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rwenpeng
对
李小文
: njlr对李小文: 试问,您是bsd的,您去清华或者北大去面试说着什么的,人家不要你,您还会赖吗? 2013-11-26 11:02 什么情况?
2013-11-26 11:10
本期嘉宾
李小文
:这不可比。关键是李书记老师曾经许诺过什么。李书记老师升官了,帮忙说了什么,还是说了不管用,还是怎么。
2013-11-26 11:47
liruzi
对
林中祥
: 媒体对王博士事情的曝光,会不会对其未来工作造成不良影响呢?用人单位多少会有考量吧? 另外,老师可否就此事给年轻博士一些建议呢?
2013-11-26 10:54
本期嘉宾
林中祥
:我相信这个小事不会影响大局。年轻人要上进,必须有上进心,二是必须适应这个社会,再慢慢影响这个社会,为社会尽一点点力。
2013-11-26 11:42
appledun
对
庄呈展
: 不知道可不可以说点题外的,我觉得中国的知识分子是最不懂得维护自身利益的一个群体,王博士后也是知识分子一员了,可网上好多人却瞧不起他,嫌弃他能力低。这让我想起给我家装修的工人,干活不好还要价高,你还找不到要价少的。反观目前科研人员的待遇,简直就是在做良心活。可竟然还有人嘲笑同行的水平认为没钱是自身问题!
2013-11-26 11:13
本期嘉宾
庄呈展
:是的。知识分子还是没有得到足够的真正的重视和社会理解。我前面帖子里提到过,在日本,科研人员是很少被称为先生的职业之一。在德国,Dr.和Prof.都是和本人名字相跟随进坟墓的东西。
2013-11-26 11:42
yuantao2047
对
林中祥
: 一、院士导师终身制是否合理,是否有占着位置,不学无术的人存在?二、别让学生饿着肚子搞科研,研究生待遇能否提高,而且各高校统一,能不能监管?三、211、985院校与普通高校科研硬件设施差距之大,会不会造成富得更富,穷的更穷,这种教育资源分配合不合理?四、中国到底有无或者什么时候才有适合最广大科研工作者共同发展、公平竞争的环境?
2013-11-26 10:55
本期嘉宾
林中祥
:高校资源不均,世界一样。也不可能均等。创造环境,有理。
2013-11-26 11:39
mimizhu2003
对
李小文
: 我觉得国家给高层次人才的出路并不多,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博士毕业了还去考公务员的原因;现在国内大学的进入门槛越来越高,对于一些专业,不能进高校或者研究所就业,去公司的话需求太少,可是高校或者研究所又能吸纳多少人呢?读书读到博士或者博士后,年龄普遍偏大,动手能力又不一定强,所学也不一定适合于市场,比如像王博这样的情况,确实找工作会比较困难。对于没在一个科研群体,却不愿放弃科研的所谓民科,国家是否应该有一定的政策扶持呢?
2013-11-26 11:30
本期嘉宾
李小文
:好几位网友提议立法。要像养兵那样养高水平人才。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平常看不到作用,偶尔关键时候就有用了。国家善养士,志在报强赢。这个,不能全交给市场。
2013-11-26 11:38
hetianxu
对
林中祥
: 电视中,很多王博士解释的话被硬剪切掉了。王博士跟一群人苦口婆心的解释,但是在节目中他的解释被播放出来的很有限,他不明白那些人是在做节目,在找新闻亮点,找语言亮点,根本不是在听他解释。要是我的话跟我好好谈是可以,只要摄像机一对我,我就对着摄像机重复说一句话:“你们侵犯肖像权!你们侵犯肖像权!”王博士不知道保护自己,被一群人利用了。各位专家怎么看?
2013-11-26 10:56
本期嘉宾
林中祥
:一般人没有经历过,一下反映不过来。
2013-11-26 11:38
主持人
科学网编辑部
: 各位嘉宾和网友,感谢大家的关注!访谈已结束,有未尽问题欢迎到嘉宾博客上交流!
2013-11-26 11:37
njlr
对
林中祥
: 庙小养不起大佛,为啥不去呢?非得今天来折腾呢
2013-11-26 10:58
本期嘉宾
林中祥
:是。
2013-11-26 11:37
ishadoop
对
庄呈展
: 谢谢林老师的回答。我说的是知识分子,企业作出贡献的不仅仅是有知识的人,那些跑市场的人用的什么方法可能大家都知道,呵呵,跑题不多提了。还有很多人是在高校的,这些人就不管了?前段时间科研经费的管理问题都吵了半天了,没有高层部门出来跟普通老师,科研人员对话。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实际上采取的就是一种 逼良为娼,再来扫黄 的作法,或者把知识分子的问题当作次要来解决,或者采取一种很“巧妙”的方法来解决。就事论事来说,王博士后的这件事,也深刻说明了中国社会,乃至于应该是相对象牙塔的高校,对基层人员缺乏起码的尊重(官本位,行政化),家庭对奋斗者缺乏支持,根本没有什么契约精神。当然,我也不回避王博后的一些作法和想法失当。
2013-11-26 11:21
本期嘉宾
庄呈展
:所以才愿意抛头露脸出来,为改变人们的固有思维模式,为向创新型社会方向不断努力说几句话。对于这一代的创新者来说,当然是极难的,特别是受一些固有“常识”和文化的影响。
2013-11-26 11:37
nwuhailong
对
林中祥
: 林老师,您好!我一直关注你的博客,你的博客内容特别贴近高校研究生的生活,有时您博客中说的事就类似的发生在我们身边。我想咨询下林老师,一个二流院校的本科生,211院校的硕士生,如果上博的话是不是出路很窄。感觉本科出身不好,上博是一条不归路。现在各种单位招聘很看重第一学历,特别是高校和科研院所
2013-11-26 10:58
本期嘉宾
林中祥
:如果你上进心强,你可以读博士,一个路是在博士期间发非常好的文章或做出非常好的科研成果,二是毕业后先到一般单位工作,再通过努力让自己优秀,再换单位。我的学生中就在这样的人。
2013-11-26 11:36
mybelief
对
林中祥
: 看视频的时候,胸口被锤了一下又一下,不知道有这种感受的人多不多。有了这种感受,或许看事情就不客观了,但如果有这种感受的人有很多,那么,这一系列的事件就能够反映许多客观事实了。
2013-11-26 11:32
本期嘉宾
林中祥
:是的,媒体过份是一致意见,基本上。搬家是法律上要求的。
2013-11-26 11:34
scut2607
对
林中祥
: 求更加详细的背景资料或是王博后自己说一下 对不起了,我还要忙搬家。
2013-11-26 10:59
本期嘉宾
林中祥
:哦。没有关系,忙去吧,祝好。调整好自己,走出自己的路来。生存是王道,理想是奢侈品。
2013-11-26 11:34
mimizhu2003
对
庄呈展
: 我觉得国家给高层次人才的出路并不多,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博士毕业了还去考公务员的原因;现在国内大学的进入门槛越来越高,对于一些专业,不能进高校或者研究所就业,去公司的话需求太少,可是高校或者研究所又能吸纳多少人呢?读书读到博士或者博士后,年龄普遍偏大,动手能力又不一定强,所学也不一定适合于市场,比如像王博这样的情况,确实找工作会比较困难。对于没在一个科研群体,却不愿放弃科研的所谓民科,国家是否应该有一定的政策扶持呢?
2013-11-26 11:30
本期嘉宾
庄呈展
: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我个人的观点是,因为中国科研并不是完全的一个自由市场。那么可能得多使用些凯恩斯主义的方法。要对各个专业的博士毕业数量和未来需求要有个宏观上的统计和把控。
2013-11-26 11:33
bzxu63
对
林中祥
: 李老师为何多次跟博士说留校有希望,但最终又无希望,请李书记回答为什么会这样?
2013-11-26 10:59
本期嘉宾
林中祥
:嗯。
2013-11-26 11:32
icege303
对
林中祥
: 为什么国内博士后待遇那么低啊,博士后不是学位不是求学,一个有博士学位的人,工资就不能达到全国平均工资水平偏上一点吗?清华大学的博后工资貌似只有3000多,低于北京市平均水平5000
2013-11-26 11:01
本期嘉宾
林中祥
:哦,这是政府的事。
2013-11-26 11:32
mimizhu2003
对
林中祥
: 我觉得国家给高层次人才的出路并不多,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博士毕业了还去考公务员的原因;现在国内大学的进入门槛越来越高,对于一些专业,不能进高校或者研究所就业,去公司的话需求太少,可是高校或者研究所又能吸纳多少人呢?读书读到博士或者博士后,年龄普遍偏大,动手能力又不一定强,所学也不一定适合于市场,比如像王博这样的情况,确实找工作会比较困难。对于没在一个科研群体,却不愿放弃科研的所谓民科,国家是否应该有一定的政策扶持呢?
2013-11-26 11:30
本期嘉宾
林中祥
:一是国家要宏观控制,二是博士们要选择好专业,甚至不读博士。
2013-11-26 11:31
mybelief
对
林中祥
: 参加讨论的所有人里,有多少是从事自然科学相关研究的,有多少是从事人文方面研究的,这对于讨论的内容和结果都有很大影响。
2013-11-26 11:01
本期嘉宾
林中祥
:是的。不同的人不同观点。
2013-11-26 11:30
pharmxing
对
李小文
: 各位老师觉得我们博士后是不是应该组织一场声势浩大的抗议活动?
2013-11-26 11:14
本期嘉宾
李小文
:我讲过了,避免搞群体事件。先走法律程序。
2013-11-26 11:30
kyb2012
对
林中祥
: 各位老师,看过视屏,我想提出自己的疑惑:在等待的这些年里,王说在“看看资料,想想课题”说明他也在进行科研的,如果也参与了南航的项目,为什么没有相应的劳务支出,或者给个客座什么的?而何至于欠学校5万多住宿费,他的工作就这么廉价吗?其实我经常也在想:科研人员远离人群,敢于寂寞去坐冷板凳,搞科研,一旦失业了我们的出路何在?科研毕竟是孤独的,几年埋头科研后,很多人可能会交际能力减弱,没有很多的参加社会实践,谋生本领也要差一些,一旦置身体制外是不是只能屈才低就,换岗就业还是像王这样“不为五斗米折腰”依然坚守在科研岗位,最后落得大家今天所看到的结局?真心希望科研人员都能够衣食无忧的开展科研,拥有一方实现自己价值的舞台!
2013-11-25 18:27
本期嘉宾
林中祥
:这是一个平衡。希望大家都有好的科研环境。
2013-11-26 11:30
luckyboyyt
对
吕喆
: 各位导师,不能单纯以文章评定一个人,假如说以您当年评上副教授的文章数量拿到现在求职,将会是什么结果呢?还是多为年轻人考虑一下,这样更有导师风范,不要总是供需关系决定一切
2013-11-26 11:11
本期嘉宾
吕喆
:评职的文章数量和档次,这些年来一直是随行就市、水涨船高的。但是,我作为在学校工作十几年的人,大体知道各个历史时期的价码。
2013-11-26 11:29
yebi
对
庄呈展
: 我觉得讨论王博士后是不是优秀没有必要,任何一个群体都良莠不齐的。王博士后说的话,真真切切反映了中国博士后群体的生存状况,这才是让各位博士博士后心寒的地方。媒体的确有些无良,但这不是折射出了现在的社会风气吗?知识分子成了贫穷的代名词,有的为了生存,甚至不惜作假。如此以往,即便真有才华的年轻人,在所谓科研理想面前,也要犹豫吧!
2013-11-26 11:12
本期嘉宾
庄呈展
:我个人特别希望看见的是,承担社会不同责任的社会单位,都能拥有专业主义的心态和能力。那么我们这个社会朝向创新型社会发展的趋势才能是低风险的,相对快速的。而对于世界这个平台上的竞争来说,技术的竞争和创新的竞争才是主题。那就更需要我们社会内部先能有一个充沛的较为强壮的创新型社会基础。
2013-11-26 11:28
luoyh553
对
林中祥
: 王博士没有成为千年博后而是在那干等,咱们的观念可能真要转变一下了~ 国家什么时候能真正重视二三流高校的发展!同时二三流高校的工作人员请一定自强,不自辱……
2013-11-26 11:27
本期嘉宾
林中祥
:是的。他们也需要素质好的人去建设。
2013-11-26 11:28
controlhopeless
对
林中祥
: 电视台如科学网实际是在帮助老赖。没有他们的介入,老赖能留在南航吗?如能,此前问题早已解决。应该感谢媒体。青岛管道爆炸死了那么多的人,老赖的处境和那些死难者无异,后者有总书记慰问,老赖为什么没有领导关注。一个博士走到这一步,脸都没了,和那些无辜的死难者没什么区别。
2013-11-26 11:25
本期嘉宾
林中祥
:哈哈。前面一句话我赞成。
2013-11-26 11:27
appledun
对
吕喆
: 林老师您OUT了!给我家装修的木工收入绝对比我这个讲师强!不过人家工作不稳定不好一概而论。我非常赞同李老师的观点。//林中祥:主要是大家对他没有工作,没有收入而言的。博士后工作一段时间后工资哪有不如普通木工的?
