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在线访谈-探索同行评审与学术出版的未来
探索同行评审与学术出版的未来

- 人工智能对同行评审的影响

- 跨文化交流与同行评审

- 同行评审中的伦理道德

- 同行评审与职业发展

- 国际合作与同行评审

……

您真的了解同行评审么?正值国际同行评审周,ScienceTalks第十一期科学网和意得辑联袂邀请两位科学网知名博主兰州理工大学马军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地质地球研究所杨蔚研究员以及The Lancet Psychiatry主编Joan Marsh,英国科研诚信办公室科研诚信经理、出版伦理委员会委员Matthew Hodgkinson ,扎达尔大学Jadranka Stojanovski副教授等行业专家,与各位网友交流探讨同行评审与学术出版的未来以及相关的点滴事件,和审稿人交流评审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该如何解决,欢迎有兴趣的网友提出问题,与嘉宾共同讨论。


点击我要提问,无需注册,直接参与互动!


提问不限时,网友可提前留言提问,专家会在访谈当天给与回答。


感谢意得辑为本次活动提供的专属折扣!使用优惠代码【PRWE85】享意得辑全线服务85折,(订单金额满1000元可用,有效期至20231231日)

访谈内容(共423个问题,174个回复)
科学网编辑部:对马军 新浪微博网友@黎祗:同行评审中还有哪些需要重视提高的吗地方?
2023-09-26 10:42
本期嘉宾
马军:出版社对主编的聘用和动态筛选,淘汰非常关键,要避免世袭制。在学术一线活跃的主编和AE是期刊的生命线,编辑队伍的实际学术影响力和持续的科研成果产出是维护期刊声誉的关键。如此,责任编辑们才能准确选择审稿人,对稿件内容和审稿意见准确甄别,让作者心服口服,提升期刊影响力和口碑。
2023-09-26 16:26
游客335:对马军 对于现在各种形式的会刊,各位老师怎么看,建议投稿么,说实话,这种有好多,能投就能发表,但就是不知道会不会成为自己未来”学术生涯的黑历史“
2023-09-26 16:19
本期嘉宾
马军:个人以为,每个期刊都有自己的读者群和审稿人群,避免把自己论文集中发表于那几个特定的期刊。目前有些人说某些期刊是行内认可的期刊,但凡真正的学术实力强的科研人员,可以在很多相关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的。如果只能在特定期刊发表论文,换个期刊就发表不了或者频繁被拒稿,说明已经限于小圈子文化了。
2023-09-26 16:23
游客468:对马军 我作为刚刚起步的同行评审人, 各位专家能否给我提供一些建议, 分享你们眼中特别有价值的同行评审报告的标准吗?
2023-09-26 16:02
本期嘉宾
马军:原则上要认真阅读稿件内容,从自己知识背景提出疑问,特别是提出意见帮助作者改进稿件质量。好的评审人是应该给作者启发,给作者指出改进稿件质量的方法,而不是粗暴拒稿。
2023-09-26 16:20
科学网编辑部:对马军 新浪微博网友@住419号的Sway:如何看待同行评审中存在的学术道德问题?
2023-09-26 10:40
本期嘉宾
马军:绝大多数评审人都是公正的,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强行要作者引用不相关论文,故意拖拉稿件审稿时间,反复在修改中提出新问题,如果遇到这些困难,作者可以向学术编辑投诉,维护自己的权益。
2023-09-26 16:19
科学网编辑部:对Matthew Hodgkinson 新浪微博网友@墨__菲:研究领域比较小的,同行之间会有一些竞争,其他非领域的又不懂,这样会不会有失公允?
2023-09-26 10:40
本期嘉宾
Matthew Hodgkinson:一种解决方案是公开同行评审,因为这样所有的潜在冲突都是公开透明的。另一种解决方案是编辑从相关领域寻找了解对应内容的审稿人。
