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在线访谈-职称评审惹的祸
职称评审惹的祸
       4月23日,武汉大学法学院47岁副教授陈少林因“没能评上教授职称”对评审委员会成员的林莉红教授大打出手,林当场晕倒被送医。
       近年来科研系统职称评审问题引发了科研群体内部矛盾重重。而今年初武大28岁袁荃引进回国后的直接被升为“正教授”,中南大学22岁本科生刘路被破格聘为正教授级研究员,也曾引发科学网网友激烈的讨论和争议。
       科研系统的职称评审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科学网将于5月3日邀请多位嘉宾与广大网友共同探讨。
访谈内容(共181个问题,125个回复)
科学网编辑部:对喻海良 新浪网友七如问:难道以科研经费来选拔博士生导师么????那中国的博士质量又得下降一截!!!
2012-05-03 09:06
本期嘉宾
喻海良:恩,我也反对“包头工”当博士生导师。当然,博士生导师应该具有培养博士生的基本经费。 如果谁有经费谁就是博士生导师,让那些小学没有毕业的民营企业老板都来博士生导师算了。
2012-05-03 09:19
labsteam:对黄智勇 很赞同陈安博士的看法。职称应该仅仅体现在工资待遇上的差别,而不应该体现在做事资格上的差别。我们国家的职称制度设计,是否就像二桃杀三士,故意挑起知识分子之间的内斗,一边更好地管控知识分子?这种制度是否是封建帝王“驭臣术”的变种?
2012-05-03 09:05
本期嘉宾
黄智勇:美国是三种教授(Assistant, associate, full)都有同样的权力申请基金, 只有少数是只给Assistant的(如Career Award)。 在系里的权利上也没有差别。 都可以带博士/博后。
2012-05-03 09:19
labsteam:对陈安 各位嘉宾对中科院的职称聘用制度是否有误解,怎么都在赞美?你们是中科院的吗?职称聘用代替评定,其实更加糟糕!职称评定,至少还能体现学术上你达到了某个职称的“档次”,至于聘用与否那是另一回事。但是,如果没有职称评定,只要单位没有聘用(并非你们想当然的想聘用就能聘用,是否职称名额限制的!),你连一个名分都没有!
2012-05-03 09:15
本期嘉宾
陈安:我在中科院供职,可能由于评审的标杆不断上移,而例外情形却越来越多,成为惯常,使得大家对于评审制有很大的意见。实际上,两种政策各有优势,聘任制对所长的学术判断能力、道德感、公平公正之心有极高近乎圣人的要求,操作起来可能更难,也容易带来矛盾。其实两个政策的背后支撑都是“申诉”机制的完善,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
2012-05-03 09:18
guluuu:对彭渤 感觉现在评职称两级化趋势越来越严重了,那么年轻的海归都可以破格评教授,而有些老资格的副教授却评不上,这到底是合理还是不合理呢?
2012-05-02 16:24
本期嘉宾
彭渤:应该是不合理的。我人为是行政因素起了决定作用才引起这样的结果。
2012-05-03 09:18
aimeiya:对喻海良 如何能改变外行评内行的现状?尤其是比较有话语权的领导经常是评委会的成员~~~
2012-05-03 09:05
本期嘉宾
喻海良:必须校际间同行评审。并且,必须把同行评审意见公示。
2012-05-03 09:18
科学网编辑部:对黄智勇 新浪网友七如问:难道以科研经费来选拔博士生导师么????那中国的博士质量又得下降一截!!!
2012-05-03 09:06
本期嘉宾
黄智勇:我们那边是这样。 我算了一下, 教授要有人民币1百万, 才够养一个博士生。
2012-05-03 09:17
labsteam:对喻海良 很赞同陈安博士的看法。职称应该仅仅体现在工资待遇上的差别,而不应该体现在做事资格上的差别。我们国家的职称制度设计,是否就像二桃杀三士,故意挑起知识分子之间的内斗,一边更好地管控知识分子?这种制度是否是封建帝王“驭臣术”的变种?
2012-05-03 09:05
本期嘉宾
喻海良:恩,在企业里面就是职称和做事没有联系。 国外的助理教授和教授一样,可以独立指导博士生,可以有自己的实验室,可以独立申请经费。 不知道国内为什么就这样看低“博士”的能力。
2012-05-03 09:17
科学网编辑部:对黄智勇 新浪网友changesway说: 我认为学生也要来做评委!教授,首要在传道,授业,解惑,同时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就是创造,思想也好,技术也罢,不能做走穴的演员!
2012-05-03 09:12
本期嘉宾
黄智勇:我们学校, 系里投票时, 研究生共同有一票, 在雇Assistant Professor时。 好象Tenure时也有一票。
2012-05-03 09:16
科学网编辑部:对陈安 新浪网友changesway说: 我认为学生也要来做评委!教授,首要在传道,授业,解惑,同时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就是创造,思想也好,技术也罢,不能做走穴的演员!
2012-05-03 09:12
本期嘉宾
陈安:对于学术贡献的判断,还是更需要资深的科学家。此外,当一辈子讲师(难听一点是“教书匠”)政策也应该鼓励,把别人的知识掰碎了教授给学术,对于一个老师就是最幸福的事情,不一定非要教授的名头,教授的名分更多是学术意义上的,而不是教学技巧。
2012-05-03 09:15
flyingaway:对喻海良 学院里的评委是不同专业的教授组成,根本不懂参评人员的材料,只能数数,几篇文章,因子多少,课题几个,至于到底是什么水平,根本没有人关心。学校层面的评委是由个学院院长和行政官僚组成,更加不懂其他专业。 能够数数的还算公正,更有甚者,连数数都不愿意,直接由关系远近投票。 外单位同行评议环节基本上不占什么分量,最后的结果就是一把手领导说了算。 请问如何设计评审程序,才能使职称评审真正回归到学术评价的初衷上来?
2012-05-03 09:02
本期嘉宾
喻海良:可以找外校同行进行评审。 而且,每一个教授申请人,必须得到专业领域内多名知名教授的推荐。
2012-05-03 09:15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手机版 | RSS | 中国科学报社
京ICP备07017567号-1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08 Copyright @ 2007-2020 中国科学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