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an张海霞: 人都是喜欢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不是换个身份从学生角度考虑问题。这种情况在大多数的导师们身上更容易得到体现,导师们从心理上觉得自己是指导地位,固执的坚持自己的绝对正确,从而忽视了学生们的正常个人诉求。师生之间的隔阂自然越来越大,几年下来,厌倦的是实验室和研究。程老师的博文中叙述的整体感觉就是自我感觉良好,但是从学生角度多考虑考虑也许是有益的
2012-11-15 11:21
本期嘉宾
张海霞:互相理解,不仅是导师理解学生、学生也要真诚地跟老师交流自己的想法,这很重要。导师要引导、指导和辅导。
2012-11-15 14:13    
科学网编辑部谢强: 新浪网友graffitoo:我有一大学同学,敦煌学博士后出站,宁愿去宁波一个学校教邓论也不愿意去搞科研,太苦了。//@graffitoo: 理科科研尚且如此,文科更悲催,我的老师能在枯燥的敦煌学中发现乐趣,他们那一代上山下乡当煤矿工人,所以把研究当做精神伊甸园。我做不到,我觉得碌碌无为挺好的,它意味着生活安定
2012-11-15 13:34
本期嘉宾
谢强:各人的兴趣不同,不必强求。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没有错误
2012-11-15 14:13    
yuhailiang吴宝俊: 这这个社会了,除了“科研”,那些地方还需要高层次人?那些地方有可能比“科研”更加能够做出踏踏实实的“贡献”?
2012-11-15 08:00
本期嘉宾
吴宝俊:哪个地方都缺人才啊。人才都跑了,留不住。如何能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是大佬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2012-11-15 14:12    
主持人
科学网编辑部: 各位网友,大家好!本次“逃离”科研在线访谈因时间原因已经结束。感谢嘉宾和网友的热情参与和讨论!鉴于时间原因,新浪微博、北大、清华等高校BBS、人人网等其他网站上的网友问题无法一并转发提交给嘉宾,如网友仍需交流,请到嘉宾科学网博客上进行互动!
2012-11-15 14:11
wangyu1吴宝俊: 老师,你觉得对于做科研,是努力进入某个行业后产生兴趣,还是先直觉觉得自己感兴趣才去做?
2012-11-15 13:23
本期嘉宾
吴宝俊:都可以。但我认为,在没接触过一个行业前的兴趣,未必是真兴趣,要真正接触一下才知道自己适合不适合。这跟谈恋爱差不多,你看一个女孩挺迷人,未必真的适合你,要交往接触一下才见分晓。
2012-11-15 14:11    
lj199053谢强: 老师,您认为老师与学生之间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关系最有助于教与学。我周围的老师很多极爱面子,但本身也有不少问题,作为一个学生,我非常想跟老师交流提出这些问题,但是我很担心,这样做他们该如何看我。我知道大多数的人都喜欢与自己观点相同的人,都喜欢被肯定,但是人不可能都对,只要是人,必有不同。我想以平等的朋友的身份去跟老师交流,这现实吗,或者在中国老师和学生本来就是不平等的。
2012-11-14 20:05
本期嘉宾
谢强:可能是你过虑了。在科研的路途上,师生是平等的。有问题就需要提出来,特别是自己的观点。
2012-11-15 14:11    
dfeijtgf张海霞: 科研一直都是“贵族和富人们的业余爱好”。现在的博士生活现状与之的差别是否是“逃离科研”的就要原因!
2012-11-15 13:33
本期嘉宾
张海霞:个人认为钱不是主要因素,关键是博士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干什么?自己的价值和社会责任是什么?所以才会出现这么多的问题。
2012-11-15 14:11    
本期嘉宾
吴宝俊: 今天的问题有四百多,不能一一回复,我中间还断网了10分钟,对不住各位了。
2012-11-15 14:09
科学网编辑部张海霞: 新浪网友水瓶座牛奶猫:导师应当尊重学生的研究意愿。乖,听话,其实只是导师希望得到一个好工具,为自己的研究兴趣找把好的开山斧,而不是一个好学生。好学生应该自己能够为自己的兴趣披金斩棘,找到最终的答案。80后算是隐忍的一代,接受新思想,渴望着新变革,但其实真正叛逆的却没几个。因为我们懂得师者或父辈的心。
2012-11-15 13:50
本期嘉宾
张海霞:关键是教育的过程中没有教会每个人独立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定位,所以盲从、隐忍,希望以后多一些独立思考。
2012-11-15 14:09    
boer谢强: 人对于科学的追求动机,到底应该看成是个人的追求为主呢?还是对社会做贡献为主?
2012-11-15 10:58
本期嘉宾
谢强:两者兼而有之。现在学科划分已经很细了,纯粹做出那种轰动性的科研成果的机会已经很少了
2012-11-15 14:09    
yaojifeng吴宝俊: 很喜欢宝哥的态度和做事的方式,但是对于现在的寒门学子来说,通过读书实现生活地位的改变还是主要的一条途径,所以才会有这么多家境普通的孩子在进了科研院校为自己的未来苦苦奋斗, 但是国内的科研体制和科研环境又是如此,内心又在苦苦纠结。倘若他们放弃科研走向社会,又比同龄人落后四五年,这是何等的悲哀啊
2012-11-15 13:24
本期嘉宾
吴宝俊:也不一定比别人落后四五年吧。读书还是有用的,钱可能少点,但户口还是能落的嘛。^_^
2012-11-15 14:08    
jxzhaojie张海霞: 你们对优秀中学教师选择科研怎么看?
2012-11-14 18:42
本期嘉宾
张海霞:中学教师以教学为主,不提倡以科研为主,可以带领学生做些创新尝试和启发。
2012-11-15 14:08    
科学网编辑部谢强: 新浪网友罗祾与小箭猪: 这是亚洲老板的通病,对于一个科学家的成长来说,最重要的是培养兴趣,而不是死压出成绩。
2012-11-15 13:41
本期嘉宾
谢强:是的。兴趣的培养非常重要。
2012-11-15 14:07    
科学网编辑部张海霞: 新浪网友达耳闻Darwin:个人自由和社会责任的矛盾该如何选择?至少在现实上,社会、家庭都教给我们应该选择前者,而学校灌输的理想式教育才提倡后者。没有这方面理想的人,即使天赋很高,也很容易随大流作了平庸的选择(不能算错)。
2012-11-15 13:47
本期嘉宾
张海霞:严重赞同!理想教育、社会责任教育应该是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成材的精神支撑,现在我们严重缺失了。
2012-11-15 14:06    
科学网编辑部吴宝俊: 新浪网友包子脸水饺心:天资聪颖的人,不一定非要做科研。不做科研,不一定是因为钱少、没理想。你爱惜他的智商,却不爱惜他的性格和内心的想法,只希望他在那,听话的聪明,做你想象中的人。
2012-11-15 13:42
本期嘉宾
吴宝俊:嗯,人各有志,互相尊重。历史缺了谁,都照样前进。
2012-11-15 14:06    
lbxian谢强: 教授,真正做科研的人必须有个性,有自己的观点?有时专断与执著没有错,但在外人看来,那是一种病态.你的观点是什么?
2012-11-14 19:07
本期嘉宾
谢强:正真的大科学家都是极有个性的,甚至很多都是有偏执性格的人。科研有时候是需要一根筋的。呵呵
2012-11-15 14:06    
科学网编辑部吴宝俊: 新浪网友VicFengHunt:科研生活绝对是各行各业所有生活里面最惬意的,如果体会不了这一点,第一,这个人不适合做科学;第二,这个人肯定也做不出来什么名堂。
2012-11-15 13:25
本期嘉宾
吴宝俊:不同意。这年头谁都觉得别人过得比自己舒服,等自己到别人的位置上,才能体会到别人的不易。你说这话前,应该先去做半年科研,泡半年实验室,过半年每个月一千块生活费,没有美眉陪的生活再说。
2012-11-15 14:05    
rubyrobin张海霞: 我们实验室就很有代表性,有的学生连我们都能看出来是科研的好苗子,可因为导师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指导,应该说根本就没有能力来指导学生,导致学生一步步丧失了兴趣和信心,最后选择逃离。国家难道不应该对导师的能力和资格以及人品进行审查吗?从国外镀金回来荼毒学生,是否是浪费国家资源?
2012-11-15 13:15
本期嘉宾
张海霞:确实需要有导师的退出机制。
2012-11-15 14:05    
boxcar谢强: 请问: 教授忽然不在第一线做科研了,转而去做领导或者出去开公司,算不算“逃离科研”?
2012-11-14 19:06
本期嘉宾
谢强:当然是逃离了。关键是这些人都是科研“成功”的典范呀
2012-11-15 14:04    
cheng234张海霞: 很多研究生反应,在中国还有世界其它地方也类似,都觉得研究生就是导师的廉价劳动力...
2012-11-15 13:41
本期嘉宾
张海霞:严重抗议这类以讹传讹的谣言:老师中负责任和为学生培养尽心尽力的是大多数。
2012-11-15 14:04    
boxcar谢强: 逃离科研,或许是因为娃们遭遇了“钱学森”之问: 钱之问 学之问 森之问 ^_^
2012-11-14 19:27
本期嘉宾
谢强:吕老师肯定知道答案了。钱老先生问得太多了。呵呵
2012-11-15 14:03    
yesyjs张海霞: 老师您好! 深深感到程老师、张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能有这样的导师是多么大的荣幸。 我本身就是控制专业的,已报送读研,但是对于读博还没有明确的了解,作为学生应该怎样更好地为研究生做准备呢?