2013-11-26 11:23
本期嘉宾
吕喆
:以后,技术工人甚至力工的收入都会比我高。因为他们能做我们自己做不了的事儿。
2013-11-26 11:27
appledun
对
林中祥
: @njlr,我觉得你的几个发言很不在理啊。我们讨论王博士,就是说的弱者的出路问题,他要是爱因斯坦,自然高高兴兴拿诺奖去了,我们这里还讨论什么!穷人没有出路,社会就要乱。现在科研界也有一批这样的“穷人”,他们可能能力不高、成果不行,但是他们是存在的,爱因斯坦那样的是少数。所以我们在讨论他们的问题,希望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2013-11-26 11:02
本期嘉宾
林中祥
:高校留不住,到企业呀。现在大部分博士都到企业了。
2013-11-26 11:26
YuLei82
对
吕喆
: 国内博士后制度的确要改革了,最重要的就是得废除两站博士后的限制,可以无限制读,只要有导师肯招你。现在国家对科研投入很大,但很多钱都变成废铜烂铁了,买上一堆仪器没人用。另一方面,是高校非常缺人力资源。如果破除博后两站的制度,并且学科建设的钱可以用于雇佣博士后,那就完美了。一方面可以养人,增加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也不会出现大量学科建设经费用不掉,买废铜烂铁,可以雇人来干活么,多多益善!
2013-11-26 08:52
本期嘉宾
吕喆
:同意。 是应该放开博士后流动和经费方面的一些限制了。
2013-11-26 11:25
appledun
对
林中祥
: 林老师您OUT了!给我家装修的木工收入绝对比我这个讲师强!不过人家工作不稳定不好一概而论。我非常赞同李老师的观点。//林中祥:主要是大家对他没有工作,没有收入而言的。博士后工作一段时间后工资哪有不如普通木工的?
2013-11-26 11:23
本期嘉宾
林中祥
:哦,如果全社会真是所有木工比博士强,而且有生活工作优势,那博士就没有人读了。要统计地看这问题。哈哈。
2013-11-26 11:25
ishadoop
对
庄呈展
: 各位承认不承认,在中国目前阶段做科研实际上没什么太大的前途,想做科研不如出国去做。你看工业有多少重视科研和原创的?国家更多的是重视农业和吃饭问题,城镇化问题,科研,知识分子都是次要的,这是跟历史有关的。
2013-11-26 11:13
本期嘉宾
庄呈展
:趋势并不如您所说的这么悲观。个人意见。
2013-11-26 11:25
chengx1121
对
李小文
: 个人的态度,实际上国家对于教育的引导发生了根本性的误判,对于职业教育,技能教育重视度仍然不够。而对于基础教育的引导也有失位。国家对于科研人员需要大规模储备,但是这不等于无脑储备。看看各个企业人才缺失环节和大规模就业难的错位就能看出。双方划的不是一套拳。
2013-11-26 11:16
本期嘉宾
李小文
:单独完善博后制度,几乎是不现实的。必须在国家重视科学、重视教育、尊重人才,这个总体计划、顶层设计的框架内讨论具体办法。 为什么说归说,教育总是不见起色?我的专业是搞尺度效应的。从这方面多谈几句。这里是时间尺度。一百三十多年前,李提摩太给李鸿章建议,要搞好洋务,中国必需重视教育,培养人才。李鸿章问,多久能见效?李提摩太说,20年吧。李鸿章说,等不到20年,我这个洋务就没法办了。此事只能从长计议,以后再说吧。百日维新前,王韬对康有为也是同样的建议,后来谁对孙中山也建议过。但是他们不得不很快出政绩。现在科教投资增加一点,社会第二年就问效果。这就是不懂时间尺度效应。科教投资见效要20年(我同意),但官员五年一任,最多两任。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2013-11-26 11:24
lisa850222
对
庄呈展
: 创新型企业,尤其是行业内领先的企业对学历高的人才还是有很大需求和重视的。毕竟科技创新是生产力。不过王博士看起来思维比较死,不一定适合企业。
2013-11-26 11:18
本期嘉宾
庄呈展
:可能。作为个体也要积极调整。其实企业比高校研究所对人才的饥渴程度是更甚的。而且在任何一个目前人类拥有的国家中,企业都是创新的最主体。特别值得借鉴的是,日本在战后发展起来的企业拉动型的创新模式。
2013-11-26 11:23
luckyboyyt
对
林中祥
: 王博士的悲剧和他的导师有很大关系,我觉得也该“讨论”一下他吧
2013-11-26 11:23
本期嘉宾
林中祥
:对他导师我不了解,也不知道其他情况m,不好说。
2013-11-26 11:23
jiafeng
对
吕喆
: 认同“王天旭不过是近年高校大跃进的祭品”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86078-744498.html
2013-11-26 08:32
本期嘉宾
吕喆
:我也认同。
2013-11-26 11:23
ishadoop
对
林中祥
: 谢谢林老师的回答。我说的是知识分子,企业作出贡献的不仅仅是有知识的人,那些跑市场的人用的什么方法可能大家都知道,呵呵,跑题不多提了。还有很多人是在高校的,这些人就不管了?前段时间科研经费的管理问题都吵了半天了,没有高层部门出来跟普通老师,科研人员对话。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实际上采取的就是一种 逼良为娼,再来扫黄 的作法,或者把知识分子的问题当作次要来解决,或者采取一种很“巧妙”的方法来解决。就事论事来说,王博士后的这件事,也深刻说明了中国社会,乃至于应该是相对象牙塔的高校,对基层人员缺乏起码的尊重(官本位,行政化),家庭对奋斗者缺乏支持,根本没有什么契约精神。当然,我也不回避王博后的一些作法和想法失当。
2013-11-26 11:21
本期嘉宾
林中祥
:你看我前面博文,我也是愤老。哈哈。
2013-11-26 11:23
JYH64J98Y99H
对
吕喆
: 我此前并没有看视频,看完以后,我确信,南航与媒体没有什么错,责任全在王博士后!南航已经仁至义尽了!至于其他闪烁其词的东西,恰恰折射了中国人事制度的复杂。被执行人需要遵守法律,不能钻牛角尖,这都是常识!科学界需要彻底大普法!从常识做起!同情归同情,追求归追求,而法律正能严肃执行!无论科研过程多么曼妙迷人,科研结果则是,东升懂法理,执行没商量!
2013-11-26 00:19
本期嘉宾
吕喆
:媒体的错误主要在于不尊重他的个人隐私。
2013-11-26 11:22
jjkkhh
对
林中祥
: 请问你当年评副教授及教授时的sci文章发表情况,对比现在的评定标准有什么不同,变化多大?你觉得王博士的文章发表与目前已获教职的人士有多大差距?
2013-11-26 11:02
本期嘉宾
林中祥
:你这样问,我只好不回答了。哈哈。
2013-11-26 11:22
toyangchi
对
吕喆
: 时代不同,05年硕士都能留校,把个人隔离时代来讨论这事,是无知。
2013-11-26 10:39
本期嘉宾
吕喆
:是的。当年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硕士化率。
2013-11-26 11:21
chengx1121
对
林中祥
: 现实生活中,象牙塔里边的人和混迹社会的记者差的太远了,心智和厚黑学水平也就限于实验室斗争
2013-11-26 11:02
本期嘉宾
林中祥
:是的。所以有书呆子一说嘛。
2013-11-26 11:21
appledun
对
林中祥
: @njlr,应该不是个例,也许你一路顺风遇到的导师同事都是牛人,但是不可否认国内的大多博士博士后只是“普通”博士博士后而已,这个的“产量”是最大的。
2013-11-26 11:08
本期嘉宾
林中祥
:是的,所以许多人不考博士了。
2013-11-26 11:20
chengx1121
对
庄呈展
: 个人的态度,实际上国家对于教育的引导发生了根本性的误判,对于职业教育,技能教育重视度仍然不够。而对于基础教育的引导也有失位。国家对于科研人员需要大规模储备,但是这不等于无脑储备。看看各个企业人才缺失环节和大规模就业难的错位就能看出。双方划的不是一套拳。
2013-11-26 11:16
本期嘉宾
庄呈展
:尤其同意前半句。虽然说起来有些不礼貌,但是事实上社会结构中还是有大量的对于高度技术化的工人的需求。我个人也参观过一些德国工厂,一线技术精英工人没有多高的学历,收入比博士后们高的情况是很常见的。当然,德国的企业模式和创新模式与中国情况是很不同的。
2013-11-26 11:20
chengx1121
对
林中祥
: 国内博士、博后待遇十分坑爹,但是王博士的事情是件十分奇葩的事情,不能作为一般事例,想讨论基层科研人员待遇问题,科研资源分配问题,科研认同感问题,请把教育部长、科技部长、中国科学院院长等一干人等绑来,最好绑几个当红院士,这群人才是掌控这些资源分配的人
2013-11-26 11:10
本期嘉宾
林中祥
:你太厉害了,哈哈。
2013-11-26 11:20
hetianxu
对
林中祥
: 关于此事:记者、东升工作室、王博士、南航、中国教育导向——都输了。
2013-11-26 11:10
本期嘉宾
林中祥
:出个把这样的事,不足为奇,真的。美国不是也经常有一些新闻吗。哈哈。
2013-11-26 11:19
lisa850222
对
吕喆
: 创新型企业,尤其是行业内领先的企业对学历高的人才还是有很大需求和重视的。毕竟科技创新是生产力。不过王博士看起来思维比较死,不一定适合企业。
2013-11-26 11:18
本期嘉宾
吕喆
:这可能正是他的悲哀所在。
2013-11-26 11:19
lisa850222
对
林中祥
: 创新型企业,尤其是行业内领先的企业对学历高的人才还是有很大需求和重视的。毕竟科技创新是生产力。不过王博士看起来思维比较死,不一定适合企业。
2013-11-26 11:18
本期嘉宾
林中祥
:同意你的看法。
2013-11-26 11:19
luckyboyyt
对
林中祥
: 各位导师,不能单纯以文章评定一个人,假如说以您当年评上副教授的文章数量拿到现在求职,将会是什么结果呢?还是多为年轻人考虑一下,这样更有导师风范,不要总是供需关系决定一切
2013-11-26 11:11
本期嘉宾
林中祥
:如果你招人,有人比他强,你要谁?不要混淆概念。
2013-11-26 11:18
pharmxing
对
吕喆
: 各位老师觉得我们博士后是不是应该组织一场声势浩大的抗议活动?
2013-11-26 11:14
本期嘉宾
吕喆
:先整明白,要抗议什么。
2013-11-26 11:18
luckyboyyt
对
庄呈展
: 各位导师,不能单纯以文章评定一个人,假如说以您当年评上副教授的文章数量拿到现在求职,将会是什么结果呢?还是多为年轻人考虑一下,这样更有导师风范,不要总是供需关系决定一切
2013-11-26 11:11
本期嘉宾
庄呈展
:个人的建议是,依据现在中国科研的情况,还是有必要对每年全国各专业产生的博士数量进行一次普查统计。对未来几年各个院校相关专业需求意向也进行一个大致的统计。然后这个模型中的数据每年进行更新。是很有必要的。
2013-11-26 11:17
chengx1121
对
林中祥
: 个人的态度,实际上国家对于教育的引导发生了根本性的误判,对于职业教育,技能教育重视度仍然不够。而对于基础教育的引导也有失位。国家对于科研人员需要大规模储备,但是这不等于无脑储备。看看各个企业人才缺失环节和大规模就业难的错位就能看出。双方划的不是一套拳。
2013-11-26 11:16
本期嘉宾
林中祥
:是的,我也这看法。
2013-11-26 11:17
appledun
对
吕喆
: 不知道可不可以说点题外的,我觉得中国的知识分子是最不懂得维护自身利益的一个群体,王博士后也是知识分子一员了,可网上好多人却瞧不起他,嫌弃他能力低。这让我想起给我家装修的工人,干活不好还要价高,你还找不到要价少的。反观目前科研人员的待遇,简直就是在做良心活。可竟然还有人嘲笑同行的水平认为没钱是自身问题!
