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科学网编辑部: 各位嘉宾和网友,大家好!本次访谈由于时间关系到此结束,如有需要交流的问题,欢迎大家到嘉宾博客上继续讨论。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
2013-10-21 16:05
本期嘉宾
李宁: 时间已到,请问是不是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了?
2013-10-21 16:03
sqzhang聂辉华: 反对科研经费腐败,首先应当改革科研经费的发放、验收体系,而不是把科研经费腐败这顶大帽子扣在科研人员的头上。政府部门不作为,科研经费发放不合理,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又没有合理的、严格的验收办法,不腐败才怪。 建议发放科研人头经费,使广大普通教师有事做、有饭吃。 建议改革大项目的验收方法,大项目一定要有大成果才能通过验收。验收不能由几个专家说了算,而应当由成果接受单位产生的效益来评价。同时要严格审计,看看这些钱究竟是如何花的。
2013-10-21 15:56
本期嘉宾
聂辉华:基本观点赞同。现在大家需要考虑的是,提出细化的方案和可操作的思路。当然,舆论声势也很重要。
2013-10-21 16:00    
chenxlong李宁: 大牛评委不怕得罪人,小妞评委就不一定了。特别是现在你还不知道自己评哪几份申请书,对方已经打电话过来了,这让人胆寒。
2013-10-21 15:56
本期嘉宾
李宁:做人难呀!替您感慨一声。
2013-10-21 15:58    
sqzhang吕乃基: 反对科研经费腐败,首先应当改革科研经费的发放、验收体系,而不是把科研经费腐败这顶大帽子扣在科研人员的头上。政府部门不作为,科研经费发放不合理,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又没有合理的、严格的验收办法,不腐败才怪。 建议发放科研人头经费,使广大普通教师有事做、有饭吃。 建议改革大项目的验收方法,大项目一定要有大成果才能通过验收。验收不能由几个专家说了算,而应当由成果接受单位产生的效益来评价。同时要严格审计,看看这些钱究竟是如何花的。
2013-10-21 15:56
本期嘉宾
吕乃基:有必要区分若干环节:申报、分配、使用、审核、结题等。
2013-10-21 15:57    
sqzhang李宁: 反对科研经费腐败,首先应当改革科研经费的发放、验收体系,而不是把科研经费腐败这顶大帽子扣在科研人员的头上。政府部门不作为,科研经费发放不合理,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又没有合理的、严格的验收办法,不腐败才怪。 建议发放科研人头经费,使广大普通教师有事做、有饭吃。 建议改革大项目的验收方法,大项目一定要有大成果才能通过验收。验收不能由几个专家说了算,而应当由成果接受单位产生的效益来评价。同时要严格审计,看看这些钱究竟是如何花的。
2013-10-21 15:56
本期嘉宾
李宁:不同意您的说法。有大贪不应该成为小贪就合理的理由。
2013-10-21 15:57    
huangsz759吕乃基: 如果不谈科研评价标准,只断章取义地谈科研经费使用,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2013-10-21 15:51
本期嘉宾
吕乃基:我还是持分类管理的观点。不同类型的课题,评价标准不能一刀切
2013-10-21 15:56    
chenxlong吕乃基: 项目考核指标,多数其实是比较清楚的, 发表什么文章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在重大科学问题上做出什么发现,有些什么样的成果,分量如何。科学家心里不会没有一个掂量。 但是973结题汇报的时候,不太可能有评委当场质问。主要是怕得罪人,今天你评我,明天我评你。 能不能评委把想问的问题匿名提出来,让答辩人回答。
2013-10-21 15:50
本期嘉宾
吕乃基:这是个问题。中国的“人情味”太重——绝非褒义,什么事情都绕不过去。匿名是出路之一。不过有本事的人挖地三尺也可以吧匿名者挖出来
2013-10-21 15:55    
fenice李宁: “大学教授的科研经费应该通过竞争获得。如果没有经费,把精力投入到教书育人上也不错啊,毕竟这才是大学的最基本的职能。”但目前大学里的老师评职称,课题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又牵扯到了职称评审这一复杂问题。难解。
2013-10-21 15:48
本期嘉宾
李宁:这倒是。所以,改革是个系统工程。我个人主张,中国没有必要所有大学都冲着研究型大学的标准去要求自己。
2013-10-21 15:54    
kexuegzz聂辉华: 个人的简单办法提出主要基于: (1) 基金委也是很厌恶评审人情关系与无验收无实质性成果, 但是客观上无法避免评审人情关系, 以及每年因为有大量项目而无法进行实质性验收, 个人的简单办法提出有利于减轻这些不利因素 (2) 个人的简单办法提出实质上是把国内基金项目的评审转移到国际同行评审, 有利于公平 (3) 能在国际知名刊物上发表, 有利于扩大中国科学界在国际的影响 (4) 项目成果造假, 若经费追不回, 负法律责任对项目执行人也是很严重的惩罚
2013-10-21 15:47
本期嘉宾
聂辉华:我还是那个想法:先以论文发表等级评价,以后建立完善的同行评议机制。这个方面可以学习英国和美国。
2013-10-21 15:54    
huangsz759聂辉华: 如果不谈科研评价标准,只断章取义地谈科研经费使用,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2013-10-21 15:51
本期嘉宾
聂辉华:很多人的问题涉及了如何评介科研成果。你一会看访谈记录。
2013-10-21 15:53    
huangsz759李宁: 如果不谈科研评价标准,只断章取义地谈科研经费使用,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2013-10-21 15:51
本期嘉宾
李宁:不同意您的说法。
2013-10-21 15:53    
chenxlong聂辉华: 项目考核指标,多数其实是比较清楚的, 发表什么文章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在重大科学问题上做出什么发现,有些什么样的成果,分量如何。科学家心里不会没有一个掂量。 但是973结题汇报的时候,不太可能有评委当场质问。主要是怕得罪人,今天你评我,明天我评你。 能不能评委把想问的问题匿名提出来,让答辩人回答。
2013-10-21 15:50
本期嘉宾
聂辉华:那就换一个合适的刊物再投。一篇文章投稿多次失败都是正常的。如果文章好,自己就要坚持,否则就要反思和修改了。
2013-10-21 15:53    
chenxlong李宁: 项目考核指标,多数其实是比较清楚的, 发表什么文章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在重大科学问题上做出什么发现,有些什么样的成果,分量如何。科学家心里不会没有一个掂量。 但是973结题汇报的时候,不太可能有评委当场质问。主要是怕得罪人,今天你评我,明天我评你。 能不能评委把想问的问题匿名提出来,让答辩人回答。
2013-10-21 15:50
本期嘉宾
李宁:我在国内经历过评审时候评委问很尖锐的问题的时刻。科学家不应该怕得罪人。
2013-10-21 15:51    
kexuegzz吕乃基: 个人的简单办法提出主要基于: (1) 基金委也是很厌恶评审人情关系与无验收无实质性成果, 但是客观上无法避免评审人情关系, 以及每年因为有大量项目而无法进行实质性验收, 个人的简单办法提出有利于减轻这些不利因素 (2) 个人的简单办法提出实质上是把国内基金项目的评审转移到国际同行评审, 有利于公平 (3) 能在国际知名刊物上发表, 有利于扩大中国科学界在国际的影响 (4) 项目成果造假, 若经费追不回, 负法律责任对项目执行人也是很严重的惩罚
2013-10-21 15:47
本期嘉宾
吕乃基:规则就是在这样众人的讨论中,在自己的一步步思考中完善
2013-10-21 15:51    
kexuegzz李宁: 个人的简单办法提出主要基于: (1) 基金委也是很厌恶评审人情关系与无验收无实质性成果, 但是客观上无法避免评审人情关系, 以及每年因为有大量项目而无法进行实质性验收, 个人的简单办法提出有利于减轻这些不利因素 (2) 个人的简单办法提出实质上是把国内基金项目的评审转移到国际同行评审, 有利于公平 (3) 能在国际知名刊物上发表, 有利于扩大中国科学界在国际的影响 (4) 项目成果造假, 若经费追不回, 负法律责任对项目执行人也是很严重的惩罚
2013-10-21 15:47
本期嘉宾
李宁:说实在的,这个题目太大,您写了这么多字,还是没有写清楚。建议您也把它扩展一下,写成比较详细的报告,或者发表,或者提交给有关部门。
2013-10-21 15:50    
huangsz759吕乃基: 发表论文和专利只不过是一种“登记”行为。不能说发表了就说明创新思想和方法就有多么牛。
2013-10-21 15:46
本期嘉宾
吕乃基:看刊物编辑和外审的水平了
2013-10-21 15:48    
huangsz759聂辉华: 发表论文和专利只不过是一种“登记”行为。不能说发表了就说明创新思想和方法就有多么牛。
2013-10-21 15:46
本期嘉宾
聂辉华:没有完美的办法。抱歉,这个问题也不属于今天的话题范围。
2013-10-21 15:48    
huangsz759李宁: 发表论文和专利只不过是一种“登记”行为。不能说发表了就说明创新思想和方法就有多么牛。
2013-10-21 15:46
本期嘉宾
李宁:文章要同行评价的,不是简单的登记行为。
2013-10-21 15:47    
huangsz759金拓: 对于应用研究来讲,论文、专利、科技奖励、科研经费、指导学生的量化考核是极其不合适的,至少不适合我们的国情。只有成果转化收入才是真正的评价。
2013-10-21 15:24
本期嘉宾
金拓:转化的过程有时很长,中途饿死咋办? 不能靠任何一个简单的指标,得靠高层的当事人承担其治下没有重大贡献的责任,如部长、大学校长、学院院长。
2013-10-21 15:46    
huangsz759聂辉华: To:kexuegzz。怎么你们中毒这么深,还在说发表论文作为科研的验收标准???
2013-10-21 15:40
本期嘉宾
聂辉华:没有完美的标准。在建立最优的标准之前,不妨先用次优的标准。再差的标准好过没有标准。
2013-10-21 15:45    
huangsz759吕乃基: To:kexuegzz。怎么你们中毒这么深,还在说发表论文作为科研的验收标准???
2013-10-21 15:40
本期嘉宾
吕乃基:分类吧。对于纯学术研究来说,论文应该是一项重要的指标
2013-10-21 15:45    
classiclost聂辉华: 几乎没有科研经费谈神马如何花掉,所以不太了解今天的讨论题。但是本人倾向“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应该打破少数人少数单位对全国人纳税投向科学费用”的垄断,对加大非竞争性的大学教授科研维持费多少,各位怎麽看,多少合适?
2013-10-21 15:40
本期嘉宾
聂辉华:提高科研人员的基本工资,同时保持适度的比例作为竞争性费用,不能搞平均主义。至于这个比例多少合适,我想可以在实践中探索。
2013-10-21 15:44    
classiclost吕乃基: 几乎没有科研经费谈神马如何花掉,所以不太了解今天的讨论题。但是本人倾向“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应该打破少数人少数单位对全国人纳税投向科学费用”的垄断,对加大非竞争性的大学教授科研维持费多少,各位怎麽看,多少合适?
2013-10-21 15:40
本期嘉宾
吕乃基:减少“重大”,扩展“中下”
2013-10-21 15:43    
classiclost李宁: 几乎没有科研经费谈神马如何花掉,所以不太了解今天的讨论题。但是本人倾向“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应该打破少数人少数单位对全国人纳税投向科学费用”的垄断,对加大非竞争性的大学教授科研维持费多少,各位怎麽看,多少合适?
2013-10-21 15:40
本期嘉宾
李宁:大学教授的科研经费应该通过竞争获得。如果没有经费,把精力投入到教书育人上也不错啊,毕竟这才是大学的最基本的职能。
2013-10-21 15:43    
chenxlong吕乃基: kexuegzz的办法根本不可行,哪个申请人会有钱让你追回?根本不可能追回任何经费。
2013-10-21 15:35
本期嘉宾
吕乃基:细节有待探讨,今天这里只是“热议”吧
2013-10-21 15:42    
liuan金拓: 中国的经费管理制度应该从顶层设计,借鉴欧美国家的经验,科学合理的制定新的管理规定,而不是用不合理的制度来逼良为娼,迫使科研工作者出现大面积做账的现象。
2013-10-21 14:40
本期嘉宾
金拓:中国的很多问题出在你所说的顶层之上的顶层,即拥有行政资源的人们当中谁来想这些问题。这就是我前面说过几次的:得有人对国家科技项目负责,能够负责。
2013-10-21 15:42    
huangsz759李宁: To:kexuegzz。怎么你们中毒这么深,还在说发表论文作为科研的验收标准???