2012-11-15 13:51
本期嘉宾
张海霞:做主要的是准备好自己的心态:积极、乐观、勇于面对挑战并且开始独立思考,学会提出自己的观点、尝试做自己内心里想做的事。
2012-11-15 14:02    
本期嘉宾
程代展: (3) 高校和科研院所待遇低, 是人才流失的一大原因. 还拿我的学生说罢, 他到的中学可以给他提供住房和不错的工资. 他们说, 他如果到大学, 要奋斗五到十年才能达到这个水平. 据我所知, 他家境欠佳, 他面临生活的压力. 正像许多参加讨论的年轻人说的, 大学的青年教师工资低, 没住房. 许多得了博士学位的年轻人, 他们多半都小三十了, 面临着结婚生子的压力, 靠空洞的 “理想”, “事业”, “追求” 等能拴得住他们吗? (4) 虽然近年来国家对教育与科研的经费投入不断增加, 但目前高校与科技机构经费分配极不合理. 少数特权者占有大量资源, 各种基金重叠分配. 而身缠多金的“学术带头人”却常常只是“学术捎客”, 弄了钱让下面的年轻人干活, 自己挂名. 国家应当更多关心那些高校和科研院所中的“小博士”们的疾苦, 给他们创造安心工作的条件, 他们才是科研的主力. 再强调一次, 高校和科研院所中的贫富悬殊一点不比社会上轻. 最后, 谢谢所有网上给我留言的朋友. 也感谢那么多给我打电话、发 E-mail的朋友. 十八大刚过, 愿它给年轻学子带来实质性的改善, 中国的科技进步归根到底靠的是他们.
2012-11-15 14:02
wlh3939吴宝俊: 对程老师,程老师,经过这件事情,会对您产生负面影响吗?
2012-11-15 13:36
本期嘉宾
吴宝俊:程老师是个不错的老师,希望他别太难过。
2012-11-15 14:02    
yuhailiang谢强: 这这个社会了,除了“科研”,那些地方还需要高层次人?那些地方有可能比“科研”更加能够做出踏踏实实的“贡献”?
2012-11-15 08:00
本期嘉宾
谢强:俞老师想必一直在学校。高层次的人才到了哪里都会有所作为。科研只是选择之一
2012-11-15 14:01    
科学网编辑部张海霞: 新浪网友Artin-不二:已经生活无忧的老师,是很难体会苦逼博士的郁闷的。拿个千把块钱的补贴,没日没夜想问题,编程序算结果,头发都少了,关键的,做得这些玩意还不是自己喜欢的。好不容易毕业了还得考虑能不能找个体面的工作,有没有户口。如果那哥们家里是一般的家庭,北京中学的待遇和一个户口,是可能打动他。
2012-11-15 13:49
本期嘉宾
张海霞:别这样,我们都是从学生和青椒做过来的,怎么会不了解做学生的苦衷呢?只是感到责任更大。
2012-11-15 14:01    
本期嘉宾
程代展: (3) 网上许多年轻朋友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 应当尊重年轻人选择自己生活道路的权利. 我的学生其实也说过, 他的价值观和我不一样. 我接受了大家的观点, 中午给他发了个 E-mail, 告诉他 (他现在还在去美国的飞机上) : 不管他最终的选择是什么, 我都支持他. (4) 中午, 一位清华年轻教授给我来电话, 他曾是我的博士后, 他用自己的经历给我上了一课: 他是正宗清华子弟兵, 从本科到博士, 在清华上了十年. 然后跟我做了两年博士后. 也是一个极聪明的好学生. 但上完博士后他却要去公司, 当时我也很不理解. 他说, 他当时也是厌倦了学校和科研所的生活, 想过一种新的生活. 他后来又回了清华, 而且做得很好. 我相信, 我的这位学生如果真喜欢科研, 将来某一天他也会回归的.
2012-11-15 14:01
科学网编辑部吴宝俊: 新浪网友罗祾与小箭猪: 这是亚洲老板的通病,对于一个科学家的成长来说,最重要的是培养兴趣,而不是死压出成绩。
2012-11-15 13:41
本期嘉宾
吴宝俊:这话跟领导说吧,政策都是领导定的。
2012-11-15 14:01    
本期嘉宾
程代展: 因为明天一早就要飞成都开会, 科学网的访谈参加不了了, 就以这篇博文作为我的答卷罢. 那是一个难眠之夜过后, 自己坐在办公室, 想到此时我的学生可能正在签约, 心头怅然若失, 手中的工作做不下去, 就将心里话写成《昨夜无眠》. 没想到这成了引玉之砖, “一石激起千重浪”. 说明“如何培养学生”,“怎样才能将有天分的学生留在科研第一线” 等问题是科学网上的青年学生和老师们共同关心的焦点. 事件本身和所有网友的意见, 都给我启迪, 催我反思. 现在将我反思的心得提交出来, 算我的回答, 也算我的致谢, 当然, 还是一块再次的抛砖. (1) 我的最大错误是把学生当作我自己的“替身”, 盼着自己没有实现的人生梦想能在他身上实现. 但他是有血有肉、有个性、有想法的年青人, 我却把他当作自己的创造物. 我想让他吸取我人生的教训、克服我身上的弱点. 潜意识里我是在制造完美的自我. 我时时在他身上寻找年轻时我的影子, 我觉得我对他倾注了无数心血和真诚的爱, 实际上也许我却成了说一不二的暴君, 强迫他按我的意志去念书, 去做研究. 也许正是这个让他厌倦了科研. (2) 我只关心他的三件事: 数学基础打得怎么样? 英语口语讲得怎么样? 科研做得怎么样? 对于他个人的思想感情, 生活, 以及家庭情况等都知之甚少. 两人见面, 除了学术还是学术, 没有朋友般的交心, 更没有刻意培养他对学术的兴趣. 对学生, 我只有梆梆控制, 却无视反馈.
2012-11-15 14:00
hekai571吴宝俊: 研一觉得导师挺牛,研二觉得院士挺牛,研三觉得诺奖挺牛,现在研四,觉得读博挺傻!科研就是一个阈值上升的过程,越到后面,越没有快乐。没有人关心你在做什么,只关心你最后能不能出成果。冷漠啊。。。
2012-11-15 13:46
本期嘉宾
吴宝俊:这世界不在乎你是谁,只在乎你能做什么,你做过什么。
2012-11-15 14:00    
zjbioch谢强: 尽量让有科研兴趣的学生继续选择做科研,您有什么建议?
2012-11-14 17:41
本期嘉宾
谢强:培养和保护学生的科研兴趣,让他们体会到科研的愉悦
2012-11-15 14:00    
hekai571张海霞: 研一觉得导师挺牛,研二觉得院士挺牛,研三觉得诺奖挺牛,现在研四,觉得读博挺傻!科研就是一个阈值上升的过程,越到后面,越没有快乐。没有人关心你在做什么,只关心你最后能不能出成果。冷漠啊。。。
2012-11-15 13:46
本期嘉宾
张海霞:看来我们需要改革导师制度,对不负责任的老师要有退出机制,免得害人害己。
2012-11-15 13:59    
主持人
科学网编辑部: 因程代展老师因今日在外地出差,无法在线参加讨论。经程代展老师委托,科学网编辑部将代程代展老师发布他为本次访谈所写的观点文字全文。
2012-11-15 13:59
alfredhc吴宝俊: 在中国做科研,1)有太多的形式主义,太多的总结汇报、太多的各种可有可无会议。年轻人精力太难集中。)对年轻人要求很多,已经升上去的就算不作为也不会有什么影响。3)必须要出国,哪怕只是出去玩一年。我们学习不出国一年无法申请高级职称。这就是现状。要让更多的年轻人继续走崎岖的科研之路,确实很难。
2012-11-15 13:51
本期嘉宾
吴宝俊:加油吧
2012-11-15 13:58    
rubyrobin张海霞: 一个导师的招生人数是否没有限制性,我们这边一个实验室二三十个学生,多的都四十几个,导师根本就指导不过来,而且导师和学生就是雇佣关系,跟资本家剥削阶级没有什么区别,那为什么不逃离?
2012-11-15 13:20
本期嘉宾
张海霞:你是哪个大学的?其实很多学校都是招生人数严格限制的,一个导师一年最多2个学生的样子,很多还不到。
2012-11-15 13:58    
科学网编辑部吴宝俊: 新浪网友小青椒youyun:导师平时很少跟学生交流未来规划,只是让他不断做课题,做伤了。。。导师要觉得是个好苗子,平时应该多跟他交流学生生涯,让他全面了解这方面的情况,体会到科研的乐趣。论文发得多不见得真的对科研感兴趣,论文写太多的确会让人有想吐,再也不想写的感觉。
2012-11-15 13:45
本期嘉宾
吴宝俊:做科研要靠自己,靠老板是不行的。
2012-11-15 13:58    
xixun09吴宝俊: 世界上最亲的人不是父子,是师徒。父子之亲,只有父亲对儿子亲,几时见到子对父亲?儿子把父母之亲视做当然,学生把老师之亲,视做报答。多渴望这样的师徒之情
2012-11-15 13:24
本期嘉宾
吴宝俊:别。我不喜欢把导师与学生定义为父子这样的关系,因为新中国这几代爸爸们都不太懂教育,也不懂如何尊重人。你把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定义为父子,迟早闹矛盾。
2012-11-15 13:57    
科学网编辑部张海霞: 新浪网友graffitoo:我有一大学同学,敦煌学博士后出站,宁愿去宁波一个学校教邓论也不愿意去搞科研,太苦了。//@graffitoo: 理科科研尚且如此,文科更悲催,我的老师能在枯燥的敦煌学中发现乐趣,他们那一代上山下乡当煤矿工人,所以把研究当做精神伊甸园。我做不到,我觉得碌碌无为挺好的,它意味着生活安定
2012-11-15 13:34
本期嘉宾
张海霞:我替樊锦诗老师感到遗憾。
2012-11-15 13:57    
liyanflying吴宝俊: 请吴老师不要攻击女生,就算是现在从事科研的人,真正感兴趣的又有多少个,公务员队伍中男的比例也很高
2012-11-15 13:51
本期嘉宾
吴宝俊:我不攻击女生,我喜欢都来不及,怎么会攻击呢?我只是非常客观的向你反映一些真实情况,说的都是大实话,你懂的。
2012-11-15 13:55    
JCC2008张海霞: 各位老师好,我现在就读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生,在最近选研究方向上,我真的不知道自己兴趣在哪里?都说科研不能功利,但是那些能拿到经费的,不也都是热门的东西吗?我现在确实是用这些标准来选我的方向,我一直感觉我是在拿科研作为未来的一种谋生手段,真的感觉科研的路很难走。我目前心态适合做科研吗?
