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在线访谈-师生夜话
师生夜话
就《逃离“科研”》话题,其中很多年轻学子、青年教师表达了科研生活中遇到的困惑。科学网特别推出“师生夜话”在线讨论(非限时讨论),邀请程代展、张海霞、马臻、王德华、刘庆生、吕喆等几位热心老师与年轻学子、青年教师就科研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进行交流。
访谈内容(共1382个问题,767个回复)
hellosnoopy:对张海霞 各位老师晚上好!我自己觉得程老师的学生是现在研究生科研与就业中的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现在很多研究生的情况时毕业后找的工作跟研究生阶段的所学的知识与做的研究没多大或者根本没联系。我们学生也确实感到自己做的东西没什么意义,这样让我们学生怎么有积极性去做研究?
2012-11-23 22:13
本期嘉宾
张海霞:哈哈,是个好问题,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工作的关系却是不存在必然联系,但是存在直接的影响,你在研究生阶段得到的科学训练、独立思维、为人处事、结识朋友等等都会直接影响你的一生,这都是人生的积淀和历练,不认真且积极努力地走过这个过程、不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成长和锻炼,你在任何一个工作岗位上都很难做好。
2012-11-23 23:58
hbger99:对张海霞 各位是否认为科研环境更重要?否则人才流失不可避免,要不出国了,要不从政了
2012-11-23 22:20
本期嘉宾
张海霞:大环境当然重要,但是大环境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不是一个领导可以扭转的,需要我们这些“小分子”们也积极行动起来,做的好一些,身边的风气就会正一些,慢慢会好起来的。
2012-11-23 23:55
kekegg:对张海霞 程老师不停的提到理想问题,但是对于做不出开创性工作的学生来说,进入科研领域的资格都没有,有理想也没有用,也羞于说。所以就算对于科研领域来说,只有理想,也太骨感。
2012-11-23 22:45
本期嘉宾
张海霞:再仔细看看吧,我们其实提到了很多“耕牛”精神,我自己也是不聪明但是积极努力的耕牛之一,我们一点一点地开始并且进步,多年坚持下来会有很大的收获的,不仅是科研的贡献,还有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超越。
2012-11-23 23:53
ZhaoHolmes:对张海霞 老师晚上好!我是一名即将处在选择十字道口的大二学生。我现在就读于吉林大学机械学院。不知道是应该向外考研还是本科毕业就工作。我个人觉得我有向外校考研的能力但是我不知道读研是否像外面说的那样:要是找不到好的导师或者考上研之后发现不适应再或者是抄袭论文成风。。。。我比较犹豫,请名师帮我解惑!谢谢!
2012-11-23 22:34
本期嘉宾
张海霞:有机会一定要考到好的学校、选择好的导师,很多机会寻找好的导师,我的博士生导师(杨叔子老师)就是我偶然看电视找到的,实践证明我受益匪浅。华科机械学院的好导师很多,如果你想继续读这个专业,我可以为你介绍几位。
2012-11-23 23:51
linscent:对张海霞 各位老师好,我是一名在读博士生,我导师是搞行政工作的,好长时间也不跟我们交谈一次,也不对我们的研究工作进行指导。作为学生,其实我是希望遇到像几位老师那么负责任的导师的,但是很不幸没有,这种情况下我应该怎么安排自己的科研工作,希望几位老师能指点迷津,谢谢!
2012-11-23 22:53
本期嘉宾
张海霞:对自己负责,要么积极去找导师谈,让她逐渐意识到不能无视你的存在、也不能无视对你的培养责任,要么换个负责任的导师,当然,首选前者。
2012-11-23 23:48
xxz1990:对张海霞 各位老师好,提前批录取的本硕博连读的我学的是生物技术,在一所非知名985院校,不知是继续保本校研究生还是考虑往外校考?请各位老师帮忙分析一下。
2012-11-23 23:42
本期嘉宾
张海霞:如果是我,我会选择去其他学校读,一则锻炼自己、开拓视野和增加交流面,二则给自己更多的机会。走出去就会看到新天地,不走出去的时间越长越害怕接受新挑战。作为一个年轻人,一定要有勇气:人挪活!