2013-11-26 11:13
本期嘉宾
吕喆
:据说自古“文人相轻”。
2013-11-26 11:17
pharmxing
对
林中祥
: 各位老师觉得我们博士后是不是应该组织一场声势浩大的抗议活动?
2013-11-26 11:14
本期嘉宾
林中祥
:从道理上说,我不赞成王博士做法,法院是执行公务,媒体过份了点,但没有到那个程度。
2013-11-26 11:17
bmoonlu
对
吕喆
: 吕教授,请问,如果您被媒体如此方式逼问,报道等,您下一步会如何做?就此搬出不声不响,自认理亏,还是向媒体讨回一个公道?
2013-11-26 11:14
本期嘉宾
吕喆
:尽量不上套儿,是最基本的。带来伤害的,靠法律能讨回“公道”的,走法律程序。事实上,真正的名誉损失,是不能用钱弥补的,也不是道歉能解决的。曝光一个事件吸引过来的眼球,比一则道歉声明多得多。
2013-11-26 11:16
appledun
对
林中祥
: 不知道可不可以说点题外的,我觉得中国的知识分子是最不懂得维护自身利益的一个群体,王博士后也是知识分子一员了,可网上好多人却瞧不起他,嫌弃他能力低。这让我想起给我家装修的工人,干活不好还要价高,你还找不到要价少的。反观目前科研人员的待遇,简直就是在做良心活。可竟然还有人嘲笑同行的水平认为没钱是自身问题!
2013-11-26 11:13
本期嘉宾
林中祥
:主要是大家对他没有工作,没有收入而言的。博士后工作一段时间后工资哪有不如普通木工的?
2013-11-26 11:16
appledun
对
李小文
: 不知道可不可以说点题外的,我觉得中国的知识分子是最不懂得维护自身利益的一个群体,王博士后也是知识分子一员了,可网上好多人却瞧不起他,嫌弃他能力低。这让我想起给我家装修的工人,干活不好还要价高,你还找不到要价少的。反观目前科研人员的待遇,简直就是在做良心活。可竟然还有人嘲笑同行的水平认为没钱是自身问题!
2013-11-26 11:13
本期嘉宾
李小文
:没有弱者,显不出自己强。是高高在上地教训、指责弱者的种种不是,来享受自己的优越感,还是同情和尽量帮助困难中的“弱智”?这不是大道理。是人生的真谛:强中更有强中手、你怎么对待他人,当你自己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真正的强者就会怎么对你。
2013-11-26 11:15
ishadoop
对
林中祥
: 各位承认不承认,在中国目前阶段做科研实际上没什么太大的前途,想做科研不如出国去做。你看工业有多少重视科研和原创的?国家更多的是重视农业和吃饭问题,城镇化问题,科研,知识分子都是次要的,这是跟历史有关的。
2013-11-26 11:13
本期嘉宾
林中祥
:不少人在企业收入非常高。因为他们做出了贡献。
2013-11-26 11:14
yebi
对
李小文
: 我觉得讨论王博士后是不是优秀没有必要,任何一个群体都良莠不齐的。王博士后说的话,真真切切反映了中国博士后群体的生存状况,这才是让各位博士博士后心寒的地方。媒体的确有些无良,但这不是折射出了现在的社会风气吗?知识分子成了贫穷的代名词,有的为了生存,甚至不惜作假。如此以往,即便真有才华的年轻人,在所谓科研理想面前,也要犹豫吧!
2013-11-26 11:12
本期嘉宾
李小文
:不合理的事,嚷嚷一下,会有进步的。
2013-11-26 11:14
hetianxu
对
吕喆
: 关于此事:记者、东升工作室、王博士、南航、中国教育导向——都输了。
2013-11-26 11:10
本期嘉宾
吕喆
: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的事儿,最后基本都没有赢家。
2013-11-26 11:14
lisa850222
对
庄呈展
: 你好,关于事件的内涵其实我不大懂,可否 和您讨论下我的看法。但是采访视频开起来就是一个二货在欺负一个知识分子。是记者在耍流氓,耍流氓还耍到了电视上,就是咱们的悲哀。zhengfu 应该起到管理公共关系的作用。Meiti 应该起到报道客观事实的作用。都不知道自己该干啥的,隔锅台上抗就是不要脸的行为。
2013-11-26 11:10
本期嘉宾
庄呈展
:后面半句,我有些不同看法。因为这个事件各个主体中没有涉及到政府,而且王博士也能够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利益。所以政府不必参与。
2013-11-26 11:13
yebi
对
林中祥
: 我觉得讨论王博士后是不是优秀没有必要,任何一个群体都良莠不齐的。王博士后说的话,真真切切反映了中国博士后群体的生存状况,这才是让各位博士博士后心寒的地方。媒体的确有些无良,但这不是折射出了现在的社会风气吗?知识分子成了贫穷的代名词,有的为了生存,甚至不惜作假。如此以往,即便真有才华的年轻人,在所谓科研理想面前,也要犹豫吧!
2013-11-26 11:12
本期嘉宾
林中祥
:同意你的看法,这是中国目前存在很严重的问题。高校与管理是亚健康的。
2013-11-26 11:13
syjjliu68
对
吕喆
: 中国的高教与科研几乎完全集中在985、211,下面的高校无论是科研环境,资源分配,如项目经费的分配,都是不公平,得不到应有的平等,请问专家怎么看?
2013-11-26 09:32
本期嘉宾
吕喆
:平等要靠自己去争取。但靠的不是把别人拉下来,而是自己冲上去。
2013-11-26 11:13
jinchengfeiwu
对
李小文
: 针对现在的导师,不怎么指导学生,那能否毕业威胁学生,自己赚外快,等退休,您怎么看
2013-11-26 11:06
本期嘉宾
李小文
:那当然不好。但李书记老师好像更恶劣。年青些,还能升。但这事不摆平,我估计他升官的路也就到头了。
2013-11-26 11:12
tianxiaxue99
对
林中祥
: 诸位老师,发现njlr的问题都是貌似针对人的,貌似很熟王博士,对整个事情有看法,能否请编辑证实一下他的身份,好让大家了解更多.
2013-11-26 11:12
本期嘉宾
林中祥
:还好。没有太过份。
2013-11-26 11:12
lisa850222
对
吕喆
: 我想知道,某某工作室是否该负法律责任
2013-11-26 10:42
本期嘉宾
吕喆
:这要看官司怎么打了。
2013-11-26 11:12
bearwenpeng
对
林中祥
: njlr对李小文: 试问,您是bsd的,您去清华或者北大去面试说着什么的,人家不要你,您还会赖吗? 2013-11-26 11:02 什么情况?
2013-11-26 11:10
本期嘉宾
林中祥
:我应聘他不要我,我马上回头就走。自有我发展自己的地方。我从来就自信自己有发热的地方。只是好点差点而已。为什么一定要去北大呢。哈哈。
2013-11-26 11:12
hetianxu
对
庄呈展
: 电视中,很多王博士解释的话被硬剪切掉了。王博士跟一群人苦口婆心的解释,但是在节目中他的解释被播放出来的很有限,他不明白那些人是在做节目,在找新闻亮点,找语言亮点,根本不是在听他解释。要是我的话跟我好好谈是可以,只要摄像机一对我,我就对着摄像机重复说一句话:“你们侵犯肖像权!你们侵犯肖像权!”王博士不知道保护自己,被一群人利用了。各位专家怎么看?
2013-11-26 10:56
本期嘉宾
庄呈展
:新闻报道的最基本的几个点,1.独立性;2.不片面;3.不预设态度。对比一下,只能呵呵。
2013-11-26 11:11
liuzeguangdian
对
吕喆
: 对于工科博士,去企业代表学术生涯基本终结么?那么,去非重点院校不也一样么?企业的待遇明显要好,是不是博士变懒了啊?
2013-11-26 11:08
本期嘉宾
吕喆
:如果去了企业,不必为所谓学术生涯的终结而有太多惋惜,相反,应该为技术研发事业的开始而兴奋。
2013-11-26 11:10
fermibnu
对
林中祥
: 中国教育看不到希望
2013-11-26 11:09
本期嘉宾
林中祥
:如果总体上看,是前进的。不要失去信心。
2013-11-26 11:10
jjkkhh
对
林中祥
: 请问你认为当下博士人数泛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怎样提高国内博士群体(理科)的考核标准?王博士如果读的是你的博士,你会给他提怎样的要求?
2013-11-26 11:02
本期嘉宾
林中祥
:我的学生也有好有不好的。我的要求是做好科研,找好工作,做出自己的事业。 我对我研究生都是这样说。
2013-11-26 11:09
zyxkgq
对
吕喆
: 请问这个事件所反映出的学历现象、媒体评论、法院语录等所反映出的震撼心灵的东西,是否与我们的中小学教育有关?
2013-11-26 10:56
本期嘉宾
吕喆
:看到了一点儿中小学教育的影子。
2013-11-26 11:09
hwfeng
对
李小文
: 李老师,您从一个导师的角度来说,一个好的导师有多大责任和义务帮助学生真正成长?即使学生毕业了。谢谢
2013-11-26 11:03
本期嘉宾
李小文
:责任和义务,按规定。作为导师个人,当然希望自己的学生成材,所以应该高于规定,那只是底线。
2013-11-26 11:08
bigbugg
对
吕喆
: 您认为王博士的遭遇在中国普遍吗?
2013-11-26 11:05
本期嘉宾
吕喆
:不普遍。
2013-11-26 11:08
njlr
对
庄呈展
: njlr对吕喆: 体制机制是一方面,在这个体制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千千万,所以个体行为更重要 2013-11-26 10:56 本期嘉宾吕喆:实际上就是个例,被媒体名嘴们放大了N倍而已。 2013-11-26 11:02 同意
2013-11-26 11:03
本期嘉宾
庄呈展
:有一定的联系。所以我个人是非常赞同大前研一的《专业主义》的观点,科学工作者付出自己的专业劳动来推动人类的发展,而媒体也应该有自己的专业主义来报道和记录社会的发展,发现问题,阐述问题。如果每一个社会单位都能使得自己的专业主义达到理想值的话,社会发展才能是低风险的和平稳的。
2013-11-26 11:08
liuzeguangdian
对
吕喆
: 不出国长时间留学,在国内985高校谋得一个教职到底有多难?
2013-11-26 11:00
本期嘉宾
吕喆
:看学校的入门要求了,不能一概而论。在我们学校,只要你的水平和成果足够强大,还是可以留下(或者进来)的。
2013-11-26 11:08
njlr
对
林中祥
: 因果,自己的原因,自己的选择,这样的结果!
2013-11-26 11:07
本期嘉宾
林中祥
:我认为是的。原则上,王博士不应该走到今天,要知道,比他弱的人太多了,也能够自食其力。
2013-11-26 11:08
chengx1121
对
林中祥
: 一般院校就别想着发science了,除非你十分十分十分十分的有钱,给你报个底价吧,1000w
2013-11-26 11:04
本期嘉宾
林中祥
:我就是说,如果真强,985会要的,否则与国外的人竞争了。加上中国目前高校崇洋。
2013-11-26 11:07
icege303
对
吕喆
: 为什么国内博士后待遇那么低啊,博士后不是学位不是求学,一个有博士学位的人,工资就不能达到全国平均工资水平偏上一点吗?清华大学的博后工资貌似只有3000多,低于北京市平均水平5000
2013-11-26 11:01
本期嘉宾
吕喆
:博士后也是体制内的人,其工资收入增长速度永远是社会上最慢的,而社会的平均工资则是市场化拉动的。
2013-11-26 11:07
bigbugg
对
林中祥
: 您认为王博士的遭遇在中国普遍吗?
2013-11-26 11:05
本期嘉宾
林中祥
:少量。
2013-11-26 11:06
njlr
对
林中祥
: njlr对林中祥: 如果该王天旭能在2年正常工作时间内作出应该出的成果,那在3年前还有可能留,但自己把自己荒废了.如果自己的成果做得好,恐怕不是你赖在这里了,会有好多比nuaa更高水平的大学或机构来抢你把,几位砖家从这个角度想想是否更为合适. 2013-11-26 10:54 本期嘉宾林中祥:社会运行的规则是物有所值。他真强,哈佛也要他去做教师。 您说的
2013-11-26 11:04
本期嘉宾
林中祥
:如果他真强,哈佛也会要他,这没有错,他强到哈佛要他吗?
