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在线访谈-科研评价指标功与过
科研评价指标功与过
近期,科研评价这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在科学网上引起了激烈的讨论,博主们纷纷发表了对于文献计量指标评价方法与同行评议体制的观点。科学网邀请专家博主与网友对此话题进行一次交流,此次访谈为不限时访谈,欢迎网友们参与。
访谈内容(共536个问题,273个回复)
wdlang:对李宁 一直觉得学术界最好的办法就是大锅饭。每年给你一点钱,你爱干嘛干嘛去。保证你小康生活,但是薪水跟外面企业界的差很远,真喜欢就安心干科研,不喜欢就出去搞研发拿高薪。大家觉得如何?总感觉中国人对按劳分配到了迷信的地步
2015-07-15 19:31
本期嘉宾
李宁:不觉得是好主意。尤其是现在是大科学时代,搞研究没有经费支持难以进行。如果您的想法是个人收入上保证小康,但低于工业界,那这正是西方的现状,这个我没有不同意见。 另外,我同意您的意见,科学界按劳分配很难做到,也做不好。
2015-07-16 02:39
nature2014:对李宁 我是谁?你们两位一定清除吧! 关于六边形、五变形的地球结构模型,我们最近在南岳大庙看到了完全一样的模型。 kroto 就是乌龟壳, 金拓教授的那篇文章没有任何答复,但是,我们的新作——于書是要论天地人万物的, 六边形是乾卦,是最关键的题目,我们要论述的是自然、科学与文字的关系。 在此文章中必然提及金拓那篇文章与他的态度, 不知道是否原版点名合适?还是怎么办? 李宁博主的 公道, 也是要谈及, 特别是后期的讨论也没有个结果, 我们是一定要给出结论的, 因为这个是【逻辑就是八卦】的基础。 在这方面我们也是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合适? 如果没有任何反应,我们只能如实发布! 许配羊没有错, 我们来到科学网就是来打倒中国的、乃至于华人当中的伪科学家们, 凡是投降的皆可免去点名之痛,这个算是【先礼后兵】啦!
2015-07-15 20:11
本期嘉宾
李宁:您的那个五六变形的结构模型,我一点儿也不懂。抱歉啦。
2015-07-16 02:36
chouto:对金拓 1)为什么要设评价指标? 2)谁来监督执行评价指标? 3)评价指标是活的还是死的? 4)是选拔人才还是限制人才? 5)谁来制定评价指标? 6)谁来评价“评价指标”? 7)拿什么来检验评价指标? ....... 根本问题没搞清楚,使得如今的评价指标某种程度上变成了既得利益者专权和搞关系的工具!这样的评价指标不但不利于人才的选拔,更有害于国家、民族的兴旺与发展!
2015-07-15 15:11
本期嘉宾
金拓:我从未认为单凭指标可以解决评审问题。
2015-07-15 21:20
zhgatcl:对金拓 运动员在赛场上可一见高低,没有伯乐也能冒出来;但科技领域谁是冒尖人才,很难判断。原始创新的论文出来以后,因论点“另类”常常遭到无情打压,没有编辑、审稿专家、编委、主编发放的通行证,原始创新的论文就发表不了,就是“民科”,所以,科技界特别需要伯乐,没有伯乐,人才就冒不出来。 如果说人种的聪明程度不相上下,杰出人才占人口总数的比例基本相同,中国是第一人口大国,没有人才就是胡说八道。 我认为,中国有杰出人才,关键是怎样发现人才?要有伯乐。在怎样发现人才的问题上,中国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很多领域都在打压冒尖人才,这才是中国人才问题的根本问题。 中国有杰出人才,科研评价体系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您赞成这样的观点吗?
2015-07-15 16:36
本期嘉宾
金拓:应该给予民科和“民科”以讲科学道理的机会。公开讲道理=“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民科胜,避免了偏见;民科败,自己得到教育。
2015-07-15 21:18
yschenbest:对金拓 我个人觉得,论文的写作和发表是一个科研人员或者有志于科研的人的基本功。按照兴趣进行自由研究的时代过去了,至少是不是主流了。很多人对此很神往,以此作为批判现行评价体系的论据。这完全是两个平行的世界。 中国的国际论文发表正在快速脱离最困难的阶段--语言不通!随着新东方的式微,三五年之后,发表论文不再是吃小灶,而是标准定量。
2015-07-15 16:01
本期嘉宾
金拓:写作立意高远、有重要的发现或突破、信息密度大、文字美妙的文章与炒作文章指标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2015-07-15 21:14
lxj6309:对金拓 实际上,我认为,科学评价极其简单。对于评人,拿一篇最牛论文,一席对话交流,马上搞定;评文,难免仁者见仁,但是,对于重大科技突破还是容易搞定,行家一看便知有没有。对于一般要选拔,前面的也容易搞定,真正专家一谈一问一观察即可明白真假孙悟空。难者是边缘人或文。其实,这些人或文,只要不是太差,都差不多。那些所谓指标不过是晃人眼的。
2015-07-15 15:44
本期嘉宾
金拓:在技术上设计出合理、公道、自洽的人员评价方法是可能并可行的。中国的问题在于管理层和科学界未必认识到制约我国的科学和技术提升的最关键的环节便是对于科技人员和科技项目的评审。可以相当准确地说,只要我国的科技评审水平上去了,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一定会大幅增加,诺大的中国的那些没有兴趣做行政公关从而从不进入管理层视线的高手们便会出现。
2015-07-15 21:11
bjpdoc:对金拓 你们几个在这说,习大大,克强能听到么,否则再讨论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说也是白说。这么热的天还是洗个澡,哪凉快哪呆着吧。
2015-07-15 15:09
本期嘉宾
金拓:具有高度共识的科学界舆论一定有作用。科学界尚且语无伦次,则一定没有多大作用。我们在此交流就是为了增加共识(包括那些潜水倾听的人们),减少语无伦次。
2015-07-15 21:04
light0001:对金拓 做出好的成果往往需要长时间的专注思考,发表的论文难以满足高校的各种指标要求,到头来,工作找不到或者丢了饭碗,怎么办?
2015-07-15 14:47
本期嘉宾
金拓:即使在当前中国的研究型大学,真正努力思考、努力工作、同时按照蒲慕明的说法进入适合以科研为生涯的人,不会因为论文一时没发出来而丢饭碗的,虽然奖金少了点是有可能的。眼前的一点小利其实真的不重要,为此耽误自己的科研年华是更大的吃亏。
2015-07-15 21:01
yadu:对金拓 能明白老师们说的意思,但是我国科研评价中,如何以同行评议为主,各种指标量化为辅来评价呢?具体有没有什么操作方法,或者国外的评价体系,能给大家参考一下的?
2015-07-15 14:45
本期嘉宾
金拓:一般勉强合格的考核,暂时安现在的方法,但被考核者须声明所提供考核资料中没有抄袭、剽窃、重复发表等,已形成责任和压力。对于考核优秀者试行由自己主张并说明自己对于学科、科学、或社会的学术贡献,以代表性论文来背书。
2015-07-15 20:43
haoleiren:对金拓 同行评议看起来很美!平时经常能听到身边的老师说,各个方向的小圈子里,文章是谁的,评审人一眼就看出来了,所以经常出现好文章莫名被枪毙的现象,或者好idea被评审人剽窃的现象,各位嘉宾,可有改进的建议呢?
2015-07-15 14:16
本期嘉宾
金拓:公开猫腻、酌情刑事或行政惩罚。
2015-07-15 20:31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手机版 | RSS | 中国科学报社
京ICP备07017567号-1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08 Copyright @ 2007-2020 中国科学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