2023-09-26 16:18
科学网编辑部:对Matthew Hodgkinson 新浪微博网友@王者之风干城之将:期刊编辑对于审稿人的意见不采纳怎么办?作为审稿人,有些稿件我已经明确表态拒稿而且不再审阅修订稿,编辑还给我发。
2023-09-26 10:40
本期嘉宾
Matthew Hodgkinson:首先,审稿人的建议只是建议,编辑可以不采纳。但是,他们应该尊重不再审稿的要求。这可能是由于系统自动化造成的。您可以直接选择 \"拒绝\",或给出版商发邮件要求撤回。如果他们不理你,就可以直接删除邮件!您并不欠他们任何东西。
2023-09-26 16:17
科学网编辑部:对马军 新浪微博网友@改名期限居然还没到吗:领域细分越来越精,同行会不会圈子越来越小,然后在同行评议过程中派生出一些问题?
2023-09-26 10:42
本期嘉宾
马军:绝大多数期刊都是综合期刊,编辑队伍来源也比较丰富,同行评审基本上是公正的,毕竟作者都有申诉的机会。如果一个审稿人频繁被投诉,也会引起编辑和主编的怀疑,最终被踢出审稿人数据库。
2023-09-26 16:17
科学网编辑部:对Matthew Hodgkinson 新浪微博网友@住419号的Sway:如何看待同行评审中存在的学术道德问题?
2023-09-26 10:40
本期嘉宾
Matthew Hodgkinson:同行评审中出现道德问题,往往是因为期刊过于信任自己的系统或相关人员,被人找到弱点加以利用。出版商需要更多地关注他们的流程如何受到影响,并对身份和评审行为进行检查,以避免同行评审受到负面影响。造纸厂和同行评审圈已经影响了成千上万篇文章的评审,但好在这些问题已经开始被发现并被大量撤回。特刊是期刊的一个特殊漏洞,因为特约编辑没有受过特殊培训,对待审稿这件事也不忠诚。
2023-09-26 16:17
游客978:对马军 这几年国内学术期刊发展势头很好,有些还是非常拿的出手的在国内,不过在国际上还是逊色了点,未来我们需要怎么做才能更大的发展
2023-09-26 16:07
本期嘉宾
马军:国际上公认的知名期刊都有一个漫长的积累和沉淀过程,国内外都存在一些新兴的期刊,通过一些商业手段或者小同行加持的方法使得这些期刊首个影响因子非常高,但作者范围很窄来自于特定的人群,这个问题没办法避免。一个期刊要获得更多人认可,需要更多的人参与,普通科研人员如果有机会在这些期刊发表论文,那么这些期刊才会逐渐被大家认可,而不是少数人的俱乐部。
2023-09-26 16:15
harmonism:对杨蔚 现在有许多人认为同行评审没有起到正面作用,反而扼杀了创新。我不太同意这个看法。实际上,扼杀创新的不是同行平身,而是期刊编辑部。很多时候,极具突破性创新性的论文往往通不过编辑的初筛,根本到不了同行评审这一步。我认为,应该削弱编辑部的权力,提高审稿人的待遇,让更多的专家愿意当审稿人——现在的问题是审稿人数量严重不足,导致期刊编辑部不能每篇稿件都送审,从而增大了编辑部的裁量权!
2023-09-26 15:50
本期嘉宾
杨蔚:以我了解的情况,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审稿人数量不足,尽管这也是一部分原因。主要原因是投稿量太大,而发文量太小,比如一些期刊的拒稿率达到了90%。如果每篇文章都送审,工作量实在是太大了,而且因为最终10篇有9篇要拒稿,意味着90%的文章即使送审了也一样会被拒稿。送审反而耽误了作者的时间。这就是为什么编辑部会对论文进行“粗筛”,只让一部分质量较高的论文送审,降低工作量的同时,也节约了作者的时间。让绝大部分作者尽快转投其它杂志,不耽误时间。
2023-09-26 16:15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手机版 | RSS | 中国科学报社
京ICP备07017567号-1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08 Copyright @ 2007-2020 中国科学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