2013-10-21 15:40
本期嘉宾
李宁:这个我就不回复了
2013-10-21 15:41    
siemenscn吕乃基: 申请项目的时候用了好多人的名字,看着参建队伍挺大,但是这些人好多都没拿到薪资,都是无偿干活,造成没拿到薪资谁干活啊。可以从这些细节入手,严格操作,让参与的人拿到薪资,从而保证项目实际控制人装自己腰包了。你们觉得呢?
2013-10-21 15:35
本期嘉宾
吕乃基:看来,博士生称导师“老板”并非全然无稽之谈。不知是否“中国特色”?
2013-10-21 15:41    
huangsz759吕乃基: 我所说的科研承包责任制,包含这些内容:自行购买或租用仪器设备、自主招聘人才、自主决定每个人的奖金等等。有关部门不需要对这些进行审核,而应该更倾向于最终成果的考核。
2013-10-21 15:31
本期嘉宾
吕乃基:现在的审核制度有重大缺陷
2013-10-21 15:38    
chenxlong聂辉华: kexuegzz的办法根本不可行,哪个申请人会有钱让你追回?根本不可能追回任何经费。
2013-10-21 15:35
本期嘉宾
聂辉华:说反了,追回经费当然更难,因此必须分阶段评审。
2013-10-21 15:37    
kexuegzz李宁: 基金申请与执行主要是提出科学问题, 解决科学问题的一种科研工作形式! 目前, 困扰基金公平和效率的问题主要是评审人情关系与无实质性验收. 在此, 本人提议一个既能体现公平又能提高基金效率的简单办法: 总体思路: 提高申请学术门槛, 终身严厉规范科研成果的创新性 具体办法: (1)基金委把项目分成三等: 重点项目(200~300万), 面上项目(80~100万), 普通项目(40~50万), 所有项目执行期均为4年。 (2)以申请者与申请单位为责任法人, 申请人不按年龄凭自己的水平自由申请任何一项, 任何时候每一位申请者最多只能限制持有其中的两项。 (3)每年全国定期集中提交基金项目申请书, 免专家/砖家评审,到期验收. (4)验收标准: 重点项目验收必须有申请者为第一作者及其所在申请单位为第一作者单位在Science Nature 或其子刊发表科研论文一篇(生物类还认可Cell文章一篇); 面上项目验收必须有申请者为第一作者及其所在申请单位为第一作者单位在基金委划定的各类学科一类期刊(如化学类:JACS或者德国应用化学)发表科研论文一篇 普通项目验收必须有申请者为第一作者及其所在申请单位为第一作者单位在基金委划定的各类学科二类期刊(如分析化学类:国际分析化学)发表科研论文一篇 申请者在执行期到来之际若不能完成以上验收标准,则基金委按原来项目实数从申请人处追收回项目申请时全额款项,并按银行利率对于申请人追加罚款。 并且, 申请者对发表成果真实性终身负责,若基金所验收发表论文被相应期刊撤稿,则基金委向申请者追回项目所有款项,申请者并负相应法律责任。 其它国家项目也可以参照上述办法解决人情关系与效率不高的问题!
2013-10-21 15:29
本期嘉宾
李宁:我个人不太同意靠文章发在什么刊物上评价科研成果的思路。
2013-10-21 15:37    
chenxlong李宁: kexuegzz的办法根本不可行,哪个申请人会有钱让你追回?根本不可能追回任何经费。
2013-10-21 15:35
本期嘉宾
李宁:同意。追回经费很难,中外皆然。
2013-10-21 15:36    
kexuegzz金拓: 基金申请与执行主要是提出科学问题, 解决科学问题的一种科研工作形式! 目前, 困扰基金公平和效率的问题主要是评审人情关系与无实质性验收. 在此, 本人提议一个既能体现公平又能提高基金效率的简单办法: 总体思路: 提高申请学术门槛, 终身严厉规范科研成果的创新性 具体办法: (1)基金委把项目分成三等: 重点项目(200~300万), 面上项目(80~100万), 普通项目(40~50万), 所有项目执行期均为4年。 (2)以申请者与申请单位为责任法人, 申请人不按年龄凭自己的水平自由申请任何一项, 任何时候每一位申请者最多只能限制持有其中的两项。 (3)每年全国定期集中提交基金项目申请书, 免专家/砖家评审,到期验收. (4)验收标准: 重点项目验收必须有申请者为第一作者及其所在申请单位为第一作者单位在Science Nature 或其子刊发表科研论文一篇(生物类还认可Cell文章一篇); 面上项目验收必须有申请者为第一作者及其所在申请单位为第一作者单位在基金委划定的各类学科一类期刊(如化学类:JACS或者德国应用化学)发表科研论文一篇 普通项目验收必须有申请者为第一作者及其所在申请单位为第一作者单位在基金委划定的各类学科二类期刊(如分析化学类:国际分析化学)发表科研论文一篇 申请者在执行期到来之际若不能完成以上验收标准,则基金委按原来项目实数从申请人处追收回项目申请时全额款项,并按银行利率对于申请人追加罚款。 并且, 申请者对发表成果真实性终身负责,若基金所验收发表论文被相应期刊撤稿,则基金委向申请者追回项目所有款项,申请者并负相应法律责任。 其它国家项目也可以参照上述办法解决人情关系与效率不高的问题!
2013-10-21 15:29
本期嘉宾
金拓:除了以文章验收这条外,其他都同意。文章的计数不能代替实质性的学科或科学贡献。国人最善于做哪些looks good的数据。比如,一些团队把学生外放美国,利用国外的科研思路和期刊人脉(期刊也存在着对地域的歧视和对专业的侧重)炒些文章回来。
2013-10-21 15:36    
kexuegzz吕乃基: 基金申请与执行主要是提出科学问题, 解决科学问题的一种科研工作形式! 目前, 困扰基金公平和效率的问题主要是评审人情关系与无实质性验收. 在此, 本人提议一个既能体现公平又能提高基金效率的简单办法: 总体思路: 提高申请学术门槛, 终身严厉规范科研成果的创新性 具体办法: (1)基金委把项目分成三等: 重点项目(200~300万), 面上项目(80~100万), 普通项目(40~50万), 所有项目执行期均为4年。 (2)以申请者与申请单位为责任法人, 申请人不按年龄凭自己的水平自由申请任何一项, 任何时候每一位申请者最多只能限制持有其中的两项。 (3)每年全国定期集中提交基金项目申请书, 免专家/砖家评审,到期验收. (4)验收标准: 重点项目验收必须有申请者为第一作者及其所在申请单位为第一作者单位在Science Nature 或其子刊发表科研论文一篇(生物类还认可Cell文章一篇); 面上项目验收必须有申请者为第一作者及其所在申请单位为第一作者单位在基金委划定的各类学科一类期刊(如化学类:JACS或者德国应用化学)发表科研论文一篇 普通项目验收必须有申请者为第一作者及其所在申请单位为第一作者单位在基金委划定的各类学科二类期刊(如分析化学类:国际分析化学)发表科研论文一篇 申请者在执行期到来之际若不能完成以上验收标准,则基金委按原来项目实数从申请人处追收回项目申请时全额款项,并按银行利率对于申请人追加罚款。 并且, 申请者对发表成果真实性终身负责,若基金所验收发表论文被相应期刊撤稿,则基金委向申请者追回项目所有款项,申请者并负相应法律责任。 其它国家项目也可以参照上述办法解决人情关系与效率不高的问题!
2013-10-21 15:29
本期嘉宾
吕乃基:难得!已经有全面的思考了。不知我能否代表“有关部门”表示感谢?
2013-10-21 15:35    
siemenscn聂辉华: 申请项目的时候用了好多人的名字,看着参建队伍挺大,但是这些人好多都没拿到薪资,都是无偿干活,造成没拿到薪资谁干活啊。可以从这些细节入手,严格操作,让参与的人拿到薪资,从而保证项目实际控制人装自己腰包了。你们觉得呢?
2013-10-21 15:35
本期嘉宾
聂辉华:如果把重心放到产出上,而不是申请上,这种情况就不会出现。因为写了名字也不代表能够有产出和结项。
2013-10-21 15:35    
siemenscn李宁: 申请项目的时候用了好多人的名字,看着参建队伍挺大,但是这些人好多都没拿到薪资,都是无偿干活,造成没拿到薪资谁干活啊。可以从这些细节入手,严格操作,让参与的人拿到薪资,从而保证项目实际控制人装自己腰包了。你们觉得呢?
2013-10-21 15:35
本期嘉宾
李宁:我不赞成靠科研经费解决薪资问题。
2013-10-21 15:35    
huangsz759李宁: 我所说的科研承包责任制,包含这些内容:自行购买或租用仪器设备、自主招聘人才、自主决定每个人的奖金等等。有关部门不需要对这些进行审核,而应该更倾向于最终成果的考核。
2013-10-21 15:31
本期嘉宾
李宁:不能同意。自主决定发奖金?那课题经费都进了个人腰包了。
2013-10-21 15:34    
zhengyupeng吕乃基: 对于经费的使用出现了诸多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腐败无所不在,国家投入的资金相对来讲也不少,但看到底层科研人员叫苦不迭。也的确,科研人员是脑力工作者,是看不到的脑力劳动,“做导弹的不如卖茶蛋的,”更让科技工作者纠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突出这个工作,扭转被动,当务之急,如何调整?如何改进?如何让科学工作者热衷本职工作,都是与当今形势发展的必要之举。纠结在哪里?其实已经看到答案。
2013-10-21 15:27
本期嘉宾
吕乃基:好!我猜,答案是:倒逼!
2013-10-21 15:34    
huangsz759聂辉华: 我所说的科研承包责任制,包含这些内容:自行购买或租用仪器设备、自主招聘人才、自主决定每个人的奖金等等。有关部门不需要对这些进行审核,而应该更倾向于最终成果的考核。
2013-10-21 15:31
本期嘉宾
聂辉华:问题是,如何进行有效的事后监督。必须就这个问题说服管理部门,才能改变现状。
2013-10-21 15:34    
kexuegzz聂辉华: 基金申请与执行主要是提出科学问题, 解决科学问题的一种科研工作形式! 目前, 困扰基金公平和效率的问题主要是评审人情关系与无实质性验收. 在此, 本人提议一个既能体现公平又能提高基金效率的简单办法: 总体思路: 提高申请学术门槛, 终身严厉规范科研成果的创新性 具体办法: (1)基金委把项目分成三等: 重点项目(200~300万), 面上项目(80~100万), 普通项目(40~50万), 所有项目执行期均为4年。 (2)以申请者与申请单位为责任法人, 申请人不按年龄凭自己的水平自由申请任何一项, 任何时候每一位申请者最多只能限制持有其中的两项。 (3)每年全国定期集中提交基金项目申请书, 免专家/砖家评审,到期验收. (4)验收标准: 重点项目验收必须有申请者为第一作者及其所在申请单位为第一作者单位在Science Nature 或其子刊发表科研论文一篇(生物类还认可Cell文章一篇); 面上项目验收必须有申请者为第一作者及其所在申请单位为第一作者单位在基金委划定的各类学科一类期刊(如化学类:JACS或者德国应用化学)发表科研论文一篇 普通项目验收必须有申请者为第一作者及其所在申请单位为第一作者单位在基金委划定的各类学科二类期刊(如分析化学类:国际分析化学)发表科研论文一篇 申请者在执行期到来之际若不能完成以上验收标准,则基金委按原来项目实数从申请人处追收回项目申请时全额款项,并按银行利率对于申请人追加罚款。 并且, 申请者对发表成果真实性终身负责,若基金所验收发表论文被相应期刊撤稿,则基金委向申请者追回项目所有款项,申请者并负相应法律责任。 其它国家项目也可以参照上述办法解决人情关系与效率不高的问题!