2013-11-26 11:06
mybelief
对
庄呈展
: 参加讨论的所有人里,有多少是从事自然科学相关研究的,有多少是从事人文方面研究的,这对于讨论的内容和结果都有很大影响。
2013-11-26 11:01
本期嘉宾
庄呈展
:你好!我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并非人文),一直做的是科技与社会关系方面的研究。其他几位老师从履历上来看,都应该是自然科学领域的教授。
2013-11-26 11:05
njlr
对
李小文
: njlr对吕喆: 体制机制是一方面,在这个体制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千千万,所以个体行为更重要 2013-11-26 10:56 本期嘉宾吕喆:实际上就是个例,被媒体名嘴们放大了N倍而已。 2013-11-26 11:02 同意
2013-11-26 11:03
本期嘉宾
李小文
:听网友评论,好像不是个例。
2013-11-26 11:05
jjkkhh
对
吕喆
: 请问你认为当下博士人数泛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怎样提高国内博士群体(理科)的考核标准?王博士如果读的是你的博士,你会给他提怎样的要求?
2013-11-26 11:02
本期嘉宾
吕喆
:这个问题很大。需要有空时专门写写。
2013-11-26 11:05
njlr
对
林中祥
: njlr对吕喆: 体制机制是一方面,在这个体制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千千万,所以个体行为更重要 2013-11-26 10:56 本期嘉宾吕喆:实际上就是个例,被媒体名嘴们放大了N倍而已。 2013-11-26 11:02 同意
2013-11-26 11:03
本期嘉宾
林中祥
:我得写一下提交,否则一直在顶上不方便。
2013-11-26 11:05
appledun
对
吕喆
: @njlr,我觉得你的几个发言很不在理啊。我们讨论王博士,就是说的弱者的出路问题,他要是爱因斯坦,自然高高兴兴拿诺奖去了,我们这里还讨论什么!穷人没有出路,社会就要乱。现在科研界也有一批这样的“穷人”,他们可能能力不高、成果不行,但是他们是存在的,爱因斯坦那样的是少数。所以我们在讨论他们的问题,希望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2013-11-26 11:02
本期嘉宾
吕喆
:先沉下心来做事儿。
2013-11-26 11:04
appledun
对
李小文
: @njlr,我觉得你的几个发言很不在理啊。我们讨论王博士,就是说的弱者的出路问题,他要是爱因斯坦,自然高高兴兴拿诺奖去了,我们这里还讨论什么!穷人没有出路,社会就要乱。现在科研界也有一批这样的“穷人”,他们可能能力不高、成果不行,但是他们是存在的,爱因斯坦那样的是少数。所以我们在讨论他们的问题,希望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2013-11-26 11:02
本期嘉宾
李小文
:他的想法可能代表南京(nj)一批人。欢迎他发表意见。
2013-11-26 11:04
Majorite
对
林中祥
: eaglefy对李小文 林中祥 吕喆 庄呈展 : 是否可以索赔,已经明确要求打上马赛克,但是电视台仍然一意孤行,是否涉嫌侵犯肖像和隐私权? 嘉宾里没有一个法律专家,问他们有啥用?
2013-11-26 03:12
本期嘉宾
林中祥
:应该让法律专家来说,哈哈。
2013-11-26 11:04
lisa850222
对
林中祥
: 请问您怎么看MBA教育
2013-11-26 11:02
本期嘉宾
林中祥
:我没有仔细想过。抱歉。
2013-11-26 11:03
chengx1121
对
吕喆
: 现实生活中,象牙塔里边的人和混迹社会的记者差的太远了,心智和厚黑学水平也就限于实验室斗争
2013-11-26 11:02
本期嘉宾
吕喆
:所以,惹不起的,要躲得起。
2013-11-26 11:03
lisa850222
对
庄呈展
: 我是一个工大MBA学生, 可以说是学历和实践结合的例子, 在我身边,我的同学们,都是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同学,我们听课仍然很认真,老师教的也很细心。作为应用型人才,我对现在接受的教育很满意。但是 过些年, 我们后面的一代会面临什么样的教育环境。真是不好说。
2013-11-26 10:58
本期嘉宾
庄呈展
:欢迎你们在社会中也能起到创新作用,创新并不只是局限于科技本身的创新。社会的创新,思想的创新,行为习惯的创新等等。这些对于你们本身来说,也能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2013-11-26 11:03
njlr
对
林中祥
: 您不是说哈弗要他吗?
2013-11-26 11:00
本期嘉宾
林中祥
:你说错了还是我说错了?如果我说错,我是笔误。
2013-11-26 11:03
njlr
对
吕喆
: 体制机制是一方面,在这个体制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千千万,所以个体行为更重要
2013-11-26 10:56
本期嘉宾
吕喆
:实际上就是个例,被媒体名嘴们放大了N倍而已。
2013-11-26 11:02
Hoshino
对
李小文
: 王博士的事情和当今对博士定位和供需关系您怎么看待
2013-11-26 10:59
本期嘉宾
李小文
:总的来说,我国教育程度和人民科技素养都偏低。但应该怎么办,还得顶层设计定了以后下面好办。
2013-11-26 11:02
foreverguest
对
林中祥
: 媒体喜欢拿一个极端的例子说事,而忽视整个群体的实际情况,甚至引起社会对整个群体的曲解。我想,王博后并不是中国科研人员的代表。正如一些“科研腐败分子”,也不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代表一样。个人认为大家不要自行对号入座,或者自愿参与炒作。
2013-11-26 11:00
本期嘉宾
林中祥
:他讲的是王博士,不是指所有。任何群体都有被报道的,正常。你的观点是对的。
2013-11-26 11:02
sheyttmax
对
吕喆
: 吕老师,您觉得在中国一个在低层次院校的学生发了Science,一作会是他吗,显而易见,中国科研体质有问题,利益都流到生产关系控制者那边去了,说白了就是制度制定者和控制者手里了
2013-11-26 10:58
本期嘉宾
吕喆
:这个要看是谁做的、谁写的和谁投的。
2013-11-26 11:01
liuzeguangdian
对
林中祥
: 不出国长时间留学,在国内985高校谋得一个教职到底有多难?
2013-11-26 11:00
本期嘉宾
林中祥
:不太容易。除非非常非常突出,做出非常好的成绩。例如发一篇非常牛的论文,例:SCIENCE
2013-11-26 11:01
Hoshino
对
林中祥
: 王博士的事情和当今对博士定位和供需关系您怎么看待
2013-11-26 10:59
本期嘉宾
林中祥
:所有学历与学位都在往吃香的反向走。人多了嘛。
2013-11-26 11:00
sheyttmax
对
庄呈展
: 现在的博士和博士后补助真的太少了,真的只能吃饭,什么都干不了,一个人只能吃饭,连其他的精神文化需求都不能满足,怎么去做科研呢?要知道,在国外,科学是贵族的产物,可到了中国,成了穷人搞科研,富人利用穷人来满足对科研的需要,这个真的会死中国特色的产物吗?
2013-11-26 10:51
本期嘉宾
庄呈展
:这也是一个比较值得关注的问题。现在中国的科研状况是一定程度上在希望依赖海归带来的突破性的进展。希望这样一批海归以及本土学者最终还是能够产生一种自然循环的模式。怎么能让本土学习的博士生也能全面性(其实已经有不少本土博士做得很不错了)自身发展,这需要大家的再努力。
2013-11-26 11:00
zqy100730227
对
吕喆
: 现在我们的价值观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以前单纯的觉得做科研好,符合自己的兴趣,又能贡献绵薄之力。可是事实上大家却一直用金钱来衡量一个人,而不是隐性的知识。而且更要命的是,现在科研并不是我们想做就能做的。事情到了这步田地,知识分子该怎么办呢?
2013-11-26 10:51
本期嘉宾
吕喆
:首先可以扪心自问,自己是如何衡量自己的?
2013-11-26 11:00
njlr
对
李小文
: 体制机制是一方面,在这个体制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千千万,所以个体行为更重要
2013-11-26 10:56
本期嘉宾
李小文
:哪个更,不能谁说了算。得讲道理。
2013-11-26 10:59
lisa850222
对
林中祥
: 我是一个工大MBA学生, 可以说是学历和实践结合的例子, 在我身边,我的同学们,都是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同学,我们听课仍然很认真,老师教的也很细心。作为应用型人才,我对现在接受的教育很满意。但是 过些年, 我们后面的一代会面临什么样的教育环境。真是不好说。
2013-11-26 10:58
本期嘉宾
林中祥
:放心,越来越好。我相信正义的力量。
2013-11-26 10:59
appledun
对
林中祥
: 其实我觉得王博后面临的问题也是很现实的,到差一点的单位去,他自己说的,教学任务太重,学校的整体目标、环境都不一样。离他想要的目标恐怕就要渐行渐远了,我想着也是他非常恐惧的原因。上了另一条船,更开不到目的地了。@scut2607
2013-11-26 10:56
本期嘉宾
林中祥
:问题是没有好单位接受他呀。去清华不是更好吗。
2013-11-26 10:58
zyxkgq
对
林中祥
: 请问这个事件所反映出的学历现象、媒体评论、法院语录等所反映出的震撼心灵的东西,是否与我们的中小学教育有关?
2013-11-26 10:56
本期嘉宾
林中祥
:是的。与中国文化与现实也有关。社会的反映。
2013-11-26 10:57
hetianxu
对
吕喆
: 电视中,很多王博士解释的话被硬剪切掉了。王博士跟一群人苦口婆心的解释,但是在节目中他的解释被播放出来的很有限,他不明白那些人是在做节目,在找新闻亮点,找语言亮点,根本不是在听他解释。要是我的话跟我好好谈是可以,只要摄像机一对我,我就对着摄像机重复说一句话:“你们侵犯肖像权!你们侵犯肖像权!”王博士不知道保护自己,被一群人利用了。各位专家怎么看?
2013-11-26 10:56
本期嘉宾
吕喆
:显然他很需要学习被采访的经验。而且需要在现场仔细调整控制自己的情绪。
2013-11-26 10:57
njlr
对
林中祥
: 体制机制是一方面,在这个体制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千千万,所以个体行为更重要
2013-11-26 10:56
本期嘉宾
林中祥
:是吧。
2013-11-26 10:57
hetianxu
对
李小文
: 电视中,很多王博士解释的话被硬剪切掉了。王博士跟一群人苦口婆心的解释,但是在节目中他的解释被播放出来的很有限,他不明白那些人是在做节目,在找新闻亮点,找语言亮点,根本不是在听他解释。要是我的话跟我好好谈是可以,只要摄像机一对我,我就对着摄像机重复说一句话:“你们侵犯肖像权!你们侵犯肖像权!”王博士不知道保护自己,被一群人利用了。各位专家怎么看?
2013-11-26 10:56
本期嘉宾
李小文
:我已经讲过了。
2013-11-26 10:57
njlr
对
林中祥
: 小时候你妈妈为你吃东西,让你多吃点吃好点,你不吃,能怪你妈妈吗?请大家换个角度想想
2013-11-26 10:55
本期嘉宾
林中祥
:不知道你要表达什么意思。就事论事吧。回答完,就对不上人了。
2013-11-26 10:56
liruzi
对
吕喆
: 媒体对王博士事情的曝光,会不会对其未来工作造成不良影响呢?用人单位多少会有考量吧? 另外,老师可否就此事给年轻博士一些建议呢?
2013-11-26 10:54
本期嘉宾
吕喆
:肯定会有不良影响。
2013-11-26 10:56
scut2607
对
林中祥
: :到底是谁把记者引来的? 法院说是联动,同意的
2013-11-26 10:55
本期嘉宾
林中祥
:那是肯定的啦。
2013-11-26 10:56
sheyttmax
对
吕喆
: 现在的博士和博士后补助真的太少了,真的只能吃饭,什么都干不了,一个人只能吃饭,连其他的精神文化需求都不能满足,怎么去做科研呢?要知道,在国外,科学是贵族的产物,可到了中国,成了穷人搞科研,富人利用穷人来满足对科研的需要,这个真的会死中国特色的产物吗?
2013-11-26 10:51
本期嘉宾
吕喆
:嫌当前的收入太少,解决方案当然是早日结束这种局面,等国家来一再大幅度提高待遇是不行的,最好的“自救”措施是努力工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争取获得那些额度不菲的奖学金或奖金,并尽快走过这段低收入的阶段。
2013-11-26 10:55
njlr
对
林中祥
: 如果该王天旭能在2年正常工作时间内作出应该出的成果,那在3年前还有可能留,但自己把自己荒废了.如果自己的成果做得好,恐怕不是你赖在这里了,会有好多比nuaa更高水平的大学或机构来抢你把,几位砖家从这个角度想想是否更为合适.