2012-11-15 13:46
本期嘉宾
张海霞:你适合做科研,就是还不知道自己的长处在哪里,没关系,先找一个负责任的老师,跟着他一起开始,一定会找到自己的真正兴趣的。
2012-11-15 13:55    
alfredhc谢强: 在中国做科研,1)有太多的形式主义,太多的总结汇报、太多的各种可有可无会议。年轻人精力太难集中。)对年轻人要求很多,已经升上去的就算不作为也不会有什么影响。3)必须要出国,哪怕只是出去玩一年。我们学习不出国一年无法申请高级职称。这就是现状。要让更多的年轻人继续走崎岖的科研之路,确实很难。
2012-11-15 13:51
本期嘉宾
谢强:是这样的。规则是由某些人定的,但是,当你置身其中,又不得不按照所谓的规则办事。真正懂教育的人不多,或者说目前不需要懂教育科研的人来定规则
2012-11-15 13:55    
Hawli吴宝俊: 应该是他人生价值观发生改变了吧。开始追求安定的生活。
2012-11-15 13:30
本期嘉宾
吴宝俊:也或者有可能他想去尝试一下其它的生活了,毕竟他才25岁,过去又一直死读书,有好奇心是难免的。
2012-11-15 13:54    
susulei张海霞: 在我看来,似乎导师一般不太喜欢收女弟子,即使收了女弟子也不会像男弟子那么尽心尽力,作为一个想做好科研的女弟子,该如何去有效的和导师方沟通?
2012-11-15 13:50
本期嘉宾
张海霞:我觉得自己要积极一点儿,我做过女学生也带过女弟子,其实从内心里来讲不存在是不是女弟子的问题,是不是自己跟老师交流沟通的比较好的问题、是不是自己总把自己作为女弟子希望得到特殊照顾的问题,只要认识到这一点,积极沟通、努力工作、做出好的成绩,女弟子一般还是会受到优待的。
2012-11-15 13:54    
lj199053吴宝俊: 您认为师生应该保持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去交流。平等的像朋友那样可行吗,或者在我国师生本就不平等。
2012-11-15 13:50
本期嘉宾
吴宝俊:不好说。互相都别对对方要求太高。我觉得导师跟学生能处得来最好,处不来也没必要硬往一块凑。各司其职,每个人完成自己的任务就算完。
2012-11-15 13:53    
lj199053谢强: 您认为师生应该保持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去交流。平等的像朋友那样可行吗,或者在我国师生本就不平等。
2012-11-15 13:50
本期嘉宾
谢强:师生是一种平等的关系。至少我和我的学生做到这一点。有些导师认为自己很牛,那可能真正是所谓的“牛导”
2012-11-15 13:53    
puzzled吴宝俊: 谢谢学长的建议。。。导师安排我大四在这边学习。。。但是我接触的师兄师姐们却告诉我一些很打击信心的事情。。。所以我很困惑
2012-11-15 13:50
本期嘉宾
吴宝俊:你要相信自己的师兄师姐,他们跟你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肯定不会骗你。
2012-11-15 13:52    
lj199053张海霞: 您认为师生应该保持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去交流。平等的像朋友那样可行吗,或者在我国师生本就不平等。
2012-11-15 13:50
本期嘉宾
张海霞:亦师亦友。我是这么跟我的学生相处的。
2012-11-15 13:51    
wctttty吴宝俊: 作为一个89年生的在读研究生,认为其主要的源头在于:从中学开始,我们学习知识都是非主动的,自然很多同学并没有把科研建立在兴趣上或者说是很功利的继续念书,其中很可能夹杂着为了父母、为了钱、为了面子或为了更好的生活品质等念想。即使有很多名校的同学,到最后也依然是抱有此类似的想法:“自己已经身为人上人了,怎么活都能活的很开~”。这些自己都是直接或间接的经验,在这里与您交换意见?
2012-11-15 13:47
本期嘉宾
吴宝俊:所以以后不要像父辈教育我们这样去教育我们的下一代。
2012-11-15 13:51    
pvc谢强: 学生受到这么多培养却没有走科研“正途”,无疑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我觉得最应该反思的是国家,是教育制度!几位老师,你们如何看?
2012-11-14 17:22
本期嘉宾
谢强:我不这么认为,也不认为是浪费资源。学生做这样的选择肯定有自己的原因。
2012-11-15 13:51    
wctttty张海霞: 作为一个89年生的在读研究生,认为其主要的源头在于:从中学开始,我们学习知识都是非主动的,自然很多同学并没有把科研建立在兴趣上或者说是很功利的继续念书,其中很可能夹杂着为了父母、为了钱、为了面子或为了更好的生活品质等念想。即使有很多名校的同学,到最后也依然是抱有此类似的想法:“自己已经身为人上人了,怎么活都能活的很开~”。这些自己都是直接或间接的经验,在这里与您交换意见?
2012-11-15 13:47
本期嘉宾
张海霞:我承认我们的教育从小就压抑了孩子的兴趣而且非常功利化,所以在很多时候扭曲了孩子的价值观,我建议你关注一下iCAN比赛:《奇思妙想的物联网》一书网上都可以买到,参加这个活动给自己一个实现梦想的机会。
2012-11-15 13:50    
qin9527吴宝俊: 都说没有毕不了业的硕士,没有考不上的博士,进来才发现是个坑,逃吧。
2012-11-15 13:49
本期嘉宾
吴宝俊:别随大流,自己找感觉。
2012-11-15 13:50    
JCC2008吴宝俊: 各位老师好,我现在就读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生,在最近选研究方向上,我真的不知道自己兴趣在哪里?都说科研不能功利,但是那些能拿到经费的,不也都是热门的东西吗?我现在确实是用这些标准来选我的方向,我一直感觉我是在拿科研作为未来的一种谋生手段,真的感觉科研的路很难走。我目前心态适合做科研吗?
2012-11-15 13:46
本期嘉宾
吴宝俊:以科研为职业,就得适当功利。先别谈兴趣,先出点成绩,找点感觉。兴趣神马的慢慢来,日子还长嘛。
2012-11-15 13:50    
科学网编辑部吴宝俊: 新浪网友自然醒:隔壁数学系女生一路报送到博士,导师是院士,可这姑娘博一就开始准备回江苏县城老家当中学老师了,考教师资格证什么的。中学老师不比研究员低微,他们的工作也很重要,很辛苦,很伟大呀。以当前的行情来看,性价比也比较高……为了国家、科学而忽略个人爱好与需求的年代貌似已经渐行渐远了
2012-11-15 13:26
本期嘉宾
吴宝俊:所以现在好多人不愿意招女学生。女生考进来就是为了混个文凭将来找个稳定的工作相夫教子,没啥意思。
2012-11-15 13:49    
科学网编辑部张海霞: 新浪网友基态原子:过来人说一句不客气的话,真要搞科研,其实在国内做博士没多大意思。另外,人各有志。最后,博士不过是一个过程,和将来要干什么没必然联系。
2012-11-15 13:38
本期嘉宾
张海霞:不要这样绝对,国内也有很多很好的导师,水平不比国外差,关键还是在自己。
2012-11-15 13:48    
puzzled吴宝俊: 请问对于一个已被推免至中科院读研的大四学生来说,原来是怀揣着很大的理想,而现在接触到这些是否太过残忍?如何过渡?
2012-11-15 13:41
本期嘉宾
吴宝俊:少上科学网,多上自习。少看博客,多看书。
2012-11-15 13:47    
cheng234谢强: 很多研究生反应,在中国还有世界其它地方也类似,都觉得研究生就是导师的廉价劳动力...
2012-11-15 13:41
本期嘉宾
谢强:这个问题看怎么看?如果不做科研项目,如何能够戴上那顶博士帽?有些导师真正利用学生从事和科研项目无关的事情,那是很过分的
2012-11-15 13:46    
cheng234吴宝俊: 很多研究生反应,在中国还有世界其它地方也类似,都觉得研究生就是导师的廉价劳动力...
2012-11-15 13:41
本期嘉宾
吴宝俊:不用觉得,本来就是。
2012-11-15 13:46    
susulei张海霞: 很想沿着一个方向做出点东西来,可是导师根本不怎么指导,导致现在不知道如何是好?很多时候就想退学算了,该怎么办?
2012-11-15 13:42
本期嘉宾
张海霞:这个你需要跟导师谈谈,不可否认,现在很多导师是不够负责任,但是我们要对自己负责任就要去争取和导师的交流和沟通,没有一个导师是不希望和学生沟通的。
2012-11-15 13:46    
ssawee程代展: 为什么中国不提高研究人员待遇?如果为了省点钱,降低大家研究积极性对于科研来说损失的不是更多?