2013-10-21 15:29
本期嘉宾
聂辉华:我基本同意,现阶段可以按照论文发表刊物的等级来评审成果,以后还是要建立完善的同行评议制度。这方面可以参考英国教育部门对大学的考核,叫REF制度。REF根据发表论文的等级来决定科研经费的拨付,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学习呢?
2013-10-21 15:32    
zhengyupeng金拓: 对于经费的使用出现了诸多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腐败无所不在,国家投入的资金相对来讲也不少,但看到底层科研人员叫苦不迭。也的确,科研人员是脑力工作者,是看不到的脑力劳动,“做导弹的不如卖茶蛋的,”更让科技工作者纠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突出这个工作,扭转被动,当务之急,如何调整?如何改进?如何让科学工作者热衷本职工作,都是与当今形势发展的必要之举。纠结在哪里?其实已经看到答案。
2013-10-21 15:27
本期嘉宾
金拓:关于经费的违规,我的观点很明确:评审环节远比使用环节重要。经费到了做研究尚且不够的团队手中,不会腐败的。问题在于这样的团队往往得不到较大的经费。
2013-10-21 15:31    
zhengyupeng聂辉华: 对于经费的使用出现了诸多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腐败无所不在,国家投入的资金相对来讲也不少,但看到底层科研人员叫苦不迭。也的确,科研人员是脑力工作者,是看不到的脑力劳动,“做导弹的不如卖茶蛋的,”更让科技工作者纠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突出这个工作,扭转被动,当务之急,如何调整?如何改进?如何让科学工作者热衷本职工作,都是与当今形势发展的必要之举。纠结在哪里?其实已经看到答案。
2013-10-21 15:27
本期嘉宾
聂辉华:在中国,有答案没方案的事情多了去。明明有桥不走,偏要去摸石头过河。中国学习国外不是一年两年了,为什么就不能学习国外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因为外国的制度对现行既得利益者不利,仅此而已。
2013-10-21 15:30    
chenxlong吕乃基: 建议事后抽查审计,有问题的严厉惩处,不要搞成现在这样,一个人感冒,所有人吃药。
2013-10-21 15:26
本期嘉宾
吕乃基:如++部和++社,板子打在全体科技人员身上。 那么多官员腐败,咱也没说整个什么腐败了
2013-10-21 15:29    
chenxlong聂辉华: 建议事后抽查审计,有问题的严厉惩处,不要搞成现在这样,一个人感冒,所有人吃药。
2013-10-21 15:26
本期嘉宾
聂辉华:同意。但是,你怎么说服审计部门?对于他们来说,抓出了老虎也好,拍死了苍蝇也罢,都是功果一件。因此,关键是,他们要转变思路,是要为科研人员服务,而不是管控科研人员。
2013-10-21 15:29    
zhengyupeng李宁: 对于经费的使用出现了诸多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腐败无所不在,国家投入的资金相对来讲也不少,但看到底层科研人员叫苦不迭。也的确,科研人员是脑力工作者,是看不到的脑力劳动,“做导弹的不如卖茶蛋的,”更让科技工作者纠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突出这个工作,扭转被动,当务之急,如何调整?如何改进?如何让科学工作者热衷本职工作,都是与当今形势发展的必要之举。纠结在哪里?其实已经看到答案。
2013-10-21 15:27
本期嘉宾
李宁:分享一下您看到的答案吧。
2013-10-21 15:28    
chenxlong李宁: 建议事后抽查审计,有问题的严厉惩处,不要搞成现在这样,一个人感冒,所有人吃药。
2013-10-21 15:26
本期嘉宾
李宁:一颗老鼠屎,能坏一锅粥。这是没办法的事儿。
2013-10-21 15:28    
huangsz759李宁: 对于应用研究来讲,论文、专利、科技奖励、科研经费、指导学生的量化考核是极其不合适的,至少不适合我们的国情。只有成果转化收入才是真正的评价。
2013-10-21 15:24
本期嘉宾
李宁:请先定义一下您说的应用研究是指什么,是国际通行的应用研究的含义,还是中国特色的应用研究含义。
2013-10-21 15:27    
chenzhifu金拓: 我国科研项目的评估机制是什么?虽然科学存在很大的不可预见性,但是项目的完成度也应该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很多研究成果都挂了很多个项目号,这无疑就是一种“互相帮忙”现象。 一个成果挂很多歌项目号应该还算是科研中的小问题,但是还存在一些很大的问题影响了我国研究水平的实质性的提高。比如,成果的真实性--不少人为了评职称、完成项目、申请项目等,找人代写文章的现象比较严重。该如何杜绝或者明显降低这些不良现象呢?
2013-10-20 23:51
本期嘉宾
金拓:这的确是个极其重要、极其困难的问题。评估,既不可简单量化,又不可没有标准,面子或人情当道。 依我看,首先评一个大学对科学、社会、及人类的重大或重要贡献。要求我国获得经费多的那些大学像哈佛、MIT那样说出个所以然来(起初,量可以少)。要求学院说出该学院对于其所属学科的重要贡献。也是哈佛、MIT那类的贡献,不是简单的文章数和影响因子数。 在此基础上,校长们、院长们为了拿出实实在在的对学科、科学、社会、和人类的贡献,而对治下的研究团队提出要求。
2013-10-21 15:27    
huangsz759吕乃基: 对于应用研究来讲,论文、专利、科技奖励、科研经费、指导学生的量化考核是极其不合适的,至少不适合我们的国情。只有成果转化收入才是真正的评价。
2013-10-21 15:24
本期嘉宾
吕乃基:区分各类课题,分类管理。学术的归学术,市场的归市场
2013-10-21 15:26    
ycynuaa吕乃基: 为什么有的项目评审专家明知道不需要那么多的经费,可是最终还是会给,老师们申请了经费总是只有很少的一部分用来做科研实验用的,平时学生想做个测试还担心浪费钱财,对于老板赚钱,不知评审专家最大的容忍度是多少,如果给个1000万的项目,其实只花了那么一点点,你们作何感想。
2013-10-21 15:21
本期嘉宾
吕乃基:几个环节吧。事前的制度,老板个人的伦理。学生与老板直接博弈的规则,以及事后的审计。参考国外的成功经验
2013-10-21 15:25    
huangsz759聂辉华: 对于应用研究来讲,论文、专利、科技奖励、科研经费、指导学生的量化考核是极其不合适的,至少不适合我们的国情。只有成果转化收入才是真正的评价。
2013-10-21 15:24
本期嘉宾
聂辉华:那是否可以针对不同类别的研究项目,制定不同的产出考核方式?
2013-10-21 15:25    
ycynuaa李宁: 为什么有的项目评审专家明知道不需要那么多的经费,可是最终还是会给,老师们申请了经费总是只有很少的一部分用来做科研实验用的,平时学生想做个测试还担心浪费钱财,对于老板赚钱,不知评审专家最大的容忍度是多少,如果给个1000万的项目,其实只花了那么一点点,你们作何感想。
2013-10-21 15:21
本期嘉宾
李宁:还用问为什么么?人情呗,反正不化自己家的钱。这种事儿的解决办法就是加强监督。但中国是个人情社会,监督的效果往往有限。
2013-10-21 15:25    
ycynuaa聂辉华: 为什么有的项目评审专家明知道不需要那么多的经费,可是最终还是会给,老师们申请了经费总是只有很少的一部分用来做科研实验用的,平时学生想做个测试还担心浪费钱财,对于老板赚钱,不知评审专家最大的容忍度是多少,如果给个1000万的项目,其实只花了那么一点点,你们作何感想。
2013-10-21 15:21
本期嘉宾
聂辉华:提高科研人员的基本工资,然后加强经费审计和监督。或者,重点监控大项目,而不是一片喊打。
2013-10-21 15:24    
fenice李宁: 本人从事海洋科学研究,对于海洋生物、化学等学科而言,材料费等耗材、测试费等占据相当比例,而物理海洋、海洋地质等学科的研究中,耗材测试费较少,请问各位专家,在经费使用中,如何有效区分和管理?
2013-10-21 15:19
本期嘉宾
李宁:合理预算,同行评议。经费管理上,耗材比例,不是一刀切吧?
2013-10-21 15:21    
fenice聂辉华: 本人从事海洋科学研究,对于海洋生物、化学等学科而言,材料费等耗材、测试费等占据相当比例,而物理海洋、海洋地质等学科的研究中,耗材测试费较少,请问各位专家,在经费使用中,如何有效区分和管理?
2013-10-21 15:19
本期嘉宾
聂辉华:最优方案:让科研人员自己决定经费使用比例,管理部门只监督产出效果。次优方案:根据不同学科类别,制定一个劳务费和材料费使用上限。
2013-10-21 15:20    
fenice吕乃基: 本人从事海洋科学研究,对于海洋生物、化学等学科而言,材料费等耗材、测试费等占据相当比例,而物理海洋、海洋地质等学科的研究中,耗材测试费较少,请问各位专家,在经费使用中,如何有效区分和管理?
2013-10-21 15:19
本期嘉宾
吕乃基:分类管理。如理论和应用,基础与前沿。以及分科
2013-10-21 15:20    
本期嘉宾
聂辉华: 关于科研经费制度不合理导致了科研人员“原罪”的问题,大家不要谈太多,适可而止(尽管这个问题极为重要)。我担心科学网会删除。天气冷了,注意保暖。
2013-10-21 15:20
hyperchaos金拓: 自然基金里面应该有部分经费用于研究生学费报销,这也是培养人才的一个环节,也解决了研究生学费的困扰。
2013-10-21 15:04
本期嘉宾
金拓:同意。
2013-10-21 15:19    
huangsz759吕乃基: 整个科研队伍需要重新洗牌,而不是简单地提高工资和奖金。需要制定合理的科研评价标准,只会忽悠经费,没有产出真正成果的人员要清除出去。
2013-10-21 15:16
本期嘉宾
吕乃基:全体队伍“洗牌”不易,建议先对课题、奖项、称号之类盘根错节的关系洗牌
2013-10-21 15:19    
huangsz759金拓: 当年农业生产搞大锅饭,饿死好多人,后来好不容易搞了联产承包责任制,才开始好转。教学科研也应该搞承包责任制。教学的产品是学生,因此毕业学生的捐赠与合作应该使院系是主要受益方。科研的产品是科技成果,因此成果的转化收入主要归院系。投入产出比高的院系是优秀的院系。提高科研人员工资是大锅饭的思想,不妥当。
2013-10-21 15:08
本期嘉宾
金拓:农业的产出是农产品。科研的产出是什么呢? 靠数论文和加减影响因子?依我看,中国的科研单位现在不是吃大锅饭的问题,是得钱和做事脱离的问题。
2013-10-21 15:18    
huangsz759李宁: 整个科研队伍需要重新洗牌,而不是简单地提高工资和奖金。需要制定合理的科研评价标准,只会忽悠经费,没有产出真正成果的人员要清除出去。
2013-10-21 15:16
本期嘉宾
李宁:怎么操作?您有个方案没有?