2013-11-26 10:54
本期嘉宾
林中祥
:社会运行的规则是物有所值。他真强,哈佛也要他去做教师。
2013-11-26 10:55
sheyttmax
对
李小文
: 现在的博士和博士后补助真的太少了,真的只能吃饭,什么都干不了,一个人只能吃饭,连其他的精神文化需求都不能满足,怎么去做科研呢?要知道,在国外,科学是贵族的产物,可到了中国,成了穷人搞科研,富人利用穷人来满足对科研的需要,这个真的会死中国特色的产物吗?
2013-11-26 10:51
本期嘉宾
李小文
:我的理解,国家是打算提高科教人员工资的。但阻力大,包括科教人员内部都很难达成共识。
2013-11-26 10:55
ahauwangrui
对
庄呈展
: 就事论事看,王天旭的做法确实欠理性,但理性之外还有理想,这个社会缺乏对理想主义者的尊重。我想,如果大家是那些年柏林墙边的士兵,有多少会把枪口抬的高一点,当制度成为一种罪恶,其实我们还需要保留人类的良心,不要对别人的理想冷嘲热讽是最基本的底线。
2013-11-26 10:49
本期嘉宾
庄呈展
:唔。。我个人觉得对于制度来说,制度是需要存在的。但是制度也是要按照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不断修订的。这也是为什么改革本身就是永无止境的。
2013-11-26 10:54
scut2607
对
林中祥
: 请问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在该事件曝光过程中的责任?王博士可否也一并起诉该学校相关领导? 南京航天航空大学要求不播,说有损本人形象,电视台播的
2013-11-26 10:53
本期嘉宾
林中祥
:起诉学校?好象不妥。南航没有犯法。
2013-11-26 10:54
EroControl
对
林中祥
: 什么是“啃老”? 几代人一起还房贷,算不算“啃老”?公司负债经营,算不算“啃老”?
2013-11-25 18:28
本期嘉宾
林中祥
:所以中国的房价非常不合理,这是政府造成的。
2013-11-26 10:53
scut2607
对
庄呈展
: 当然是我 您好,我是科学网编辑---。 看到您的科学网账号scut2607在科学网访谈页面下留言,请问您是王---博士吗? 您是事件的当事人,肯定有很多话想对大家说,科学网可以为您提供一个公正的平台。我代表科学网编辑部邀请您参加此次访谈,不知您是否愿意? 科学网编辑部---
2013-11-26 10:48
本期嘉宾
庄呈展
:欢迎来参加讨论。
2013-11-26 10:53
liuzeguangdian
对
林中祥
: 我举得这主持人素质太差了!
2013-11-25 20:11
本期嘉宾
林中祥
:好象要改进他们的方法与态度。
2013-11-26 10:52
gackmol
对
林中祥
: 博士毕业后没有路边摆小摊的挣得多,是不是读书人的价值取向应该变一变了呢?
2013-11-26 10:49
本期嘉宾
林中祥
:如果真这样,读博士的人自然会少。二十年前,许多人离开大学了。就是收入太低。不过,出去的人有的成功了,有的也很不好。哈哈。
2013-11-26 10:52
bmoonlu
对
吕喆
: 我感觉,这件事中,王博士更像是某种校内权势斗争的工具,或者说牺牲品!各位专家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高校体制内的拉帮结派互相打压,屡有升级!,并且这件事情对全国的科研工作新生力量将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如何来消除这种影响?媒体的嘴脸会直接导致不好的舆论导向,他们媒体的侵权行为,又如何为王博士要回?我们希望一个公平公正,正义正道的社会环境,至少我们要有些声音。
2013-11-26 10:46
本期嘉宾
吕喆
:虽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但这种说法还是有些“阴谋论”的味道。
2013-11-26 10:52
lianghongze
对
庄呈展
: 现在大学生认真学习专业课的寥寥无几,都去搞什么学生会活动,考了一大堆证。不管学什么专业,都去考公务员。要我说,中国的大学弄了很多专业精品课程,如果开设公务员专业,才是最好的专业。好不容易有几个喜欢专业,并希望考研究生的,现在看来这条路也很难,不知道该鼓励他们,还是建议他们放弃这条路。
2013-11-26 10:39
本期嘉宾
庄呈展
:这是最怕出现的情况,这也是为什么我个人要抛头露脸出来批评这个事情的根本原因。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特别是比如像我们80后—90后未来所面对的时代,从世界这个平台上来说,发生热战争的可能性很小。但是真正残酷的国际竞争就是,科学技术能力的竞争。因为越接近于未来,科技带给我们的直接差距作用就越大。而中国从文化上来说,千年来一直容易走向“唯有当官高”这样的情况。本身有这个文化包袱,同时为了自己国民幸福的发展,国家的发展。我们现在又坚决得不能错过这次全世界性发展的班车。那么的确是极为不容易的。改变我们民众的传统思维习惯已经是非常不易的了。更深的说一点是,80年代的时候Peter Drucker就认为,现代和未来人类社会是一种功能社会,每个人和每个群体的角色都在这个社会中起到一定的功能。我们的科研工作者在努力起到将这个社会往创新型的社会来发展,但是当然很不幸也有很业余的新闻媒体起到的功能是将这个进程延缓或者阻滞。
2013-11-26 10:51
主持人
科学网编辑部
: 各位嘉宾和网友,因本次访谈讨论气氛热烈,访谈将延时30分钟,至11:30结束。欢迎大家继续讨论!
2013-11-26 10:51
jjkkhh
对
吕喆
: 请问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在该事件曝光过程中的责任?王博士可否也一并起诉该学校相关领导?
2013-11-26 10:49
本期嘉宾
吕喆
:到底是谁把记者引来的?
2013-11-26 10:51
suchao
对
林中祥
: 各位专家好!王天旭事件不免让科研人员寒心,尤其是博士在读或正在考虑读博的人。你们觉得要避免重蹈王天旭的覆折,我们要怎么办?是否只能以兼职或副业先填饱肚子再考虑人生理想?
2013-11-25 19:24
本期嘉宾
林中祥
:人都有理想,包括所有人。但必须理想与实际相配。我如果有理想到哈佛去当教授,行吗?我想你会明白我的意思的。
2013-11-26 10:50
ahauwangrui
对
吕喆
: 就事论事看,王天旭的做法确实欠理性,但理性之外还有理想,这个社会缺乏对理想主义者的尊重。我想,如果大家是那些年柏林墙边的士兵,有多少会把枪口抬的高一点,当制度成为一种罪恶,其实我们还需要保留人类的良心,不要对别人的理想冷嘲热讽是最基本的底线。
2013-11-26 10:49
本期嘉宾
吕喆
:有理想试好事,但理想不应该停留在想和说的层面上。
2013-11-26 10:50
lisa850222
对
吕喆
: 你好, 吕教授,同为工大人,我想这个帖子很大的打击了想读博的人的积极性。就我了解, 高学历者在中国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同样是增长经验,在高校里学到了博士再去企业有些浪费。留国内好多学校又不收土博士。让国内的博士培养何去何从?
2013-11-26 10:47
本期嘉宾
吕喆
:类似的问题,我在3-4年前的博文里有过一些讨论。
2013-11-26 10:49
主持人
科学网编辑部
: 各位嘉宾和网友,经核实确认,scut2607的确系王天旭博士本人。
2013-11-26 10:49
appledun
对
林中祥
: 我觉得重要的问题不是那些科研能力强的人的出路问题,你不用管他,强者自强。问题是那些读了好多年书,熬到了很大岁数,喜欢搞学术,但是又拼不过年轻一代的“老博士”的出路问题。他们怎么办?这个可不可以请各位嘉宾给讲一讲?
2013-11-26 10:47
本期嘉宾
林中祥
:如果他们真强,问题不大,如果竞争没有力,可以到差一点的单位去,做得真好后再到更好的单位。步步高。
2013-11-26 10:49
chengx1121
对
吕喆
: 其实这个人不是中国最惨的科研人员,最惨的科研人员面对不公平的待遇仍然默默无闻的奉献着自己的脑细胞和身体,无处诉求,只能换来老板的斥责,外界的鄙夷,生活的巨大压力
2013-11-26 10:44
本期嘉宾
吕喆
:所以我说,其实没有最惨,只有更惨。 比惨,是多大没意义的。通过自己的努力,好一点儿,再好一点儿,才有意义。
2013-11-26 10:48
jjkkhh
对
吕喆
: 看了sct2607的发言,请问你(们)认同他是王博士本人么?呵呵。
2013-11-26 10:44
本期嘉宾
吕喆
:就当他是吧。
2013-11-26 10:46
yebi
对
吕喆
: 我想请教老师,即便没有王博士后的事情发生,您是不是认为中国的博士(后)待遇太低了?媒体的话听来不顺耳,但是符合老百姓的普遍心理:不吃饱饭,怎么坚持理想呢?士为五米斗折腰啊!只是王博士后更悲惨些,前些年读书/博士后拿的工资不足以养活家小,更谈不上积蓄,后来干脆又没有经济来源了。空有一副知识分子的清高,被媒体做了笑谈!这固然可悲,不过这件事情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想必境遇相似的人也不少吧!难道为了吃饭,真的应该鼓励年轻学生把注意力放在赚钱上吗?
2013-11-26 10:41
本期嘉宾
吕喆
:其实博士后的收入也是足够吃饱饭的,但能否“吃好”、能否“有尊严”就难说了,跟土豪暴发户相比,在学界混的都是“穷人”。不去比,就没这些麻烦了。
2013-11-26 10:44
scut2607
对
林中祥
: 我觉得就那天的采访来看,王博士其实很多地方都是不诚实的。一是关于存款,他自己没有,但是他妻子有;他非要说自己没有!二是关于赖房子的理由,他推到他爱人身上!可是电话里面他爱人明明是愿意执行法院判决,搬离博后公寓!所以,我不是太相信王博士说的南航给他的工作承诺之说! 很多东西说不清,我处境只有我知道,别人。。。摇头,不好解释
2013-11-26 10:42
本期嘉宾
林中祥
:你说也是,但媒体有点过份了。
2013-11-26 10:43
outcrop
对
林中祥
: 我很赞同吕老师的科研观,有科研之心的话,有多少钱就做多少钱的科研,一分钱不花的科研一样有;钱不构成追求理想的必然障碍。本尊好像出现了,scut2607不知道愿不愿深入的聊聊网友们的一些困惑?
2013-11-26 10:40
本期嘉宾
林中祥
:他在网上,刚刚我还回答他的问题。我同意你的科研态度。我也是这样的。多少钱做多少事。
2013-11-26 10:42
wangsiling
对
李小文
: 我个人觉得博士后的就业还是和个人能力有关。能力强的博士后还是很抢手的。。。。
2013-11-26 10:40
本期嘉宾
李小文
:这个可以问王博士。李书记是怎么留他的。
2013-11-26 10:42
appledun
对
吕喆
: 现在有这么个问题,如果转专业或去企业的话,有些人单单博士博士后就读了将近8年的书,你现在让他去做个本科生都能做的工作,他不甘心,觉得那些学术生涯、那些训练都浪费掉了,怎么办?
2013-11-26 10:35
本期嘉宾
吕喆
:到企业去,先从学徒干起,也是在学东西,不丢人! 掌握了系统的专业知识,有相当研究经验的博士博士后们,在踏踏实实地开始做企业的具体工作后,肯定要比本科生成长得更快,有更大的可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2013-11-26 10:42
DaCaiNiao
对
林中祥
: @scut2607, 王博士,别灰心,绝大多数人还是希望您能够振作,别受太多的负面影响。Life goes on, 加油!
2013-11-26 10:40
本期嘉宾
林中祥
:是的。
2013-11-26 10:41
wangsiling
对
林中祥
: 我个人觉得博士后的就业还是和个人能力有关。能力强的博士后还是很抢手的。。。。
2013-11-26 10:40
本期嘉宾
林中祥
:我与你一样的看法。
2013-11-26 10:41
jinchengfeiwu
对
庄呈展
: 您认为王博士的话题为什么一下子能引爆科学网,是因为她触动了网下很多人的神经吗?是不是单纯的知识已经很难在金钱上改变命运了,如果为了赚钱有没有必要读博士?
