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in施郁: 河南最悲剧了,作为全国高考人数最多的省份(2015年77万考生),可全国的39所985院校中河南一所都没有,只有1所211.全国最低!一本录取率这些年一直在全国排名垫底,都说山东人多,可山东好歹近些年一本录取率还排在前几名。请专家来帮河南考生呼吁下!
2016-05-17 10:47
本期嘉宾
施郁:全国统考统招。
2016-05-17 11:08    
copyright2014施郁: 借用时髦政治术语:这个问题的解决,究其根源,还是个供给层问题: 1、中西部高等教育供给不足; 2、高水平高等教育供给不足; 如何解决? 1、大力发展中西部大学; 2、大力提倡东部高等教育资源流向西部(合理、市场化、灵活); 3、取消各种高等院校的冠名:985,211,消弭人为的369等和非名校毕业生在就业时遭遇的歧视。名校的名声是靠打拼建立的,而不是行政命令划分。 4、建立人才在高等院校间的顺畅流动机制,严厉禁止东部名校在招研究生时对来至普通一本、二本和三本院校考生设置歧视性门槛。
2016-05-17 10:44
本期嘉宾
施郁: 同意。
2016-05-17 11:08    
mrq施郁: 在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入学考试中是不存在分省配额的,为何不将此模式推广至高考?各高校不可避免的受到当地政府的照顾,尤其地方高校多是使用当地纳税人的钱建的,这可以体现在本外地学生的学费上有所差异。
2016-05-17 10:41
本期嘉宾
施郁:同意。本地生源问题我在我文章里也作了探讨。对当地的反馈我也有些讨论,您说的也是一种方式。 另外,借此说一下,1. 江苏本地高校资源名列前茅,然而一本率不高反低,难以理解,似乎对当地贡献的反馈不但不多,反而不足。2. 江苏对全国的经济贡献一直名列前茅,如果把当地“推广”为全国,那受到中央财政支持的各地高校是不是都有反馈江苏考生的问题,现实是不但没有特别优惠,反而录取率很低。 昨天微信上以为朋友有个说法,只转不评:“苏松太600多年这么沉重的赋税和考试歧视没造反,贫穷落后地区也不要吃相太难看”。
2016-05-17 11:07    
Robin陈永金: 河南最悲剧了,作为全国高考人数最多的省份(2015年77万考生),可全国的39所985院校中河南一所都没有,只有1所211.全国最低!一本录取率这些年一直在全国排名垫底,都说山东人多,可山东好歹近些年一本录取率还排在前几名。请专家来帮河南考生呼吁下!
2016-05-17 10:47
本期嘉宾
陈永金:国家已经决定在包括河南在内的中西部地区建设一批重点大学,到时候竞争就会减轻了。
2016-05-17 11:03    
copyright2014陈永金: 借用时髦政治术语:这个问题的解决,究其根源,还是个供给层问题: 1、中西部高等教育供给不足; 2、高水平高等教育供给不足; 如何解决? 1、大力发展中西部大学; 2、大力提倡东部高等教育资源流向西部(合理、市场化、灵活); 3、取消各种高等院校的冠名:985,211,消弭人为的369等和非名校毕业生在就业时遭遇的歧视。名校的名声是靠打拼建立的,而不是行政命令划分。 4、建立人才在高等院校间的顺畅流动机制,严厉禁止东部名校在招研究生时对来至普通一本、二本和三本院校考生设置歧视性门槛。
2016-05-17 10:44
本期嘉宾
陈永金:人为划分等级加剧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这可能与国情有关。等中国真正发达起来,也就不需要划分三六九等了。
2016-05-17 11:02    
主持人
科学网编辑部: 各位网友,大家好!因时间限制,本次访谈暂时告一段落。如果有未尽问题,欢迎到嘉宾老师的博客上留言继续交流!感谢各位嘉宾老师的辛苦解答!
2016-05-17 11:00
mrq陈永金: 在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入学考试中是不存在分省配额的,为何不将此模式推广至高考?各高校不可避免的受到当地政府的照顾,尤其地方高校多是使用当地纳税人的钱建的,这可以体现在本外地学生的学费上有所差异。
2016-05-17 10:41
本期嘉宾
陈永金:我想当前大学教育进入的大众化阶段,让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是国家战略。研究生教育属于精英教育,现在研究生选拔考试基本没有异议。
2016-05-17 10:59    
本期嘉宾
喻海良: 记得一句老话,“求人不如求己”。各省争取教育资源,不如大力发展本省教育事业。
2016-05-17 10:58
科学网编辑部施郁: 新浪网友霜木_窝冬:别说西部了,就同一个省内,经济发展不均,人才流动也是非常快。不仅仅是因为高薪(考虑房价估计就算不上高薪咯),还有文化环境、思想观念、孩子教育各方面影响就业意向。
2016-05-17 10:40
本期嘉宾
施郁:同意。既然全省统招,那也可以全国统招。基础教育机会的公平当然是个大难题,只能希望越来越好。
2016-05-17 10:58    
copyright2014吴晓刚: 借用时髦政治术语:这个问题的解决,究其根源,还是个供给层问题: 1、中西部高等教育供给不足; 2、高水平高等教育供给不足; 如何解决? 1、大力发展中西部大学; 2、大力提倡东部高等教育资源流向西部(合理、市场化、灵活); 3、取消各种高等院校的冠名:985,211,消弭人为的369等和非名校毕业生在就业时遭遇的歧视。名校的名声是靠打拼建立的,而不是行政命令划分。 4、建立人才在高等院校间的顺畅流动机制,严厉禁止东部名校在招研究生时对来至普通一本、二本和三本院校考生设置歧视性门槛。
2016-05-17 10:44
本期嘉宾
吴晓刚:同意. 说的对.
2016-05-17 10:57    
liudcssx陈永金: 举一个极端的例子,清华的学生后代2000人和蓝翔技校的学生后代2000人同时参加高考,为公平起见给两个阵营各100个名额,这样是否公平呢? 本期嘉宾施郁:同上。 高考本身应该唯才是举,根据考生成绩或者说素质的排序来决定录取哪些考生。在原则上的按成绩录取的大前提下,也许可以有一些微调的优惠政策,比如可以通过奖学金的形式体现出来。我特别强调了要加强对落后省份基础教育的支持。 其实我想问的是,上述极端例子是否可以作为分配各地区招生名额的依据?
2016-05-17 10:41
本期嘉宾
陈永金:高校招生名额的分配详情我们不知,应该是考虑各省生源情况,加上政策因素。 清华和蓝翔属于教育的两条道路,一个是研究型,一个是应用型。不能按照统一标准要求。 同意你对落后省份教育的支持,对欠发达省份名额照顾也是一个方面。
2016-05-17 10:57    
Robin喻海良: 河南最悲剧了,作为全国高考人数最多的省份(2015年77万考生),可全国的39所985院校中河南一所都没有,只有1所211.全国最低!一本录取率这些年一直在全国排名垫底,都说山东人多,可山东好歹近些年一本录取率还排在前几名。请专家来帮河南考生呼吁下!
2016-05-17 10:47
本期嘉宾
喻海良:河南人口多,高校少,可能是因为本省对教育的投入比较少,另外,中原地方,居民较多。 这些年,河南地方教育落后,影响不只是河南本省,在深圳、北京很多城市,都把河南人当成不适合接触人群。个人认为,造成这种认识的主要原因,还是河南人获得教育的机会不够多,因而,有一小部分人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影响大部分人。 还有,河南本来应该属于富庶之地,华夏5000年文明,很多都集中在河南地域。今天的格局,可能与之前政策息息相关。听说,河南省当年拒绝中国科技大学落户河南,不知道是否为真?现在看了,当年的领导肠子可能都会清了。
2016-05-17 10:56    
vvone施郁: 不知各位老师对其他国家的人才遴选制度是否有所了解,能不能与中国的高考做一下对比,有哪些值得中国借鉴的制度和政策?
2016-05-17 10:40
本期嘉宾
施郁:很好的问题,也很大。据我所知,发达国家是不区分地域的。 最大不同大概是高校的自主权。
2016-05-17 10:54    
copyright2014喻海良: 借用时髦政治术语:这个问题的解决,究其根源,还是个供给层问题: 1、中西部高等教育供给不足; 2、高水平高等教育供给不足; 如何解决? 1、大力发展中西部大学; 2、大力提倡东部高等教育资源流向西部(合理、市场化、灵活); 3、取消各种高等院校的冠名:985,211,消弭人为的369等和非名校毕业生在就业时遭遇的歧视。名校的名声是靠打拼建立的,而不是行政命令划分。 4、建立人才在高等院校间的顺畅流动机制,严厉禁止东部名校在招研究生时对来至普通一本、二本和三本院校考生设置歧视性门槛。
2016-05-17 10:44
本期嘉宾
喻海良:我觉得您的建议很有道理。大力发展西部高等教育,是非常合理的事情。 美国的东部和西部,好像都有很多名校的。我们现在大力发展西部,不能只看到西部的自然资源,更要看到西部的人力资源。后者是可持续发展的。
2016-05-17 10:52    
科学网编辑部陈永金: 新浪网友霜木_窝冬:别说西部了,就同一个省内,经济发展不均,人才流动也是非常快。不仅仅是因为高薪(考虑房价估计就算不上高薪咯),还有文化环境、思想观念、孩子教育各方面影响就业意向。
2016-05-17 10:40
本期嘉宾
陈永金:就是!
2016-05-17 10:52    
Robin吴晓刚: 河南最悲剧了,作为全国高考人数最多的省份(2015年77万考生),可全国的39所985院校中河南一所都没有,只有1所211.全国最低!一本录取率这些年一直在全国排名垫底,都说山东人多,可山东好歹近些年一本录取率还排在前几名。请专家来帮河南考生呼吁下!
2016-05-17 10:47
本期嘉宾
吴晓刚:河南扩招, 河南多办几所大学, 中央支持, 东部支持.
2016-05-17 10:51    
ganendexin1993施郁: 我不知道是否有人也这么认为,我们不满的是国家把大部分资源教育资源投入到几个城市,几个学校,然后这学校又以地域来区分录取学生。虽然这写学校多少会的到当地政府的支持。但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国家的支持各有多少比例。另外我理解国家需要一流高校的愿望,多投资我赞成,是否可以这样,国家准备投资建设一流的高校统招,以选拔人才为主,然后其他的高校可以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也可以得到国家的支持,但出于历史和经济上的差别,在基础教育上向中西不倾斜。国家投资基础教育,不能把高校分级别对待。只有国家支持建设一流的才可以,但是必须统招。
2016-05-17 10:39
本期嘉宾
施郁:请见我的文章
2016-05-17 10:51    
vvone陈永金: 不知各位老师对其他国家的人才遴选制度是否有所了解,能不能与中国的高考做一下对比,有哪些值得中国借鉴的制度和政策?