2013-10-21 15:18    
huangsz759聂辉华: 整个科研队伍需要重新洗牌,而不是简单地提高工资和奖金。需要制定合理的科研评价标准,只会忽悠经费,没有产出真正成果的人员要清除出去。
2013-10-21 15:16
本期嘉宾
聂辉华:清楚不合格的人员比激励合格的人员更难。从政策制定的角度讲,我会主张先让那些有能力做科研的人好好做科研,然后逐步减少南郭先生。
2013-10-21 15:18    
hyperchaos吕乃基: 一些单位现在把科研经费当作科研成果来认定,而淡化了所谓的科研成果,如专利,论文等。负责人拿到经费后应该有一定的比例作为完成基金任务的报酬,和研究生的劳务报酬并列。这个比例可以有个范围,在该项目验收通过后追加支付即可,另外项目结束有小额经费余流可以留在课题组不要催促按计划和时间消耗完。
2013-10-21 15:14
本期嘉宾
吕乃基:很中肯的建议!前者关系到现在重申报轻成果,后者关系到科研的可持续
2013-10-21 15:16    
jlkou吕乃基: 我感觉当前出现这种问题的根在:重申请,宽结题。没听说过那个项目不能顺利结题。尤其那些重点、重大项目,对照一下研究目标,完成了多少?发表的论文挂了N多项目号,平均下来一个项目产出了多少?请各位专家指点。
2013-10-18 13:56
本期嘉宾
聂辉华:没有几个项目最终没有结题,这也是中国特色。一来是因为人情,二来是因为追回科研经费比不给经费更难。我认为,还是要建立科研成果评审制度,包括短期内以科研论文发表刊物的等级来作为依据,长期内建立真正的同行评审制度。
2013-10-21 15:13    
huangsz759李宁: 当年农业生产搞大锅饭,饿死好多人,后来好不容易搞了联产承包责任制,才开始好转。教学科研也应该搞承包责任制。教学的产品是学生,因此毕业学生的捐赠与合作应该使院系是主要受益方。科研的产品是科技成果,因此成果的转化收入主要归院系。投入产出比高的院系是优秀的院系。提高科研人员工资是大锅饭的思想,不妥当。
2013-10-21 15:08
本期嘉宾
李宁:科研不是种地,不是一个道理。 当然一刀切提高科研人员的工资也不现实。美国各个等级的学校教授工资也有很大差异。
2013-10-21 15:12    
jlkou金拓: 我感觉当前出现这种问题的根在:重申请,宽结题。没听说过那个项目不能顺利结题。尤其那些重点、重大项目,对照一下研究目标,完成了多少?发表的论文挂了N多项目号,平均下来一个项目产出了多少?请各位专家指点。
2013-10-18 13:56
本期嘉宾
金拓:但是,在科研经费的反腐问题上则反过来了:重使用,轻评审。
2013-10-21 15:11    
huangsz759吕乃基: 当年农业生产搞大锅饭,饿死好多人,后来好不容易搞了联产承包责任制,才开始好转。教学科研也应该搞承包责任制。教学的产品是学生,因此毕业学生的捐赠与合作应该使院系是主要受益方。科研的产品是科技成果,因此成果的转化收入主要归院系。投入产出比高的院系是优秀的院系。提高科研人员工资是大锅饭的思想,不妥当。
2013-10-21 15:08
本期嘉宾
吕乃基:建议在整体上呈金字塔形提高,以与知识的构架相匹配。至于与院系的关系,文理工科有很大差异
2013-10-21 15:10    
huangsz759聂辉华: 当年农业生产搞大锅饭,饿死好多人,后来好不容易搞了联产承包责任制,才开始好转。教学科研也应该搞承包责任制。教学的产品是学生,因此毕业学生的捐赠与合作应该使院系是主要受益方。科研的产品是科技成果,因此成果的转化收入主要归院系。投入产出比高的院系是优秀的院系。提高科研人员工资是大锅饭的思想,不妥当。
2013-10-21 15:08
本期嘉宾
聂辉华:如果不提高科研人员的基本工资,那就必须允许科研人员从科研经费中提取工资或奖金。否则,这种制度安排不满足基本的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抱歉,契约理论术语)。
2013-10-21 15:10    
sqzhang金拓: 科研经费腐败是目前最吸引眼球的。对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普通教师那点科研经费精打细算还不够,何来腐败。最多也就是拿了一点劳务费。那些手里握着几百上千经费的人才是重点。我看到很多那种花了几千万,甚至几亿经费的大项目,其实什么都没做出来。这才是真正的腐败。你们同意我的看法吗?
2013-10-21 15:02
本期嘉宾
金拓:我完全同意,也在前面提到了这一点:经费到了做研究尚且不够的团队手中,怎能腐败呢?腐败的直接根源在于经费在评审和发放环节的不合理,不公正,不科学。
2013-10-21 15:09    
本期嘉宾
聂辉华: 我稍微总结一下。(1)现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很不合理,应该改革,这是共识。管理部门首先要认识到这点,然后才有资格谈监管。否则,一切都是白费劲,不过多了几个倒霉蛋。第二,科研经费管理的重心应该是产出,而不是投入,因为投入是看不见的,而产出是看得见的。第三,提高科研人员基本工资,然后再(同时)加强监管,这才是正确的思路。第四,让所有科研人员头上都高悬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固然有利于有关部门对科研人员的管控,但是将丧失民心,会导致人才外流,得不偿失!
2013-10-21 15:09
sqzhang吕乃基: 科研经费腐败是目前最吸引眼球的。对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普通教师那点科研经费精打细算还不够,何来腐败。最多也就是拿了一点劳务费。那些手里握着几百上千经费的人才是重点。我看到很多那种花了几千万,甚至几亿经费的大项目,其实什么都没做出来。这才是真正的腐败。你们同意我的看法吗?
2013-10-21 15:02
本期嘉宾
吕乃基:有这种情况。不过,腐败与否与经费数量不存在直接相关性
2013-10-21 15:07    
thuwarm金拓: 项目管理经费可以跟项目总经费不挂钩,一个课题组可以根据规模和成果水平评级给定项目管理经费总量。在这个前提下,也许可以让课题组更加专注于把当前项目尽可能做好,而不是想尽办法尽可能弄过量的科研经费。同时,将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与所消耗的科研经费挂钩,根据科研经费消耗的性价比作为一个参数来评价该课题组的产出。
2013-10-21 15:01
本期嘉宾
金拓:从社会自恰的角度看,我们不仅需要解决管理层面的体制问题,还需造就具有自恰式公正的经济基础(或曰经济力量)。这在发达国家,就是中、小技术研发企业群及其周围的技术购买者(大公司)、投资者(风投)等。中、小技术研发企业群是国家产业创新中或曰的因素,是研究型大学的可转化科研产出的评价者和购买者。 当然,我国的专利法、公司法、股市创业板规则必须脱胎换骨,是这个群体能够诞生并生存。
2013-10-21 15:07    
sqzhang聂辉华: 科研经费腐败是目前最吸引眼球的。对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普通教师那点科研经费精打细算还不够,何来腐败。最多也就是拿了一点劳务费。那些手里握着几百上千经费的人才是重点。我看到很多那种花了几千万,甚至几亿经费的大项目,其实什么都没做出来。这才是真正的腐败。你们同意我的看法吗?
2013-10-21 15:02
本期嘉宾
聂辉华:呵呵,我完全同意。科研经费管理部门应该重点打“老虎”,而不是拍“苍蝇”。另外,跟官员贪污腐败、三公经费乱用相比,科研人员能够挪用的经费简直不足挂齿。可惜,这个社会就是充满了民粹主义,我们科研人员这次集体倒霉了。
2013-10-21 15:05    
thuwarm吕乃基: 项目管理经费可以跟项目总经费不挂钩,一个课题组可以根据规模和成果水平评级给定项目管理经费总量。在这个前提下,也许可以让课题组更加专注于把当前项目尽可能做好,而不是想尽办法尽可能弄过量的科研经费。同时,将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与所消耗的科研经费挂钩,根据科研经费消耗的性价比作为一个参数来评价该课题组的产出。
2013-10-21 15:01
本期嘉宾
吕乃基:根据科研经费消耗的性价比作为一个参数来评价该课题组的产出 +++++++++++++++ 有意思的建议。不过,现行政策下,可能下次就不给你那么多钱了。既然少吃草也可以挤奶吗!
2013-10-21 15:05    
thuwarm聂辉华: 项目管理经费可以跟项目总经费不挂钩,一个课题组可以根据规模和成果水平评级给定项目管理经费总量。在这个前提下,也许可以让课题组更加专注于把当前项目尽可能做好,而不是想尽办法尽可能弄过量的科研经费。同时,将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与所消耗的科研经费挂钩,根据科研经费消耗的性价比作为一个参数来评价该课题组的产出。
2013-10-21 15:01
本期嘉宾
聂辉华:这个建议可行。即学校财务处不应该按照比例提取管理费,因为其实管理一个课题的固定成本是类似的。这样可以避免学校竞相比拼科研经费。但同时,必须避免科研考核、教学评估时以科研经费多寡来评比。
2013-10-21 15:04    
sqzhang李宁: 科研经费腐败是目前最吸引眼球的。对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普通教师那点科研经费精打细算还不够,何来腐败。最多也就是拿了一点劳务费。那些手里握着几百上千经费的人才是重点。我看到很多那种花了几千万,甚至几亿经费的大项目,其实什么都没做出来。这才是真正的腐败。你们同意我的看法吗?
2013-10-21 15:02
本期嘉宾
李宁:我同意。刚刚在回复中说过,应该让人头费跟经费总量脱钩。
2013-10-21 15:04    
thuwarm李宁: 项目管理经费可以跟项目总经费不挂钩,一个课题组可以根据规模和成果水平评级给定项目管理经费总量。在这个前提下,也许可以让课题组更加专注于把当前项目尽可能做好,而不是想尽办法尽可能弄过量的科研经费。同时,将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与所消耗的科研经费挂钩,根据科研经费消耗的性价比作为一个参数来评价该课题组的产出。
2013-10-21 15:01
本期嘉宾
李宁:性价比的说法,可操作性不高,因为科学成果的评价是很难定量的。 课题人头费跟经费总量脱钩是很合理的思路。
2013-10-21 15:03    
thuwarm李宁: 2003年,一台笔记本电脑8000块钱,体力劳动者一天工资大概50元。 2013年,一台笔记本电脑4000块钱,体力劳动者一天工资大概是150元。 十年期间,设备费用的增幅远远小于劳务成本的提升,而科研经费在材料费和劳务费的分配一直没有变,这才是出现今天问题的根源,不知各位老师是否赞同我的观点。
2013-10-21 14:50
本期嘉宾
李宁:造成现在的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较直接的思路,是全面借鉴发达国家的那些行之有效的有关规定,而不是以中国特色为理由给很多人特权。
2013-10-21 15:00    
zhfyuan吕乃基: 因为缺乏基本的诚信,所以讨论的这些基本都是白搭。另外,这里谁对经费管理实务比较了解?
2013-10-21 14:50
本期嘉宾
吕乃基:建议科学学和科技政策研究的博士生做这一课题,成为悖论的是,这一课题或许本身还要申报课题!
2013-10-21 15:00    
liuan金拓: 呼吁提高劳务费比例,并加强审计,双管齐下,改变经费管理不合理和加强监管要同步进行。
2013-10-21 14:43
本期嘉宾
金拓:同意,但提高研究生、博士后的劳务费比例应与提高教研人员的薪资同步。
2013-10-21 14:59    
fanhypsy李宁: 请嘉宾倡议,建立一个有管理部门、科学家和其他公众人士参与的委员会,对我国科研人员申请、使用经费的情况进行一次客观、公正、中立的调查。并向全社会公布调查结果。以消弭公众的困惑,也让随意下结论的新闻报道无立足之地。大部分基层科研人员吃着草,吐着牛奶,还要承受精神上的非正常压力。
2013-10-21 14:55
本期嘉宾
李宁:人微言轻,倡议作用不大。
2013-10-21 14:58    
fanhypsy聂辉华: 请嘉宾倡议,建立一个有管理部门、科学家和其他公众人士参与的委员会,对我国科研人员申请、使用经费的情况进行一次客观、公正、中立的调查。并向全社会公布调查结果。以消弭公众的困惑,也让随意下结论的新闻报道无立足之地。大部分基层科研人员吃着草,吐着牛奶,还要承受精神上的非正常压力。
2013-10-21 14:55
本期嘉宾
聂辉华:很好的建议!
2013-10-21 14:58    
zhfyuan聂辉华: 因为缺乏基本的诚信,所以讨论的这些基本都是白搭。另外,这里谁对经费管理实务比较了解?
2013-10-21 14:50
本期嘉宾
聂辉华:诚信要靠制度来建立。比如,建立诚信档案,一旦发现挪用或乱用科研经费,可以通报批评并停止申请课题若干年。
2013-10-21 14:57    
zhfyuan李宁: 因为缺乏基本的诚信,所以讨论的这些基本都是白搭。另外,这里谁对经费管理实务比较了解?