2012-11-15 13:42
本期嘉宾
程代展:高校和科研院所待遇低, 是人才流失的一大原因.目前高校与科技机构经费分配极不合理. 少数特权者占有大量资源, 各种基金重叠分配.高校和科研院所中的贫富悬殊一点不比社会上轻.
2012-11-15 13:46    
dfeijtgf吴宝俊: 科研一直都是“贵族和富人们的业余爱好”。现在的博士生活现状与之的差别是否是“逃离科研”的就要原因!
2012-11-15 13:33
本期嘉宾
吴宝俊:基本上算是主要矛盾吧。要想人才留下来继续干,待遇得有保证啊。你不能让人一边喝西北风一边做科研,这不科学。
2012-11-15 13:46    
ssawee吴宝俊: 为什么中国不提高研究人员待遇?如果为了省点钱,降低大家研究积极性对于科研来说损失的不是更多?
2012-11-15 13:42
本期嘉宾
吴宝俊:现在已经提高不少了,只不过工资上涨速度赶不上房价上涨速度,这是国家的经济问题,没那么简单了。
2012-11-15 13:45    
科学网编辑部张海霞: 新浪网友包子脸水饺心:天资聪颖的人,不一定非要做科研。不做科研,不一定是因为钱少、没理想。你爱惜他的智商,却不爱惜他的性格和内心的想法,只希望他在那,听话的聪明,做你想象中的人。
2012-11-15 13:42
本期嘉宾
张海霞:你错了,我绝对不喜欢听话的聪明,我希望学生有自己想法也鼓励他们做,很多离开的孩子不是从内心里不喜欢科研,而是屈从与社会大环境的各种压力,不知道自己的内心和潜力,很多时候是家长短视。
2012-11-15 13:44    
ssawee谢强: 为什么中国不提高研究人员待遇?如果为了省点钱,降低大家研究积极性对于科研来说损失的不是更多?
2012-11-15 13:42
本期嘉宾
谢强:对不起。恢复错了。 你的问题很简单,回答也很简单:钱从哪里来?这是一个关键
2012-11-15 13:44    
qin9527吴宝俊: 谢谢宝哥的回答,就是这样,起码富二代、学二代的后顾之忧要少很多,而且他们的先天条件也要优越的多。
2012-11-15 13:42
本期嘉宾
吴宝俊:别怕,你要是比他们有天赋,总有你出头的那天。不过要记得保重身体,别半道挂了。
2012-11-15 13:44    
qiny2009吴宝俊: 现在大多数科研机构都是以发表论文的质量和多少来衡量一个人的研究水平,这就造成很多研究,尤其是长期的研究没人重视,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2012-11-15 13:29
本期嘉宾
吴宝俊:你这里说的长期研究,压根就不是普通人能做得了的。不是说随便一个人,给他20年时间,供他吃住,他就能做出什么重大贡献的。所以,我赞同以发表论文的质量和数量来衡量。毕竟,你花的是纳税人的钱。不给纳税人出活,能行么?
2012-11-15 13:43    
northmoon谢强: 既然不少科研好苗子都选择了弃研从业,您认为最大的原因是什么?同国外的博士培养机制相比,您认为国内的培养机制有何优势or劣势?另外,国内的科研水平较国际确实存在不少差距,甚至出现了不少急功近利的追求项目,不重视创新的现象。您对此有何看法?
2012-11-15 13:38
本期嘉宾
谢强:目前的机制对培养优秀博士生显然是不利的。我自己也有很优秀的学生,如果他们未来计划投入科研,我肯定是建议他们出国到名校读博士,而不是在国内。优秀的博士生在国外可以得到资助,专心也科研,毕业后再做博士后,有了一定的学术积累以后再回国,这样起点能高一些
2012-11-15 13:43    
northmoon张海霞: 既然不少科研好苗子都选择了弃研从业,您认为最大的原因是什么?同国外的博士培养机制相比,您认为国内的培养机制有何优势or劣势?另外,国内的科研水平较国际确实存在不少差距,甚至出现了不少急功近利的追求项目,不重视创新的现象。您对此有何看法?
2012-11-15 13:38
本期嘉宾
张海霞:国内的科研成果和环境都不尽如人意是事实,但是也要看到进步,最大的原因我说就是受过正规训练又能够坚持科学精神进行科研工作的人太少,我们需要加强这个队伍,也需要吸引更多好的苗子来培养,创新无处不在,我这几年做的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iCAN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很多大学生的创新作品很突出,不是没有人是没有正确的引导和指导、以及行之有效的措施来保障。
2012-11-15 13:42    
northmoon程代展: 既然不少科研好苗子都选择了弃研从业,您认为最大的原因是什么?同国外的博士培养机制相比,您认为国内的培养机制有何优势or劣势?另外,国内的科研水平较国际确实存在不少差距,甚至出现了不少急功近利的追求项目,不重视创新的现象。您对此有何看法?
2012-11-15 13:38
本期嘉宾
程代展:国家花大力气从国外引进百人计划, 千人计划, 这我不反对. 但是, 难道国内就没有可以与他们一较上下的优秀人才, 为什么就不重视他们呢? 难道就不相信, 中国人自己也可以培养出一流的人才? 引进总是有限的, 国家应当为年轻人的成长创造条件.
2012-11-15 13:42    
northmoon吴宝俊: 既然不少科研好苗子都选择了弃研从业,您认为最大的原因是什么?同国外的博士培养机制相比,您认为国内的培养机制有何优势or劣势?另外,国内的科研水平较国际确实存在不少差距,甚至出现了不少急功近利的追求项目,不重视创新的现象。您对此有何看法?
2012-11-15 13:38
本期嘉宾
吴宝俊:一句话:中国人太多,人均享受资源(物质资源,学术资源,教育资源)太少。我建议有能力的就出国读书,不要大家都挤在一起。都挤扁了。
2012-11-15 13:41    
lingling101谢强: 个人认为,投身做科研需要制度保障,如果待遇是中学老师2倍或4-5倍,喜欢且有能力做科研的人会留下来的。作为大学老师,当得知街边的小贩月收入都超过我时,那种挫败感和情绪影响会影响工作热情一段时间,至少半天。
2012-11-15 13:37
本期嘉宾
谢强:每个大学老师都是这样想的。但是现实是现实。选择了职业之路,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但是也要看到:大学教师有寒暑假,除了上课以外,其它的时间都是可以自由安排的
2012-11-15 13:40    
qin9527吴宝俊: 宝哥,已经看了你的博文,分析的很好,中国的研究生现在是不是真的到了这样一种情形:有能力有实力读研读博的人,想着乘早逃离这个陷阱;而没这个实力的人却在揽瓷器活,想着博一个好的未来?
2012-11-15 13:29
本期嘉宾
吴宝俊:也不一定,能做出乐趣的人也不是没有。但是要求比较高,现在要我说,富二代,学二代,做科研比普通孩子容易点。
2012-11-15 13:39    
lizhe3017张海霞: 谢谢张老师对我的回答,很庆幸,我是一个喜欢科研的人,我很享受研究的过程,很享受科研问题解决那一刻的无比喜悦!呵呵,刚才只是对很多人曾问过我的问题,向您和其他老师请教。
2012-11-15 13:32
本期嘉宾
张海霞:欢迎继续交流。
2012-11-15 13:39    
Education吴宝俊: 逃离科研很正常,也可以说正确,美国人搞科研吗,也搞,但是他们首选金融法律医生等来钱快的职业
2012-11-15 13:26
本期嘉宾
吴宝俊:这事儿怎么说呢,科研本来就是小众玩的东西,本来就不是该所有人一波上去搞的工作。
2012-11-15 13:38    
yesyjs谢强: 谢老师您好!我的同学正在贵校土木专业学习,在继续读研和工作就业二者中他选择了后者,很有可能签下一家施工单位。您觉得他的选择是否明智? 高中阶段他的数学物理基础非常好,多次参加竞赛获奖。然而到了大学他不太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对继续科研深造失去了信心。这一方面和他自己有关,另一方面是不是也是高校教育存在着问题?
2012-11-15 13:21
本期嘉宾
谢强:自己能做出选择,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是非常好的。目前的高等教育是存在问题,但不是几个人能改变的。大学、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研究方法和高中的题海是完全不同 的。尊重每个人的选择
2012-11-15 13:38    
科学网编辑部吴宝俊: 新浪网友graffitoo:我有一大学同学,敦煌学博士后出站,宁愿去宁波一个学校教邓论也不愿意去搞科研,太苦了。//@graffitoo: 理科科研尚且如此,文科更悲催,我的老师能在枯燥的敦煌学中发现乐趣,他们那一代上山下乡当煤矿工人,所以把研究当做精神伊甸园。我做不到,我觉得碌碌无为挺好的,它意味着生活安定
2012-11-15 13:34
本期嘉宾
吴宝俊:改善科研人员待遇是个难点啊。
2012-11-15 13:37    
qiuzonglin程代展: 目前北京有的著名科研院所,研究助理3年发不了5分的文章就开除,5年发不了10分的文章也开除,您怎么看?新毕业的博士在这种环境是不是很大压力?又何来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向和挑战性研究?
2012-11-15 11:37
本期嘉宾
程代展:高校和科研院所待遇低, 是人才流失的一大原因. 还拿我的学生说罢, 他到的中学可以给他提供住房和不错的工资. 他们说, 他如果到大学, 要奋斗五到十年才能达到这个水平. 据我所知, 他家境欠佳, 他面临生活的压力. 正像许多参加讨论的年轻人说的, 大学的青年教师工资低, 没住房. 许多得了博士学位的年轻人, 他们多半都小三十了, 面临着结婚生子的压力, 靠空洞的 “理想”, “事业”, “追求” 等能拴得住他们吗?
2012-11-15 13:37    
wangxinotc吴宝俊: 科研过程中,兴趣发生改变了,可不可以有?