2016-05-17 10:40
本期嘉宾
陈永金:美国的著名高校都是在世界范围内择优录取,只要你够优秀就有机会。德国8000万人口,高校有300多所,学生基本都有学上,但想毕业必须达到规定的标准。
2016-05-17 10:51    
mrq喻海良: 在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入学考试中是不存在分省配额的,为何不将此模式推广至高考?各高校不可避免的受到当地政府的照顾,尤其地方高校多是使用当地纳税人的钱建的,这可以体现在本外地学生的学费上有所差异。
2016-05-17 10:41
本期嘉宾
喻海良: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是存在很大的差别。本科教育属于基本教育,这个是后续教育之本。
2016-05-17 10:50    
mrq吴晓刚: 在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入学考试中是不存在分省配额的,为何不将此模式推广至高考?各高校不可避免的受到当地政府的照顾,尤其地方高校多是使用当地纳税人的钱建的,这可以体现在本外地学生的学费上有所差异。
2016-05-17 10:41
本期嘉宾
吴晓刚:上研究生的, 毕竟还是少数.
2016-05-17 10:50    
liudcssx施郁: 举一个极端的例子,清华的学生后代2000人和蓝翔技校的学生后代2000人同时参加高考,为公平起见给两个阵营各100个名额,这样是否公平呢? 本期嘉宾施郁:同上。 高考本身应该唯才是举,根据考生成绩或者说素质的排序来决定录取哪些考生。在原则上的按成绩录取的大前提下,也许可以有一些微调的优惠政策,比如可以通过奖学金的形式体现出来。我特别强调了要加强对落后省份基础教育的支持。 其实我想问的是,上述极端例子是否可以作为分配各地区招生名额的依据?
2016-05-17 10:41
本期嘉宾
施郁:no more comment
2016-05-17 10:50    
liudcssx喻海良: 举一个极端的例子,清华的学生后代2000人和蓝翔技校的学生后代2000人同时参加高考,为公平起见给两个阵营各100个名额,这样是否公平呢? 本期嘉宾施郁:同上。 高考本身应该唯才是举,根据考生成绩或者说素质的排序来决定录取哪些考生。在原则上的按成绩录取的大前提下,也许可以有一些微调的优惠政策,比如可以通过奖学金的形式体现出来。我特别强调了要加强对落后省份基础教育的支持。 其实我想问的是,上述极端例子是否可以作为分配各地区招生名额的依据?
2016-05-17 10:41
本期嘉宾
喻海良:教育公平,不能只看出省的。
2016-05-17 10:49    
ganendexin1993吴晓刚: 我不知道是否有人也这么认为,我们不满的是国家把大部分资源教育资源投入到几个城市,几个学校,然后这学校又以地域来区分录取学生。虽然这写学校多少会的到当地政府的支持。但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国家的支持各有多少比例。另外我理解国家需要一流高校的愿望,多投资我赞成,是否可以这样,国家准备投资建设一流的高校统招,以选拔人才为主,然后其他的高校可以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也可以得到国家的支持,但出于历史和经济上的差别,在基础教育上向中西不倾斜。国家投资基础教育,不能把高校分级别对待。只有国家支持建设一流的才可以,但是必须统招。
2016-05-17 10:39
本期嘉宾
吴晓刚:是的, 教育机会在不同地域人口之间的分配,与教育财政分配体制,关系很大.很多国家, 有国立大学, 州立/省立大学, 市立大学, 非常清楚, 也对得其纳税人.
2016-05-17 10:49    
liudcssx施郁: 感觉很多人把这个名额调配的问题夸大得太严重了,无论一本或者本科名额调了多少,各省的尖子生整体上都是不会受太大影响的。每个省的前1%的学生,如果不是报志愿出问题,去985高校都没什么问题吧。
2016-05-17 10:34
本期嘉宾
施郁:no comment
2016-05-17 10:48    
科学网编辑部喻海良: 新浪网友霜木_窝冬:别说西部了,就同一个省内,经济发展不均,人才流动也是非常快。不仅仅是因为高薪(考虑房价估计就算不上高薪咯),还有文化环境、思想观念、孩子教育各方面影响就业意向。
2016-05-17 10:40
本期嘉宾
喻海良:区域差别太大是我国迈上发达国家的一个障碍,希望若干年内得到改变。
2016-05-17 10:48    
liudcssx施郁: 全国统考时各省的分数线能否代表各省生源水平高低?分数线实际上跟名额分配的关系更大吧?
2016-05-17 10:31
本期嘉宾
施郁:no comment
2016-05-17 10:48    
ganendexin1993陈永金: 我不知道是否有人也这么认为,我们不满的是国家把大部分资源教育资源投入到几个城市,几个学校,然后这学校又以地域来区分录取学生。虽然这写学校多少会的到当地政府的支持。但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国家的支持各有多少比例。另外我理解国家需要一流高校的愿望,多投资我赞成,是否可以这样,国家准备投资建设一流的高校统招,以选拔人才为主,然后其他的高校可以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也可以得到国家的支持,但出于历史和经济上的差别,在基础教育上向中西不倾斜。国家投资基础教育,不能把高校分级别对待。只有国家支持建设一流的才可以,但是必须统招。
2016-05-17 10:39
本期嘉宾
陈永金:按照我的理解,优秀高校资金来源渠道广,反倒可以相对少与普通高校尤其是中西部高校挣资源。教育资源在省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分配的巨大差异是造成教育不公的原因。
2016-05-17 10:48    
yuanbz施郁: 感觉江苏、湖北调出指标是不是太多了,步子迈大了。教育部是该好好考虑该问题,天平的平衡是要慢慢调平。
2016-05-17 10:30
本期嘉宾
施郁:是不公平
2016-05-17 10:47    
vvone喻海良: 不知各位老师对其他国家的人才遴选制度是否有所了解,能不能与中国的高考做一下对比,有哪些值得中国借鉴的制度和政策?
2016-05-17 10:40
本期嘉宾
喻海良:我在澳大利亚,在这里,大家并不强掉自己大学的名气,因为大学之间差别,主要在研究层次上,而不是教育层次。 在澳大利亚,本科教育,基本上都差不多。
2016-05-17 10:47    
ganendexin1993喻海良: 我不知道是否有人也这么认为,我们不满的是国家把大部分资源教育资源投入到几个城市,几个学校,然后这学校又以地域来区分录取学生。虽然这写学校多少会的到当地政府的支持。但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国家的支持各有多少比例。另外我理解国家需要一流高校的愿望,多投资我赞成,是否可以这样,国家准备投资建设一流的高校统招,以选拔人才为主,然后其他的高校可以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也可以得到国家的支持,但出于历史和经济上的差别,在基础教育上向中西不倾斜。国家投资基础教育,不能把高校分级别对待。只有国家支持建设一流的才可以,但是必须统招。
2016-05-17 10:39
本期嘉宾
喻海良:很多情况都是历史造成的。一开始,国内的主要高校都集中在东部。而西部省份可能没有意识到高校的重要性,因而,没有抓住机遇。 当然,现在就是一个很好的机遇,西部高校再不好好发展,各省教育厅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016-05-17 10:45    
copyright2014施郁: 很奇怪,教育部的决策者官老爷们,是在一种什么选拔原则下上位的。如此动摇国本的事情,决策如此任性和荒谬,一般人还真理解不了。 他们从底层一路当官当到部里,最擅长的本事就是用强力行政来调配资源,以体现他们的官威和权力,根本不考虑公平合理。
2016-05-17 10:28
本期嘉宾
施郁:.
2016-05-17 10:45    
liudcssx吴晓刚: 举一个极端的例子,清华的学生后代2000人和蓝翔技校的学生后代2000人同时参加高考,为公平起见给两个阵营各100个名额,这样是否公平呢? 本期嘉宾施郁:同上。 高考本身应该唯才是举,根据考生成绩或者说素质的排序来决定录取哪些考生。在原则上的按成绩录取的大前提下,也许可以有一些微调的优惠政策,比如可以通过奖学金的形式体现出来。我特别强调了要加强对落后省份基础教育的支持。 其实我想问的是,上述极端例子是否可以作为分配各地区招生名额的依据?
2016-05-17 10:41
本期嘉宾
吴晓刚: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 教育的公平性, 要保证的是, 有些因为时代,机遇的因素, 上了南详, 他们的子女, 有能力的, 不因为这个表签, 而被剥夺了上清华的权利. 教育结果一定是个人能力和社会给予的机会结构的合成结果. 政策所能做的, 看得到的, 也只能是后一块.
2016-05-17 10:45    
liudcssx陈永金: 感觉很多人把这个名额调配的问题夸大得太严重了,无论一本或者本科名额调了多少,各省的尖子生整体上都是不会受太大影响的。每个省的前1%的学生,如果不是报志愿出问题,去985高校都没什么问题吧。
2016-05-17 10:34
本期嘉宾
陈永金:关键是没有解释清楚,当然,即使前1%的学生不受影响,后面的学生也会受到影响的。如果解释清楚就不会出现这么大的事端。
2016-05-17 10:43    
liudcssx喻海良: 感觉很多人把这个名额调配的问题夸大得太严重了,无论一本或者本科名额调了多少,各省的尖子生整体上都是不会受太大影响的。每个省的前1%的学生,如果不是报志愿出问题,去985高校都没什么问题吧。
2016-05-17 10:34
本期嘉宾
喻海良:这是肯定的。这就需要语言的艺术了。同样一件事,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解读,会有不同的影响。 就这一次而言,我个人觉得,地方政府或许想给自己多争取一些指标,因而利用了“民意”而已。只是一种猜想。 这帮人精,怎么可能不知道怎样说,怎样表达好:)
2016-05-17 10:43    
yuanbz陈永金: 感觉江苏、湖北调出指标是不是太多了,步子迈大了。教育部是该好好考虑该问题,天平的平衡是要慢慢调平。
2016-05-17 10:30
本期嘉宾
陈永金:确实是这个问题,至少要让人们明白为什么这样调整,没有细则只有结果,民众就不解。
2016-05-17 10:41    
shihua07吴晓刚: 北京的小学择校很厉害,现在教委制定了一些政策,除就近入这外,还有在各区建立了不少名校或重点学校的分校,似乎对保持教育均衡能起到一些作用,至少家长心理上会有一些平衡。这个是否也可以用在高校招生?好学校也在外地建分校。
2016-05-17 10:23
本期嘉宾
吴晓刚:思路应该是说得通的,教育资源的分布,应该更均衡一些.
