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在线访谈-师生夜话
师生夜话
就《逃离“科研”》话题,其中很多年轻学子、青年教师表达了科研生活中遇到的困惑。科学网特别推出“师生夜话”在线讨论(非限时讨论),邀请程代展、张海霞、马臻、王德华、刘庆生、吕喆等几位热心老师与年轻学子、青年教师就科研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进行交流。
访谈内容(共1382个问题,767个回复)
koolp:对马臻 老师好,我现在大三,成绩不是很理想,但是又很想有一个比较好的环境来搞学术,现在退学重新考试怎么样呢?有人说,上大学,名校的课程都可以在网上学到,真正重要的是和周围同学的交流,可是周围的同学都在交流的是游戏,扯淡的东西,甚至每到考试就满屋子里是作弊的,我很纠结,一直心情不爽,穷则独善其身,我该怎么办好
2012-11-25 22:09
本期嘉宾
马臻:还是敖到毕业吧,你换一个环境也不见得会快乐,在成绩上也不一定能比得过周围人。
2012-11-26 08:01
ilovemoney:对张海霞 而且,关于委托培养,很多学校都不再招收,比如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的好多专业。。。。政策的随机变化,感觉这样的政策对当初硕士就到了高校工作的人不公平
2012-11-24 11:21
本期嘉宾
张海霞:世界上不公平的事情太多,不要抱怨,自己努力去解决吧。
2012-11-26 00:51
ilovemoney:对张海霞 请问各位老师,现在很多学校委托培养博士都大幅提高培养费用了,比如华南理工4万/年,中山大学2.5万/年,网上说天大2.4万/年。请问对于基础学科的高校教师,想提高学历,还有路吗,除了辞职?现在由于不缺人,所以学校不允许脱产读书。另,自然基金等,硕士+讲师连申请机会都没有
2012-11-24 11:17
本期嘉宾
张海霞:却是难啊,但是长痛不如短痛,尽快读个学位是必须的,为什么不考虑下申请公派的出国读个学位呢?岂不两全其美?!
2012-11-26 00:51
issacking:对张海霞 老师们好。我最近遇到了一些麻烦事,我在科学院一所研究所读研,之前保研的时候答应老师读博,可是研一的时候我父亲受了很严重的伤,现在依然瘫痪在床,父亲的工资足够支付医药费,就是吃喝拉撒需要人照顾,虽然家人也一直支持我,可我心里总是挂念着家里,而且老师给我的课题也比较理论,我的资质也一般。所以我现在心里很两难,请问各位老师,我应该是继续读博,还是硕士毕业去找工作呢?
2012-11-25 16:16
本期嘉宾
张海霞:百善孝为先,你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可是想想什么才是孝呢?每天都伺候在父亲的床前是一种,每天做一些让他感到高兴和骄傲的事情也是一种,你如果有机会做后者,可能父亲或者家人会更高兴。
2012-11-26 00:49
chenyang519:对张海霞 老师们好,我是一名大三的本科生。由于从小在姥爷家长大,姥爷是做地球物理勘探的大学教授。可能是耳濡目染,我逐渐对学术、科研充满了神往与崇拜。尤其上了高中之后,我喜欢对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刨根问底,对学术的纯洁和像钱学森等大师的学术精神和成长经历十分向往。由于十分想本科毕业之后出国读博,大学四年也不得不为出国的一些考试和硬指标而努力。现在跟了一位刚回国的老师做课题,由于他刚回来学生不多,老师给我单独的课题,完成后大概能发个一个点左右的文章。这个课题的好处是我能得到动手能力的锻炼和增加国外老师很关注的研究经历,再加上实验班特殊待遇学校给我们减少了课程压力,我现在的生活基本上就相当于研究生阶段,整日给老板打工,实验技术和科研经历确实有提高,但是思维层面和独立的思想却得不到锻炼,请问老师们我现在的状态是否利于我的发展?
2012-11-24 11:13
本期嘉宾
张海霞:看得出来你是一个有较好的科学素养的孩子,你现在状态不错,努力做好导师给你的课题并力争有所创新,这不仅有利于你申请到顶尖的学校和名师,也会增加你的自信,独立的思考无处不在,只是你还没有意识去想,每次做实验和分析数据或者看文献的时候有意识提醒自己多想一下:是否有哪些创新的可能,这样就训练出来啦。加油吧。
2012-11-26 00:47
mazha168:对张海霞 我现在研二,想继续读博,可需要通过考试。而我现在所研课题一直没有做出成果,很着急,想知道各位老师对博士看重什么?要求具备什么能力?科研成果有什么要求?
2012-11-24 11:03
本期嘉宾
张海霞:申请博士看重你的科研经历和科研潜力,最好通过你硕士阶段的科研训练获得,文章、专利等是表象,更重要的是你读书期间掌握的思维方法、专业知识和技术以及自己对科研的觉悟,你的科研工作始终没有突破,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这个需要认真分析并尽快解决,进一步读博士才有意义。
2012-11-26 00:44
yellowskin:对张海霞 各位老师好!现在有的高校都有这样的现象:对这些年新入职的博士/后评副高职称时定的硬性考核指标越来越高,越来越严,但是对已有副高职称的教师却没有任何考核。于是一些副高职称的老师既然不打算评正高,天天混日子,这不但误人子弟,对青年教师也是一种不公平。不知各位老师如何看待
2012-11-25 16:47
本期嘉宾
张海霞:我也很痛恨这种“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现象,是阻碍进步的一大关键,但是如果“集体卧倒”也不是个解决问题的办法,没想好到底怎么解决,不过一定要解决,你有什么想法不妨说说看。
2012-11-26 00:41
FourierLiu:对张海霞 我是本科生,想问一下各位老师,是保本校(二本)研好,还是自己考研呢?学校里的老师还不错
2012-11-25 17:06
本期嘉宾
张海霞:这个要看你个人的具体情况,如果有更高远的追求和较强的能力,当然要考到更好的学校去。
2012-11-26 00:38
kerven:对张海霞 各位老师好,我在这里说一些个人的感想,其实大家谈的是逃离科研的问题,其实逃离的另一面是存在着诸多的不利因素,使得很多真正有才能的人被“逃离”科研,诸如许多高校找新生的研究教学力量时的查三代“本科是否985,研究生是否985”等等,应该说我国目前的最大问题在于考核的单一性,入门的这种单一性不利因素,同样适用于入门后的方方面面,这才是问题的根源吧?
2012-11-26 00:32
本期嘉宾
张海霞:同上。
2012-11-26 00:37
kerven:对张海霞 各位老师好,我在这里说一些个人的感想,其实大家谈的是逃离科研的问题,其实逃离的另一面是存在着诸多的不利因素,使得很多真正有才能的人被“逃离”科研,诸如许多高校找新生的研究教学力量时的查三代“本科是否985,研究生是否985”等等,应该说我国目前的最大问题在于考核的单一性,入门的这种单一性不利因素,同样适用于入门后的方方面面,这才是问题的根源吧?
2012-11-26 00:32
本期嘉宾
张海霞:再说一次,别重复提问,我们会尽可能回答每一个问题的。
2012-11-26 00:37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手机版 | RSS | 中国科学报社
京ICP备07017567号-1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08 Copyright @ 2007-2020 中国科学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