2012-11-15 13:33
本期嘉宾
吴宝俊:当然可以有。谈恋爱还有变心的,更何况做科研呢
2012-11-15 13:37    
fluter吴宝俊: 想问四位老师,导师对学生的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谢谢了。
2012-11-15 13:16
本期嘉宾
吴宝俊:1、用自己的言行告诉学生该如何做人做学问。 2、在学术方向上给学生指条明路。 3、给学生一个能做的又有点意思的题目。
2012-11-15 13:36    
Hawli张海霞: 应该是他人生价值观发生改变了吧。开始追求安定的生活。
2012-11-15 13:30
本期嘉宾
张海霞:如果我们培养的博士们都去追求安逸的生活而不能去解决社会中真正存在的问题,是我们的教育出了大错,因为教育是要给更多的人以机会、希望,去挑战未知和解决问题,不停滴探索中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更何况是一个博士!
2012-11-15 13:35    
Education程代展: 学者首先是人,爱财爱美人爱虚荣,至于科研,并不是人的一般需求,所以学生不原意科研,很正常。 我孩子如果有其他发财途径,就不叫他搞科研
2012-11-15 13:21
本期嘉宾
程代展:据说北大清华本科毕业生, 一等的上公司, 二等的出国, 三等的才去读研. 中国要走科技强国之路, 如果不能将有天分, 有潜质的年轻学子推上和留在科研岗位上, 将会后继无人.
2012-11-15 13:35    
wangxinotc谢强: 科研过程中,兴趣发生改变了,可不可以有?
2012-11-15 13:33
本期嘉宾
谢强:见过。
2012-11-15 13:35    
科学网编辑部程代展: 新浪网友秀才的麻袋:我觉得“逃离科研”这个题目选的还是不错的。但,谈完了就完了。最后必然要扯到体制上来,但体制能略有改变吗?
2012-11-15 13:05
本期嘉宾
程代展:虽然近年来国家对教育与科研的经费投入不断增加, 但目前高校与科技机构经费分配极不合理. 少数特权者占有大量资源, 各种基金重叠分配. 而身缠多金的“学术带头人”却常常只是“学术捎客”, 弄了钱让下面的年轻人干活, 自己挂名. 国家应当更多关心那些高校和科研院所中的“小博士”们的疾苦, 给他们创造安心工作的条件, 他们才是科研的主力. 再强调一次, 高校和科研院所中的贫富悬殊一点不比社会上轻.
2012-11-15 13:34    
Education谢强: 学者首先是人,爱财爱美人爱虚荣,至于科研,并不是人的一般需求,所以学生不原意科研,很正常。 我孩子如果有其他发财途径,就不叫他搞科研
2012-11-15 13:21
本期嘉宾
谢强:你孩子的未来还是由他自己来决定。呵呵。社会在发展进步,以后衣食无忧了,自然会有很多的真正对科研有兴趣的人投身这一行业
2012-11-15 13:34    
wangyu1张海霞: 老师,你觉得对于做科研,是努力进入某个行业后产生兴趣,还是先直觉觉得自己感兴趣才去做?
2012-11-15 13:23
本期嘉宾
张海霞: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的,就对什么感兴趣做什么,不知道自己的喜欢什么的,就先去做在做的过程中寻找自己的兴趣,关键是要实际开始去做!
2012-11-15 13:32    
xixun09谢强: 世界上最亲的人不是父子,是师徒。父子之亲,只有父亲对儿子亲,几时见到子对父亲?儿子把父母之亲视做当然,学生把老师之亲,视做报答。多渴望这样的师徒之情
2012-11-15 13:24
本期嘉宾
谢强:最亲的还是父子之情,直系亲属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中最最基本的。师徒之情是一种特殊的关系,从前的师徒情是让人羡慕
2012-11-15 13:31    
科学网编辑部张海霞: 新浪网友自然醒:隔壁数学系女生一路报送到博士,导师是院士,可这姑娘博一就开始准备回江苏县城老家当中学老师了,考教师资格证什么的。中学老师不比研究员低微,他们的工作也很重要,很辛苦,很伟大呀。以当前的行情来看,性价比也比较高……为了国家、科学而忽略个人爱好与需求的年代貌似已经渐行渐远了
2012-11-15 13:26
本期嘉宾
张海霞:做中学教师没有错,做其他任何工作都没有错,关键是在哪个岗位最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做最有价值的贡献,每一个博士要想一想,这几十年的书不是白念的,不仅是在技术和知识层面上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要在精神层次上提升自己的,否则何必花这么多年读书呢?!
2012-11-15 13:30    
wangxinotc程代展: 老师觉得这只是学生自己问题么?难道老师没有做的不妥的地方?科研人员不是机器,也有家庭有生活。总觉得你们都没错,是制度错了,社会错了。
2012-11-15 13:10
本期嘉宾
程代展:怎么带好学生, 让他们健康成长, 是值得老师们反思的一个问题.
2012-11-15 13:29    
科学网编辑部谢强: 新浪网友自然醒:隔壁数学系女生一路报送到博士,导师是院士,可这姑娘博一就开始准备回江苏县城老家当中学老师了,考教师资格证什么的。中学老师不比研究员低微,他们的工作也很重要,很辛苦,很伟大呀。以当前的行情来看,性价比也比较高……为了国家、科学而忽略个人爱好与需求的年代貌似已经渐行渐远了
2012-11-15 13:26
本期嘉宾
谢强:这才真正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2012-11-15 13:29    
rongzj谢强: 我现在是在读博士,您觉得输电塔结构这一块哪些方面是现在研究的热点?
2012-11-15 13:23
本期嘉宾
谢强:从目前使用量最大的格构式角钢构件的设计计算来看,还有很多问题没有真正的解决:双拼角钢的设计,高强角钢的应用,整体上说:输电塔的动力破坏机制,塔线的耦联作用机理等。。。,都没有搞清楚
2012-11-15 13:27    
bbwang程代展: 如果老师能够为有才能的学生提供一份长期稳定的科研岗位的工作,让学生没有后顾之忧,是不是对挽留年轻的科学俊杰有一定作用?
2012-11-15 13:11
本期嘉宾
程代展:高校和科研院所待遇低, 是人才流失的一大原因. 还拿我的学生说罢, 他到的中学可以给他提供住房和不错的工资. 他们说, 他如果到大学, 要奋斗五到十年才能达到这个水平. 据我所知, 他家境欠佳, 他面临生活的压力. 正像许多参加讨论的年轻人说的, 大学的青年教师工资低, 没住房. 许多得了博士学位的年轻人, 他们多半都小三十了, 面临着结婚生子的压力, 靠空洞的 “理想”, “事业”, “追求” 等确实不能拴得住他们。
2012-11-15 13:27    
lizhe3017张海霞: 普遍认为,做科研要耐得住孤寂,可是人活着都在向往着幸福和快乐,做科研的幸福感和快乐感从何而来呢?对我们年轻人而言,做科研太累,也没啥钱,逛商场看到漂亮衣服也只能眼巴巴的瞅几眼,花三分时间挣不到一分让自己生活安逸点的money,有时想想还真不如去工作吧,至少会面对另外一番新天地
2012-11-15 13:23
本期嘉宾
张海霞:到底什么是幸福和快乐?做科研的也是要回答这个问题,我喜欢并且愿意为之倾尽全力去追求我才会快乐,安逸不是快乐,如果是我们都不去考虑精神层面的追求的话,你完全可以选择去做一个nobody,可是国家和家庭付出了这么多去培养你成为博士,你的社会责任和定位也是要符合博士的水平的。
2012-11-15 13:27    
rubyrobin程代展: 一个导师的招生人数是否没有限制性,我们这边一个实验室二三十个学生,多的都四十几个,导师根本就指导不过来,而且导师和学生就是雇佣关系,跟资本家剥削阶级没有什么区别,那为什么不逃离?
2012-11-15 13:20
本期嘉宾
程代展:高校和科研院所待遇低, 是人才流失的一大原因. 还拿我的学生说罢, 他到的中学可以给他提供住房和不错的工资. 他们说, 他如果到大学, 要奋斗五到十年才能达到这个水平. 据我所知, 他家境欠佳, 他面临生活的压力. 正像许多参加讨论的年轻人说的, 大学的青年教师工资低, 没住房. 许多得了博士学位的年轻人, 他们多半都小三十了, 面临着结婚生子的压力, 靠空洞的 “理想”, “事业”, “追求” 等确实不能拴得住他们。
2012-11-15 13:25    
科学网编辑部谢强: 新浪网友BrianTzwX:其实不是待遇问题,我曾经和一个剑桥的教授吃饭,他们夫妻俩都是教授,孩子高中毕业拿到了牛津的offer,没去,当粉刷匠去了,因为他不希望下班后还满脑子都是工作。都说脑力劳动好,但的确更累,厌倦了也就不想做了。
2012-11-15 13:21
本期嘉宾
谢强:这个不奇怪。社会应该尊重每个人的选择,不要说博士毕业去做了中学老师就是浪费了社会的资源。人生正是因为有了更多的选择才精彩
2012-11-15 13:25    
qiuzonglin张海霞: 老师们您好:您考虑过自己的博士生出国做博后,他们的另一半问题怎么解决,回来后自己的工作和另一半的工作怎么解决?混得不好很惨,能混好很悬,不是努力就可以混好的。
2012-11-15 12:44
本期嘉宾
张海霞:正好我的一个学生前几天来请教我这个问题,他和夫人到底去哪里发展?我跟他的答复是:找到你们认为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你们能力且适合你的地方去,不要考虑其他的外人评价,等你在适合你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时候,你的人生还有很多次机会。
2012-11-15 13:24    
科学网编辑部程代展: 新浪网友妞diana:陈老师你知道为何留不住他么?你从头到尾都再说他这里的成绩好,那里的研究好,但却没把他当做一个人而当做一个科研的机器。你没写他为何读博,兴趣曾经来自哪里。没写他在实验室外是怎样一个怎样的人。没写他想要的未来,他所爱的生活。
2012-11-15 13:20
本期嘉宾
程代展:我的最大错误是把学生当作我自己的“替身”, 盼着自己没有实现的人生梦想能在他身上实现. 但他是有血有肉、有个性、有想法的年青人, 我却把他当作自己的创造物. 我想让他吸取我人生的教训、克服我身上的弱点. 潜意识里我是在制造完美的自我. 我时时在他身上寻找年轻时我的影子, 我觉得我对他倾注了无数心血和真诚的爱, 实际上也许我却成了说一不二的暴君, 强迫他按我的意志去念书, 去做研究. 也许正是这个让他厌倦了科研.