2016-05-17 10:41    
yuanbz喻海良: 感觉江苏、湖北调出指标是不是太多了,步子迈大了。教育部是该好好考虑该问题,天平的平衡是要慢慢调平。
2016-05-17 10:30
本期嘉宾
喻海良:我觉得,可能江苏、湖北两省的基数本来非常大,虽然调动一个非常小的百分比,如果只看最后数据的话,体现出来非常大。就像中国人民人口多,每个人只出1元钱,加起来就有14亿之多。
2016-05-17 10:40    
copyright2014陈永金: 很奇怪,教育部的决策者官老爷们,是在一种什么选拔原则下上位的。如此动摇国本的事情,决策如此任性和荒谬,一般人还真理解不了。 他们从底层一路当官当到部里,最擅长的本事就是用强力行政来调配资源,以体现他们的官威和权力,根本不考虑公平合理。
2016-05-17 10:28
本期嘉宾
陈永金:民主决策,公平公正越发引起人们的关注。
2016-05-17 10:39    
科学网编辑部陈永金: 新浪网友ELAINE_YIH:西部人在武汉,表示湖北真的教育资源很不公平。周围同学的反应差别真的很大。这个省吧。发展问题真的很多。国家战略上不知道怎么讲,湖南,江西也是一样。真是心疼,感觉像被国家抛弃了一样。
2016-05-17 10:16
本期嘉宾
陈永金:这就是资源配置公平的问题。可是常常会出现资源向本来就好的地区流动的现象,也就是马太效应。
2016-05-17 10:38    
liudcssx吴晓刚: 感觉很多人把这个名额调配的问题夸大得太严重了,无论一本或者本科名额调了多少,各省的尖子生整体上都是不会受太大影响的。每个省的前1%的学生,如果不是报志愿出问题,去985高校都没什么问题吧。
2016-05-17 10:34
本期嘉宾
吴晓刚:是的, 对尖子升影响应该不大. 主要是中间的那一批学生.
2016-05-17 10:38    
copyright2014喻海良: 很奇怪,教育部的决策者官老爷们,是在一种什么选拔原则下上位的。如此动摇国本的事情,决策如此任性和荒谬,一般人还真理解不了。 他们从底层一路当官当到部里,最擅长的本事就是用强力行政来调配资源,以体现他们的官威和权力,根本不考虑公平合理。
2016-05-17 10:28
本期嘉宾
喻海良:这个问题不见得对的。落后地区之所以落后,主要是因为这里的人才匮乏。一方面是他们本省上大学的人数不够多,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学子,出省读大学后,不回自己的省做贡献,使人才外流到其他发达省份。 如何改变,我个人觉得应该加大这些地区的高等教育,以我自己的经验,在哪一个地方读大学,留在那里工作的可能性超过30-50%。如果西部地区加快高校发展,多吸引一些人去读大学,自然会改变现在格局。
2016-05-17 10:38    
shihua07陈永金: 北京的小学择校很厉害,现在教委制定了一些政策,除就近入这外,还有在各区建立了不少名校或重点学校的分校,似乎对保持教育均衡能起到一些作用,至少家长心理上会有一些平衡。这个是否也可以用在高校招生?好学校也在外地建分校。
2016-05-17 10:23
本期嘉宾
陈永金:其实这个办法也可以。现在不少高校都在其他地区建分校,可以相对缓解优秀资源的稀缺问题。
2016-05-17 10:36    
shihua07陈永金: 这两天微信里转北京上海高考容易,北京400多分上大学,看了感觉很不客观,北京想上好大学哪里有那么容易?现在拼家长拼学区拼各种教育培训,竞争那么激烈!
2016-05-17 10:20
本期嘉宾
陈永金:各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北京名校多,考生进名校的机会还是高于其他省区的
2016-05-17 10:34    
shihua07喻海良: 北京的小学择校很厉害,现在教委制定了一些政策,除就近入这外,还有在各区建立了不少名校或重点学校的分校,似乎对保持教育均衡能起到一些作用,至少家长心理上会有一些平衡。这个是否也可以用在高校招生?好学校也在外地建分校。
2016-05-17 10:23
本期嘉宾
喻海良:这个我不了解,不过也在持续关注中。 我个人在北京的经验,在北京上好的学校,大家压力依然很大。 当然,北京的教育资源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多的。比其他地方好多了,如果北京人民还觉得自己教育资源不够多,我就无话可说了。
2016-05-17 10:34    
yuanbz吴晓刚: 感觉江苏、湖北调出指标是不是太多了,步子迈大了。教育部是该好好考虑该问题,天平的平衡是要慢慢调平。
2016-05-17 10:30
本期嘉宾
吴晓刚:还以为这又是援疆,援藏工程的操作思路.教育不一样.
2016-05-17 10:34    
copyright2014吴晓刚: 很奇怪,教育部的决策者官老爷们,是在一种什么选拔原则下上位的。如此动摇国本的事情,决策如此任性和荒谬,一般人还真理解不了。 他们从底层一路当官当到部里,最擅长的本事就是用强力行政来调配资源,以体现他们的官威和权力,根本不考虑公平合理。
2016-05-17 10:28
本期嘉宾
吴晓刚:大家都知道目前的招生名额分配制度不合理, 北京上海的问题说了很多年. 需要改革, 但是这项政策出台太粗糙.
2016-05-17 10:32    
shihua07喻海良: 这两天微信里转北京上海高考容易,北京400多分上大学,看了感觉很不客观,北京想上好大学哪里有那么容易?现在拼家长拼学区拼各种教育培训,竞争那么激烈!
2016-05-17 10:20
本期嘉宾
喻海良:北京有北京的苦,上海有上海的苦。现实就是大家都只看到自己的苦、勤奋,而看不大他人的情况。 我一个亲戚在北京昌平,他家孩子,不是在学校,就是去补习班。最近听说,还有一个什么“作业班”,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少的可伶,我都发愁。 孩子的教育,竞争太大。现在家长都过于关注“起步”,而忽略子女教育的长久性、持续性。
2016-05-17 10:31    
yuanbz陈安 : 感觉江苏、湖北调出指标是不是太多了,步子迈大了。教育部是该好好考虑该问题,天平的平衡是要慢慢调平。
2016-05-17 10:30
本期嘉宾
陈安 :有道理,平衡到另外一个平衡之间需要缓慢,过急容易翻船
2016-05-17 10:31    
shihua07施郁: 北京的小学择校很厉害,现在教委制定了一些政策,除就近入这外,还有在各区建立了不少名校或重点学校的分校,似乎对保持教育均衡能起到一些作用,至少家长心理上会有一些平衡。这个是否也可以用在高校招生?好学校也在外地建分校。
2016-05-17 10:23
本期嘉宾
施郁: 好主意。这是增加大学的一个方法。我文章里也说了,帮助落后地区发展教育。
2016-05-17 10:31    
liudcssx陈永金: 江苏参加示威的家长,潜意识里还是认为高考的录取决定了孩子的未来,从现实情况看,上了一本和没上一本真有那么大的差别吗?另外江苏人自称考生水平比别的省份更高,试题难是否代表考生整体水平更高呢?
2016-05-17 10:12
本期嘉宾
陈永金:上好学校的确对以后找工作甚至人生道路有影响,当然不排除一些人不上学照样干出大成绩。试题难说明竞争激烈吧!
2016-05-17 10:31    
ttteeebbb陈安 :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kmxydn/来查查在你家乡考名校有多难
2016-05-17 09:52
本期嘉宾
陈安 :我老家山东,似乎也不容易
2016-05-17 10:30    
oneword陈安 : 1.科学网有没有人从学术角度对高考公平性进行系统科学的数据收集和分析? 2.各位自我评价一下自己的意见在哪个角度上比媒体和普通老百姓的意见更有代表性和说服力?支撑你们意见的基础是直觉还是数据分析,立论的数据来源符合学术要求吗?3. 目前来说你认为谁的立论学术上论述更严谨,更能代表代表科学网代表科学工作者群体?
2016-05-16 23:36
本期嘉宾
陈安 :科学网不知道有没有专门研究教育均衡的专家,我个人有过些许的研究,但是没有发表过论文
2016-05-17 10:30    
xsquare陈安 : 全国一盘棋,统一考卷统一招生,也会造成不公平。
2016-05-16 21:54
本期嘉宾
陈安 :you got it
2016-05-17 10:29    
shihua07施郁: 这两天微信里转北京上海高考容易,北京400多分上大学,看了感觉很不客观,北京想上好大学哪里有那么容易?现在拼家长拼学区拼各种教育培训,竞争那么激烈!
2016-05-17 10:20
本期嘉宾
施郁:既然很多省都委屈,那就更凸显统一考试统一分数线的必要,想必委屈的同学都同意。基础教育机会的公平当然是个大难题,只能希望越来越好。
2016-05-17 10:29    
copyright2014陈安 : 很奇怪,教育部的决策者官老爷们,是在一种什么选拔原则下上位的。如此动摇国本的事情,决策如此任性和荒谬,一般人还真理解不了。 他们从底层一路当官当到部里,最擅长的本事就是用强力行政来调配资源,以体现他们的官威和权力,根本不考虑公平合理。
2016-05-17 10:28
本期嘉宾
陈安 :我倒是相信他们是做了调研的,但是,这么干还是相当不谨慎。一个文件的出台得考虑各种影响,他们没管这三七二十一
2016-05-17 10:29    
ttteeebbb陈永金: 为什么事关数百万考生和家庭利益的重大政策,教育部门的一纸文件就能说了算?高考政策的变动之后有多少工作?
2016-05-17 09:18
本期嘉宾
陈永金:这也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尤其是调整幅度最大的江苏和湖北两省考生的家长最关注的焦点。这个问题之所以发生,是由于教育部门传统思维定势和习惯做法引起的。而网络的发展给人们不满找到了出口,集体向相关部门表达自己的意见,形成了一定影响。 其实,关于减招这样敏感的问题,教育部门首先应该非常谨慎,而且留出足够的时间向公众征求意见进行适当调整后再实施才可行。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否则无法令人信服。一个合理的政策出来,基本上就是执行层面的工作了。但如果民众大范围的不满,则很有可能半途而废。决策民主很重要!