2013-11-26 10:24
本期嘉宾
庄呈展
:其实个人觉得,这个问题上触发了。并不是直接因为金钱的原因(虽然我个人是非常非常提倡每个普通教育科研工作者的收入水平达到社会中上水平的,其中的佼佼者更加不封顶。因为智慧本身就是社会和国家的最大财富。而在任何一个人类阶段中,超越时代的智慧都是极为稀有的)而是这个节目宣扬的价值观念。在德国,我也长期关注新闻媒体中对教育制度的讨论,算得上非常激烈的德国媒体也多半是会报道一些比如德国人才外流拷问体制的问题。但是也从来没有看见过,有媒体像这个节目这样来妄加解释科学与社会关系。事实上德国是个极为尊崇“专业主义”的国家,尤其是对于教授和科研工作者这个群体。说个细节,可能很多朋友有所耳闻,在德国,获得博士学位后得去改名,在名字前加上Dr.,获得教授后再改名Prof.Dr..而这个就会伴随进入坟墓了。据我所知,日本也是将科研人员摆在非常重要的地位上的。因为在日本能被称为“先生”的职业不多,科研人员是一个。这两个国家都不是典型的移民国家(因为美国其实是非典型的,他总有能力吸引外来人才),却都是科研很强的国家。
2013-11-26 10:41
chengx1121
对
林中祥
: 在现实生活中,我可以感觉到其他人对于博士、教授这些称谓的神秘感,但是在生活水平上,却差异巨大,对于资源的分配,在学术界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分化,高层豪车大宅,底层穷困潦倒收入差距甚是是十倍,这种情况下,外界对于学术人们的态度越来越看轻,甚是有些蔑视
2013-11-26 10:39
本期嘉宾
林中祥
:这就是我们要争取与呼吁的,甚至要抗争的。学术界特别是资源分配上,非常不正常。甚至有的地方’黑‘。
2013-11-26 10:41
zhujt2005
对
李小文
: 我现在还担心,媒体这么一闹,对王博士的家庭、家人也会造成不良影响。法律援助是否也应该考虑到这一点。
2013-11-26 10:36
本期嘉宾
李小文
:当然。但要注意“不作为”很可能更糟糕。
2013-11-26 10:40
warshon
对
吕喆
: 各位老师,有句话叫做“谷贱伤农”,如果像目前这样下去博士就业行情持续走低的话,是否会影响后来人对科研工作者这一职业的信心呢?如果确实会产生影响的话,那么波及的很有可能是又一代人了吧?
2013-11-26 10:33
本期嘉宾
吕喆
:这种不良影响肯定是有的,这也是我对媒体如此报道有很大意见的原因。
2013-11-26 10:39
scut2607
对
林中祥
: 我并非非到南航啊,我知道我有多大的分量
2013-11-26 10:37
本期嘉宾
林中祥
:我知道,你应该面对现实,到其他单位应聘。说实在的,十多年前甚至二十年前,我都考虑好了,如果学校真倒了,或者我离开南林,我会到企业去做实验。这不是假话。 我要养活自己,养活家人,我们这样的人不会是社会最弱的。 必须现实。
2013-11-26 10:39
yesto
对
吕喆
: 请问他适用国家低保什么的吗?为什么我们可以容忍一个科研人员漂着没有任何保障?一个具有最高学历的人有所价值的中国人,为什么没有措施保证他基本的生存权?
2013-11-26 10:36
本期嘉宾
吕喆
:那个低保要自己去申请吧?走这条路,可能还有个面子问题。
2013-11-26 10:37
scut2607
对
林中祥
: 我请求以后不要只呼其名,叫王某某吧,看到自己的名字,真刺眼。不好受。
2013-11-25 19:25
本期嘉宾
林中祥
:OK。
2013-11-26 10:37
xiaojian1840
对
林中祥
: 说没能力,那为什么会在同一个学校做两任博后?我想信一个不能给导师带来东西的人,没那个导师会让他在自己手下做两次的,说没有留校承诺,当时王的导师为学校一个领导,因此极有可能有相关话?在中国有几个博士博士后敢得罪自己导师!除非他不想在高校等相关领域混了!
2013-11-25 18:20
本期嘉宾
林中祥
:具体的我不太清楚了。博后不等于就非常强。
2013-11-26 10:37
rochan
对
吕喆
: 中国的科研机制是不是也存在问题。目前人才,特别是具有完整学术历练背景的人才向企业和地方院校与科研机构流动成为常态,科研项目与经费却不能下沉,总是停留在少数的国家队里。科研经费限制用于科研业务,却不能用于科研人员工资性支出,而是要用很难体现劳动贡献的体制来为科研人员提供很难说得上体面的收入。科研经费不养人,却养了一大堆舶来死物,科研过程自然缺乏应有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的过程。
2013-11-26 10:34
本期嘉宾
吕喆
:经费制度的不合理,导致中国根本没法实施国外那样博士后制度。
2013-11-26 10:36
warshon
对
林中祥
: 各位老师,有句话叫做“谷贱伤农”,如果像目前这样下去博士就业行情持续走低的话,是否会影响后来人对科研工作者这一职业的信心呢?如果确实会产生影响的话,那么波及的很有可能是又一代人了吧?
2013-11-26 10:33
本期嘉宾
林中祥
:一是博士工作岗位的供求关系,二是社会与政府是不是给予合适的待遇与条件。象文革时,统统完蛋。 如果博士数太多,肯定会就业不行,后面人分减少,到一定时间会增加。与市场上供求是同道理的。
2013-11-26 10:36
scut2607
对
吕喆
: 我已开始找工找哦,大家放心,我并不是“北漂“
2013-11-26 10:34
本期嘉宾
吕喆
:祝你好运!
2013-11-26 10:35
zhangpengju
对
吕喆
: 说实话,中国每年毕业的博士不足10万人?这样的数目对于中的高校数目来说太少了,而不是太多,但是为什么博士,博士后谋职貌似还这么难?这里面到底有什么深层原因?各位老师指点一下。
2013-11-26 10:32
本期嘉宾
吕喆
:长期以来形成的高校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造成的,更准确点儿说,是一再搞“大跃进”闹的。
2013-11-26 10:35
mybelief
对
林中祥
: 明白一个在二三流院校,想买到一个比较先进的仪器需要多少时间的人,再评价王博士的科研观。咱们先不说人脉、视野什么的软性条件,希望各位专家能从仪器、资助力度、实验场所等硬性条件方面给大家做个简单科普,让一些思维比较简单的人免得总抓住一个点来评价王博士。
2013-11-26 10:26
本期嘉宾
林中祥
:你说对一半,问题是他去不了好学校呀。去哈佛不是更好吗?他去得了吗?南航不要他,他可以再找其他学校嘛,说不定更好的学校真让他去了呢。不要呆在南航一棵树上呀。
2013-11-26 10:34
mybelief
对
吕喆
: 明白一个在二三流院校,想买到一个比较先进的仪器需要多少时间的人,再评价王博士的科研观。咱们先不说人脉、视野什么的软性条件,希望各位专家能从仪器、资助力度、实验场所等硬性条件方面给大家做个简单科普,让一些思维比较简单的人免得总抓住一个点来评价王博士。
2013-11-26 10:26
本期嘉宾
吕喆
:我的看法,有钱人可以烧钱玩儿,穷人干穷人能干的事儿。对于非最前沿的科研,实验条件的弹性其实挺大的,自己想办法是可以少花钱办大事儿的,不能像一流大学那样依赖大手笔的投资。
2013-11-26 10:32
foreverguest
对
林中祥
: 大家经常把“博士后”或“教授”的称谓看得很重。其实这何尝不是相当于数SCI论文来评价学术水平的另一种表现。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学术评价体系甚至不如民国时期。早期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和陈寅恪,不说别人,陈寅恪先生先后在日本、美国(哈佛)、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士大学)等多国游学,最后回国时连“博士”都没有,一样成为清华教授;如果现在,恐怕连应聘资格都没有吧。反过来说,大家头上戴上个博士帽子,或者戴着这个帽子再多打两年工(所谓博士后),就觉得不是一般人了,似乎也不妥当吧。归根到底,对王博后的事,我的建议是,如果拿他的情况说事,那么,先不看他头上戴的帽子,看看他的真实情况到底如何,而不是让这个博后的帽子把人全都遮挡起来。
2013-11-26 10:30
本期嘉宾
林中祥
:完全正确。我也非常反感这些。曾经为此提过意见。
2013-11-26 10:32
chinaworm
对
庄呈展
: 其实中国很多土鳖在科研的道路上走得非常艰难,但是还是毅然的走下去,因为他们自己有个高学历的自尊心;现在王的事件彻底砸开了这一贫穷的群体的高傲的心房,五味杂陈,期待领导人有所政策期待改善
2013-11-26 10:26
本期嘉宾
庄呈展
:唔。。我个人的想法是,希望政府不要参与进这个问题来,因为王博士的这个事情中,政府一直没有在里面。法院是审判机关,媒体是新闻单位,还有就是王博士个人而已。而且未来的趋向也是科研领域去行政化,所以政府没必要进入这个环节。
2013-11-26 10:30
xianze001
对
林中祥
: 王博士在视频中说了一句话很让人思考:我现在想做的就是把吃饭这件事情和理想联系起来。请问理想和吃饭哪个重要?
2013-11-26 10:27
本期嘉宾
林中祥
:先解决吃饭,再解决理想。人生最大幸福,就是自己的工作、生活、理想、事业统一起来。这是需要自己选择与争取的。
2013-11-26 10:30
hetianxu
对
吕喆
: 1、从法律上电视台不顾个人请求不打马赛克违法吗?是否可以起诉?2、南航是否应该解释一下这几年的经过?对于一个路人想住南航这么久时间的宿舍是不可能的,其中的原因南航是否应该出面解释一下?3、王博士个人应该解释一下最近几年在干什么?一直做科研还是无所事事?
2013-11-26 10:27
本期嘉宾
吕喆
:关于不打马赛克是否可以起诉,我的看法是告肯定可以,但未必能打得赢官司,况且现场就有法院的人在呢。
2013-11-26 10:30
hetianxu
对
林中祥
: 1、从法律上电视台不顾个人请求不打马赛克违法吗?是否可以起诉?2、南航是否应该解释一下这几年的经过?对于一个路人想住南航这么久时间的宿舍是不可能的,其中的原因南航是否应该出面解释一下?3、王博士个人应该解释一下最近几年在干什么?一直做科研还是无所事事?
2013-11-26 10:27
本期嘉宾
林中祥
:媒体可以关注报道,但必须要有分寸,要用马赛克与化名。南航不出来讲,王博士没有再说,这是他们的选择。他们有义务面对法院,没有义务一定要给大家解释。
2013-11-26 10:29
wangdeyong
对
吕喆
: 现在国产博士毕业后,即使成果不错,还是感觉去企业失去专业,高校难得去,各位老师有什么建议?
2013-11-26 10:25
本期嘉宾
吕喆
:专业要想有车,只怕要考虑“转业”。也就是说,要是希望自己有个收入更高的工作,死守专业可能不如适时适当转转。在本专业的纯学术研究遭遇瓶颈的人,尤其应该考虑一下。
2013-11-26 10:28
JYH64J98Y99H
对
林中祥
: 刚刚我又看了您的博文,这个问题最好问您。是否双方该到法庭打官司了?如果这样的话,媒体推波助澜,是给南航施压呢,还是让王博士后难堪呢?请问,媒体是帮忙还是添乱? 您说媒体把大家当猴耍,他们是否为了吸引眼球 ?呵呵,我们是否也被科学网当猴耍了?哈哈,如实回答。
2013-11-25 18:16
本期嘉宾
林中祥
:任何一样事情,大家关注是自然的,没有被耍的说法。如果被耍,那是他们做假了。只要真,大家关注是必须的。只有关注,才更正轨,大家都不关注,那越来越不象话。
2013-11-26 10:28
finnigan
对
庄呈展
: 就像万恶的户籍制度一样,中国普遍还存在着临时工、项目聘用制度,中国的博士后制度实际上也好不到哪儿去!
2013-11-26 10:23
本期嘉宾
庄呈展
:这个还是不能类比的。可能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临时的科研用工政策,原来就是为了能够激活这个市场的。但是如果又全部改回了国家编制的话,可能这个市场的整体创新能力会大打折扣。所以说,治理一个学院一个学校还是相对容易一些的事情,但是面对整个科研摊子(里面还有很多多样性)做出决策还是不容易的。
2013-11-26 10:27
jlpemail
对
李小文
: 李老师,我觉得这个同学虽然有些学问,但做研究\教学起步太晚了,不如做其他工作更合适一些,不然真实浪费了自己,你说对吗?