2013-10-21 14:50
本期嘉宾
李宁:前面一句话的因果关系难以理解。后一句话,经费管理实务指什么?我相信三位国内的教授都在国内有科研经费而且有管理科研经费的经验。
2013-10-21 14:57    
fanhypsy金拓: 请嘉宾倡议,建立一个有管理部门、科学家和其他公众人士参与的委员会,对我国科研人员申请、使用经费的情况进行一次客观、公正、中立的调查。并向全社会公布调查结果。以消弭公众的困惑,也让随意下结论的新闻报道无立足之地。大部分基层科研人员吃着草,吐着牛奶,还要承受精神上的非正常压力。
2013-10-21 14:55
本期嘉宾
金拓:不够。需要所有涉及到科研经费的机构和人,权-责相符。
2013-10-21 14:57    
fanhypsy吕乃基: 请嘉宾倡议,建立一个有管理部门、科学家和其他公众人士参与的委员会,对我国科研人员申请、使用经费的情况进行一次客观、公正、中立的调查。并向全社会公布调查结果。以消弭公众的困惑,也让随意下结论的新闻报道无立足之地。大部分基层科研人员吃着草,吐着牛奶,还要承受精神上的非正常压力。
2013-10-21 14:55
本期嘉宾
吕乃基:大力赞同!首先清理,斩断其中形形色色的利益链条,让课题回归其本来面目
2013-10-21 14:57    
thuwarm聂辉华: 2003年,一台笔记本电脑8000块钱,体力劳动者一天工资大概50元。 2013年,一台笔记本电脑4000块钱,体力劳动者一天工资大概是150元。 十年期间,设备费用的增幅远远小于劳务成本的提升,而科研经费在材料费和劳务费的分配一直没有变,这才是出现今天问题的根源,不知各位老师是否赞同我的观点。
2013-10-21 14:50
本期嘉宾
聂辉华:我同意。很多社会科学的研究,主要是靠人力,却不让报销劳务费用,道理何在?当前的主要矛盾是,日益变化的科研规律和僵化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之间的矛盾。
2013-10-21 14:57    
donbin金拓: 主持项目后可以成为有钱的人,有学术权威的人,各位老师同意不?
2013-10-21 14:52
本期嘉宾
金拓:不同意。除非权威前面加些定语,如“当代中国的”等。 相对于其他领域,在科学和技术领域,思想还是有点地位的,尽管在行政部门眼中可能不值钱。
2013-10-21 14:56    
liuan聂辉华: 呼吁提高劳务费比例,并加强审计,双管齐下,改变经费管理不合理和加强监管要同步进行。
2013-10-21 14:43
本期嘉宾
聂辉华:我同意,另外加一条——提高科研人员的基本工资。
2013-10-21 14:56    
donbin吕乃基: 主持项目后可以成为有钱的人,有学术权威的人,各位老师同意不?
2013-10-21 14:52
本期嘉宾
吕乃基:在一定程度上,现在课题成为个人攀登的通道,失去其本来意义,或者被扭曲
2013-10-21 14:55    
liuan聂辉华: 中国的经费管理制度应该从顶层设计,借鉴欧美国家的经验,科学合理的制定新的管理规定,而不是用不合理的制度来逼良为娼,迫使科研工作者出现大面积做账的现象。
2013-10-21 14:40
本期嘉宾
聂辉华:是的。逼良为娼比打击嫖娼更可怕!
2013-10-21 14:55    
donbin李宁: 主持项目后可以成为有钱的人,有学术权威的人,各位老师同意不?
2013-10-21 14:52
本期嘉宾
李宁:同意。这是我国经费管理中很大的弊病。
2013-10-21 14:55    
donbin聂辉华: 主持项目后可以成为有钱的人,有学术权威的人,各位老师同意不?
2013-10-21 14:52
本期嘉宾
聂辉华:应该说,主持项目并且成功地完成了结项的人,可以成为有钱人和有学术权威的人。
2013-10-21 14:55    
bonjourgl聂辉华: 科研经费应该拿出来一部分,专供科普。中国对科普太不重视。你做了什么?为什么做?这也关乎公众知情权——毕竟科研经费也是纳税人的钱。
2013-10-21 12:58
本期嘉宾
聂辉华:我同意。
2013-10-21 14:54    
foreverguest聂辉华: 不是问题,就是想提醒一下,经费分配和经费使用是相关的各自独立的两个问题,在讨论的时候不要混在一起啊!
2013-10-21 10:00
本期嘉宾
聂辉华:对
2013-10-21 14:54    
wshan288聂辉华: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中国科学报的记者王珊,有三个问题想向大家请教。期待回复。 1虽然我国的科研经费总量投入不断上升,但总体投入比重(总量)还很有限。在此现实条件下,科研经费管理应该重点从哪些方面破局,以达到资金使用的透明、公平及高效? 2科研经费向重大项目倾斜,以及管理及监督滞后,导致了目前的项目竞争加剧,也滋生了经费使用不规范、科研腐败等问题。因此,给重大项目瘦身,让中小项目扩容,成为一个呼声很高的观点。对于增加国家队中小项目的支持,您怎么看?如何避免经费被撒胡椒面以及捆绑式圈钱的状况的出现? 3造成经费使用上出现如此大面积和巨大问题很大问题上是因为大多数科研人员的基本工资太低,不同层次之间的科研人员收入差距较大。如何提高科研人员的收入,构建一个合理的科研收入结构,重新坚定广大科研人员对科研的信心?
2013-10-21 14:03
本期嘉宾
聂辉华:你提到的几个问题都是很好、很重要的问题,也是大家关心的问题。第一,我认为科研经费管理首先要转变思路,管理部门的首要职责是“服务”,而不是“管控”。怎样有利于做科研就怎样改革,而不是让管理部门自己减少责任。另外,在管理/服务重心上,应该更多地监控科研的产出,而不是投入,否则就是本末倒置!第二,适当增加项目数量,减少每个项目的平均费用。或者按照科研机构的等级实行一定程度的指标限制,并拿出一部分指标来进行竞标。第三,当前科研经费使用乱象的根源在于,现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很不合理,科研人员工资太低。不解决工资低的问题,监督再严格也难以根本解决问题。先提高基本收入,再加强事后监管。
2013-10-21 14:53    
thuwarm吕乃基: 2003年,一台笔记本电脑8000块钱,体力劳动者一天工资大概50元。 2013年,一台笔记本电脑4000块钱,体力劳动者一天工资大概是150元。 十年期间,设备费用的增幅远远小于劳务成本的提升,而科研经费在材料费和劳务费的分配一直没有变,这才是出现今天问题的根源,不知各位老师是否赞同我的观点。
2013-10-21 14:50
本期嘉宾
吕乃基:重要的是,进入知识社会后,管理依然是工业化的,在管理知识分子的劳动时,依然用对待流水线上的工人一样
2013-10-21 14:53    
zhfyuan金拓: 因为缺乏基本的诚信,所以讨论的这些基本都是白搭。另外,这里谁对经费管理实务比较了解?
2013-10-21 14:50
本期嘉宾
金拓:诚信是制度出来的,是自恰出来的。制度不合理怎能解决诚信问题?
2013-10-21 14:53    
zhangsky金拓: 为什么不搞经费包干制?基金委同一个口子可以同时设好几个基金经理(工资按照市场价格),每个经理掌管的funding包干,经理下发给每个课题组的funding也包干.每到一个基金周期,经理家庭资产严格审计,并进行业绩评比,可以通过国际同行进行,进行基金经理末位淘汰.这样每个人都需要把自己这摊子搞好才行.
2013-10-21 08:32
本期嘉宾
金拓:不错,国家事务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自恰。但是科研经费的管理能否采取基金经理的方式?我并不支持。科研的大多数场合是公益性的,不像基金那样可以通过收益来调控和自恰。其执行效果如何,最终还是由人来评价。在我国现行环境下,或落入人情至上,或简单量化。 若欲施行基金经理的做法,倒是可以对应用转化类的有经济利益回报的项目开展试行。但是,我们的专利法、公司法、股市创业板规则要先变。
2013-10-21 14:50    
tmddlut聂辉华: 关键是大量的经费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动既几千万,几百万。我们应该看看这些人都作出那些东西来了。中国的问题就是学霸的问题,以他们形成小圈子。以这种方式圈地圈钱,然后自娱自乐。这种状态咋解决?
2013-10-21 12:57
本期嘉宾
聂辉华:可以限制每个人主持项目的个数、金额数量。
2013-10-21 14:49    
liuan吕乃基: 中国的经费管理制度应该从顶层设计,借鉴欧美国家的经验,科学合理的制定新的管理规定,而不是用不合理的制度来逼良为娼,迫使科研工作者出现大面积做账的现象。
2013-10-21 14:40
本期嘉宾
吕乃基:不能以已有针对体力劳动的审计方式来管理未知的脑力劳动的过程和成果
2013-10-21 14:49    
flighteer聂辉华: 科研项目申请中,所有的申请均要求项目要有很好的研究基础,请问国家科研体制中,如何解决先期预研基础的经费问题。您如何理解科研经费挪用问题,科研人员为了科研项目的按时顺利完成,往往经常用A项目的经费挪用做B项目的研究,请问这是否构成科研腐败,科研人员的办公经费基本都从科研项目中出,例如办公室的空调、电话、计算机、沙发、文献柜等一般均来自科研项目,因为单位一般最多给配制一套办公桌椅,其它一概不管,请问若使用项目经费购买以上办公用具,是否构成科研腐败?若要杜绝这些现象,那么办公经费从哪里来,我们的制度设计中是否存在促使“科研人员腐败”的陷阱?
2013-10-21 12:02
本期嘉宾
聂辉华:现行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合理,漏洞百出,这是毋庸置疑的。由于不允许科研经费比例的调整,导致这种挪用。关键是,要将科研经费支配的权力还给科研人员,然后管理部门重点监督科研产出,而不是科研投入。因此投入是看不见的,而产出是可见的。
2013-10-21 14:49    
responsability聂辉华: 梅教授是中国科学界的“彭德怀”,说出了实情,说出了真话! 如果高校教授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不发声,不敢发声,任不良媒体胡说八道,误导公众和国家领导人,会让中国的知识分子颜面再次扫地,甚至像文革一样,人身安全都难得到保证。 首先在制度上改革,科研经费支出上,人员费的设计比例要遵循国际惯例(考虑到目前绝大部分一线科研人员的工资和福利收入普遍低于生存刚性支出,人员费主要向他们倾斜),然后加强执法,严厉打击科研腐败,这样一定能得到一线科研人员的一致拍手称快!
2013-10-21 11:51
本期嘉宾
聂辉华:我同意,但是,你要说服管理部门,科研人员不会乱用钱,管理者不会有更多风险。因此,光呼吁不够,必须有可操作性的建议,让大家都减少风险和成本才好。
2013-10-21 14:47    
liuan李宁: 呼吁提高劳务费比例,并加强审计,双管齐下,改变经费管理不合理和加强监管要同步进行。
2013-10-21 14:43
本期嘉宾
李宁:同意您的说法。但我觉得,重要的还是要改变科技经费管理的相关规定,这个要973、863、自然科学基金都做相应规定。另外,提高劳务费,也要有个限度。
2013-10-21 14:47    
liuan吕乃基: 呼吁提高劳务费比例,并加强审计,双管齐下,改变经费管理不合理和加强监管要同步进行。
2013-10-21 14:43
本期嘉宾
吕乃基:赞同!大幅提高知识劳动的价格比例
2013-10-21 14:46    
responsability聂辉华: 您认为国家相关部门和领导制定的这种“我要你产牛奶,但不准你吃牛草”的制度是不是故意设计的?!让大多数科学家在做科研的一开始,就被这种制度设计不可避免的造成“违规”和“违法”。大学教授和高校科研人员的工资待遇根本上就不能维持他们的生计(尤其是一线城市的科研人员,研究水平在中国也是相对最好的),这是每一个科研领导者和科研一线人员都知道的。他们只有两个选择,一是走向社会,走穴,获得另外一部分收入(所谓的不务正业);另外就是把科研做得相对好点,争取科学基金,维持年青时候的所谓的“科学梦”,同时通过不规范的报销来获取些许补助(所谓的违规使用科研经费)。让知识分子带着原罪去做科研,是对知识分子的自尊的致命大忌。 北京为例,一个青椒的刚性支出(否则家庭无法生存下去):60平米的房租是5000 (假定租一辈子房),孩子读书和培养是2-3000每月,家庭生活成本开销一月2-3000,老人赡养2000每月,这样就是每个月至少1万2;而现在大学和科研人员的工资和所有福利加起来,讲师大概是5000,副教授大概是7000,教授也就8-9000左右。这样,所有的工资和福利加起来都少于刚性支出。 国际惯例是:50%以上应该是劳务支出,这个钱不能再省了,考虑到中国的科研人员工资和福利收入少于刚性生存支出,还应该适当加大一些。 任何一个制度设计的底线应该尊重这样一个规律:生存法则大于一切法律原则。 客观上现有的支出原则根本无法实施,真正严格实施的后果是:所有的纵向科研别找科学家,他们都去社会,利用所学所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谋生”去了!