2012-11-15 13:24    
sincos谢强: 大家都说大环境很难改变,可是“大家”聚在一起不就是大环境吗?我相信一句话——我们今天努力的方向就是这个国家明天的未来。应该有人,特别是有影响力的人出来呼吁下科研人员的生存问题了吧
2012-11-15 13:19
本期嘉宾
谢强:这个问题不仅在教育科研领域存在,实际上很多领域都存在。什么人才算是有影响力的人呢?不能拯救别人的时候需要先拯救自己。如果每个人都能走先修身正己,环境会好起来的
2012-11-15 13:22    
zhujh027程代展: 程老师,你的那位优秀的博士生,最后是怎么做的决定的呢?你觉得他比较适合最科研,但如果他去了中学做老师,如果以后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家,应该也是值得期待的。多位优秀的教育家,比少一位优秀的科学家哪个重要?武汉《长江日报》记者朱建华
2012-11-15 13:03
本期嘉宾
程代展:网上许多年轻朋友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 应当尊重年轻人选择自己生活道路的权利. 我的学生其实也说过, 他的价值观和我不一样. 我接受了大家的观点, 中午给他发了个 E-mail, 告诉他 (他现在还在去美国的飞机上) : 不管他最终的选择是什么, 我都支持他.(注:此条由科学网编辑部按程代展老师为本次访谈提供的观点材料代发,如媒体需使用请与程代展老师直接联系确认。)
2012-11-15 13:21    
zhujh027程代展: 程老师,你之前带的博士生,毕业时都按照你的期望去做研究工作了吗?这是你第一次遇到“叛逆”的博士生?他是90后的不?武汉《长江日报》记者朱建华。
2012-11-15 13:10
本期嘉宾
程代展:中午, 一位清华年轻教授给我来电话, 他曾是我的博士后, 他用自己的经历给我上了一课: 他是正宗清华子弟兵, 从本科到博士, 在清华上了十年. 然后跟我做了两年博士后. 也是一个极聪明的好学生. 但上完博士后他却要去公司, 当时我也很不理解. 他说, 他当时也是厌倦了学校和科研所的生活, 想过一种新的生活. 他后来又回了清华, 而且做得很好. 我相信, 我的这位学生如果真喜欢科研, 将来某一天他也会回归的.(注:此条由科学网编辑部按程代展老师为本次访谈提供的观点材料代发,如媒体需使用请与程代展老师直接联系确认。)
2012-11-15 13:20    
yaojifeng张海霞: 我们的博士生到底缘何无法坚持科研?我国的科研强国梦究竟问题出现在哪了?
2012-11-15 12:54
本期嘉宾
张海霞:这是这次的主题,看看学生的博客和评论,其实不难看出不仅是学校里的问题,其实是社会大问题,我们需要更加切实地在政策、待遇、社会舆论引导等各方面把科技强国梦落实下来,成为我们青年一代自己的梦,这才有希望。
2012-11-15 13:20    
zhouzhiyu1990谢强: 老师,我想问问5年后一个211博士的价值大概是怎么样的,最好用钱来简单的衡量,小辈一心想去学术路,只是现实太残酷,求解。谢谢老师们
2012-11-15 13:00
本期嘉宾
谢强: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各个专业不同,各个单位也不同。我们专业目前毕业的博士,工作一两年以后平均年薪大约10-15万吧
2012-11-15 13:19    
zhangpengju张海霞: 张老师,您觉得未来5年,中国博士毕业生的待遇会有质的提高么?您觉得具有博士毕业学位的年轻人会迅速加入到中产阶级的队伍里面么?
2012-11-15 13:15
本期嘉宾
张海霞:我个人是从青椒一路走过来的,到现在也中产了,10年时间,所以不必担心,只要自己积极努力不自暴自弃不落伍,中产是没有问题的。
2012-11-15 13:18    
qiuzonglin吴宝俊: 目前北京有的著名科研院所,研究助理3年发不了5分的文章就开除,5年发不了10分的文章也开除,您怎么看?新毕业的博士在这种环境是不是很大压力?又何来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向和挑战性研究?
2012-11-15 11:37
本期嘉宾
吴宝俊:人家有这样的规定,说明人家是“著名研究所”,是香饽饽,收的都是能满足这样规定的大牛。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咱满足不了这样的规定,别去凑那个热闹不就得了。
2012-11-15 13:17    
cursk程代展: 您是不是曾经伤害过他的自尊心?
2012-11-15 10:45
本期嘉宾
程代展:我的最大错误是把学生当作我自己的“替身”, 盼着自己没有实现的人生梦想能在他身上实现. 但他是有血有肉、有个性、有想法的年青人, 我却把他当作自己的创造物. 我想让他吸取我人生的教训、克服我身上的弱点. 潜意识里我是在制造完美的自我. 我时时在他身上寻找年轻时我的影子, 我觉得我对他倾注了无数心血和真诚的爱, 实际上也许我却成了说一不二的暴君, 强迫他按我的意志去念书, 去做研究. 也许正是这个让他厌倦了科研.
2012-11-15 13:16    
qiuzonglin谢强: 目前北京有的著名科研院所,研究助理3年发不了5分的文章就开除,5年发不了10分的文章也开除,您怎么看?新毕业的博士在这种环境是不是很大压力?又何来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向和挑战性研究?
2012-11-15 11:37
本期嘉宾
谢强:新毕业的博士从事科研工作,压力是肯定存在的。需要钱养家糊口,需要经费做实验。。。,但是真正喜欢这个工作,有些困难可能也需要克服,因为大环境我们是没办法改变的
2012-11-15 13:16    
qiuzonglin吴宝俊: 老师们您好:您考虑过自己的博士生出国做博后,他们的另一半问题怎么解决,回来后自己的工作和另一半的工作怎么解决?混得不好很惨,能混好很悬,不是努力就可以混好的。
2012-11-15 12:44
本期嘉宾
吴宝俊:找对象要看个人,精明点的总能找到。
2012-11-15 13:15    
bantangyu张海霞: 我想请问各位亲爱的老师,怎么样的学生算是“科研苗子”呢?如何来评判一个人是否适合做科研呢?做项目的能力,写论文的质量和水平?这些是充分必要条件吗?有时候我觉得更多的是对研究领域的兴趣是最重要的。
2012-11-15 13:13
本期嘉宾
张海霞:很好,我喜欢这个问题,我认为好的科研苗子要有较好的理论基础、逻辑思维能力和十分踏实的做事态度,当然要对所学的专业有一定的兴趣,这样的学生可以培养,一个绝顶聪明但是做事浮躁的人很不适合科研。
2012-11-15 13:15    
timy吴宝俊: 感觉目前这样大规模的议论,是否对这个学生造成更大的压力呢?
2012-11-15 12:37
本期嘉宾
吴宝俊:不这样议论,学生的压力就不大么?
2012-11-15 13:15    
zhouzhiyu1990张海霞: 老师,我想问问5年后一个211博士的价值大概是怎么样的,最好用钱来简单的衡量,小辈一心想去学术路,只是现实太残酷,求解。谢谢老师们
2012-11-15 13:00
本期嘉宾
张海霞:无法用钱来衡量,也无法用是不是211学校来衡量,还是要看你的自身价值和能力,但是只要自己努力,找到方向,一定不会差的。
2012-11-15 13:13    
JKbear程代展: 各位老师,试问,当中学教师的生活幸福度大于甚至远大于高校教师或研究机构工作者的时候,让一个即将进入社会的博士怎么选择?没有让理想实现的物质基础,要坚持理想太难了。
2012-11-14 20:58
本期嘉宾
程代展:我仍然相信, 一个博士生去当中学教师是一种教育资源和人力的浪费. 他学的许多知识: 例如微分流形, 鞅不等式之类的东西, 到中学不成了天方夜谭? 那怕微积分, 线性代数这些初等数学知识, 都不会有用武之地. 这不是看不起中学教师, 中学教师对社会, 对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同样至关重要, 但一个师大本科毕业生会比像我的学生这样受过专问训练的高等人才干得更好得多. 因此, 让博士们, 特别是像我的学生这样优秀人才去教中学, 是教育制度的失败, 社会人才分配的失衡.
2012-11-15 13:13    
zhouzhiyu1990谢强: 老师,对未来岩土工程中的数值模拟的发展前景怎么看待?如果读完博士,岩土专业的留在高校做研究的职业规划好吗?科研之路迷茫半生呀
2012-11-15 13:09
本期嘉宾
谢强:我是做结构工程,大土木同行。岩土工程在我国现在的发展很好。我们正处于大发展时期,行行都需要能够真正做事的人才。选定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
2012-11-15 13:13    
科学网编辑部吴宝俊: 新浪网友焰立:嘴巴上说的理由,未必是真的理由。人活着,主要还是为自己活着,选择或好或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觉得怎样,你觉得他怎么选择好,都只是你的意愿,不可以强加于人。希望这个人可以实践他自己的选择,这个社会,什么样的人才都是需要的,所以坦然而坚定的做自己所愿吧。
2012-11-15 13:00
本期嘉宾
吴宝俊: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扯淡去吧!
