013-01-31 15:25
本期嘉宾
陈熹:谢谢。
2013-01-31 15:45
zcx:对蒋大和 近来的雾霾让有关单位本已降低标准的计量指数频频“爆表”,但国家却迟迟不发布预警信息,即使现在勉强发布,也只是停留在黄色以内,预警都已经显示有毒害了,为何还不发布红色预警?就这样的天气还要求大家天天外出“吸毒”,不知道这样做是不是为了降低人口啊?
2013-01-31 14:41
本期嘉宾
蒋大和:“科学网编辑部”问题太多,我打字慢,晚些回复吧。 先回复其他网友: 灰霾预报十分困难,不仅有污染源,有化学转化,传输,而且还有气象过程,还要微物理过程。。。 现在的预报,多半是“时间序列分析”,即由以前数据外推明天。 准确度有限。
2013-01-31 15:45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手机版 | RSS | 中国科学报社
京ICP备07017567号-1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08 Copyright @ 2007-2020 中国科学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