2016-05-17 10:29    
JYH64J98Y99H陈安 : 我主张,全国统一高考试卷,一把尺子量到底。照顾也要照顾在明处,何必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2016-05-16 21:54
本期嘉宾
陈安 :澳大利亚会考虑照顾塔斯马尼亚人的,作为原住民,有优惠政策
2016-05-17 10:28    
科学网编辑部施郁: 新浪网友ELAINE_YIH:西部人在武汉,表示湖北真的教育资源很不公平。周围同学的反应差别真的很大。这个省吧。发展问题真的很多。国家战略上不知道怎么讲,湖南,江西也是一样。真是心疼,感觉像被国家抛弃了一样。
2016-05-17 10:16
本期嘉宾
施郁:既然很多省都委屈,那就更凸显统一考试统一分数线的必要,想必委屈的同学都同意。
2016-05-17 10:28    
科学网编辑部喻海良: 新浪网友ELAINE_YIH:西部人在武汉,表示湖北真的教育资源很不公平。周围同学的反应差别真的很大。这个省吧。发展问题真的很多。国家战略上不知道怎么讲,湖南,江西也是一样。真是心疼,感觉像被国家抛弃了一样。
2016-05-17 10:16
本期嘉宾
喻海良:武汉是中国中部地区重镇,不可能被国家抛弃。对于湖北而言,可能是武汉发展过于一家独大,高校资源集中在湖北,而别的城市可能没有太多的资源,也因此,除了武汉的人员,别的地区的人员觉得差别大。 在我们湖南也是一样,在4所211大学全部在长沙,其他城市也有一些大学,但是,层次上讲还是差一些。这个如何改变,就要看地方城市领导的智慧了。
2016-05-17 10:28    
Rey陈永金: 中国的社会阶层的流动越来越难,近年来条件差的地区孩子考上好大学的概率更低了,是否和当前读书无用论也有关系. 另外,受高等教育权利的不公平,最主要还是因为基础教育的不公平,国家应该大力投入保证各地区基础教育资源的相对公平.
2016-05-17 10:09
本期嘉宾
陈永金:的确如此!
2016-05-17 10:27    
bioxncai陈安 : 985、211高校资源,江苏仅次于北京、上海,但为什么江苏考生进入211以上高校的比例仅排在第13位,与北京、上海第1、第2位相差那么远?
2016-05-16 22:39
本期嘉宾
陈安 :有人曾经把状元的数据做过一个比较,说江苏唯清一朝的状元有69名,占去全国的四分之一,而有的省是0,所以,江苏原本就是教育大省,但是也没见清政府把状元名额外拨啊。这有一定道理,选拔人才有时候就是唯智力论,但是,清朝实际上在总录取名额上也有区域平衡的做法。
2016-05-17 10:27    
liudcssx吴晓刚: 江苏参加示威的家长,潜意识里还是认为高考的录取决定了孩子的未来,从现实情况看,上了一本和没上一本真有那么大的差别吗?另外江苏人自称考生水平比别的省份更高,试题难是否代表考生整体水平更高呢?
2016-05-17 10:12
本期嘉宾
吴晓刚:我们假定考生能里差异分布是正态的, 江苏这两年考生下降,本来有些孩子更有机会上好一点的大学, 现在这个多出来的机会给了外来的竞争者. 不满的, 应该是这些家长吧.
2016-05-17 10:27    
vvone陈永金: 转熊丙奇的一段儿评论:借发达地区高考生源减少这一契机,调整各地的招生录取比例,缩小各地的高考录取差距,这从国家角度来说是一件好事。而引发家长对国家政策不满的原因是,一方面政府部门只公布了总体数据,没有对数据做进一步解释;另一方面是发达地区应该有统一的行动。因此,在调出计划时,政府部门要公开具体涉及的批次和院校,调出之后高考的总体录取情况,如果不及时公布,就会让家长在信息缺失的情况下焦虑、恐慌,进而引发不满。
2016-05-17 10:15
本期嘉宾
陈永金:同意这段评论意见
2016-05-17 10:27    
ganendexin1993陈永金: 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做过调查,就是从户籍所在省出去,到外校上学的人,有多少回到,家乡工作的,或者这个比例有多大。我很想知道这个名额分配和外调来支持中西部这个决策,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得出的。
2016-05-17 10:09
本期嘉宾
陈永金:不能完全这样看,从贫困地区考出来,走到发达地区,让贫困地区的人看到了上升的希望。否则,难道贫困地区的人就应该永远困缩在哪里? 另外,他们出来了,即使不回去也会通过各种方式为家乡建设做贡献。 正如当年我国决策送学生留学,即使少部分回来,也是收获。一样的道理。
2016-05-17 10:26    
vvone施郁: 转熊丙奇的一段儿评论:借发达地区高考生源减少这一契机,调整各地的招生录取比例,缩小各地的高考录取差距,这从国家角度来说是一件好事。而引发家长对国家政策不满的原因是,一方面政府部门只公布了总体数据,没有对数据做进一步解释;另一方面是发达地区应该有统一的行动。因此,在调出计划时,政府部门要公开具体涉及的批次和院校,调出之后高考的总体录取情况,如果不及时公布,就会让家长在信息缺失的情况下焦虑、恐慌,进而引发不满。
2016-05-17 10:15
本期嘉宾
施郁:谢谢。
2016-05-17 10:26    
jsq陈安 : 刚看新闻有这段,江苏省教育厅重申,招生能够做到“三个不减少”和“三个确保”。“三个不减少”为:一是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计划中招收江苏学生的总规模不减少,二是本一本二等各批次招收江苏学生的计划规模均不减少,三是重点高校招收江苏学生的总计划不减少。“三个确保”为:一是确保江苏考生本科录取率进一步提高,二是确保江苏考生上重点高校的机会增加,三是确保江苏考生权益得到有效保障。———这个就不明白了,到底江苏这个名额减没减招?
2016-05-16 22:02
本期嘉宾
陈安 :只能说,教育部和教育厅没有协调好口径
2016-05-17 10:25    
cwhe10陈安 : 我觉得中央的政策还是好的,扶持西部,但是对于西部而言,很多名牌大学的指标都被父母是公务员等事业单位的学习所取代,所以我建议这些指标可以用普通高校的招生指标向西部倾斜,从而达到录取更多贫困学子的效果!
2016-05-16 17:44
本期嘉宾
陈安 :贫困学子的环境——贫困本身,有时候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才有本质性改变
2016-05-17 10:25    
vvone喻海良: 转熊丙奇的一段儿评论:借发达地区高考生源减少这一契机,调整各地的招生录取比例,缩小各地的高考录取差距,这从国家角度来说是一件好事。而引发家长对国家政策不满的原因是,一方面政府部门只公布了总体数据,没有对数据做进一步解释;另一方面是发达地区应该有统一的行动。因此,在调出计划时,政府部门要公开具体涉及的批次和院校,调出之后高考的总体录取情况,如果不及时公布,就会让家长在信息缺失的情况下焦虑、恐慌,进而引发不满。
2016-05-17 10:15
本期嘉宾
喻海良:您说的很有道理,做一个政策,应该考虑考生家长的心理。特别是某些家长的孩子,考的不是特别好,或许在能上能下的位置,他们会非常不安。
2016-05-17 10:24    
shihua07陈安 : 北京的小学择校很厉害,现在教委制定了一些政策,除就近入这外,还有在各区建立了不少名校或重点学校的分校,似乎对保持教育均衡能起到一些作用,至少家长心理上会有一些平衡。这个是否也可以用在高校招生?好学校也在外地建分校。
2016-05-17 10:23
本期嘉宾
陈安 :北大附中在河南就有分校
2016-05-17 10:24    
golden87陈安 : 我要为湖北的底层人士说话,不反对湖北志愿西部,但需要考虑到湖北的很多落后地区,他们比西部大部分地方都要落后,中小学教师工资低,高级教师流失严重,教学条件20年没提高。 看到腾讯的中国人一天:留守女孩与仨老人相依相守,来自湖北的,不知道啥心情。 http://news.qq.com/a/20160515/016445.htm#p=1 湖北除了武汉,还有几个可以拿得出手的? 武汉能代表湖北? 请专家们实地到湖北的底层去看看。 看看镇上的小学,初中。
2016-05-16 17:28
本期嘉宾
陈安 :北京郊区的也会因为和城中心地区有差异而叫苦,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是全国问题。甚至,西城和海淀都有差异呢,要说都是基础教育强区。所以,我国的问题绝对不是湖北江苏两地或三地的问题
2016-05-17 10:24    
ttteeebbb陈永金: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kmxydn/来查查在你家乡考名校有多难
2016-05-17 09:52
本期嘉宾
陈永金:看到了,困难
2016-05-17 10:23    
Rey吴晓刚: 吴老师可否介绍下自己的研究,关于教育公平问题研究的结论,您的建议
2016-05-17 10:04
本期嘉宾
吴晓刚:保证基础教育的公平,保持高等教育的竞争, 促进差异化.
2016-05-17 10:22    
liudcssx喻海良: 江苏参加示威的家长,潜意识里还是认为高考的录取决定了孩子的未来,从现实情况看,上了一本和没上一本真有那么大的差别吗?另外江苏人自称考生水平比别的省份更高,试题难是否代表考生整体水平更高呢?
2016-05-17 10:12
本期嘉宾
喻海良:前些年,国家过于强调一本、二本、三本,导致现在企业招聘出现“学校歧视”,这个确实需要改进。 至于江苏的考生是否比别的地区的考生强,这个很难说。至少我们湖南人、湖北人不答应:)
2016-05-17 10:22    
shihua07陈安 : 这两天微信里转北京上海高考容易,北京400多分上大学,看了感觉很不客观,北京想上好大学哪里有那么容易?现在拼家长拼学区拼各种教育培训,竞争那么激烈!
2016-05-17 10:20
本期嘉宾
陈安 :北京的素质教育我们并不满意,因为也有高考的压力。某年南京有家长抗议,说省会的高考录取率还不如其他地区呢,结果后来发现是没有把艺术类考生计算进去,一旦放进去,还是比江苏其他城市要高
2016-05-17 10:22    
liudcssx施郁: 江苏参加示威的家长,潜意识里还是认为高考的录取决定了孩子的未来,从现实情况看,上了一本和没上一本真有那么大的差别吗?另外江苏人自称考生水平比别的省份更高,试题难是否代表考生整体水平更高呢?
