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在线访谈-Tenure track在中国
Tenure track在中国
在美国高校中普遍实行的tenure track制度被部分国内高校引进并开始试行,围绕着tenure track制度和发现人才新秀、考核、评估等话题也在科学网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科学网特地邀请大连理工大学教授赵纪军、美国迈阿密大学副教授张彦斌、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金拓、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梁建华、巴斯夫公司化学研究员王晓明等博主与网友在线交流,共同探讨tenure track制度在中国的话题。
访谈内容(共240个问题,152个回复)
quaternary:对王晓明 您觉得教育部在推进这一制度的施行过程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这一制度的施行要采用行政强制手段?还是高校自主决定呢? 另外,tenture-track制度有没有不足的地方?如果有,谁来承担这一制度所面临的风险?
2011-10-31 09:34
本期嘉宾
王晓明:这个我说不好。。。我前面的回答也提到了,我尽量多将事实,少提建议。 当然有不足的地方,一个很大的不足就是track期间的人工作压力很大,而且一旦track完了拿不到tenure,未来的不确定性很大。这个问题,我想认赌服输吧,决定作学术,总是有些牺牲的。而且我们去企业,也有被解雇的风险呢,想要零风险,那是不可能的。风险永远跟收益成正比。 我们现在的制度是让人做博士后,作完博士后之后呢?也有一个能不能拿到教职的问题。我想这一制度的好处,如我前面所述,一夫一妻制,跟我们现在大量的博士后去找教职相比,能够减少不确定度。像我,没有找到tenure track的职位,我就去公司了吗,青春没有在长期得排队中损失,我想这是他的一个好处。
2011-10-31 09:49
JJZHU:对金拓 以往的经验表明,很多制度在国外运行的非常好,但到了中国就走样了!中国人(是由文化或人种特性决定?)似乎最能找到任何制度的空隙;所以,Tenure-track制度来到中国如何防止其走样是问题的关键!请问各位老师,对此有何看法与建议?
2011-10-28 14:24
本期嘉宾
金拓:就科技评价的公平性及国家的科技发展等问题而言我不觉得文化是问题。文化相近的日本、韩国及我国台湾都做的不错。甚至日本战后第一任首相吉田茂把日本被美国海军打开门户后迅速成为列强而美军同时登陆的菲律宾则不然的原因部分地归结为日本人有孔孟文化。
2011-10-31 09:48
sciblogatstimes:对梁建华 各位老师早上好,我是《科学时报》记者。在中国以前没有所谓的tenure终身制,但是教授一旦获得tenure track,请问他是否基本就无后顾之忧了?那么与之前中国实行的教授晋升制度相比,新的制度好在哪里?谢谢。
2011-10-31 09:36
本期嘉宾
梁建华:其实如果认真做科研的教授,这个压力是自我存在的,而且视野是国际的教授,这个压力会更大。同时将来部分收入也跟科研有关。我个人觉得新制度的好处就是找来的教授会有个考核期,以判定是否是合格的PI,同时也给与新人足够的资源去发展。而目前的中国制度很缺乏这两点。
2011-10-31 09:46
suishizi:对赵纪军 任何制度都是人制定的,也是需要人来实施的,如果引进TK制度,那么,在当前的国情下,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保证TK制度能够很好地发挥出它的正面效果?
2011-10-31 09:42
本期嘉宾
赵纪军:我想关键应该是教授治学,扩大教授会或学委会的权力。
2011-10-31 09:46
zhang1283:对赵纪军 各位老师:青椒们如何冲击TK,假如该制度在国内实行的话?令人困惑的是除了科研能力的硬实力,如何适应游戏规则这种软实力才是关键,因为它不可控、不好把握?
2011-10-31 09:37
本期嘉宾
赵纪军:这个可以在TK制度建立之初,尽可能的完善游戏规则,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另外,可以建立和完善国外和校外专家的外审制度,也就是说:能否从TK转tenure,不全部由本校的学委会说了算,以减少人情因素。
2011-10-31 09:44
sciblogatstimes:对王晓明 各位老师早上好,我是《科学时报》记者。在中国以前没有所谓的tenure终身制,但是教授一旦获得tenure track,请问他是否基本就无后顾之忧了?那么与之前中国实行的教授晋升制度相比,新的制度好在哪里?谢谢。
2011-10-31 09:36
本期嘉宾
王晓明:李永丹老师之前的博文说的很清楚了,中国高校里面都是tenure,都是终身制,从job security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大学老师,从助教到教授,都是后顾无忧的。 tenure track最关键的是对年轻人的支持,如我前面所说,不简单是一个非升即走的问题,还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没有直接竞争,就是说我拿到tenure是因为我做得好,而不是因为我做得比另外一个同事好。在一个就是给年轻人一个足够的启动资金,让他们独立的去开发新的方向。
2011-10-31 09:43
hyo:对赵纪军 Tenure-track适合中国吗?
2011-10-31 09:40
本期嘉宾
赵纪军:如果中国最终要和国际学术界接轨,那么迟早会实行TK制度或者是类似的改良了的TK制度。
2011-10-31 09:43
JJZHU:对梁建华 以往的经验表明,很多制度在国外运行的非常好,但到了中国就走样了!中国人(是由文化或人种特性决定?)似乎最能找到任何制度的空隙;所以,Tenure-track制度来到中国如何防止其走样是问题的关键!请问各位老师,对此有何看法与建议?
2011-10-28 14:24
本期嘉宾
梁建华:更多的教授提出规范的建议,并加入到这个规则中监督,而且信息公开是必要的。
2011-10-31 09:42
zhang1283:对张彦斌 张老师:您在博文中提到美国的TK强调的是综合能力,如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科研能力只是其中一项。那么其中有没有主次之分?(或者更看重哪些因素)我觉得国内的情况与之恰好“吻合”,科研能力是一方面,似乎更看重其他因素,如人际关系?
2011-10-31 09:34
本期嘉宾
张彦斌:有主次之分:科研能力第一位,但其他能力不成的话,很难保证有充分的资源做高效的科研。比如科研需要合作因而需要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拿科研经费有时也需要一定的人脉关系,美国也不例外。
2011-10-31 09:42
sciblogatstimes:对赵纪军 各位老师早上好,我是《科学时报》记者。在中国以前没有所谓的tenure终身制,但是教授一旦获得tenure track,请问他是否基本就无后顾之忧了?那么与之前中国实行的教授晋升制度相比,新的制度好在哪里?谢谢。
2011-10-31 09:36
本期嘉宾
赵纪军:您好!中国的教授其实基本上就是铁饭碗的。另外,少数高校如华东师大,曾经试行过终身教授制。 教授一旦获得tenure(tenure-track是试用,tenure才是终身),他确实是后顾无忧了,可以安心从事科研教学。与此前的教授晋升制度相比,新制度的好处是,对于新加入的教师,不管资历水平高低,都加以5-7年的试用期,同时给予足够的启动条件和其他科研资源,让他们能够在一定的压力下尽快成长。而原有的制度,副教授以上就是铁饭碗了;作为讲师入校则基本上没有任何科研资源的支持。
2011-10-31 09:42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手机版 | RSS | 中国科学报社
京ICP备07017567号-1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08 Copyright @ 2007-2020 中国科学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