2012-11-23 23:46
unflyingbird:对张海霞 首先感谢几位老师,是学生的好老师,也是对于自己领域的非常专一的科学家。不过,在自己周围有不少的老师(研究员)并不是很专一于学科中的某个领域,而是不断地在外面项目(虽然是一个学科,不管自己懂不懂),回来后就让自己的博士生做,也成为了博士论文的研究内容。这样与导师在学术交流也就很有限了,他所能提出的意见,总感觉是站在哲学的高度上提出的意见,就是万金油,什么方向都能用上。 我想问的是,这样对于博士生培养有利吗,引导不了学生,真让学生感觉到科研的乐趣吗?同时有不少学生当初怀着激情,认为学术是唯一较为纯净的水土,而到最后却畏惧了。这是否也与导师有关系?
2012-11-23 23:04
本期嘉宾
张海霞:你说的一点儿都没错,这样的老师不少,拉项目是“生存”的必要,特别是现在的环境,不管是在哪里,没有项目真的是难以发展的,当然拉来项目以后要认真完成,研究生可以从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很多时候是超越老师的。我一般是自己找好方向和主要研究内容,让学生去干,再遇到问题的时候把握大方向,具体细节有时候探讨,多数时候不探讨,给学生摸索的空间,让他在这个过程中成长。导师多种多样,不能一概而论,关心学术、关心学生、关心发展是必要的,但是事无巨细地指导学生、甚至帮学生做很多事是不行的。 只要有人存在的地方就没有净土,致力于把自己做好,不让自己堕落,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我每天给自己的鼓励。
2012-11-23 23:44
yuancedeng:对张海霞 张老师: 我是研一的学生,专业属于信号处理,对科研生活充满了很多的向往和期待。我在科学网以及其他的一些网络资源上看到的关于怎么做研究的一些报告、博客等等,感觉他们讲的都很好,但是专业的差距,然我觉得那个对我来说好像不太切合实际。我想问的是,向我们这种偏重工程的专业应该怎样去融入到科研,发现自己的兴趣,平衡理论和工程之间的关系?
2012-11-23 23:33
本期嘉宾
张海霞:我的专业也偏工程应用,致力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对自己的锻炼很大,无论做什么课题,用心一些都会出彩。
2012-11-23 23:37
pswpswpsw:对张海霞 老师好,我目前北航流体力学本科,打算出国留学念博。正在写PS。我觉得,我们高校也应该考虑让打算念博士的学生们,好好写一篇PS之后才能算是被录取。尤其要让学生们考虑到自己未来职业规划的想法。如果做到这一点,就可以帮助不少年轻人,同时也可以省下资源给专门需要知道的科研苗子。
2012-11-23 23:33
本期嘉宾
张海霞:北大博士入学申请资料里是要PS的,大家也都写了,我们也都看了,可是你也知道,有些人是真的认真思考用心写,有些人是为了入学而写,但是无论如何,写总比不写好。
2012-11-23 23:36
ywizly:对张海霞 如果我老板就没有空和我们这些学生交流呢?根本就很难见到老板。。科研越来越迷茫
2012-11-23 23:21
本期嘉宾
张海霞:这样的现象不少见,老师事情多、忙也是正常的,但是自己要多想办法找机会接触,俗话说有困难“找民警”,学生有事当然要找老师了,不一定直接就闯到办公室,电话、邮件、短信多种形式,只要真有需求,再忙的老师都会安排时间给你的,自己积极一点。
2012-11-23 23:34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手机版 | RSS | 中国科学报社
京ICP备07017567号-1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08 Copyright @ 2007-2020 中国科学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