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在线访谈-同行评审——你该知道的那些事
同行评审——你该知道的那些事
•如何处理审稿人的意见;
•作者不理解审稿人意见该怎么办;
•作者如何回复自己不同意的审稿人意见;
•如果作者觉得审稿人有偏见/不公平该怎么办;
•如何才算好的同行评审;
……

本次ScienceTalks第七期主办方科学网和意得辑邀请到两位科学网知名博主程宗明和蔡宁以及2021国际同行评审周组委会代表Jayanthiny Kangatharan和Wajida Perveen参与互动。无论你是作者还是致力于参与同行评审工作,或者已经是审稿人,都欢迎就自己关心的同行评审及相关方面提出问题与嘉宾共同讨论。

点击我要提问,无需注册,直接参与互动!
访谈内容(共388个问题,256个回复)
游客350:对蔡宁 审稿人是有偿的还是无偿?
2021-09-22 09:24
本期嘉宾
蔡宁:这个问题非常好!国外期刊的审稿工作基本是义务的,无偿的。即使有偿,也不是由作者出评审费。这是为了确保审稿的公正性。毕竟人心都是肉长的,吃人嘴软拿人手短,作为审稿人一边收了作者的钱,一边拒稿,内心总会有点不安。所以还是不收钱为好。但是审稿工作很辛苦,吃力不讨好的事大家积极性也不高。那么怎么办呢?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对审稿人辛勤付出,由政府、单位或社会团体来认可。比如大学完全可以认定教授的审稿工作为社会服务工作量,或者某个学会、基金会资助来审稿。
2021-09-23 15:06
游客415:对蔡宁 自己可以选择审稿人么?
2021-09-17 17:44
本期嘉宾
蔡宁:这个问题非常好!有些期刊投稿时要求必须推荐几个审稿人,但这主要是个形式。因为审稿人很难找,所以责编可能会向一两个作者推荐的审稿人发送审稿邀请。但是,作者推荐的审稿意见权重会比较小,仅作为参考。
2021-09-23 15:05
游客190:对蔡宁 投稿时,对于cover letter上面的推荐的审稿人,请问期刊编辑会采用投稿作者推荐的吗?还是会另找其他审稿人?
2021-09-17 14:31
本期嘉宾
蔡宁:这个问题非常好!有些期刊投稿时要求必须推荐几个审稿人,但这主要是个形式。因为审稿人很难找,所以责编可能会向一两个作者推荐的审稿人发送审稿邀请。但是,作者推荐的审稿意见权重会比较小,仅作为参考。
2021-09-23 15:05
游客132:对Jayanthiny Kangatharan 审稿人审稿时主要关注点都有哪些?
2021-09-17 10:43
本期嘉宾
Jayanthiny Kangatharan:同行评审在审阅稿件时会考虑以下几点:本文是否有明确而重要的研究问题?研究是否准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所提交的资料是否支持所有主张?研究是否足够新颖并达到投稿期刊的要求?这篇文章的受众是谁?实验设计是否合理?实验设计是否存严重缺陷?论文是否具有较强的技术严谨性。
2021-09-23 15:05
游客717:对蔡宁 期刊选择评审专家的准则和依据是什么
2021-09-17 14:14
本期嘉宾
蔡宁:审稿人资质就看两个条件:1. 看近几年是否作为共同作者在档次接近或更高档期刊发表过同主题论文。2. 看是否需要回避—是否跟作者是同一个单位或者有过合作。作为责编我倾向于邀请资历浅的年轻审稿人,比如学生。第一因为学生不像老教授那样收到无数审稿邀请,会比较重视。第二虽然年轻人学术水平不一定高,但是审起稿子把关可能反而更严格。
2021-09-23 15:05
游客132:对蔡宁 审稿人审稿时主要关注点都有哪些?