2012-11-15 13:13    
lixuekuan吴宝俊: 你是一个很聪明的博士,逃离科研第一线是不是可惜了?理论物理一般也不需要做实验,你会不会一直坚持做些理论物理方面的研究?
2012-11-15 13:07
本期嘉宾
吴宝俊:这事儿嘴上说没用,将来走着看吧。
2012-11-15 13:12    
sincos吴宝俊: 您觉得下面两个因素哪个是他的兴趣改变的主要原因? (1)老师要求过于严格;(2)北京的房价、消费等毕业后的生活压力。 我觉得更多的是(2),做科研,特别是青椒在北京怎么解决住房问题?二手房均价都到了25000元/平米以上了。。。
2012-11-15 13:08
本期嘉宾
吴宝俊:基本同意。(2)如果能解决,年轻人不至于离开。
2012-11-15 13:12    
chemistryche张海霞: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马哲的话一点都不虚。“老婆孩子热炕头”和搞科研不应该是两张皮。
2012-11-14 17:00
本期嘉宾
张海霞:同意,科研是一项工作,科学工作者也是正常人,老婆孩子热炕头当然必不可少,但是哪里是最大发挥你的能力的地方、哪个是你力所能及地为社会最大贡献的行业是需要考虑的,而且需要认真考虑,不能人云亦云。
2012-11-15 13:12    
bbwang吴宝俊: 如果老师能够为有才能的学生提供一份长期稳定的科研岗位的工作,让学生没有后顾之忧,是不是对挽留年轻的科学俊杰有一定作用?
2012-11-15 13:11
本期嘉宾
吴宝俊:那当然了。要想做好科研,就得不愁吃穿。
2012-11-15 13:11    
chinaworm吴宝俊: 读了中国的博士,30岁的人了,在国内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比比皆是,这样下去中国本土博士未来前途该怎么规划!
2012-11-15 12:53
本期嘉宾
吴宝俊:可以先找一些二流或三流院校,不一定非赶着要去一流院校教书,那里竞争太激烈。每个人都应对自己有个准确的定位,别上赶着往高处挂,那样容易累着自己,不幸福。
2012-11-15 13:11    
qiuzonglin谢强: 老师们您好:您考虑过自己的博士生出国做博后,他们的另一半问题怎么解决,回来后自己的工作和另一半的工作怎么解决?混得不好很惨,能混好很悬,不是努力就可以混好的。
2012-11-15 12:44
本期嘉宾
谢强:有时候顾虑太多也不是好事情。有机会出去做博士后还是要去的,看看外面,别有一番风景。做得好的话就可以全世界谋职,而不仅仅是回国。
2012-11-15 13:10    
timy张海霞: 感觉目前这样大规模的议论,是否对这个学生造成更大的压力呢?
2012-11-15 12:37
本期嘉宾
张海霞:我之前也考虑是否要写出来,可是想想真理越辩越明,而且大家需要一次开诚布公的讨论,才能够更好滴互相理解和找到症结,我觉得只要是真诚的想解决问题就行。
2012-11-15 13:09    
zhangpengju吴宝俊: 宝哥现在北京有房有车没有?哈哈
2012-11-15 13:08
本期嘉宾
吴宝俊:没有啊。我对豪宅跑车没太大兴趣,能有当然好,没有也无所谓。
2012-11-15 13:09    
yaojifeng吴宝俊: 我们的博士生到底缘何无法坚持科研?我国的科研强国梦究竟问题出现在哪了?
2012-11-15 12:54
本期嘉宾
吴宝俊:中国博士那么多,不可能都走光,有走的就有留下的。这个行业败不了,只不过淘汰率略高而已。
2012-11-15 13:08    
yaojifeng谢强: 一名即将进入研究生阶段的保送生,有点彷徨,理想在现实面前似乎不堪一击。看着各位老师的博文和各位优秀师兄师姐们的现状和选择,略惆怅~
2012-11-15 13:01
本期嘉宾
谢强:根本不用惆怅。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拼搏,既然已经保研,就要向前冲。
2012-11-15 13:08    
biophysicalchem张海霞: 我们课题组也有类似的现象。学生说硕士毕业工作很难找,找到一份高中的工作已经很不错了。师兄师姐对学弟学妹的择业影响比导师大。。。。。。
2012-11-15 11:22
本期嘉宾
张海霞:确实如此,这也是导师的责任,如何把真正的科学精神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有继续从事科技创新工作的内动力,需要老师以身作则也需要老师引导。我们都在努力进步中。
2012-11-15 13:07    
科学网编辑部吴宝俊: 新浪网友秀才的麻袋:我觉得“逃离科研”这个题目选的还是不错的。但,谈完了就完了。最后必然要扯到体制上来,但体制能略有改变吗?
2012-11-15 13:05
本期嘉宾
吴宝俊:我的观点:只要钱足够多,而且能保证花到地方上,很多问题都能解决。
2012-11-15 13:07    
科学网编辑部谢强: 新浪网友秀才的麻袋:我觉得“逃离科研”这个题目选的还是不错的。但,谈完了就完了。最后必然要扯到体制上来,但体制能略有改变吗?
2012-11-15 13:05
本期嘉宾
谢强:至少我们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行中
2012-11-15 13:07    
whisvender吴宝俊: 希望老师们真正从培养学生出发,为学生的未来考虑,能够让学生毕业后有独立的人格、体面的工作和自由发展的权利,不要逼迫学生去从事科研。
2012-11-15 13:03
本期嘉宾
吴宝俊:这事儿是双向选择。在期望老师不要逼迫学生的同时,也要呼吁学生不要选择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不要只为了混个文凭而做科研,否则就算老师再好再宽松,学生也照样郁闷。
2012-11-15 13:06    
whisvender谢强: 希望老师们真正从培养学生出发,为学生的未来考虑,能够让学生毕业后有独立的人格、体面的工作和自由发展的权利,不要逼迫学生去从事科研。
2012-11-15 13:03
本期嘉宾
谢强:学生都是成人,自己的选择需要得到尊重。我一般会给我的学生就业提供参考意见,最终的选择还是靠他们自己。
2012-11-15 13:05    
qiuzonglin张海霞: 请问各位老师,您的学生去美国做博后的现在都在什么地方工作,有没有北京户口呢?
2012-11-15 12:51
本期嘉宾
张海霞:这个问题比较现实,大多数从事科研工作的同学都是有户口的。
2012-11-15 13:05    
yaojifeng吴宝俊: 一名即将进入研究生阶段的保送生,有点彷徨,理想在现实面前似乎不堪一击。看着各位老师的博文和各位优秀师兄师姐们的现状和选择,略惆怅~
2012-11-15 13:01
本期嘉宾
吴宝俊: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走走看看,要不断调整自己的状态和对事物的理解,选对自己最有利的路来走,才能越走越顺。
2012-11-15 13:04    
lizhe3017张海霞: 请问几位老师平时与自己的学生交流中,除了科研学术之外,其它方面是否也会谈及一些?或者有更深入的其它方面的交流?您觉得您了解自己的学生吗?
2012-11-15 13:01
本期嘉宾
张海霞:我跟学生的关系是比较密切的,基本上可以说比较了解自己的学生吧,可是现状是残酷的,很多时候他们的从众心理很重,所以我觉得这次讨论的研究生问题其实是社会问题,不仅仅是导师和学生,我们之间也不存在不理解。
2012-11-15 13:04    
lizhe3017程代展: 程老师,您好,您觉得您了解您的学生吗?最基本的,学生性格如何?比如开朗嘛?是否善于交流?有什么业余的兴趣爱好?朋友圈子怎么样?
2012-11-14 22:16
本期嘉宾
程代展:我只关心他的三件事: 数学基础打得怎么样? 英语口语讲得怎么样? 科研做得怎么样? 对于他个人的思想感情, 生活, 以及家庭情况等都知之甚少. 两人见面, 除了学术还是学术, 没有朋友般的交心, 更没有刻意培养他对学术的兴趣. 对学生, 我只有梆梆控制, 却无视反馈.
2012-11-15 13:04    
chinaworm谢强: 读了中国的博士,30岁的人了,在国内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比比皆是,这样下去中国本土博士未来前途该怎么规划!
2012-11-15 12:53
本期嘉宾
谢强:这也是很多老师担忧的问题。扩招以后,我们招收和很多的博士生,但是真正能够提供的岗位还是有限。个人认为:不管如何,要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如有可能,将择业和个人兴趣结合起来
2012-11-15 13:04    
zhouzhiyu1990吴宝俊: 老师,我想问问5年后一个211博士的价值大概是怎么样的,最好用钱来简单的衡量,小辈一心想去学术路,只是现实太残酷,求解。谢谢老师们
2012-11-15 13:00
本期嘉宾
吴宝俊:学术本身就不是可以用钱来衡量的,博士学位也一样。如果非要拿钱来衡量,我猜,注定不会有好结果。
2012-11-15 13:03    
lbxian吴宝俊: 教授,真正做科研的人必须有个性,有自己的观点?有时专断与执著没有错,但在外人看来,那是一种病态.你的观点是什么?