2013-10-21 11:34
本期嘉宾
聂辉华:呵呵,这个问题我不能说得太直白。请看我的一篇博客文章,《所有人都有罪》,http://niehuihuablog.blog.163.com/blog/static/121179895201163074139787/。
2013-10-21 14:45    
kexuegzz金拓: 国家科研经费为什么会出现长期低效率运行而无改变? 项目验收到底有没有? 职称,考核等与项目挂钩合理吗?
2013-10-21 02:37
本期嘉宾
金拓:当有人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执行情况负责,有人对科研资助的评审和发放过程中的徇情舞弊领罚时,问题的解决才有转机。
2013-10-21 14:44    
cauxiao聂辉华: 每次什么改革、反腐,都是抓文教卫体软柿子,而科研领域更是软柿子中的软柿子,欺软 怕硬。其实问题源头和本质还是社会大环境问题、顶层设计问题,都是他们传导至科研领 域的。相比于一些社会问题,科研领域问题就是小巫见大巫! 关键还是要搞清楚源本!治标不治本是没有用的! 个人见解!本人在企业、政府机关、高校都呆过几年!
2013-10-21 13:11
本期嘉宾
聂辉华:我同意。一个媒体朋友说,搞臭学者是最划算的。第一,大学的事情容易引起大家关注;第二,大学没有什么实质权力,不必担心被“跨省”。其实,搞臭了学者等于让这个社会的知识精英群体丧失了推动社会进步的道德优势,这才是最令人担忧的!
2013-10-21 14:44    
flighteer聂辉华: 理工科的研究是无法突击完成的,必须适度超前研究,而超前发展需要克服很多未知的领域,更需要经费的支持,这就需要在科研体制上予以考虑和解决。我们国家由于行政干预极为严重,往往是领导意志决定科研活动,在理工科的科研活动中往往也是首先考虑突击研究,显然采用山寨和模仿国外先进技术成了主流的科研活动思路,这就是中国的科研现状。万钢作为中国的科技部长,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与其在会议室大声呵斥科研人员的腐败,不如修改抑制中国科研的体制问题,这才是科技部长应该做的。你赞成以上看法吗,特别是关于中国科研现状的看法?为此对如何布局中国科研经费,应该有所帮助
2013-10-21 09:26
本期嘉宾
聂辉华:我赞成你的基本观点,但也提醒你,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一样充满不确定性,也需要花钱,也不能有完全的预期。科学的本质是探索未知,对经费使用比例严格控制是没有道理的,应该将重心放在考核结项成果上。
2013-10-21 14:42    
wshan288金拓: 金老师,我个人感觉是大家一直在提要提高科研人员的收入,但是如何提高,有没有一个比较体系性的东西呢,对此,您有什么思考呢
2013-10-21 14:39
本期嘉宾
金拓:照比公务员,提薪就是了。
2013-10-21 14:42    
cauxiao金拓: 每次什么改革、反腐,都是抓文教卫体软柿子,而科研领域更是软柿子中的软柿子,欺软 怕硬。其实问题源头和本质还是社会大环境问题、顶层设计问题,都是他们传导至科研领 域的。相比于一些社会问题,科研领域问题就是小巫见大巫! 关键还是要搞清楚源本!治标不治本是没有用的! 个人见解!本人在企业、政府机关、高校都呆过几年!
2013-10-21 13:11
本期嘉宾
金拓:事实上,对于我国政府科研经费的评审和发放中存在着大量的不公和不科学的现象。这些领域的反腐,基本上没有任何动静,远远落在其他领域的反腐的后面。
2013-10-21 14:41    
liuan李宁: 中国的经费管理制度应该从顶层设计,借鉴欧美国家的经验,科学合理的制定新的管理规定,而不是用不合理的制度来逼良为娼,迫使科研工作者出现大面积做账的现象。
2013-10-21 14:40
本期嘉宾
李宁:完全同意。
2013-10-21 14:41    
jingpeng聂辉华: 当前劳务费低,是大家公认的问题。但是,即使导师有劳务费,怎么监督,切实地用到学生身上?大部分情况下,学生累死累活,没有分享到项目的劳务费(除了强制规定的300元/月之外)。
2013-10-21 09:14
本期嘉宾
聂辉华:没有完美的办法,但是可以结项时查看资金转移证明。例如,我们学校是要求通过财务处将钱划入学生个人账户,这是可以证明的。当然,你问如果学生将钱取出来还给导师怎么办,我没有更好的办法。
2013-10-21 14:41    
zhangsky聂辉华: 为什么不搞经费包干制?基金委同一个口子可以同时设好几个基金经理(工资按照市场价格),每个经理掌管的funding包干,经理下发给每个课题组的funding也包干.每到一个基金周期,经理家庭资产严格审计,并进行业绩评比,可以通过国际同行进行,进行基金经理末位淘汰.这样每个人都需要把自己这摊子搞好才行.
2013-10-21 08:32
本期嘉宾
聂辉华:这也许是一个思路。但中国人死要面子,明明应该采取经济激励的方式,我们偏偏喜欢讲大道理,喜欢讲究“风险”,喜欢讲道德。
2013-10-21 14:39    
liuan李宁: 希望大家对劳务费比例过低的不合理管理规定加大呼吁力度。以前大家还可以通过单位调帐的方式部分解决问题,但是这毕竟是不合规的。随着审计越来越严,财务部门也越来越没办法通过调帐缓解这一不合理现象了
2013-10-21 14:35
本期嘉宾
李宁:合理的做法是,劳务费用来给学生和博士后。很多PI呼吁提高劳务费,是想自己多提一些。这个不能混淆。 科研人员(PI)靠劳务费提高收入的思路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比较好的选择是提高科研人员的基本收入。
2013-10-21 14:39    
T0m金拓: 大部分的经费都流向了试剂耗材,如果这些试剂耗材可以DIY 或回收,就可以极大的节约。尽管如此,可硬性规定你只能买这些东西,不得他用,更不能用于学生“辛苦费”的支出。科研效率[50%劳务费+50%材料费] >> [10%劳务费+90%材料费]
2013-10-21 00:13
本期嘉宾
金拓:我也认为这不合理。这与我国管理文化中一贯地轻一线研究人员,轻思想有关。
2013-10-21 14:39    
chenxlong聂辉华: 我国每年研发投入上万亿元,有没有一个统计其中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由多少钱?比如基金委有多少钱,973有多少钱?
2013-10-21 14:03
本期嘉宾
聂辉华:我相信科技部或基金委是有数的。关键是,很难度量科研投入的产出效率,因为知识具有很强的外溢性质。我觉得,应该有专门的课题研究这个问题,在外国有一门“科学经济学”就是专门研究这个问题的。
2013-10-21 14:38    
jingpeng金拓: 当前劳务费低,是大家公认的问题。但是,即使导师有劳务费,怎么监督,切实地用到学生身上?大部分情况下,学生累死累活,没有分享到项目的劳务费(除了强制规定的300元/月之外)。
2013-10-21 09:14
本期嘉宾
金拓:最近这两年,博士生的津贴已经接近于青椒。即便是普通教授,与博士生的薪资差别也小于美国和日本( 不算留学生的文部省奖学金)。
2013-10-21 14:37    
liuan聂辉华: 希望大家对劳务费比例过低的不合理管理规定加大呼吁力度。以前大家还可以通过单位调帐的方式部分解决问题,但是这毕竟是不合规的。随着审计越来越严,财务部门也越来越没办法通过调帐缓解这一不合理现象了
2013-10-21 14:35
本期嘉宾
聂辉华:要说服管理部门放松劳务费的比例,必须说法管理部门科研人员不会滥用这部分经费,而这又必须提高科研人员的基本工资,或者干脆允许科研人员从课题经费中提取部分工资或奖金。毕竟,科研人员的脑力劳动才是最值钱的,但是在目前的体制下,这部分最值钱的投入偏偏最无价值,这是不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2013-10-21 14:37    
Forsolitude聂辉华: 如果把“经费怎么花”看做一个优化问题,我们是否应该先讨论一下优化目标、约束条件之类的呢?
2013-10-21 14:09
本期嘉宾
聂辉华:很好的思路。目标是“如何服务于科研”和“如何管理科研人员”是完全不同的,约束条件倒是其次。还是那句话,管理部门的目标是“管”,而不是“服务”,这导致目前名目繁多的管理规章和千奇百怪的套现方法,浪费了无数精力。
2013-10-21 14:35    
flighteer金拓: 理工科的研究是无法突击完成的,必须适度超前研究,而超前发展需要克服很多未知的领域,更需要经费的支持,这就需要在科研体制上予以考虑和解决。我们国家由于行政干预极为严重,往往是领导意志决定科研活动,在理工科的科研活动中往往也是首先考虑突击研究,显然采用山寨和模仿国外先进技术成了主流的科研活动思路,这就是中国的科研现状。万钢作为中国的科技部长,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与其在会议室大声呵斥科研人员的腐败,不如修改抑制中国科研的体制问题,这才是科技部长应该做的。你赞成以上看法吗,特别是关于中国科研现状的看法?为此对如何布局中国科研经费,应该有所帮助
2013-10-21 09:26
本期嘉宾
金拓:对于违反科研规律的经费使用规定,我主张以改革的思路,以科研真实的立场,毫不犹豫地暗渡陈仓。但是,用作个人的科研提成则要避免。
2013-10-21 14:35    
T0m聂辉华: 大部分的经费都流向了试剂耗材,如果这些试剂耗材可以DIY 或回收,就可以极大的节约。尽管如此,可硬性规定你只能买这些东西,不得他用,更不能用于学生“辛苦费”的支出。科研效率[50%劳务费+50%材料费] >> [10%劳务费+90%材料费]
2013-10-21 00:13
本期嘉宾
聂辉华:为什么大部分经费用于买试剂呢?因为,第一,劳务费使用比例受限,只好用材料费套现;第二,购买试剂可以获得回扣,而劳务费难以拿回扣。这是监督漏洞问题,也是经费比例不合理问题,但仍然与科研人员收入较低有关。
2013-10-21 14:34    
responsability金拓: 您认为国家相关部门和领导制定的这种“我要你产牛奶,但不准你吃牛草”的制度是不是故意设计的?!让大多数科学家在做科研的一开始,就被这种制度设计不可避免的造成“违规”和“违法”。大学教授和高校科研人员的工资待遇根本上就不能维持他们的生计(尤其是一线城市的科研人员,研究水平在中国也是相对最好的),这是每一个科研领导者和科研一线人员都知道的。他们只有两个选择,一是走向社会,走穴,获得另外一部分收入(所谓的不务正业);另外就是把科研做得相对好点,争取科学基金,维持年青时候的所谓的“科学梦”,同时通过不规范的报销来获取些许补助(所谓的违规使用科研经费)。让知识分子带着原罪去做科研,是对知识分子的自尊的致命大忌。 北京为例,一个青椒的刚性支出(否则家庭无法生存下去):60平米的房租是5000 (假定租一辈子房),孩子读书和培养是2-3000每月,家庭生活成本开销一月2-3000,老人赡养2000每月,这样就是每个月至少1万2;而现在大学和科研人员的工资和所有福利加起来,讲师大概是5000,副教授大概是7000,教授也就8-9000左右。这样,所有的工资和福利加起来都少于刚性支出。 国际惯例是:50%以上应该是劳务支出,这个钱不能再省了,考虑到中国的科研人员工资和福利收入少于刚性生存支出,还应该适当加大一些。 任何一个制度设计的底线应该尊重这样一个规律:生存法则大于一切法律原则。 客观上现有的支出原则根本无法实施,真正严格实施的后果是:所有的纵向科研别找科学家,他们都去社会,利用所学所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谋生”去了!