2021-09-17 10:43
本期嘉宾
蔡宁:这个问题非常好!审稿人主要看这些:1. 论文的技术水平是否规范,反映作者经受过正规科研训练,或者有成熟学者把关?包括文字阐述的逻辑性、公式使用、科学概念表达和实验过程的规范性等。也就是说作者是不是靠谱。这条不合格直接拒。2. 具体内容是否有创新。审稿人未必是小同行。假如不是,这条只能靠蒙…但如果审稿人是有经验的学者,往往也能蒙对。3. 稿件内容是否显得有逼格。或者我们常说的,是否显得solid?4. 作者单位是否是顶级名校,作者团队是否有大咖,作者之前的发表记录如何,第一作者的学术声望怎么样?当然这条是竞争之下的加分项。不是必要条件。
2021-09-23 15:04
游客259:对蔡宁 同行评审,小领域的就那么几个人大家都熟悉会不会有一些不正规的存在,怎么样才能避开
2021-09-16 20:39
本期嘉宾
蔡宁:这个问题非常好!论文领域小,可能是把双刃剑。假如作者人气旺,可能论文很容易发表(全部审稿人都认识),而且,论文发表之后引用量反而高,小同行全都引用。假如作者人气不行,可能谁都不愿意审他的稿件,责编找不到审稿人,只好拒稿。 如何避开?这需要在搞研究的时候提前选准方向。而“选准方向”恐怕是做研究工作最难的环节!选准方向要确保两点:第一,目前是冷门,但几年以后会趋热,而不是几年以后做死。第二,你有把握能在一个冷门领域迅速站住脚,得到大家的认可。提前预判这两点,不是容易的。
2021-09-23 15:04
游客731:对蔡宁 请教几位专家,审稿人的具体遴选机制?如果邀请到正在攻克该课题的竞争对手,则很可能会做出不利于该文的评审意见;但若是邀请到作者的朋友(即使双盲看不到姓名也会根据研究内容或基金来判断),又有可能做出有益于该文的评审意见,这种情况应如何规避?
2021-09-16 19:38
本期嘉宾
蔡宁:这个问题非常好!审稿人资质就看两个条件:1. 看近几年是否作为共同作者在档次接近或更高档期刊发表过同主题论文。2. 看是否需要回避—是否跟作者是同一个单位或者有过合作。作为责编我倾向于邀请资历浅的年轻审稿人,比如学生。第一因为学生不像老教授那样收到无数审稿邀请,会比较重视。第二虽然年轻人学术水平不一定高,但是审起稿子把关可能反而更严格。审稿人的学术偏见在所难免,这种情况可能更多要靠责编来仲裁判断。假如责编倾向于帮助作者,可能会反复让作者修改,尽管有审稿人给出了拒稿意见。假如责编倾向于否定作者,可能会不断追加新审稿人,尽管之前的审稿人全都给出正面意见。
2021-09-23 15:03
游客885:对程宗明 同行评审未来将会有怎样的发展方向?各位专家能否简单给介绍下
2021-09-23 14:10
本期嘉宾
程宗明:现在很多期刊都在尝试一些不同的办法,我们现在还是采用比较“传统”的审稿方式,我觉得加上主编自己的亲自判断,还是能够保证质量。
2021-09-23 15:03
游客894:对蔡宁 老师们有没有见到过特别令人捧腹或意外的评审意见?
2021-09-16 19:03
本期嘉宾
蔡宁:遇到过别人给我写的两句话的不负责任审稿意见:“这篇文章毫无新意,全是别人已经做过的。我搞不懂这么差的稿件怎么投到这么好的杂志。” 作为编辑,见的比较多。但是奇葩作者比奇葩审稿人多。我见的比较奇葩的审稿意见,就是给小修,然后推荐10来篇自己的论文。这种的审稿意见基本是废的。我就在编辑评语里说“作者看着办,合适就引用,不合适不引也没关系”。结果作者还是在修改稿里引用了1篇。后来那个审稿人二审意见反而给了大修,提出一堆模棱两可的意见,我看都是模板套话,明显是在整人。另外两个审稿人给的录用,我就无视这个审稿人直接录用了。
2021-09-23 15:02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手机版 | RSS | 中国科学报社
京ICP备07017567号-1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08 Copyright @ 2007-2020 中国科学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