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在线访谈-师生夜话
师生夜话
就《逃离“科研”》话题,其中很多年轻学子、青年教师表达了科研生活中遇到的困惑。科学网特别推出“师生夜话”在线讨论(非限时讨论),邀请程代展、张海霞、马臻、王德华、刘庆生、吕喆等几位热心老师与年轻学子、青年教师就科研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进行交流。
访谈内容(共1382个问题,767个回复)
luohao20063344:对马臻 我还是在读的硕士,为什么现在很多人读完博士都要出去做博后,直接在国内就业这么难吗?
2012-11-24 16:38
本期嘉宾
马臻:出去开开眼界,做些科研,挣些钱也好。
2012-11-24 20:25
zgf4050:对马臻 各位老师好,发现现在科学院里基本上老师是不管学生的。给你一个方向或着你自己去找方向,然后就放养,顶多催催进度,一个月见导师一次已属难得。请问这叫不叫培养?如果幸运的话,靠自己努力或许能找到一个好的思路和方向,但是大部分人是没有这个感觉和判断的,所以大部分人也就是很迷茫的,找不到科研的方向和意义,所以选择排斥和逃离科研是不是可以理解的?
2012-11-24 17:01
本期嘉宾
马臻:总有人生存下来,脱颖而出,也总有人被淘汰,这并不奇怪。
2012-11-24 20:24
zhangfei1987:对马臻 老师们您好,我想问问您们,面对现在越来越功利的科研环境,你们怎们看?
2012-11-24 17:55
本期嘉宾
马臻:可以保持自己内心的平衡、安静,“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2012-11-24 20:23
yuhailiang:对马臻 还有一个问题。也就是人生的意义问题。在没有评上教授之前,觉得这个东西可以作为奋斗目标,至少可以是若干年以内。但是,当上教授以后,人的奋斗目标是什么?这个问题,现在特别困扰我。
2012-11-24 19:11
本期嘉宾
马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金刚经》
2012-11-24 20:22
Shifengyu:对马臻 马博,牛人。向你学习。以前对科研有点兴趣,工作两年了,对科研的兴趣反而下降了,也没什么突出成果。有点迷惑了。
2012-11-24 16:21
本期嘉宾
马臻:在实践中找到、调整自己的定位。
2012-11-24 20:20
gscas:对马臻 我感觉在大学里走教授系列应该是主流,而且在考核上还可有课时垫底,比研究员系列的课题申请压力要小些,您觉得呢?
2012-11-24 13:44
本期嘉宾
马臻:不是这么一回事。研究员也可以上课。也可以是教学-科研岗位,而不仅仅是科研岗位。
2012-11-24 13:46
ilovemoney:对马臻 请问各位老师,现在很多学校委托培养博士都大幅提高培养费用了,比如华南理工4万/年,中山大学2.5万/年,网上说天大2.4万/年。请问对于基础学科的高校教师,想提高学历,还有路吗,除了辞职?现在由于不缺人,所以学校不允许脱产读书。另,自然基金等,硕士+讲师连申请机会都没有
2012-11-24 11:17
本期嘉宾
马臻:到别的高校去脱产进修
2012-11-24 13:45
lbpml:对马臻 请问:研究生做科研是否有尊严?如果用摄像头监视研究生在实验室的一举一动是否有损研究生的尊严?
2012-11-24 10:15
本期嘉宾
马臻:你有尝试和导师沟通过这么做的目的和后果,对自己心理的影响吗?
2012-11-24 13:43
cpzhang880822:对马臻 我现在做的课题不是老师的主要研究方向,所以导师关注的很少,有时候觉得自己每前进一步都很难,不知道该不该坚持下去,放弃很不甘心,毕竟这个小组我是第一个坐这个方向的
2012-11-23 21:06
本期嘉宾
马臻:阶段性地整理实验结果:已经取得什么实验结果,还需要做什么才能完成。
2012-11-24 13:42
chemicalbond:对马臻 人活着不仅要有尊严,更有点激情。缺乏对科研的激情才是很多年轻人的主要问题。
2012-11-24 09:47
本期嘉宾
马臻:顶
2012-11-24 13:39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手机版 | RSS | 中国科学报社
京ICP备07017567号-1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08 Copyright @ 2007-2020 中国科学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