2013-11-26 10:24
本期嘉宾
李小文
:我觉得还不是讨论这些的时候。先解决急需解决的问题,再说。
2013-11-26 10:26
wangdeyong
对
林中祥
: 现在国产博士毕业后,即使成果不错,还是感觉去企业失去专业,高校难得去,各位老师有什么建议?
2013-11-26 10:25
本期嘉宾
林中祥
:我从事专业,去企业许多人是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当然转专业是他自己要求的。
2013-11-26 10:26
q121020373
对
吕喆
: 个人认为,抛开媒体和小旭以及学校,这应该和教育部扩招,将高等教育产业化有直接关系
2013-11-26 10:21
本期嘉宾
吕喆
:大规模扩招“多收了三五斗”,国外经济形势不好再多回来了几飞机,国内博士后和博士生的就业空间和机会少多了。
2013-11-26 10:25
finnigan
对
林中祥
: 就像万恶的户籍制度一样,中国普遍还存在着临时工、项目聘用制度,中国的博士后制度实际上也好不到哪儿去!
2013-11-26 10:23
本期嘉宾
林中祥
:哦,政府管理上的事情了。
2013-11-26 10:25
q121020373
对
林中祥
: 不过,对于末流本科生来讲,在中国想要做到像国外科学家那样,既是企业家,又是科学家,您觉得可能不?
2013-11-26 10:23
本期嘉宾
林中祥
:只要环境是正常的,肯定会有一部分优秀分子这样。优秀的人只是少数。
2013-11-26 10:24
lianghongze
对
庄呈展
: 整个事件发展到现在一直没看到王博后的合作导师李教授,以及另一相关者南航出来说话。科学网能否让他们给一个说法和说明?我看电视采访,王博后似有难言之隐。
2013-11-26 10:19
本期嘉宾
庄呈展
:攻读博士也好,作博士后也好。导师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
2013-11-26 10:24
zhengyongjun
对
李小文
: 给李小文老师赞一个! 大家对王博后的关注,开始于您的那篇博文。您老在留言中一再呼吁大家行动起来帮助王博后。记得前几年的海龟孙博后事件中,您老也是伸手援助过孙爱武的。李老师,您是一个有大爱的人!向您致敬!
2013-11-26 10:22
本期嘉宾
李小文
:谢谢,应该的。
2013-11-26 10:24
bearwenpeng
对
吕喆
: 求更加详细的背景资料或是王博后自己说一下
2013-11-26 10:23
本期嘉宾
吕喆
:应该如此。
2013-11-26 10:23
bearwenpeng
对
林中祥
: 求更加详细的背景资料或是王博后自己说一下
2013-11-26 10:23
本期嘉宾
林中祥
:请编辑部帮助。
2013-11-26 10:23
appledun
对
吕喆
: 其实我觉得王博士后非常像那些想成为明星的北漂演员,不同的是那些北漂可能并没有经过正规表演训练,但是王博士后好歹是做过“正经”科研的,这些人的出路在哪里?
2013-11-26 10:19
本期嘉宾
吕喆
:确实有些像。 其实北漂当中的多数也都是正规艺术类院校毕业的。
2013-11-26 10:23
kyb2012
对
林中祥
: 在这个大谈中国梦的年代,一个拥有着最高学历,为科研而自掏腰包靠老母亲接济,物质极度贫乏的科研人员却得不到社会的认可,无法靠自己的知识换的体面的生活,无法因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赢得人们的尊重,这仅仅是他个人的问题吗?如果这一问题不是个例呢?科研人员真走到了社会的边缘吗?如此发展下去只能是无数的人才“逃离科研”!王天旭现象背后是不是应该对中国整个科研环境进行反思?对现行的教育制度进行反思?作为科研人员,如果面临着相同的境遇你、我能坚持多久?
2013-11-25 18:13
本期嘉宾
林中祥
:不要忘记,就业是双向选择。他可以到其他单位应聘的。
2013-11-26 10:23
hbtmjzy
对
李小文
: 作为一个普通的科研工作者,我想引用杜甫的一句诗: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不知是否恰当。。。
2013-11-26 10:21
本期嘉宾
李小文
:好像贴切。
2013-11-26 10:22
lianghongze
对
吕喆
: 整个事件发展到现在一直没看到王博后的合作导师李教授,以及另一相关者南航出来说话。科学网能否让他们给一个说法和说明?我看电视采访,王博后似有难言之隐。
2013-11-26 10:19
本期嘉宾
吕喆
:珍惜生命,远离媒体。 不到必须的时候,估计校方与合作导师不会轻易出来,否则只会给他们引来很大的麻烦。
2013-11-26 10:22
JYH64J98Y99H
对
林中祥
: 我很认同林老师一码归一码的看法,如果双方较上真了,请问,是否该到法庭打官司了?如果这样的话,媒体推波助澜,是给南航施压呢,还是让王博士后难堪呢?请问,媒体是帮忙还是添乱?
2013-11-25 18:10
本期嘉宾
林中祥
:媒体报道我认为没有错,就是马赛克没有用,没有作化名是不对的。他没有达到目前该真名真面对待广大观众的时候。
2013-11-26 10:22
njlr
对
李小文
: 这个人总是在晚上很晚的时候才到实验室做一些基本实验,很怪异感觉
2013-11-26 10:18
本期嘉宾
李小文
:这可以问问海外留学的。
2013-11-26 10:21
xianze001
对
庄呈展
: 请问国外在读博士或者postdoc的待遇是怎么样的?
2013-11-26 10:17
本期嘉宾
庄呈展
:在德国的话,要根据提问者的家庭构成情况来决定,如果已经结婚有孩子的话,有些博士后项目中,交的税会少很多。家庭构成不同的话,因为税的影响,所以拿到手的钱会不同。但是大概是2000-3200欧之间的区域。
2013-11-26 10:21
xuexiyanjiu
对
林中祥
: 一个事故背后,是1000个隐患;一千个隐患的背后,是1000个准隐患。一个45岁的博士后还在啃老,其背后,暴漏的是什么? 能考上大学、能考上硕士、能考上博士,说明他很会考试。为什么这么会考试的人,45岁了还要啃老?
2013-11-25 18:10
本期嘉宾
林中祥
:是他认识上不现实。南航并没有录用他,他可以到其他学校任职呀。甚至企业也行。
2013-11-26 10:20
njlr
对
吕喆
: 这个人总是在晚上很晚的时候才到实验室做一些基本实验,很怪异感觉
2013-11-26 10:18
本期嘉宾
吕喆
:您了解详情?
2013-11-26 10:20
gisbase
对
吕喆
: 博士后这么久竟然没有存款,这点值得怀疑?应该调查南航。其实,在中国,学生是弱势群体,项目中关于学生劳务都是一句空话,一查一个准。另外,博士后待遇和在职教师应该差不多,怎么可能没一点积蓄?查南航对博士后待遇落实情况。
2013-11-26 10:15
本期嘉宾
吕喆
:个人有无存款,应该和人的消费观念和习惯有关,不单纯又收入决定。如果有家庭,个人名下是否有存款则和家庭的“财务制度”有关。据我所知,在事业单位中博士后的收入虽不算高,但一般都能按时正常兑现的。
2013-11-26 10:19
gackmol
对
林中祥
: 难道非得逼着中国的博士、博士后都不搞科研,去做生意吗?有时候真在反思辛辛苦苦读博又做后是否值得??
2013-11-26 10:17
本期嘉宾
林中祥
:所以大家要进行选择。有供求关系的。刚解放小学毕业就可以做小学教师,现在呢。我们大学毕业时,本科可以到大学做教师,现在呢,博士还不太行。要正确认识这些。自己选择。
2013-11-26 10:19
gisbase
对
李小文
: 博士后这么久竟然没有存款,这点值得怀疑?应该调查南航。其实,在中国,学生是弱势群体,项目中关于学生劳务都是一句空话,一查一个准。另外,博士后待遇和在职教师应该差不多,怎么可能没一点积蓄?查南航对博士后待遇落实情况。
2013-11-26 10:15
本期嘉宾
李小文
:请李书记老师回复。
2013-11-26 10:18
gisbase
对
林中祥
: 博士后这么久竟然没有存款,这点值得怀疑?应该调查南航。其实,在中国,学生是弱势群体,项目中关于学生劳务都是一句空话,一查一个准。另外,博士后待遇和在职教师应该差不多,怎么可能没一点积蓄?查南航对博士后待遇落实情况。
2013-11-26 10:15
本期嘉宾
林中祥
:好几年前好象出站,他失业几年了吧。我没有细看。好象几年没有工资。
2013-11-26 10:18
yalebulldog
对
李小文
: 大家应不应该采取集体行动,跟电视台抗议马赛克的事情?
2013-11-26 10:14
本期嘉宾
李小文
:群体事件能避免要避免。法律程序好些。
2013-11-26 10:17
yalebulldog
对
林中祥
: 大家应不应该采取集体行动,跟电视台抗议马赛克的事情?
2013-11-26 10:14
本期嘉宾
林中祥
:最好不要这样。如果王博士这样,大家支持就行了。媒体过份了点,但还没有到无良。
2013-11-26 10:17
dingdehao
对
吕喆
: 45岁的博后,都有家庭了,要承担责任,还啃老,三观是不是有问题?
2013-11-26 10:15
本期嘉宾
吕喆
:至少还需要成长,需要学会担当。
2013-11-26 10:16
yexiangyu
对
庄呈展
: 我觉得王博士是属于没踩对步点的人。。到后面,自己都皮掉了,有点陷入自我的希望之中。问题其实还是出在畸形的教育体制上。前几年一窝蜂进高校,很容易。。我们课题组也是,以前毕业的都去高校,现在毕业的都去企业了
2013-11-26 09:39
本期嘉宾
庄呈展
:这又是点到了一个很深层次的问题。其实我们假设将高校教育职位市场也看成一个单纯的市场来看的话,这个市场肯定不是高度市场化的。每年产生多少博士总量的数据的获取(可能较为容易些,但是更重要的每个专业上产生多少博士的数据却可能比较难),每年这个市场会产生多少工作岗位的数据。两个数据对碰的话,很可能,中国现在和未来,都与世界较为发达国家一样,是比较饱和的状态。那么供给是高于需求的情况下,如果供给与需求比是在良性竞争范围(比如1.2:1)的话,或许能够促使整个市场技术水平的提升(但是这还是很理论化的,因为每个专业的情况还很不同;专业在现在时代发展的变化也很剧烈。)。但是这个数据比是跌入了恶性竞争范围的话,其实是很容易伤害到整个市场水平的。原因很简单,过分竞争后比较的依据就无非两个了:1.数文章数量;2.比较谁的关系。2不必说,1的话,完全按照数量来比较的制度在短期内是能起到促进作用的,但是长期来看也不合适,特别是对于新鲜博士毕业市场。因为博士阶段的训练仍然是学术训练的第一步而已,但是从这一阶段,就过分恶性竞争数量的话。很有可能会导致一方面博士阶段研究方向过窄,另外一方面一部分非常厉害的博士学生也很努力但是却在耗费自身的身体健康来换取学术荣誉(这个是最令人可惜的。),当然也可能导致学术作假等等负面情况的出现。
2013-11-26 10:16
dingdehao
对
李小文
: 45岁的博后,都有家庭了,要承担责任,还啃老,三观是不是有问题?
2013-11-26 10:15
本期嘉宾
李小文
:这个最好问政治课老师。
2013-11-26 10:16
mybelief
对
李小文
: 某些人总想把问题的重点引到王博士优不优秀上面,首先我也承认这个问题客观存在,需要面对。但是我更关心的是这个社会对博士(后)群体的态度,读了很多年书才发现把尊严都读没了,真是可悲。读书人从书里学到了隐忍,学到了风度,但这些东西却要被无知,被无赖践踏的一无是处。王博士对于中国科研的现状的描述句句中的,那些不了解其中曲折的,就不要大言不惭了。
2013-11-26 10:11
本期嘉宾
李小文
:同感。
2013-11-26 10:15
xuexiyanjiu
对
吕喆
: 一个事故背后,是1000个隐患;一千个隐患的背后,是1000个准隐患。一个45岁的博士后还在啃老,其背后,暴漏的是什么? 能考上大学、能考上硕士、能考上博士,说明他很会考试。为什么这么会考试的人,45岁了还要啃老?