2016-05-17 10:12
本期嘉宾
施郁:您愿意让您的孩子放弃高考吗? 谁都希望能上一本就上一本吧。按您的想法,也可以说为什么不减少其他地区的一本率给江苏呢。 江苏学生的素质毋庸置疑,可参见全国统一试卷时期的各省分数线。
2016-05-17 10:22    
ttteeebbb陈永金: 目前的高招政策能导致哪些不平等?如果改成统招的话,会有哪些好处,会有哪些坏处?
2016-05-17 08:59
本期嘉宾
陈永金:中国这么大,各地区差异显著,制定一个各方面都能接受的政策不容易。相对来说,当前的高考政策还是大家普遍能够接受的。 改成统招,对落后地区的人就不太公平,因为他们也为高校建设出力纳税的。当然,统招的好处是一些高考竞争激烈的省份更高兴
2016-05-17 10:21    
JYH64J98Y99H陈安 : 为什么不能把减招改为不同幅度的扩招呢?人民群众都害怕剥夺感,喜欢获得感。此次风波,我以为有关部门曲解了中央意图。中国梦,需要大扩招,而非相反。
2016-05-16 22:04
本期嘉宾
陈安 :扩招带来的问题老兄你应该看见了啊
2016-05-17 10:21    
JYH64J98Y99H陈安 : 江苏家长不抗议,我不知道江苏考生真委屈,生源如此好,985机会如此少。我非常同情家长。教育政策不能朝令夕改,需要超前、稳健、透明,要凸显大数据思维。请问陈安先生,您认为如何?
2016-05-16 21:52
本期嘉宾
陈安 :我是山东人,当年考试也是过五关斩六将出来的,所以,我们山东人一直觉得教育部对于山东实在是不公平。这样的感觉是各省都有的
2016-05-17 10:20    
ganendexin1993喻海良: 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做过调查,就是从户籍所在省出去,到外校上学的人,有多少回到,家乡工作的,或者这个比例有多大。我很想知道这个名额分配和外调来支持中西部这个决策,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得出的。
2016-05-17 10:09
本期嘉宾
喻海良:这个很难说,就像从中国出国的留学生一样,只要中国强大了,想回国发展的人会越来越多。
2016-05-17 10:20    
ganendexin1993吴晓刚: 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做过调查,就是从户籍所在省出去,到外校上学的人,有多少回到,家乡工作的,或者这个比例有多大。我很想知道这个名额分配和外调来支持中西部这个决策,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得出的。
2016-05-17 10:09
本期嘉宾
吴晓刚:你的问题很好. 以前大学分配时,来自西部的原则上要经过省招生办的批准, 才能在东部沿海地区就业. 现在, 全部就业市场化了, 这种管理办法不行了. 所以, 旨在通过划拨东部教育机会资源, 促进地区发展平衡的目标, 可能不能达到, 反而形成造成"智力外流"(借用). 国家应该投入资源, 发展西部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 扩大本地招生. 中央财政专项资助, 东部也可以支援.
2016-05-17 10:20    
Rey喻海良: 中国的社会阶层的流动越来越难,近年来条件差的地区孩子考上好大学的概率更低了,是否和当前读书无用论也有关系. 另外,受高等教育权利的不公平,最主要还是因为基础教育的不公平,国家应该大力投入保证各地区基础教育资源的相对公平.
2016-05-17 10:09
本期嘉宾
喻海良:个人非常认同,受高等教育不同的原因,在于基础教育的差别,而这个差别是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十多年的差别。 国家应该多重视基础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
2016-05-17 10:19    
vvone陈安 : 转熊丙奇的一段儿评论:借发达地区高考生源减少这一契机,调整各地的招生录取比例,缩小各地的高考录取差距,这从国家角度来说是一件好事。而引发家长对国家政策不满的原因是,一方面政府部门只公布了总体数据,没有对数据做进一步解释;另一方面是发达地区应该有统一的行动。因此,在调出计划时,政府部门要公开具体涉及的批次和院校,调出之后高考的总体录取情况,如果不及时公布,就会让家长在信息缺失的情况下焦虑、恐慌,进而引发不满。
2016-05-17 10:15
本期嘉宾
陈安 :熊既然是经常在基础教育领域发声的人,不知道为什么出如此外行之语。也许他本身就是外行?
2016-05-17 10:19    
Rey施郁: 中国的社会阶层的流动越来越难,近年来条件差的地区孩子考上好大学的概率更低了,是否和当前读书无用论也有关系. 另外,受高等教育权利的不公平,最主要还是因为基础教育的不公平,国家应该大力投入保证各地区基础教育资源的相对公平.
2016-05-17 10:09
本期嘉宾
施郁:同意。
2016-05-17 10:18    
yadu陈安 : 楼下有个老师说的有道理,如果都扩招,宽进严出,同时加强各种不同培养目的(比如技术人才)高校的建设,以增强毕业生的就业市场认可度,说不定是个更好的办法?
2016-05-16 22:54
本期嘉宾
陈安 :国人的文化认同改起来很难,比如我们往往有研究生强于本科生的假设,现实中很多做法也体现了这些固有的观念
2016-05-17 10:18    
ttteeebbb喻海良: 为什么事关数百万考生和家庭利益的重大政策,教育部门的一纸文件就能说了算?高考政策的变动之后有多少工作?
2016-05-17 09:18
本期嘉宾
喻海良:这个是国家政策层面上的事情,澳大利亚也是这样。这几年,澳大利亚政府为了削减经费,砍掉了大量的教育经费以及医疗保障费用。如果按照您的观点,政府在重大事情上不能作为与变革的话,那他们的作用在哪里? 高考政策变动,肯定是有人欢喜有人愁。但是,这种痛苦都是一时的。当然,我个人觉得,今后在政策变动之前,适当的调查民意,也或许会有帮助。
2016-05-17 10:18    
ganendexin1993施郁: 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做过调查,就是从户籍所在省出去,到外校上学的人,有多少回到,家乡工作的,或者这个比例有多大。我很想知道这个名额分配和外调来支持中西部这个决策,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得出的。
2016-05-17 10:09
本期嘉宾
施郁:这个数据很重要,希望有人做这个调查。我文章中有关分析,是按照常理逻辑和个人遇到的情况。
2016-05-17 10:17    
科学网编辑部陈安 : 新浪网友ELAINE_YIH:西部人在武汉,表示湖北真的教育资源很不公平。周围同学的反应差别真的很大。这个省吧。发展问题真的很多。国家战略上不知道怎么讲,湖南,江西也是一样。真是心疼,感觉像被国家抛弃了一样。
2016-05-17 10:16
本期嘉宾
陈安 :这样的感觉恐怕不是一地的,而是很多省市区共同的。甚至,北京也有北京的委屈
2016-05-17 10:17    
ttteeebbb喻海良: 目前的高招政策能导致哪些不平等?如果改成统招的话,会有哪些好处,会有哪些坏处?
2016-05-17 08:59
本期嘉宾
喻海良:高考招生政策,只能说相对公平,而不可能做到绝对公平。如果采用统招,由于各地区的教育模式不一样,比方:北京可能会更加重视素质教育,在培养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注重孩子其他业余爱好培养。相反,也有一些地方的教育,只重视“高分”教育,比如出了名的衡水中学,一条线流水作业,培养的都是高分,但是,这样的学生,在大学里面将来创新性如何,很难评价。 我在清华的时候,和里面老师进行过交流,问他们是喜欢北京本地的学生,还是喜欢外地的“高分生”,他们普遍认为北京本地的学生适应能力快,大学成绩不比其他省的尖子生差。这或许就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难以进行的抉择。
2016-05-17 10:17    
xsquare陈安 : 感觉国家努力的方向没有大的问题,只是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户籍政策,经济、教育资源不均衡,就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不知道几位老师有什么好的建议?
2016-05-16 21:53
本期嘉宾
陈安 :改革目前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步,因为全身都在动,都在改,养老制度,医疗制度等等,每一个都是硬骨头,而国家的领导者当然是希望国家好一点。所以你说的方向问题我赞同,而确定方向后的方法问题也许更重要
2016-05-17 10:16    
oneword喻海良: 1.科学网有没有人从学术角度对高考公平性进行系统科学的数据收集和分析? 2.各位自我评价一下自己的意见在哪个角度上比媒体和普通老百姓的意见更有代表性和说服力?支撑你们意见的基础是直觉还是数据分析,立论的数据来源符合学术要求吗?3. 目前来说你认为谁的立论学术上论述更严谨,更能代表代表科学网代表科学工作者群体?
2016-05-16 23:36
本期嘉宾
喻海良:关于教育公平,这是一个很大的研究题材。在学术界,研究的人很多的。如果您上中国知网,输入“教育公平”,可以检索到几十万篇学术论文。比如《高等教育不公平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这篇论文的摘要如下:“高等教育资源或机会的不公平配置问题,在不同地区之间、不同城市之间、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等诸多方面都比较突出,加之近年来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逐年增加,公众对于高等教育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不公平问题越来越关注。在此大背景下,研究高等教育过程的机会平等、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等公平性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由于地理、历史的原因,东部地区经济相对于中西部地区要繁荣的多,因此教育经费相对充足,高校众多。而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省份地广人稀,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在教学实施、设备、师资力量等方面都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区。加之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乡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明显。乡村没有自己的图书室,没有完整的教育实验设备,以至于农村学生的受教育机会在起点上就处于劣势,再加上我国许多高校招生的城市化倾向,使得农村学生在高校中的比例越来越低。此外,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也是引起高等教育不公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经济与所处环境的约束,处于社会低层次的人由于认识不到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导致其缺少必要的生活技能与文化知识,结果只能是贫者愈贫;而处于中高阶层的人,由于没有经济的限制,他们更想通过提高学历来证明自身的价值和潜力,进而可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结果导致教育资源越来越集中于高收入的人群。长此以往,可能会加剧社会财富分配的两极分化。” 在参与该话题讨论的过程中,很应该先去看看这些论文里面的数据,但是,很遗憾,我在国外,无法下载知网论文,仁兄可以自己检索几篇看看具体数据。 至于支持我观点的依据,只能说是自己对照几个发达国家的做法与中国目前教育特点,提出改进建议。
2016-05-17 10:16    
zxcvasdf喻海良: 你们这些问题,江苏贴吧和中华城市吧 或多或少有解答,现在这两个贴吧现在更新速度很快,至少要浏览50页
2016-05-16 23:28
本期嘉宾
喻海良:嘿嘿,这个说明江苏人很多:)。 另外,大家都很关心子女教育问题,值得高兴。
2016-05-17 10:15    
ttteeebbb施郁: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kmxydn/来查查在你家乡考名校有多难
2016-05-17 09:52
本期嘉宾
施郁:ok
2016-05-17 10:15    
ttteeebbb施郁: 为什么事关数百万考生和家庭利益的重大政策,教育部门的一纸文件就能说了算?高考政策的变动之后有多少工作?
