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在线访谈-职称评审惹的祸
职称评审惹的祸
       4月23日,武汉大学法学院47岁副教授陈少林因“没能评上教授职称”对评审委员会成员的林莉红教授大打出手,林当场晕倒被送医。
       近年来科研系统职称评审问题引发了科研群体内部矛盾重重。而今年初武大28岁袁荃引进回国后的直接被升为“正教授”,中南大学22岁本科生刘路被破格聘为正教授级研究员,也曾引发科学网网友激烈的讨论和争议。
       科研系统的职称评审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科学网将于5月3日邀请多位嘉宾与广大网友共同探讨。
访谈内容(共181个问题,125个回复)
pvc:对陈安 怎样对评委形成监督机制,以防他们滥用权力?国外有没有什么好的机制可以参考?
2012-05-03 09:14
本期嘉宾
陈安:早就有了,其实中国也有。但是我们不是一直都蔑视规则,以超越规则为常规嘛
2012-05-03 09:52
stoneblue:对陈安 中国要不要剔除 在职硕士,在职博士?
2012-05-03 09:46
本期嘉宾
陈安:人大前校长纪宝成讽刺说中国最大的博士生群体在官场,然后他自己招收了大量官员博士生,呵呵。
2012-05-03 09:51
qqhll:对陈安 各位老师,以现在的评定环境来看,假设您现在刚刚博士毕业,以您的天资+努力估计纪念能评上副高或正高。谢谢哈。
2012-05-03 09:39
本期嘉宾
陈安:这个问题很刁钻。对于我本人,我只希望自己努力做学术,做学问,到一定年限自然就评上就可以了。但是,我希望博士毕业有科研项目,就可以招收博士生和硕士生。有时候我还希望,能用研究员的职称换博士生指导资格吗?如果可以,我换!
2012-05-03 09:50
outist:对喻海良 喻博士,前面有个人提到您的[研究员]头衔问题;请您直接告诉我们这就是postdoc。
2012-05-03 09:39
本期嘉宾
喻海良:这个影响我作为评论员吗?哈哈
2012-05-03 09:50
zls111:对彭渤 评职称有两个时候,比如去一个单位时,他们给你的职称,另外是在高校里一起评定,,这两个时候,那种比较好获得呢?
2012-05-03 09:43
本期嘉宾
彭渤:我常常跟学生讲,在中国这个社会里,要么你要有过硬的本事,要么你有很大的关系网。
2012-05-03 09:50
qqhll:对喻海良 各位老师,以现在的评定环境来看,假设您现在刚刚博士毕业,以您的天资+努力估计纪念能评上副高或正高。谢谢哈。
2012-05-03 09:39
本期嘉宾
喻海良:哈哈,要努力呀。
2012-05-03 09:49
jsq:对彭渤 一面是22岁,28岁年轻后辈破格成为教授,的确给热爱科研的年轻人带来福音带来希望;一面又是执教多年的老辈们因评不上教授绝望打人。各个学校对教授副教授的评审规则就大相径庭。我国评审制度是不是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相对公平的游戏规则,让我们这些后辈们改怎么做
2012-05-03 09:45
本期嘉宾
彭渤:前途是光明的,做科研不能仅仅钉在职称上。不知我说的对否?
2012-05-03 09:48
Education:对喻海良 评职称应该在两方面公开化,一是 评审材料在评审委员以外也公开,比如学生要参与,外单位要参与,评委随机抽取 二是 某些专业要像研究生答辩一样,要口头质询,口头质询很难造假
2012-05-03 09:39
本期嘉宾
喻海良:须不知,有很多答辩都是假的。你见过几个博士生答辩不是请的博士生导师的朋友?
2012-05-03 09:48
stoneblue:对陈安 中国要不要限制教授的数量?
2012-05-03 09:44
本期嘉宾
陈安:你问的问题太大,教授数量不见得限制,但是质量要有保证,门槛应该设置得高一些。即使不和英国模式看齐,也要和美国模式一致
2012-05-03 09:48
ICF2009:对喻海良 我认为目前的人才计划正在割裂中国的科研团体,您认为如何。
2012-05-03 09:35
本期嘉宾
喻海良:让竞争更多一些吧。
2012-05-03 09:47
125 条记录 3/13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1   2  3  4   5  下5页 最后一页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手机版 | RSS | 中国科学报社
京ICP备07017567号-1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08 Copyright @ 2007-2020 中国科学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