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在线访谈-空气污染和PM2.5
空气污染和PM2.5
2011年12月4日美国驻华使馆发布的北京PM2.5监测数据再次爆表,超过了最高污染指数500。严重的空气污染状况引发了公众普遍的担忧。科学网特邀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退休教授蒋大和,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林章凛,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消防与安全技术学院助理教授麻庭光向网友解读PM2.5并交流空气污染问题的对策。
访谈内容(共159个问题,90个回复)
echo:对蒋大和 在这种阴霾天气里,需要什么样的防护措施呢?
2011-12-07 16:19
本期嘉宾
蒋大和:少出门,戴口罩,自然是好的选择
2011-12-08 09:55
网友:对麻庭光 现在很多人都说PM2.5标准2016年实施,是不是就要等到2016年空气才变好,在期待2016。能不能麻烦几位德高望重的学者告诉一下大家,每个人可以为空气质量好转做些什么,等着标准出台有什么用。毕竟标准又不是治理方案,空气质量变好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啊!
2011-12-08 09:51
本期嘉宾
麻庭光:这是计划,明年政府换届,必然是这个话题,所以会提前的,这是灾难的特征之一。
2011-12-08 09:55
abu222:对林章凛 您好,有专家说PM2.5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污染,而非工业污染,对此您怎么看?
2011-12-08 08:51
本期嘉宾
林章凛:在北京,从我看的文献,主要来源应该是汽车尾气和周边地区。
2011-12-08 09:55
blackberry2:对蒋大和 空气质量指数是怎么算出来的?和污染的等级、程度是怎样对应的?
2011-12-07 12:01
本期嘉宾
蒋大和:API是由专业研究人士根据特定空气污染物对人体影响的严重程度,设计和公众能理解的语言:优、良。。严重污染等,对应相当的污染物质量浓度来计算的。目的是让公众容易懂。(否则是质量浓度,难懂)。同时,不管什么污染物,只要影响程度相当,就对应相应的API值,比较容易向公众报告空气质量情况
2011-12-08 09:54
yadu:对麻庭光 请问各位专家,现在市面上不仅热销口罩,竟然还有商人吹嘘每家买一个手机大小的仪器就可以测PM2.5,这靠谱吗?听起来怎么很忽悠人啊!想听听各位专家的看法。谢谢!
2011-12-08 09:51
本期嘉宾
麻庭光:测是没有用的,只有公共部门才关心,大家都是呼吸同样的空气质量,所以,光测只会徒增烦恼。
2011-12-08 09:54
jsq:对林章凛 灰霾天气中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和沙尘暴、煤烟比,哪个危害更大?
2011-12-07 11:23
本期嘉宾
林章凛: 从我看的文献,可能PM2.5毒害最大。主要原因是:霾对人体健康也会有影响。PM10主要进入鼻腔,PM2.5则可以进入支气管,进入肺部的肺泡,并会进入血液。颗粒物能进入呼吸系统,这已经很明确。以前只知道颗粒物会对呼吸系统造成疾病,但现在也知道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疾病。除此以外,诸多的研究表明还会对免疫系统、生育系统、神经系统、遗传系统造成影响。 我自己深有体会今年:我在北京一直断断续续有口腔溃疡问题,不过是可控的。今年11月初大雾的时候,爆发了严重溃疡,几乎无法上课。这是我本人去研究北京PM2.5的一个主要原因。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可能是PM2.5导致我免疫系统的问题,加重了我的溃疡。
2011-12-08 09:53
网友:对麻庭光 为何我国针对PM2.5及其附着污染毒害物质的监测手段和检测方法都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 但相关职能部门 还是羞羞答答 遮遮掩掩!我们公众期待的是越来越透明的环境 不是研究者只在外文期刊发点sci 试问:这样下去 子孙后代的福哪里找寻
2011-12-08 09:31
本期嘉宾
麻庭光:没有一定的环境,三鹿奶粉事件也不能公布,对么?
2011-12-08 09:53
aquatic:对麻庭光 某个城市的雾天发生频率,是取决于自然因素,还是污染因素?哪个更重要?
2011-12-08 09:42
本期嘉宾
麻庭光:都重要,共振需要一个来源,和一个响应,一个巴掌拍不响,是吧?
2011-12-08 09:52
Cobra:对麻庭光 据说现在北京的空气污染跟机动车碳排放有很大关系,机动车是PM2.5主要源头。是不是政府需要采取措施限制机动车啊?包括私家车和公务用车。
2011-12-08 09:19
本期嘉宾
麻庭光:伦敦私家车进城费用极高,所以用经济手段摆平了交通问题。你说呢?
2011-12-08 09:51
yadu:对麻庭光 麻先生您说“立法,总是被灾难推动的,消防领域尤其如此。”虽然在过去生活中,您的这话就一次次的被验证,可是作为群众,真的很难接受啊!我们的政府不能学习新加坡的经验,规划时想得更长远一些?一定要发生一次次惨痛的生命事故才能得到政府的一点关注?那偏远地区的安全和环境,不是就陷入死胡同了吗?
2011-12-08 09:45
本期嘉宾
麻庭光:一般社会发展进程总是从Passive走向Proactive,需要有民主的监督,这是制度问题,也是中国崛起的关键了。
2011-12-08 09:49
94 条记录 6/10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一页 上5页  6  7   8   9   10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手机版 | RSS | 中国科学报社
京ICP备07017567号-1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08 Copyright @ 2007-2020 中国科学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