2016-05-17 09:18
本期嘉宾
施郁:我和你一样不是官方。
2016-05-17 10:15    
ganendexin1993陈安 : 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做过调查,就是从户籍所在省出去,到外校上学的人,有多少回到,家乡工作的,或者这个比例有多大。我很想知道这个名额分配和外调来支持中西部这个决策,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得出的。
2016-05-17 10:09
本期嘉宾
陈安 :名额分配的大体思路应该还是看得出来的,就是扶弱,让各方面基础薄弱的省份得到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但是,怎样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育部的官员们应该学会管理机制设计的方法,现在他们还是习惯于简单调研和直接决策
2016-05-17 10:14    
xiaojian1840喻海良: 我很奇怪为什么不能以现行政策为基础将原来的省招改为以一个大区为基础取代省,这样将不发达的分一类将指标分出来以适当照顾的为一块,而将教育发达的分一块作为统招,这样就能一定程度解决问题。能照顾教育不发达及民族问题,又能一定解决问题。难道看问题就不能换个角度吗
2016-05-16 23:22
本期嘉宾
喻海良:这样做,可能会进一步拉大地区差距。因为,一个省里面,就有省会城市,地级城市,普通城市,贫困地区。 我的观点是,国家从宏观进行调控,各个省进行微观调控。对各自省里面相对落后地区的招生进行扶持、照顾。 但这种扶持、照顾一定要先做好调查规划。
2016-05-17 10:14    
ttteeebbb施郁: 目前的高招政策能导致哪些不平等?如果改成统招的话,会有哪些好处,会有哪些坏处?
2016-05-17 08:59
本期嘉宾
施郁:请见我的博客文章。
2016-05-17 10:14    
yadu喻海良: 楼下有个老师说的有道理,如果都扩招,宽进严出,同时加强各种不同培养目的(比如技术人才)高校的建设,以增强毕业生的就业市场认可度,说不定是个更好的办法?
2016-05-16 22:54
本期嘉宾
喻海良:宽进严处,在不远的未来一定是会采用的。 另外,我个人觉得,主流重点大学可以到各省多开一些分校。像加州大学一样,分校多多。现在清华、北大把分校开在了发达地区,如果能够从政策上引导他们到教育资源较少的省也开设一些分校,进行教育扶持,或许,也是一个可以采用的方法。
2016-05-17 10:14    
yushi吴晓刚: cwhe10对施郁: 我觉得中央的政策还是好的,扶持西部,但是对于西部而言,很多名牌大学的指标都被父母是公务员等事业单位的学习所取代,所以我建议这些指标可以用普通高校的招生指标向西部倾斜,从而达到录取更多贫困学子的效果! 2016-05-16 17:44 本期嘉宾 施郁:我的文章也谈到支持西部的问题,主要是说尽量对所有考生都公平一些,在此大前提下,可以有各种方案对西部的支持。你说的也是一种方案,是说用普通一点的招生名额支援西部。 你说指标被事业单位人员的子女占了。我不完全理解。是不是说,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好。那就是另外的问题了。一方面这些家庭相对来说,给子女的学习条件和环境等等好一点。另外,大概吴晓刚教授可以回答你的问题。 2016-05-17 10:04 我要重新回复
2016-05-17 10:05
本期嘉宾
吴晓刚:我觉得这项改革的方向是对的,但是决策思维还是体现了计划经济的调拨思维. 我们真正希望帮助的西部落后地区的贫困子弟, 但是可能获益的是西部地区的其他人, 城市的,中产以上的等等. 公平正义是一个原则, 但是, 政策操作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教育机会, 特别是优质教育机会的竞争, 有点象零和游戏
2016-05-17 10:14    
oneword施郁: 1.科学网有没有人从学术角度对高考公平性进行系统科学的数据收集和分析? 2.各位自我评价一下自己的意见在哪个角度上比媒体和普通老百姓的意见更有代表性和说服力?支撑你们意见的基础是直觉还是数据分析,立论的数据来源符合学术要求吗?3. 目前来说你认为谁的立论学术上论述更严谨,更能代表代表科学网代表科学工作者群体?
2016-05-16 23:36
本期嘉宾
施郁:您的问题很好,但是我没有仔细去研究整个科学网上的情况,也许您可以问编辑。我前面说过,我不是从事教育和高考研究的,只是自己的逻辑思考。
2016-05-17 10:13    
bioxncai喻海良: 985、211高校资源,江苏仅次于北京、上海,但为什么江苏考生进入211以上高校的比例仅排在第13位,与北京、上海第1、第2位相差那么远?
2016-05-16 22:39
本期嘉宾
喻海良:江苏属于国内发达地区,高校资源非常丰富。可能是因为这里资源多,人多,相对比率就低一些。但是,在总量上讲,江苏省进入985、211高校的人的“数量”上绝对要比其他地方要多很多的。 如果有兴趣,可以把各个省招收的985、211高校的学生规模进行一个统计,就能看出来,江苏考生到底是多,还是少了。 另外,江苏属于发达地区,他们这里的很多学生,即使在国内考不上好的大学,也可能选择留学,机会还是比相对贫困地区多得多。
2016-05-17 10:13    
liudcssx陈安 : 江苏参加示威的家长,潜意识里还是认为高考的录取决定了孩子的未来,从现实情况看,上了一本和没上一本真有那么大的差别吗?另外江苏人自称考生水平比别的省份更高,试题难是否代表考生整体水平更高呢?
2016-05-17 10:12
本期嘉宾
陈安 :马云说,名校的学生往往会最后给“杭州师院”的毕业生打工
2016-05-17 10:13    
zxcvasdf施郁: 你们这些问题,江苏贴吧和中华城市吧 或多或少有解答,现在这两个贴吧现在更新速度很快,至少要浏览50页
2016-05-16 23:28
本期嘉宾
施郁:谢谢信息
2016-05-17 10:13    
xiaojian1840施郁: 我很奇怪为什么不能以现行政策为基础将原来的省招改为以一个大区为基础取代省,这样将不发达的分一类将指标分出来以适当照顾的为一块,而将教育发达的分一块作为统招,这样就能一定程度解决问题。能照顾教育不发达及民族问题,又能一定解决问题。难道看问题就不能换个角度吗
2016-05-16 23:22
本期嘉宾
施郁:分大区也是一个好主意。 介于分省和全国一盘棋之间。
2016-05-17 10:12    
JYH64J98Y99H喻海良: 为什么不能把减招改为不同幅度的扩招呢?人民群众都害怕剥夺感,喜欢获得感。此次风波,我以为有关部门曲解了中央意图。中国梦,需要大扩招,而非相反。
2016-05-16 22:04
本期嘉宾
喻海良:如果高校适当扩招,而且扩招部分只用来招收贫困地区的学生,或许也是可以接受的。当然,我觉得国家的政策主要是针对重点高校的,确实,这些年重点高校,农民子弟越来越少,不对他们进行适当照顾,他们的孩子,以后真的没有改变命运的机会。 东部省份的学生,即使考不上好的大学,他们的父母也会想尽多种办法把他们送出国读书,依然有书可读。但是,贫苦地区的孩子,能有这样的选择机会吗?
2016-05-17 10:12    
yadu施郁: 楼下有个老师说的有道理,如果都扩招,宽进严出,同时加强各种不同培养目的(比如技术人才)高校的建设,以增强毕业生的就业市场认可度,说不定是个更好的办法?
2016-05-16 22:54
本期嘉宾
施郁:扩招是另外一个问题,最后还是有各省配额的问题。 我同意给尽量多的孩子机会,宽进严出。
2016-05-17 10:12    
JYH64J98Y99H陈安 : 我主张,985大学全国统一试卷,或者985大学自主命题,打破地域限制,选拔优秀人才,实现全国一盘棋,您们认同吗?为什么不可以呢?
2016-05-16 21:46
本期嘉宾
陈安 :反正美国佬不是这么干的,当然,中国有中国的特殊情况。优质教育资源是否按照一把尺子量下去,真的众说纷纭
2016-05-17 10:12    
bioxncai施郁: 985、211高校资源,江苏仅次于北京、上海,但为什么江苏考生进入211以上高校的比例仅排在第13位,与北京、上海第1、第2位相差那么远?
2016-05-16 22:39
本期嘉宾
施郁:我也不解,江苏考生进入较好的学校的录取率为何那么低,而且是在当地好学校那么多的情况下。与上海北京的情况相差太多。
2016-05-17 10:12    
JYH64J98Y99H施郁: 为什么不能把减招改为不同幅度的扩招呢?人民群众都害怕剥夺感,喜欢获得感。此次风波,我以为有关部门曲解了中央意图。中国梦,需要大扩招,而非相反。
2016-05-16 22:04
本期嘉宾
施郁:扩招是另外一个问题,最后还是有各省配额的问题。 我同意给尽量多的孩子机会,宽进严出。
2016-05-17 10:11    
Rey陈安 : 中国的社会阶层的流动越来越难,近年来条件差的地区孩子考上好大学的概率更低了,是否和当前读书无用论也有关系. 另外,受高等教育权利的不公平,最主要还是因为基础教育的不公平,国家应该大力投入保证各地区基础教育资源的相对公平.