2013-10-21 11:34
本期嘉宾
金拓:我国大学和研究单位的职工待遇过低应普遍加以解决。目前,在较好的研究型大学找到职位正在接近于发达国家和香港的程度,让教研人员过上较体面的生活的前提已经就绪。但是,靠科研经费的提成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好办法。特别是在我国科研资助的评审很不公正,很不科学的现实下,拿到国家资助的人们和拿不到资助的人们形成较大的收入差,反而会引起更多的问题。
2013-10-21 14:32    
sfwxxx聂辉华: 科研经费真的用到科研活动中去了吗,科研经费的发放是否科学?化别人的钱,为他人办事的科研经费机制是否把薄弱环节管住了?
2013-10-21 00:04
本期嘉宾
聂辉华:你说的是如何监督科研经费使用的问题。我觉得,要监督经费的使用去向是很难的,不如将重心放在监督结果上。如果完成了预期成果,那么即便过程不可能完全控制,也应该是次优的方案。现在的思路是,严防过程,忽视结果,导致立项经费真正的浪费了不少。另外,如果科研人员的基本收入较高,你再提高监督和惩罚力度,那我觉得可以接受。在没有提高科研人员基本收入的情况下,去防范经费套用,这是缘木求鱼。
2013-10-21 14:32    
chenzhifu聂辉华: 我国科研项目的评估机制是什么?虽然科学存在很大的不可预见性,但是项目的完成度也应该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很多研究成果都挂了很多个项目号,这无疑就是一种“互相帮忙”现象。 一个成果挂很多歌项目号应该还算是科研中的小问题,但是还存在一些很大的问题影响了我国研究水平的实质性的提高。比如,成果的真实性--不少人为了评职称、完成项目、申请项目等,找人代写文章的现象比较严重。该如何杜绝或者明显降低这些不良现象呢?
2013-10-20 23:51
本期嘉宾
聂辉华:你的问题其实验证了我刚才回答的一个视角,就是管理立项总是比管理结项更容易,因此有关部门就会把重心几乎全部放在管理立项上。要解决结项问题,必须建立良好的同行评价机制,而这是所有学术评价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中国人讲究人情,短期内要建立可信的同行评价机制比较困难。我的建议是,能否暂时以发表论文的期刊等级作为结项的主要依据?这比讨论每篇文章是否达到或完成了课题任务更容易一些,以后再逐步完善同行评议机制。
2013-10-21 14:30    
jlkou李宁: 我感觉当前出现这种问题的根在:重申请,宽结题。没听说过那个项目不能顺利结题。尤其那些重点、重大项目,对照一下研究目标,完成了多少?发表的论文挂了N多项目号,平均下来一个项目产出了多少?请各位专家指点。
2013-10-18 13:56
本期嘉宾
李宁:老问题了,没有好好解决。
2013-10-21 14:29    
liuan李宁: 经费规定中关于劳务费规定的比例非常低,给实验室学生发补助都有困难,这方面的问题为什么一直没有人来解决?即使课题组组长自己不向经费伸手,为了给实验室学生和职工发补助和工资,也不得不面临经费困境。
2013-10-20 19:31
本期嘉宾
李宁:这是个大家一直在呼吁但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
2013-10-21 14:28    
chenzhifu李宁: 我国科研项目的评估机制是什么?虽然科学存在很大的不可预见性,但是项目的完成度也应该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很多研究成果都挂了很多个项目号,这无疑就是一种“互相帮忙”现象。 一个成果挂很多歌项目号应该还算是科研中的小问题,但是还存在一些很大的问题影响了我国研究水平的实质性的提高。比如,成果的真实性--不少人为了评职称、完成项目、申请项目等,找人代写文章的现象比较严重。该如何杜绝或者明显降低这些不良现象呢?
2013-10-20 23:51
本期嘉宾
李宁:您的问题跟今天的话题关系不大。但是,您提出的问题都是关键性的,大家已经讨论的也很多了。我个人觉得,要注重同行评议,尤其是国际同行评议,而要淡化数文章篇数。
2013-10-21 14:27    
liuan聂辉华: 经费规定中关于劳务费规定的比例非常低,给实验室学生发补助都有困难,这方面的问题为什么一直没有人来解决?即使课题组组长自己不向经费伸手,为了给实验室学生和职工发补助和工资,也不得不面临经费困境。
2013-10-20 19:31
本期嘉宾
聂辉华:有关部门的传统思路还是——管理,而不是服务。设定一个统一的劳务费比例便于管理,但是不便于研究,这是根本冲突。如果真是从为科研人员服务的角度着想,完全应该将经费支配的权力交给科研人员。另外,他们的假设是——每个科研人员都是“小偷”,如果给予太多自主权,就无法管控。因此,有关部门必须转变思路,否则再强的监管也无济于事。
2013-10-21 14:27    
jlkou聂辉华: 我感觉当前出现这种问题的根在:重申请,宽结题。没听说过那个项目不能顺利结题。尤其那些重点、重大项目,对照一下研究目标,完成了多少?发表的论文挂了N多项目号,平均下来一个项目产出了多少?请各位专家指点。
2013-10-18 13:56
本期嘉宾
聂辉华:你说的是一个问题。我理解,这种制度安排的原因在于:第一,管立项比管结项更容易。毕竟,如果不给立项非常简单,而要停止立项,或者将经费追回来就非常困难。第二,负责审计的部门对于结项毫无专长,如果严控结项必然损失他们的利益和权力。
2013-10-21 14:25    
sfwxxx李宁: 科研经费真的用到科研活动中去了吗,科研经费的发放是否科学?化别人的钱,为他人办事的科研经费机制是否把薄弱环节管住了?
2013-10-21 00:04
本期嘉宾
李宁:显然没有吧。要不然大家不会对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这么大了。
2013-10-21 14:25    
T0m李宁: 大部分的经费都流向了试剂耗材,如果这些试剂耗材可以DIY 或回收,就可以极大的节约。尽管如此,可硬性规定你只能买这些东西,不得他用,更不能用于学生“辛苦费”的支出。科研效率[50%劳务费+50%材料费] >> [10%劳务费+90%材料费]
2013-10-21 00:13
本期嘉宾
李宁:科研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的确不合理。
2013-10-21 14:24    
foreverguest金拓: 不是问题,就是想提醒一下,经费分配和经费使用是相关的各自独立的两个问题,在讨论的时候不要混在一起啊!
2013-10-21 10:00
本期嘉宾
金拓:我不觉得是相互独立的。经费到了没有科研思路,没有科学问题,只讲、只会拿经费的人手中(这才是问题的核心),很难用好。 这样的团队和人在中国很多。
2013-10-21 14:24    
zhangsky李宁: 为什么不搞经费包干制?基金委同一个口子可以同时设好几个基金经理(工资按照市场价格),每个经理掌管的funding包干,经理下发给每个课题组的funding也包干.每到一个基金周期,经理家庭资产严格审计,并进行业绩评比,可以通过国际同行进行,进行基金经理末位淘汰.这样每个人都需要把自己这摊子搞好才行.
2013-10-21 08:32
本期嘉宾
李宁:用市场经济规律管科研,尤其是基础研究,恐怕不行。
2013-10-21 14:24    
jingpeng李宁: 当前劳务费低,是大家公认的问题。但是,即使导师有劳务费,怎么监督,切实地用到学生身上?大部分情况下,学生累死累活,没有分享到项目的劳务费(除了强制规定的300元/月之外)。
2013-10-21 09:14
本期嘉宾
李宁:这才是根本问题。美国的科研经费里面的人头费用,是用在博士后和学生身上,教授除了给自己夏天发三个月工资外,是不能按月给自己支付劳务费的。中国的情况正相反,教授拿大头了。
2013-10-21 14:22    
flighteer李宁: 科研项目申请中,所有的申请均要求项目要有很好的研究基础,请问国家科研体制中,如何解决先期预研基础的经费问题。您如何理解科研经费挪用问题,科研人员为了科研项目的按时顺利完成,往往经常用A项目的经费挪用做B项目的研究,请问这是否构成科研腐败,科研人员的办公经费基本都从科研项目中出,例如办公室的空调、电话、计算机、沙发、文献柜等一般均来自科研项目,因为单位一般最多给配制一套办公桌椅,其它一概不管,请问若使用项目经费购买以上办公用具,是否构成科研腐败?若要杜绝这些现象,那么办公经费从哪里来,我们的制度设计中是否存在促使“科研人员腐败”的陷阱?
2013-10-21 12:02
本期嘉宾
李宁:挪用问题,借了还要还的吧?如果不还,多半是腐败了。
2013-10-21 14:21    
Forsolitude金拓: 如果把“经费怎么花”看做一个优化问题,我们是否应该先讨论一下优化目标、约束条件之类的呢?
2013-10-21 14:09
本期嘉宾
金拓:我觉得解决怎么得到可能比解决怎么花更紧迫、更重要。经费到了做研究尚且不够的团队手中,不会乱花的。
2013-10-21 14:21    
wshan288李宁: 李宁老师,您好!我是中国科学报的记者王珊,有个问题想请教您。虽然我国的科研经费总量投入不断上升,但总体投入比重(总量)还很有限。在此现实条件下,科研经费管理应该重点从哪些方面破局,以达到资金使用的透明、公平及高效?
2013-10-21 14:07
本期嘉宾
李宁:1. 不太同意您说的投入比重有限的说法。其实按照我国的社会发展水平,现在的R&D总投入不能算不足。 2. 经费管理规则不合理,这是大家公认的。现在要做的,就是借鉴发达国家已经成功的经验,为我所用。
2013-10-21 14:20    
tmddlut金拓: 关键是大量的经费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动既几千万,几百万。我们应该看看这些人都作出那些东西来了。中国的问题就是学霸的问题,以他们形成小圈子。以这种方式圈地圈钱,然后自娱自乐。这种状态咋解决?
2013-10-21 12:57
本期嘉宾
金拓:我也是科研经费的评审和发放中不合理现象的受害者。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很多,究其首要,依我看在于重大科技项目的执行效果无人负责,无人能够负责。 问题的解决涉及到我国管理层的产生、运作、及责任承担等较根本的体制问题。
2013-10-21 14:18    
Forsolitude李宁: 如果把“经费怎么花”看做一个优化问题,我们是否应该先讨论一下优化目标、约束条件之类的呢?
2013-10-21 14:09
本期嘉宾
李宁:太抽象了,能不能具体点?
2013-10-21 14:17    
wshan288金拓: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中国科学报的记者王珊,有三个问题想向大家请教。期待回复。 1虽然我国的科研经费总量投入不断上升,但总体投入比重(总量)还很有限。在此现实条件下,科研经费管理应该重点从哪些方面破局,以达到资金使用的透明、公平及高效? 2科研经费向重大项目倾斜,以及管理及监督滞后,导致了目前的项目竞争加剧,也滋生了经费使用不规范、科研腐败等问题。因此,给重大项目瘦身,让中小项目扩容,成为一个呼声很高的观点。对于增加国家队中小项目的支持,您怎么看?如何避免经费被撒胡椒面以及捆绑式圈钱的状况的出现? 3造成经费使用上出现如此大面积和巨大问题很大问题上是因为大多数科研人员的基本工资太低,不同层次之间的科研人员收入差距较大。如何提高科研人员的收入,构建一个合理的科研收入结构,重新坚定广大科研人员对科研的信心?