2012-11-14 19:07
本期嘉宾
吴宝俊:这社会上,不同圈子的人看对方,都觉得对方有病。无所谓啦。
2012-11-15 13:02    
ilovegreentea张海霞: 兴趣是第一位的。基础差点没关系,可以后天补救。挺羡慕这个学生,自己有基础,勤奋,导师又好。不过个人志向不在此。所以同学们得知道自己兴趣所在,都活到三十的了快,最少知道自己为啥来吧。很悲剧的是现行教育制度下,博士生巴不得脱离科研岗位。而留下的又是迫于生计....制度不改,思维不改,学生能怎样呢?一流的人才成为的是企业家政治家科学家。天要下雨 随他去吧。
2012-11-15 10:55
本期嘉宾
张海霞:科研却是需要有兴趣的人做,可是我们大多数学生即使读到研究生阶段都还是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或者不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所以需要老师引导,当然要有引导要有度,但是确实必要。
2012-11-15 13:02    
科学网编辑部谢强: 新浪网友焰立:嘴巴上说的理由,未必是真的理由。人活着,主要还是为自己活着,选择或好或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觉得怎样,你觉得他怎么选择好,都只是你的意愿,不可以强加于人。希望这个人可以实践他自己的选择,这个社会,什么样的人才都是需要的,所以坦然而坚定的做自己所愿吧。
2012-11-15 13:00
本期嘉宾
谢强:说的是。有些事情还是必须有担当的人来承担。当然,个人选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也无可厚非,但是还有一些人会思考得更远。
2012-11-15 13:02    
boxcar吴宝俊: 请问: 教授忽然不在第一线做科研了,转而去做领导或者出去开公司,算不算“逃离科研”?
2012-11-14 19:06
本期嘉宾
吴宝俊: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教授在做科研的同时也能利用自己的专业背景和资源做一些产业化的东西,我觉得未必是坏事。关键看他办公司有没有耽误科研,如果说他办了公司,以后就当老板不做科研了,那么这就不算好事。如果两者都能兼顾,那何乐而不为呢?
2012-11-15 13:01    
zjbioch程代展: 冒味的问一句,请不要介意:程老师和张老师,在平时对学生的指导中,是不是都是属于比较严苛的?push学生完全要按自己的想法?私下觉得,和风润物细无声,学生对老师、对自己所研究的领域有一种精神上的崇敬和认同,才能继续追随。
2012-11-14 17:37
本期嘉宾
程代展:我的最大错误是把学生当作我自己的“替身”, 盼着自己没有实现的人生梦想能在他身上实现. 但他是有血有肉、有个性、有想法的年青人, 我却把他当作自己的创造物. 我想让他吸取我人生的教训、克服我身上的弱点. 潜意识里我是在制造完美的自我. 我时时在他身上寻找年轻时我的影子, 我觉得我对他倾注了无数心血和真诚的爱, 实际上也许我却成了说一不二的暴君, 强迫他按我的意志去念书, 去做研究. 也许正是这个让他厌倦了科研.
2012-11-15 13:00    
lacey2008张海霞: 请问几位老师,如果你的学生中有逃离科研的,或者是和你们的研究方向不一致而坚持自己道路的,你们在内心深处会不会对他们有怨言,谢谢您的回答!
2012-11-15 12:57
本期嘉宾
张海霞:其实不会有怨言,只是很遗憾,为他本人为这个社会也为自己,因为会感觉到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好,吸引力不够。当然他的选择是需要尊重的。
2012-11-15 13:00    
jxzhaojie吴宝俊: 你们对优秀中学教师选择科研怎么看?
2012-11-14 18:42
本期嘉宾
吴宝俊:做不做科研是每个人自己的爱好和选择,跟他自己的职业无关。不是说只有当了教授才可以做科研。
2012-11-15 12:59    
xxzhi2010张海霞: 理想很丰满,现实往往很残酷,一般到了博士毕业的时候了,家中父母都老了,老年病较多,正是需要花钱的时候了,而且读博的多数出自寒门,你见过几个官二代或富二代读博的?饿着肚子谁还有心思搞科研呢。再者科研原本是高尚的事情,但在中国确是如此的俗不可耐,绝大多数科研工作者都是为了谋生升官发财,一旦名利双收了就不再科研了。更何况申请课题啥的都得有关系后台的。学生有自己的选择没什么错,每个人都是在为社会发展做贡献,不见得做科研就是贡献最大。
2012-11-14 22:57
本期嘉宾
张海霞:看看我上面这个同学的来信我也表示理解,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无论在哪里在哪个岗位上都是为社会做贡献(只要不是贪官污吏等),我只是希望有更多有潜质的人来从事科研工作,毕竟中国的崛起和长久昌盛离开科技创新是万万不行的,而我们现在最缺乏这个,不能够吸引一大批优秀人才来从事这项工作很遗憾。
2012-11-15 12:58    
本期嘉宾
程代展: 那是一个难眠之夜过后, 自己坐在办公室, 想到此时我的学生可能正在签约, 心 头怅然若失, 手中的工作做不下去, 就将心里话写成《昨夜无眠》. 没想到这成了引玉之砖, “一石激起千重浪”. 说明“如何培养学生”,“怎样才能将有天分的学生留在科研第一线” 等问题是科学网上的青年学生和老师们共同关心的焦点. 事件本身和所有网友的意见, 都给我启迪, 催我反思. 现在将我反思的心得提交出来, 算我的回答, 也算我的致谢, 当然, 还是一块再次的抛砖.
2012-11-15 12:58
主持人
科学网编辑部: 程代展老师因今日在外地出差,无法在线参加讨论。经程代展老师委托,科学网编辑部将代程代展老师发布他为本次访谈所写的观点文字。
2012-11-15 12:57
主持人
科学网编辑部: 各位网友,大家好!本次在线讨论正式开始。欢迎程代展、张海霞、谢强,吴宝俊几位嘉宾老师在线与大家进行交流!
2012-11-15 12:56
Fory_Zhu张海霞: 建议请程老师、张老师有过类似经历的学生也来说明一下当时到底是什么情况~~这样更有说服力~我相信老师们也很想知道真正的原因,这样也能更好地解决大家的疑问,好过其他人一味猜测。
2012-11-14 21:17
本期嘉宾
张海霞:谢谢你的提醒,我今天早上联系到了其中去五道口的这位同学,下面是他的来信,非常真实也非常真诚。我想代表了一批青年学生的真实心路历程。 尊敬的张老师,您好! 很久不见老师,不知最近可好?昨日拜读老师文章,其中提到学生,甚感羞愧,也多谢老师挂念。一直以来都对老师您和Yogesh教授的无私帮助感激不已,铭记于心,不曾忘记;对于自己最终选择,也一直觉得有愧于老师的期待和栽培。 当日的选择,多是由于家庭的压力,留在国内也是满足父母的要求和期待。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和体会,结合自己个人的一些特点,我仍然觉得去五道口不失为更适合自己个人发展的选择;无论对于国家还是对于个人,做自己更感兴趣的事情才能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对于金融业,我想辩解几句。金融其实也在为社会创造价值。没有华尔街,就没有硅谷;PE投资人每天在寻找项目,他们不获得收益就没有资金继续支持其他的创业;一个上市公司的造富效应,带来100个准备上市的公司,后面才有千千万万个创业者。资本市场的建立,才能实现资金的融通,才能将储蓄转化为投资。金融业是提高经济全要素增长率的行业,实现了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市场经济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没有这样一个资源配置的环节,没有“资本永不眠”的逐利性的驱动,经济就没有高增长,计划经济时代中国早已经历过。当然,社会的进步,最终要靠技术的革新,归根到底是科研的突破,这个是人类进步的根本。所以,我认为科研和金融都在为社会创造价值。 事情已过去很久,我也不想再纠结于过去的决定,一切往前看,希望自己还能为国家为社会做点什么。 祝老师一切安好!
2012-11-15 12:54    
haoleiren张海霞: 二位大神惋惜之余,应该呼吁提高青椒们的待遇,青椒们有了“老婆孩子热炕头”,相信他们肯定会安心做科研啦~~~
2012-11-14 16:42
本期嘉宾
张海霞:大家好,我是张海霞,很高兴今天参加访谈和各位一起分享下老师和学生的这个话题。
2012-11-15 12:53    
主持人
科学网编辑部: 吴宝俊【理想太贵,谈不起】说起我为何没选择科研岗,原因太多。不过还是挑几个满足一下朋友们的好奇心:1、我只做自己喜欢的研究;2、我读理论物理十年,因为我喜欢。但大家都是:你真是有病。;3、没出过国,走到哪里都是矮人三分哪!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00147-632678.html
2012-11-15 11:05
主持人
科学网编辑部: 王晓明【用脚投票】作为个人,他无论选择了什么,他都有选择的权利。但是对于社会来讲,大多数人如果做出这种选择,那恐怕就是哪里出了问题了吧。如果用脚投票的人多了,社会自然会调节,只不过,可能会牺牲掉一两代人吧。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361-632407.html
2012-11-14 17:50
主持人
科学网编辑部: 谢强【不宜过份挤压研究生的科研兴趣】除了社会的功利或等等的外部因素,是否还有别的原因?我们的学生从小就在一个充满恶性竞争的环境中长大,成长的过程已经榨干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到了研究生阶段,能有对科研真正感兴趣的学生数量已经非常之少。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14814-632232.html
2012-11-14 16:29
主持人
科学网编辑部: 张海霞【过分务实和名利化的环境让我们无法回答钱学森之问】特别能体会到程老师的心痛与遗憾,因为我也有过类似的学生,甚至是更加惨痛的例子......具有潜质的好苗子不断地主动或者被动地逃离,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去做一些“更加务实和名利化”的事情,而美其名曰成功!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99-632204.html
2012-11-14 16:27
主持人
科学网编辑部: 程代展【昨夜无眠】一个天生就是做科研的好学生说毕业后想去银行,或者到中学当教师。好话坏话说尽没用。现在我再次“哀莫大于心死”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60333-632151.html
2012-11-14 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