2016-05-17 10:09
本期嘉宾
陈安 :高考刚好是阶层流动的一种自然方式,所以对它的改变是牵扯到国本的事情,教育部不能不慎
2016-05-17 10:11    
ttteeebbb喻海良: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kmxydn/来查查在你家乡考名校有多难
2016-05-17 09:52
本期嘉宾
喻海良:我的老家,考上重点大学也不容易呀
2016-05-17 10:11    
jsq施郁: 刚看新闻有这段,江苏省教育厅重申,招生能够做到“三个不减少”和“三个确保”。“三个不减少”为:一是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计划中招收江苏学生的总规模不减少,二是本一本二等各批次招收江苏学生的计划规模均不减少,三是重点高校招收江苏学生的总计划不减少。“三个确保”为:一是确保江苏考生本科录取率进一步提高,二是确保江苏考生上重点高校的机会增加,三是确保江苏考生权益得到有效保障。———这个就不明白了,到底江苏这个名额减没减招?
2016-05-16 22:02
本期嘉宾
施郁:有的报道上说,可能与考生人数比去年下降有关。
2016-05-17 10:11    
jsq喻海良: 刚看新闻有这段,江苏省教育厅重申,招生能够做到“三个不减少”和“三个确保”。“三个不减少”为:一是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计划中招收江苏学生的总规模不减少,二是本一本二等各批次招收江苏学生的计划规模均不减少,三是重点高校招收江苏学生的总计划不减少。“三个确保”为:一是确保江苏考生本科录取率进一步提高,二是确保江苏考生上重点高校的机会增加,三是确保江苏考生权益得到有效保障。———这个就不明白了,到底江苏这个名额减没减招?
2016-05-16 22:02
本期嘉宾
喻海良:这个只有教育厅的人员有数据,我个人很难通过这段新闻了解内情。不过,我们应该以乐观的态度去阅读他,无论如何,这个申明是积极的。
2016-05-17 10:10    
liudcssx陈安 : 举一个极端的例子,清华的学生后代2000人和蓝翔技校的学生后代2000人同时参加高考,为公平起见给两个阵营各100个名额,这样是否公平呢?
2016-05-16 17:34
本期嘉宾
陈安 :《流浪者》电影里那句话:法官的儿子还是法官,小偷的儿子还是小偷。某种意义上也许有统计上的现实性,这就是所谓路径依赖,环境会决定一些东西。而中国,高考制度是当前各种制度里面最公平的一个,对于它的任何改变都会引起一些争议。
2016-05-17 10:10    
zxcvasdf陈安 : 你们这些问题,江苏贴吧和中华城市吧 或多或少有解答,现在这两个贴吧现在更新速度很快,至少要浏览50页
2016-05-16 23:28
本期嘉宾
陈安 :这是大问题,已经在很多平台上掀起讨论的热浪。很正常,不是影响本人,就是影响下一代,大家都应该关注,共同议论议论,也能促使国家政策能够更加科学化
2016-05-17 10:08    
JYH64J98Y99H喻海良: 江苏湖北家长不满,反映教育政策出现偏差,政策制定者背离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群众不答应,肯定政策有问题。请问海良先生,可以如此理解吗?
2016-05-16 22:00
本期嘉宾
喻海良:就这一事件而言,我个人觉得国家的政策是对的。增加贫困地区招生指标,是复合国家绝大部分民意的。至于江苏、湖北家长不满,虽然有一定的理由,因为这里的孩子爱读书、会读书,但是,江苏、湖北占据着国内较多的高校资源,江苏有10所211大学,湖北有7所211大学,让他们多招一点贫困地区的学生,合情合理。 至于这两地的群众反对,我只能用一句话:撼动他人利益,比撼动他人灵魂还难。
2016-05-17 10:07    
JYH64J98Y99H施郁: 我主张,全国统一高考试卷,一把尺子量到底。照顾也要照顾在明处,何必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2016-05-16 21:54
本期嘉宾
施郁:同意
2016-05-17 10:07    
ttteeebbb陈安 : 目前的高招政策能导致哪些不平等?如果改成统招的话,会有哪些好处,会有哪些坏处?
2016-05-17 08:59
本期嘉宾
陈安 :我们在审视这一问题的时候,视野可以放得更宽一些,就像美国的大学也要考虑本地化问题,对于本地的学生就有各种优惠措施,但是这并没有带来广泛的争议,因为各地的教育资源大体还是有自己的特点,不像我们如此集中在有数的几个大城市
2016-05-17 10:06    
xsquare施郁: 全国一盘棋,统一考卷统一招生,也会造成不公平。
2016-05-16 21:54
本期嘉宾
施郁:您说的不公平,大概是指不同地域的基础教育资源等等不一样。但是用简单的高考名额照顾这种新的不公平去补,是不合理的。这个我文章里有
2016-05-17 10:06    
xsquare施郁: 感觉国家努力的方向没有大的问题,只是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户籍政策,经济、教育资源不均衡,就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不知道几位老师有什么好的建议?
2016-05-16 21:53
本期嘉宾
施郁:同意您的意见和说法。如果没有户籍,自然就没有地域问题了。但是在同一个城市里,初中、小学也与学区的问题。 资源是有限的情况下,只能尽量公平些。基础教育机会的公平当然是个大难题,只能希望越来越好。
2016-05-17 10:06    
JYH64J98Y99H施郁: 我主张,985大学全国统一试卷,或者985大学自主命题,打破地域限制,选拔优秀人才,实现全国一盘棋,您们认同吗?为什么不可以呢?
2016-05-16 21:46
本期嘉宾
施郁: 你是说打破地域限制,先从985大学开始。从循序渐进的角度,是个好主意。
2016-05-17 10:05    
cwhe10施郁: 我觉得中央的政策还是好的,扶持西部,但是对于西部而言,很多名牌大学的指标都被父母是公务员等事业单位的学习所取代,所以我建议这些指标可以用普通高校的招生指标向西部倾斜,从而达到录取更多贫困学子的效果!
2016-05-16 17:44
本期嘉宾
施郁:我的文章也谈到支持西部的问题,主要是说尽量对所有考生都公平一些,在此大前提下,可以有各种方案对西部的支持。你说的也是一种方案,是说用普通一点的招生名额支援西部。 你说指标被事业单位人员的子女占了。我不完全理解。是不是说,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好。那就是另外的问题了。一方面这些家庭相对来说,给子女的学习条件和环境等等好一点。另外,大概吴晓刚教授可以回答你的问题。
2016-05-17 10:04    
ttteeebbb陈安 : 为什么事关数百万考生和家庭利益的重大政策,教育部门的一纸文件就能说了算?高考政策的变动之后有多少工作?
2016-05-17 09:18
本期嘉宾
陈安 :我相信教育部一定有它的依据,制定这么一个文件前也是做过广泛调研的,但是,任何改变现状的做法都会造成既有平衡基础上的失衡,即便不是失衡也会有不习惯的问题。但是,这样出台的文件又不可能把背后的逻辑都公布出来,因为任何逻辑都不会是完美无缺的,很容易被抓住其他漏洞
2016-05-17 10:04    
JYH64J98Y99H喻海良: 我主张,全国统一高考试卷,一把尺子量到底。照顾也要照顾在明处,何必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2016-05-16 21:54
本期嘉宾
喻海良:全国一张试卷,确实有一些好处,但是,也有一些不好的地方。比方说,语文,北方人标准普通话,湖南人普通话特别好的没有几个,广东人说粤语。让他们一起比赛普通话,您说是同一把尺子吗? 我个人到时觉得,可以按比率录取,而不是按分数线录取。特别是对于贫困地区的高中,一年也难得考上几个大学生。如果给他们一定的录取比率,或许会好一些。当然,要做到公平也不容易,给他们指标,大家可能就会活动起来。
2016-05-17 10:04    
liudcssx施郁: 举一个极端的例子,清华的学生后代2000人和蓝翔技校的学生后代2000人同时参加高考,为公平起见给两个阵营各100个名额,这样是否公平呢?
2016-05-16 17:34
本期嘉宾
施郁:同上。 高考本身应该唯才是举,根据考生成绩或者说素质的排序来决定录取哪些考生。在原则上的按成绩录取的大前提下,也许可以有一些微调的优惠政策,比如可以通过奖学金的形式体现出来。我特别强调了要加强对落后省份基础教育的支持
2016-05-17 10:03    
本期嘉宾
喻海良: 跟着施郁老师申明一点: 大家好!我不是专门研究教育和高考的,只是作为一个普通公民,作了一些逻辑思考,希望能对关方面有参考价值。承蒙科学网编辑厚爱,作为一个个人,参加这个访谈。 :)
2016-05-17 10:03
liudcssx施郁: 假设这样一种情况,30年前通过高考选拔出了一批大学生,这批大学生在大城市结婚生子,安家落户,未能通过选拔的那批人留在了农村。现在,那些大学生的孩子跟未能上大学的那批人的孩子进行竞争,刨除经济和早期教育的因素之后,是否存在先天的智力差距,差距有多大?实际上高考快40年了,这么多年的筛选之后,仍然未能考出来的人,是真的差在教育资源上,还是差在父母的基因上?
2016-05-16 17:31
本期嘉宾
施郁:我理解你的意思,我们经常遭遇命运的不公。但是种种资源分配甚至命运不公所引起的成绩差别,是无法也不应该通过对不同人群采取系统的不同入学标准、牺牲考试公平来解决的。分配不公、命运不公等等是其他的问题,在很多方面都体现出来,超出了高考的范畴。事实上,很多因历史原因,比如文革、上山下乡而耽搁了学业的人也没有被不经考试就录取到大学读书。很多人或者他们的亲属都有这个情况。再延伸一下,现在招聘人才,重视海归,但是早些年国家政策又是限制出国留学的。这种道理怎么说呢?
2016-05-17 10:02    
liudcssx陈安 : 假设这样一种情况,30年前通过高考选拔出了一批大学生,这批大学生在大城市结婚生子,安家落户,未能通过选拔的那批人留在了农村。现在,那些大学生的孩子跟未能上大学的那批人的孩子进行竞争,刨除经济和早期教育的因素之后,是否存在先天的智力差距,差距有多大?实际上高考快40年了,这么多年的筛选之后,仍然未能考出来的人,是真的差在教育资源上,还是差在父母的基因上?