2013-10-21 14:03
本期嘉宾
金拓:这个问题有点大,需要较大的篇幅回答。 首先,我国科研经费的评审和使用效果无人真正负责,造成评审不公、不科学无人监管、无处申述、无人考核。 其次,所谓不撒胡椒面的说法由来已久,有合理的成分,更多的是我国一贯的只热衷于科研资源的汇集和整合;不重视科研的思路和思想。我们在整合资源上远远强过美国,在科研思路上与美国同行(以多数计)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 无论是基础研究的重大或重要发现,还是技术研究(engineering sciences)的颠覆性研究多数情况下都是小概率事件,是计划不出来的。 我主张,我们减少重大,增加中等资助金额的项目和面上项目。
2013-10-21 14:16    
Forsolitude吕乃基: 如果把“经费怎么花”看做一个优化问题,我们是否应该先讨论一下优化目标、约束条件之类的呢?
2013-10-21 14:09
本期嘉宾
吕乃基:是的。所讨论的议题往往回去涉及或绕不开“上游”的问题,不过这样一来可能就更说不清楚了。建议“上游”点到,着重说本题
2013-10-21 14:15    
liuan吕乃基: 经费规定中关于劳务费规定的比例非常低,给实验室学生发补助都有困难,这方面的问题为什么一直没有人来解决?即使课题组组长自己不向经费伸手,为了给实验室学生和职工发补助和工资,也不得不面临经费困境。
2013-10-20 19:31
本期嘉宾
吕乃基:有必要区分知识类型的劳动和体力劳动,制定两种或多种报酬标准
2013-10-21 14:12    
responsability金拓: 梅教授是中国科学界的“彭德怀”,说出了实情,说出了真话! 如果高校教授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不发声,不敢发声,任不良媒体胡说八道,误导公众和国家领导人,会让中国的知识分子颜面再次扫地,甚至像文革一样,人身安全都难得到保证。 首先在制度上改革,科研经费支出上,人员费的设计比例要遵循国际惯例(考虑到目前绝大部分一线科研人员的工资和福利收入普遍低于生存刚性支出,人员费主要向他们倾斜),然后加强执法,严厉打击科研腐败,这样一定能得到一线科研人员的一致拍手称快!
2013-10-21 11:51
本期嘉宾
金拓:我支持梅教授对于改善科技人员待遇的呼吁。我也认为科研人员的待遇应普遍提高。但是,我觉得应对科研经费的“挪用”进行一下分类和区隔。属于经费的发放(时间、金额、死计划等)方式必然影响研究工作的部分,一定要以改革的思路,在执行中进行修正,否则将一事无成。但是对于转化为个人收入的挪用则应避免。基层科研人员脱贫不能靠这个。 改革必然会突破不合理的规则。但是公私之间做些区分,才有效果。毕竟争取合理的利益与避免利益冲突都是必要的。
2013-10-21 14:08    
wshan288吕乃基: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中国科学报的记者王珊,有三个问题想向大家请教。期待回复。 1虽然我国的科研经费总量投入不断上升,但总体投入比重(总量)还很有限。在此现实条件下,科研经费管理应该重点从哪些方面破局,以达到资金使用的透明、公平及高效? 2科研经费向重大项目倾斜,以及管理及监督滞后,导致了目前的项目竞争加剧,也滋生了经费使用不规范、科研腐败等问题。因此,给重大项目瘦身,让中小项目扩容,成为一个呼声很高的观点。对于增加国家队中小项目的支持,您怎么看?如何避免经费被撒胡椒面以及捆绑式圈钱的状况的出现? 3造成经费使用上出现如此大面积和巨大问题很大问题上是因为大多数科研人员的基本工资太低,不同层次之间的科研人员收入差距较大。如何提高科研人员的收入,构建一个合理的科研收入结构,重新坚定广大科研人员对科研的信心?
2013-10-21 14:03
本期嘉宾
吕乃基:王老师好! 有必要对政府如教育部和科技部目前所拥有的课题费资源和分配政策做全面梳理,先了解现状,而不是凭感觉
2013-10-21 14:06    
wshan288李宁: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中国科学报的记者王珊,有三个问题想向大家请教。期待回复。 1虽然我国的科研经费总量投入不断上升,但总体投入比重(总量)还很有限。在此现实条件下,科研经费管理应该重点从哪些方面破局,以达到资金使用的透明、公平及高效? 2科研经费向重大项目倾斜,以及管理及监督滞后,导致了目前的项目竞争加剧,也滋生了经费使用不规范、科研腐败等问题。因此,给重大项目瘦身,让中小项目扩容,成为一个呼声很高的观点。对于增加国家队中小项目的支持,您怎么看?如何避免经费被撒胡椒面以及捆绑式圈钱的状况的出现? 3造成经费使用上出现如此大面积和巨大问题很大问题上是因为大多数科研人员的基本工资太低,不同层次之间的科研人员收入差距较大。如何提高科研人员的收入,构建一个合理的科研收入结构,重新坚定广大科研人员对科研的信心?
2013-10-21 14:03
本期嘉宾
李宁:问题太多了,没法一一回答。
2013-10-21 14:05    
chenxlong李宁: 我国每年研发投入上万亿元,有没有一个统计其中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由多少钱?比如基金委有多少钱,973有多少钱?
2013-10-21 14:03
本期嘉宾
李宁:有统计,都是公开的。
2013-10-21 14:04    
flighteer李宁: 理工科的研究是无法突击完成的,必须适度超前研究,而超前发展需要克服很多未知的领域,更需要经费的支持,这就需要在科研体制上予以考虑和解决。我们国家由于行政干预极为严重,往往是领导意志决定科研活动,在理工科的科研活动中往往也是首先考虑突击研究,显然采用山寨和模仿国外先进技术成了主流的科研活动思路,这就是中国的科研现状。万钢作为中国的科技部长,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与其在会议室大声呵斥科研人员的腐败,不如修改抑制中国科研的体制问题,这才是科技部长应该做的。你赞成以上看法吗,特别是关于中国科研现状的看法?为此对如何布局中国科研经费,应该有所帮助
2013-10-21 09:26
本期嘉宾
李宁:这是另外的问题,跟今天的主题不太相关。
2013-10-21 14:04    
foreverguest吕乃基: 不是问题,就是想提醒一下,经费分配和经费使用是相关的各自独立的两个问题,在讨论的时候不要混在一起啊!
2013-10-21 10:00
本期嘉宾
吕乃基:中肯的建议
2013-10-21 14:03    
flighteer金拓: 科研项目申请中,所有的申请均要求项目要有很好的研究基础,请问国家科研体制中,如何解决先期预研基础的经费问题。您如何理解科研经费挪用问题,科研人员为了科研项目的按时顺利完成,往往经常用A项目的经费挪用做B项目的研究,请问这是否构成科研腐败,科研人员的办公经费基本都从科研项目中出,例如办公室的空调、电话、计算机、沙发、文献柜等一般均来自科研项目,因为单位一般最多给配制一套办公桌椅,其它一概不管,请问若使用项目经费购买以上办公用具,是否构成科研腐败?若要杜绝这些现象,那么办公经费从哪里来,我们的制度设计中是否存在促使“科研人员腐败”的陷阱?
2013-10-21 12:02
本期嘉宾
金拓:我觉得应对科研经费的“挪用”进行一下分类和区隔。属于经费的发放(时间、金额、死计划等)方式必然影响研究工作的部分,一定要以改革的思路,在执行中进行修正,否则将一事无成。但是对于转化为个人收入的挪用则应避免。基层科研人员脱贫不能靠这个。
2013-10-21 14:03    
flighteer吕乃基: 科研项目申请中,所有的申请均要求项目要有很好的研究基础,请问国家科研体制中,如何解决先期预研基础的经费问题。您如何理解科研经费挪用问题,科研人员为了科研项目的按时顺利完成,往往经常用A项目的经费挪用做B项目的研究,请问这是否构成科研腐败,科研人员的办公经费基本都从科研项目中出,例如办公室的空调、电话、计算机、沙发、文献柜等一般均来自科研项目,因为单位一般最多给配制一套办公桌椅,其它一概不管,请问若使用项目经费购买以上办公用具,是否构成科研腐败?若要杜绝这些现象,那么办公经费从哪里来,我们的制度设计中是否存在促使“科研人员腐败”的陷阱?
2013-10-21 12:02
本期嘉宾
吕乃基:不好意思,来晚了 编辑部老师好,各位好!
2013-10-21 14:02    
foreverguest李宁: 不是问题,就是想提醒一下,经费分配和经费使用是相关的各自独立的两个问题,在讨论的时候不要混在一起啊!
2013-10-21 10:00
本期嘉宾
李宁:谢谢。同意。
2013-10-21 14:01    
tmddlut李宁: 关键是大量的经费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动既几千万,几百万。我们应该看看这些人都作出那些东西来了。中国的问题就是学霸的问题,以他们形成小圈子。以这种方式圈地圈钱,然后自娱自乐。这种状态咋解决?
2013-10-21 12:57
本期嘉宾
李宁:这是个非常明显的问题,但是跟今天的话题关系不大呀。
2013-10-21 14:00    
bonjourgl李宁: 科研经费应该拿出来一部分,专供科普。中国对科普太不重视。你做了什么?为什么做?这也关乎公众知情权——毕竟科研经费也是纳税人的钱。
2013-10-21 12:58
本期嘉宾
李宁:科普有专门经费渠道吧,我们国家还有个科普研究所呢。
2013-10-21 13:59    
cauxiao李宁: 每次什么改革、反腐,都是抓文教卫体软柿子,而科研领域更是软柿子中的软柿子,欺软 怕硬。其实问题源头和本质还是社会大环境问题、顶层设计问题,都是他们传导至科研领 域的。相比于一些社会问题,科研领域问题就是小巫见大巫! 关键还是要搞清楚源本!治标不治本是没有用的! 个人见解!本人在企业、政府机关、高校都呆过几年!
2013-10-21 13:11
本期嘉宾
李宁:我觉得科研系统也要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吧。 勿以恶小而为之。
2013-10-21 13:59    
bonjourgl金拓: 科研经费应该拿出来一部分,专供科普。中国对科普太不重视。你做了什么?为什么做?这也关乎公众知情权——毕竟科研经费也是纳税人的钱。
2013-10-21 12:58
本期嘉宾
金拓:我觉得科普应纳入教育经费。
2013-10-21 13:55    
主持人
科学网编辑部: 孙学军博文《给研究人员多一些尊严》中国科研人员在整体上是一个比较清廉的人群。一方面可以有机会大批贪污的人在科研人员队伍中并不高,许多人的研究经费连完成课题都不那么充足,你让他贪污他都没有太大兴趣,而且这些科研人员的比例又是相当高的。总体上,我觉得作为社会中的精英或准精英阶层,科研人员应该有让人羡慕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让这些人活地更高尚更脱俗更富裕一些,也许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不要用牛吃草挤牛奶的寓言来调侃他们,科研人员都是普通人,需要更多尊严,至少应该有尊严地活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174-714018.html
2013-10-19 23:35
主持人
科学网编辑部: 金冬雁:《科研经费的预算和使用必须讲求科学性和灵活性》科研工作是创造性的劳动,具有不可预测性和多变性。完全按计划书照表操课,肯定做不出一流的科研。根据科研工作的特点和一般规律,完全按原有的预算来使用经费既无必要也不可能。但是,从科研管理和审计的角度出发,科研经费的预算和使用也确有必要实行严格的监督,否则用经费包二奶一类的事件还会发生。如何平衡上述两方面的要求,是摆在各国资助及监督机构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6627-475021.html
2013-10-19 23:29
主持人
科学网编辑部: 周耀旗博文《美国科研经费的管理?》:美国的科研经费的管理主要是通过经费管理秘书来执行的。哪些可报,哪些不可报主要秘书控制。秘书是不会灵活变通的。不然的话秘书就是失职了,会丢工作的。至于差旅费,只有开会的费用能报销,而且只报我个人的,不允许报家人的。秘书会要一个会议议程来定下开始和结束的日期。其他日期(超过一天以上)是不能报的。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72757-468074.html
2013-10-19 23:27
主持人
科学网编辑部: 科技部长屁股坐在哪里?,聂辉华,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16896-732959.html
2013-10-18 13:43
主持人
科学网编辑部: 科研经费迷途:潜规则下的扭曲人性,聂辉华,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16896-733444.html
2013-10-18 13:42
主持人
科学网编辑部: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在万钢与梅新育之间,吕乃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0844-733363.html
2013-10-18 1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