2013-11-25 18:10
本期嘉宾
吕喆
:社会上并不罕见的“啃老”,其实是啃老族的个人的选择。不想找工作,或者放弃某种类型的工作而“啃老”,其实不是一个明智的举动。 会考试的人未必都选择“啃老”;如果只会考试而不会其他,则可能除了“啃老”自己不愿意尝试别的选择。“考试”能形成经济,但赚钱过日子的是组织考试和搞考试培训的人,通常都不是被考者(他们是考试经济中的消费者),任谁都无法单纯从考试中获得稳定的收入。
2013-11-26 10:15
njlr
对
林中祥
: 选择很多,如果不会选择,博后也白搭
2013-11-26 10:14
本期嘉宾
林中祥
:是
2013-11-26 10:14
mybelief
对
林中祥
: 某些人总想把问题的重点引到王博士优不优秀上面,首先我也承认这个问题客观存在,需要面对。但是我更关心的是这个社会对博士(后)群体的态度,读了很多年书才发现把尊严都读没了,真是可悲。读书人从书里学到了隐忍,学到了风度,但这些东西却要被无知,被无赖践踏的一无是处。王博士对于中国科研的现状的描述句句中的,那些不了解其中曲折的,就不要大言不惭了。
2013-11-26 10:11
本期嘉宾
林中祥
:任何人都可以发言,这是任何人的权利。我相信正确的会被大家认可,说得太不对的,会被大家’不理‘甚至批评。相信正确与正义。
2013-11-26 10:14
outcrop
对
李小文
: 李老师好~您之前也热心帮助过一位博士,但王博后的情况相对来说比较好,还是能温饱的。个人比较认同“救急不就穷”,您觉得对王博后这个成年人来说,有必要给予“鱼”或者“渔”方面的帮助吗?
2013-11-26 10:12
本期嘉宾
李小文
:我认为需要帮助。先过难关再说。
2013-11-26 10:14
bmk20120214
对
林中祥
: 王天旭说去找过工作,但是又不愿意去三流的学院,还是想留在南航,坐等着别人来给他安排,还给自己辩护说搞学术的不能只为钱,难道去其他学校就不能搞学术了?感觉和我们大学生找工作差不多,高不成低不就的。
2013-11-26 10:11
本期嘉宾
林中祥
:如果这样耗着,最后一事无成。人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做事。
2013-11-26 10:12
chinalwj
对
吕喆
: 问题一:目前国内外象王天旭这种情况的人多否?是个例还是一种现象? 问题二:如何处理这种情况(媒体报道时肯定有问题)
2013-11-25 17:54
本期嘉宾
吕喆
:占房子不走的事儿,肯定是有的,但像王博士这种具体的情况,肯定是极少数的个例而不是普遍现象。 学校清理“老赖”没啥不对的,通过法院强制执行也是合法的,但媒体做得显然不对。这种报道可以做,但不宜用人家的实名和不打马赛克的真实肖像,拿人家“啃老”的隐私做噱头,更显得非常的不厚道。合理的做法是,像报道很多案件那样,用化名,照片的面部应该打马赛克。
2013-11-26 10:11
xianze001
对
林中祥
: 有一种痛苦叫做骑虎难下!十分同情王博士的遭遇,在他的角度来说他想的绝对比这里的任何一个人都多!最后的他状态并不一定是主观想着我要去赖,或者说他的情商真的很低!做研究的人,你们扪心自问一下,放弃了你们现在的工作,你们还能去做什么工作?如果你们有个小的错误,社会也会把你解读为高分低能,情商低的!因为社会已经给所有高学历的人贴上了一个标签:这些人一定是无所不能的。如果有任何的风吹草动,立马就有媒体来批判教育的失败,大学生的无能。 所以,其实我们和王博士是一类人,一样的处于社会弱势地位。您觉得呢?
2013-11-26 10:08
本期嘉宾
林中祥
:媒体经常是过份的。我也经常反感,我从来不接受媒体采访,做自己的事。不过,如果我不做大学教师,我会做其他事情来生存与发展,我做过农民,我现在为企业开发产品,今天还来了一个企业的经费。 如果我的学校倒了,我会到企业去做科研,我想工资比现在高,这上肯定的。
2013-11-26 10:11
zhengyongjun
对
吕喆
: 强烈呼唤当事人王天旭博后站出来,给大家说说他自己的故事.......
2013-11-25 17:51
本期嘉宾
吕喆
:同呼唤!看提问,似乎已经来了。。。
2013-11-26 10:10
jinchengfeiwu
对
李小文
: 网上有热心科研人员,目前至少三位提议向王博士捐款,您怎么看这件事,有没有必要策划并实施?
2013-11-26 10:03
本期嘉宾
李小文
:建议等一等。先走法律程序。再说。
2013-11-26 10:10
wanchuanzhiyue
对
吕喆
: 这个现象是个例么?是否曾在很多个王天旭
2013-11-25 17:45
本期嘉宾
吕喆
:占房子住着不愿意搬家的“老赖”现象,是在很多单位都存在的,而且类型或者原因可能有很多,但像这种没能留校却又不找其他工作的出站博士后,应该是不多的个例。
2013-11-26 10:10
yesnws
对
林中祥
: 博士仅是说明学习的经历,拿到学位能证明什么?张曙光还差点混和院士呢。
2013-11-26 10:06
本期嘉宾
林中祥
:学位是一种学习经历,就业时可以证明学习环节。最后工作成绩是以实习说话的。
2013-11-26 10:09
lwzj12
对
吕喆
: 大家都在质疑09年到13年没有成果,是不是写的文章都挂导师或其他人的名了?
2013-11-25 17:43
本期嘉宾
吕喆
:如果不是以卖文为生的“职业枪手”,那么即使都挂了导师和其他人的名字,实际作者本人的名字也是会出现在作者栏的,即使排位存在不恰当。
2013-11-26 10:08
zhangsiju
对
吕喆
: 编辑为何不邀请王天旭来自己说一下,当事人现身
2013-11-25 17:37
本期嘉宾
吕喆
:如果编辑请得到,那是最好的。很多事情,需要当事人亲口来说,我们局外人才能明了。无论是媒体报道采访,还是他人转述,都不如当事人亲口说的有权威性。
2013-11-26 10:08
chinalwj
对
林中祥
: 问题一:目前国内外象王天旭这种情况的人多否?是个例还是一种现象? 问题二:如何处理这种情况(媒体报道时肯定有问题)
2013-11-25 17:54
本期嘉宾
林中祥
:房子问题上法院不会太多,但待业可能有,比例不会太大。
2013-11-26 10:07
sunyu367
对
吕喆
: 话题中的"最惨"二字 各位是否觉得很伤感啊
2013-11-25 17:31
本期嘉宾
吕喆
:我看到“最惨”二字,的确感到很伤感。但是,最怕的是没有最惨,只有更惨!
2013-11-26 10:07
wanchuanzhiyue
对
林中祥
: 这个现象是个例么?是否曾在很多个王天旭
2013-11-25 17:45
本期嘉宾
林中祥
:肯定不多,否则就不奇怪了。也不用最惨这个词了。
2013-11-26 10:06
lwzj12
对
林中祥
: 大家都在质疑09年到13年没有成果,是不是写的文章都挂导师或其他人的名了?
2013-11-25 17:43
本期嘉宾
林中祥
:大部分博士写的论文,博士是第一作者。特别情况一般很少的。
2013-11-26 10:05
zhangsiju
对
林中祥
: 编辑为何不邀请王天旭来自己说一下,当事人现身
2013-11-25 17:37
本期嘉宾
林中祥
:得问一下编辑部了。原则上应该有双方的人都说说。
2013-11-26 10:04
jinchengfeiwu
对
李小文
: 我关注了一个细节,科学网最先给您的头衔是院士,后来变成北师大李小文教授,您想让他们叫您李小文老师,应该是您和科学网提了吧?您是出于什么考虑的?
2013-11-26 10:00
本期嘉宾
李小文
:这个有点离题。我们下来网上讲。好吧?
2013-11-26 10:04
sunyu367
对
林中祥
: 话题中的"最惨"二字 各位是否觉得很伤感啊
2013-11-25 17:31
本期嘉宾
林中祥
:这是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其实是不妥当的。
2013-11-26 10:03
DFLISWX
对
林中祥
: 堂堂博士后王天旭 为什么成了老赖?
2013-11-25 17:24
本期嘉宾
林中祥
:任何群体,都有左中右,所以特别的人与事,也正常的。包括皇帝也一样,好的不好的都有。
2013-11-26 10:02
zhujt2005
对
庄呈展
: 我希望,王博士后能痛定思痛,奋发图强,找一份踏实的工作,边教学边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科研理想。而他的妻子也原谅了他。最终他们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一家三口平静、安稳地生活。
2013-11-26 08:54
本期嘉宾
庄呈展
:这对于他个体来说,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对于个人来说,家庭也是自己的社会角色中的重要部分。所以没有批评法院工作人员也算是在执行判决之外的职能后的耐心相劝。但是这个过程,制作单位却录制下来,并且播放给观众们看,这太不合适了。而且因为基于王博士不太幸运的际遇,而对科学家的职责和功能,以及科学与社会的关系,极为业余的评论,并且播送给广大观众,是非常非常不恰当的。
2013-11-26 10:01
主持人
科学网编辑部
: 各位嘉宾和网友,大家好!访谈已经开始,欢迎大家就南航王博士后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在线交流!
2013-11-26 09:58
主持人
科学网编辑部
: 庄呈展《评“堂堂博士后 为什么成了老赖?”》:制作单位一点都没有尊重被访者的个人隐私,王博士再次强调希望记者能够打上马赛克,因为怕“那些想读博士,或者作博士后的都伤心。我走到这步,我都伤心,我都恼火。”是让笔者自己非常痛心的。笔者自己在高中后一直到现在也因为读着读着就没钱了,几次离开或者险些离开学术视野,虽然重新回来了,但是深知研究的艰辛和不易。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165174-744589.html
2013-11-25 17:38
主持人
科学网编辑部
: 冯大诚《应该对“类王天旭”当头棒喝》:博士后两年出站,就应当另找工作。如果说,一个博士后,找不到任何工作,社会还有一点责任。现在有地方让他去,而且还是大学,他都不肯去,宁可待在家里,难道这是社会的责任?从2008年应该出站到现在2013年,5年过去了,一个人能够白白地等待五年之久!我敢断言,这个人有一个致命问题:懒!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744438.html
2013-11-25 17:32
主持人
科学网编辑部
: 吕喆《知识分子们,又一次被媒体当猴儿耍了》:被媒体当猴儿耍的,还远不止在棋局之中的一位王XX博士后,正兴致勃勃地围观和情绪激动地点评的其他混不上“知识分母”的“知识分子”们(包括我本人在内),又如何能够独善其身?!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11635-744370.html
2013-11-25 17:31
主持人
科学网编辑部
: 余洪波《王天旭不过是近年高校大跃进的祭品》:看了这么多关于王天旭事件的博文,或说他偏激,或说他没能力,或说年龄太大,或说学校太狠,或说媒体无良,或说社会不重视知识分子,这通通没说到点子上!这一事件反映的不过是近年来教育部评估运动、研究生扩招和高校人事制度突变下,一类悲剧群体中某一极端个体的遭遇而已!http://bbs.sciencenet.cn/blog-486078-744498.html
2013-11-25 17:29
主持人
科学网编辑部
: 李小文《我觉得这对王天旭博士有些不公平》:这个节目,从标题、解说,到画面安排,对王天旭博士,都是有些不公平的。不知道网友们有什么感觉。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984-744048.html
2013-11-25 17:27
主持人
科学网编辑部
: 林中祥《王天旭留南航的事----八字还没有一撇》:王天旭的留校程序,我觉得好象还早着呢,还没有到院里或基础单位同意这一步,后面还有许多程序呢。 院长?人事处?校长? 王天旭留校工作的事----‘八’字还没有一撇!如果王天旭已经被录用,与学校也签了协议,后来学校不要他了,他才有权利说学校违约。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79177-744315.html
2013-11-25 17:26
主持人
科学网编辑部
: 傅金城《中国最悲惨的科研人员是这样的---记名校博士后王天旭》:为什么一个45岁的博士后还寄希望于老太太每月救济两千元,是什么导致一个知识分子活的如此落魄?“堂堂博士后王天旭 为什么成了老赖?”今天看了这个视频,我五味杂陈,为什么老实的科研人王天旭这么可怜呢?各位科学网的看官们看到这个视频会有什么感想呢?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91867-744108.html
2013-11-25 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