2016-05-16 17:31
本期嘉宾
陈安 :区域差异带来的不公平现象即便在发达地区也广泛存在,但是,发达国家由于成才的道路更多样化一些,对于高考的关注没有我们中国这么严重。你说的现象叫做路径依赖(历史决定论),分区问题则是地理(区位)决定论
2016-05-17 10:02    
golden87施郁: 我要为湖北的底层人士说话,不反对湖北志愿西部,但需要考虑到湖北的很多落后地区,他们比西部大部分地方都要落后,中小学教师工资低,高级教师流失严重,教学条件20年没提高。 看到腾讯的中国人一天:留守女孩与仨老人相依相守,来自湖北的,不知道啥心情。 http://news.qq.com/a/20160515/016445.htm#p=1 湖北除了武汉,还有几个可以拿得出手的? 武汉能代表湖北? 请专家们实地到湖北的底层去看看。 看看镇上的小学,初中。
2016-05-16 17:28
本期嘉宾
施郁:我同意你的说法。湖北和江苏省内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其它各个省省内也不一定是平衡的。但是事实上,对于每个省当然是统一招生的,确实也无法操作对省内各地区再区别对待。 这个逻辑推广到全国,就是我这篇文章的主要意思。 而湖北和江苏省内有些地区的情况,正如你所说,也很不好,如果这些情况不好的考生的录取机会被拿去支援其他省,确实是难以接受的。
2016-05-17 10:02    
本期嘉宾
施郁: 大家好! 首先说明,我不是专门研究教育和高考的,只是作为一个普通公民,作了一些逻辑思考,希望能对关方面有参考价值。承蒙科学网编辑厚爱,作为一个个人,参加这个访谈。
2016-05-17 10:01
xsquare喻海良: 全国一盘棋,统一考卷统一招生,也会造成不公平。
2016-05-16 21:54
本期嘉宾
喻海良:这是必然,城乡之间的教育不平等,永远无法通过这种模式改变。
2016-05-17 10:01    
xiaojian1840陈安 : 我很奇怪为什么不能以现行政策为基础将原来的省招改为以一个大区为基础取代省,这样将不发达的分一类将指标分出来以适当照顾的为一块,而将教育发达的分一块作为统招,这样就能一定程度解决问题。能照顾教育不发达及民族问题,又能一定解决问题。难道看问题就不能换个角度吗
2016-05-16 23:22
本期嘉宾
陈安 :分区不管怎么分,总会带来问题,实际上,即便只看北京一地,也还是有诸多分区带来的问题。实际上,很多省份,省会城市与其它农村地区也有差别。所以,中国已经形成了因为分区而带来的广泛不公平现象,
2016-05-17 10:00    
本期嘉宾
施郁: 大家好! 首先说明,我不是专门研究教育和高考的,只是作为一个普通公民,作了一些逻辑思考,希望能对关方面有参考价值。承蒙科学网编辑厚爱,作为一个个人,参加这个访谈。
2016-05-17 10:00
xsquare喻海良: 感觉国家努力的方向没有大的问题,只是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户籍政策,经济、教育资源不均衡,就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不知道几位老师有什么好的建议?
2016-05-16 21:53
本期嘉宾
喻海良:教育体制改革,不是一个政策就马上就能够改变。一个大学的发展与他的机遇、积累有很多关系。现在国内高等教育的问题就在于教育资源集中在少数几个城市中,而某些省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要从根本上解决,就是加大这地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每一个省,必须有一到两所在国内有一定学术影响力的重点大学。 个人感觉,这些年国内在引进人才方面做了好多。然而,现在的青年千人、千人学者基本上都集中在几个主要城市,像中西部地区,本来教育资源不发达,国家这样重要的人才政策,也不适当予以照顾,个人觉得非常不合理。这样下去,只会拉大中西部的差距,使他们感觉教育越来越不平等。 如果国家现在出台一些政策,鼓励西部地区省份花大力气办好自己省内高校,让他们在20年后,能够与东部高校相抗衡,现在这种格局就会发生变化。 看看我们一直学习的发达国家: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他们这些国家,哪一个州、省没有自己出色的大学。
2016-05-17 09:55    
JYH64J98Y99H喻海良: 我主张,985大学全国统一试卷,或者985大学自主命题,打破地域限制,选拔优秀人才,实现全国一盘棋,您们认同吗?为什么不可以呢?
2016-05-16 21:46
本期嘉宾
喻海良:理论上讲这会是好事,但是,如果真的这样做,危害可能会非常大。因为,高考分数高的学生,绝大部分都集中到城市的重点高中,对于贫困地方的学生,可能真的从此再也没有机会就读985高校了。 另外,不知道您是否看过雅思冲刺班之类的学习模式,有经验的老师会轻松给你一个好的成绩,与智商毫无关系。我个人觉得,如果采用这种模式,以后会出现不知道多少个雅思冲刺班模式。
2016-05-17 09:54    
cwhe10喻海良: 我觉得中央的政策还是好的,扶持西部,但是对于西部而言,很多名牌大学的指标都被父母是公务员等事业单位的学习所取代,所以我建议这些指标可以用普通高校的招生指标向西部倾斜,从而达到录取更多贫困学子的效果!
2016-05-16 17:44
本期嘉宾
喻海良:我个人觉得这样的建议很好。扶持西部,不是扶持西部地区的“干部”,而是扶持那些将来能够给西部地方带来变化的年轻人。
2016-05-17 09:53    
liudcssx喻海良: 举一个极端的例子,清华的学生后代2000人和蓝翔技校的学生后代2000人同时参加高考,为公平起见给两个阵营各100个名额,这样是否公平呢?
2016-05-16 17:34
本期嘉宾
喻海良:就这个问题,我倒是觉得可以接受。因为,清华的后代,如果您觉得基因有优势,除了国内的这100个名额,他们还可以争取到国际名校的岗位。相反,后者同样有改变自己的机会。何乐而不为。
2016-05-17 09:52    
liudcssx喻海良: 假设这样一种情况,30年前通过高考选拔出了一批大学生,这批大学生在大城市结婚生子,安家落户,未能通过选拔的那批人留在了农村。现在,那些大学生的孩子跟未能上大学的那批人的孩子进行竞争,刨除经济和早期教育的因素之后,是否存在先天的智力差距,差距有多大?实际上高考快40年了,这么多年的筛选之后,仍然未能考出来的人,是真的差在教育资源上,还是差在父母的基因上?
2016-05-16 17:31
本期嘉宾
喻海良:个人觉得基因的差别不是很大。在农村地区的孩子,如果他们从小就能够接受比较好的教育,考上大学的人员要比城市里面多很多。比如,这些人更加的勤奋、能吃苦,更懂得机会的不容易。然而,现实是他们由于长辈的原因,一直只能够在乡村中长大,没有机会得到好的教育。 最现实的一个比方就是一对兄弟,由于很多问题,父母突然不在了。其中,一个被富人收养,另一个被穷人收养。被富人收养的孩子,从小就能够受到好的教育,最终能够考上好的大学。而被穷人收养的孩子,却只能够在农村种地。您说他们基因有差别吗?
2016-05-17 09:52    
golden87喻海良: 我要为湖北的底层人士说话,不反对湖北志愿西部,但需要考虑到湖北的很多落后地区,他们比西部大部分地方都要落后,中小学教师工资低,高级教师流失严重,教学条件20年没提高。 看到腾讯的中国人一天:留守女孩与仨老人相依相守,来自湖北的,不知道啥心情。 http://news.qq.com/a/20160515/016445.htm#p=1 湖北除了武汉,还有几个可以拿得出手的? 武汉能代表湖北? 请专家们实地到湖北的底层去看看。 看看镇上的小学,初中。
2016-05-16 17:28
本期嘉宾
喻海良:我个人觉得国家教育部支持西部相对贫困地区是没有问题的。关于湖北省省内教育不均匀的问题,我个人觉得各省教育厅也可以开展一个各自省份相对落后地区的教育支持计划。以湖北省为例,可以安排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重点高校及省属高校在招生过程中,在省招生计划上,必须安排多少名额给相对落后的县,这样就相对公平一些了。 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相对的公平。在湖北这样的教育大省,还觉得自己的教育资源少,让那些人口多,一所985大学都没有的省份怎么看?如人口大省河南省。
2016-05-17 09:51    
主持人
科学网编辑部: 吴晓刚 :研究发现家庭经济地位为中上和上等的学生更有可能享受特殊政策、获得更高的高考分数。家庭居住地层级越高,越可能享受特殊政策,居住在省城和北京的学生更有可能获得较高的高考分数。就读高中类型则与是否享受政策优惠没有显著的关系,但重点中学的学生的高考分数显著高于非重点中学学生。 http://dwz.cn/3nfnfa
2016-05-17 09:45
主持人
科学网编辑部: 【统招不统招不是问题的关键】谭清:统招能解决高考招生的问题么?不能。首先:如果按照自由报考的原则来,全国高校密集的北京,上海,江苏,湖北,陕西这几个省肯定不干,没有地利优势。真正放开自由报考,我相信第一个跳起来反对的估计就是这几个省。山东河南肯定愿意。而且要想北京和上海放开的来招生,难啊。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372421-977607.html
2016-05-16 22:16
主持人
科学网编辑部: 【考北大为什么机会差别这么大?】陈永金:河南、广东和山东是高考人数最多的三个省共有考生222.2万多,占当年考生总数的23.3%。而分配到这三个省的北大名额为487人,占总数的17.46%。 参加高考人数最少的西藏、青海和上海共有考生11.627万人,占全国考生的1.23%,所分配的北大名额是129人,占总招生计划的4.62%。北京参加高考的考生共6.7816万人,北大招生名额却是186人,考生数和招生计划数分别占总数的0.7%和6.7%,显然不成比例。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00380-977462.html
2016-05-16 17:02
主持人
科学网编辑部: 【高校招生能否尝试全国统考统招?】施郁:设立各省配额原则上是违反公民的平等受教育权利的,但是它也有其合理的出发点,主要在于帮助落后省份这一目的。这次调控和协作也是出于支持中西部地区的目的。但是各省配额又不是完全按照这个标准,经济和教育落后的省份录取比例受到照顾,但是几个直辖市的录取比例也很高。看来出发点在于一方面要支持落后省份,另一方面也要特别照顾、重点发展几个最发达的地区。 关键是,这种招生上的调控能达到均衡各地发展的目的吗?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395-977521.html
2016-05-16 16:48
主持人
科学网编辑部: 【扒一扒C9大学招生情况,清北很冤】喻海良:据我的观察,非京高校,在各自所在省直辖市招生比率基本上大都20%以上。既然各大学在本省的招生比率都超过20%,我们单独批评清华、北大,个人觉得还是非常不合理的。现在摆在大家面前的是国内教育资源的不平等问题。这个问题,十多年以前,我自己就体会到了。教育资源不平等问题,不只是省与省之间的差距,更多地集中在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不平衡上。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17889-977583.html
2016-05-16 1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