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在线访谈-职称评审惹的祸
职称评审惹的祸
       4月23日,武汉大学法学院47岁副教授陈少林因“没能评上教授职称”对评审委员会成员的林莉红教授大打出手,林当场晕倒被送医。
       近年来科研系统职称评审问题引发了科研群体内部矛盾重重。而今年初武大28岁袁荃引进回国后的直接被升为“正教授”,中南大学22岁本科生刘路被破格聘为正教授级研究员,也曾引发科学网网友激烈的讨论和争议。
       科研系统的职称评审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科学网将于5月3日邀请多位嘉宾与广大网友共同探讨。
访谈内容(共181个问题,125个回复)
flyingaway:对陈安 学院里的评委是不同专业的教授组成,根本不懂参评人员的材料,只能数数,几篇文章,因子多少,课题几个,至于到底是什么水平,根本没有人关心。学校层面的评委是由个学院院长和行政官僚组成,更加不懂其他专业。 能够数数的还算公正,更有甚者,连数数都不愿意,直接由关系远近投票。 外单位同行评议环节基本上不占什么分量,最后的结果就是一把手领导说了算。 请问如何设计评审程序,才能使职称评审真正回归到学术评价的初衷上来?
2012-05-03 09:02
本期嘉宾
陈安:对于知识分子的这点“面子”资格,其实公开成果就可以做到对评委或者机构相对有约束力了——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是傻子。关键问题在于,让你接受一个违背常识的结果,而大家只敢腹诽。
2012-05-03 09:05
hmaoi:对彭渤 美国终身教授的评定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公平的,我们为什么不学一学美国终身教授的评定办法呢?
2012-05-03 03:52
本期嘉宾
彭渤:中国的大学目前连中科院的先进思想和做法都学不到,学美国就是企望了。中科院在1999年就取消了职称评审制度,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可是十年之后的今天,老套的职称评审还在大多数大学上演,而且越来越“杯具”。
2012-05-03 09:05
xsquare:对喻海良 在制度的建设上,对于一般的决定均可以寻求救济。例如行政决定可以复议,诉讼中还有一审二审,甚至再审。不知中国的高效在进行职称评定时,如果被评审的对象对结果不满意,是否可以向学校的委员会之类的机构申请复核,国外的大学是否存在对决定进行复核的机构?
2012-05-02 21:05
本期嘉宾
喻海良:可以寻求设立这样的机制。比如自然基金位在给出评审结果后,如果不同意评审结果,也有一定的申诉权。国外大学,也有一定的申诉权。在最高领导层,可以根据自己的了解,提拔基层未同意的晋升者。但,这个现象不多。
2012-05-03 09:04
xsquare:对喻海良 评审都是其他人针对某个对象进行,请问几位如何能让评审者公平、公正地对评审对象进行评审?
2012-05-02 21:02
本期嘉宾
喻海良:要做到“公平、公证”很简单。让无利益冲突、关系影响的人去评审。也可以找同级别学校进行互相评审。北大给出计划晋升指标,把所有资料给清华的委员会,请他们评审。同时,清华也是给出晋升指标,把资料给北大的职称委员会,让他们评审。 我相信:只有没有利益纠葛的群体之间,才可能出现真正的公平。
2012-05-03 09:04
SprMorn:对喻海良 各位老师,职称重要吗?我觉得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和待遇相关,那么是否可将待遇工资的决定因素做的更全面和平衡一些那?
2012-05-02 17:08
本期嘉宾
喻海良:职称,现阶段在国内是非常重要。主要体现着项目申请,有一个职称限制。比如973项目申请,明确要求具有高级职称。杰出青年基金、优秀青年基金申请,也明确要求有高级职称。上面都是纵向项目。对于横向课题更加看重项目负责人职称。一个讲师很难从企业拿到大的科研项目。 现在高校对于职称对收入的影响也比较敏感。国家现在在推行效绩工资改革,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好处。但是,国内高校申请到项目有项目提成,这使得教师间贫富差距不断拉大。不解决好这个问题,估计还是很难收到成效。 相反,职称问题在国外可能没有那么看中,我旁边有很多人直到退休还是讲师,当然他们过的非常高兴。澳洲高校教师的工资是完全透明的。讲师的收入大约在8万-10万Au$之间,正教授的收入也就14万-16万。而且,澳洲个人年收入超过8万以上,税收非常高,正教授比讲师多的6万元里面可能有一半用来缴税。与此同时,个人申请到科研经费,也不像国内有项目提成,只能根据申请时的费用说明一条一条使用。当然,有科研经费后,从事科学研究方便很多。
2012-05-03 09:03
nanofsl:对陈安 打架更能暴露中国高校教师职称评估的问题,我倒是希望改革来得更猛一些,从我学习的过程看,大多数的教授都是在混,名不副实啊
2012-05-03 08:17
本期嘉宾
陈安:所以,有时候开玩笑地说:我国教授才真正是tenured呢,再差也不会离开当前的岗位,总是有碗饭吃。打架事件本身是个例,但是大家心里窝着的火却不是个例,刚好有这样一个事件出现,触发了内心的苦闷而已。
2012-05-03 09:03
bywindlw:对彭渤 这里面肯定有制度的问题? 美国的tenure制度,实行那么多年,那么残酷,却很少听见有人评不上tenure就打人!当然也不会像中国现在这样,一下子就给一个本科生教授职称!两种行为都是对教授制度极大的不尊重!
2012-05-03 07:26
本期嘉宾
彭渤:是的,行政左右一切,学术靠边站。这样的大学就会乱套。
2012-05-03 09:02
nanofsl:对彭渤 打架更能暴露中国高校教师职称评估的问题,我倒是希望改革来得更猛一些,从我学习的过程看,大多数的教授都是在混,名不副实啊
2012-05-03 08:17
本期嘉宾
彭渤:是的。情况也严重。关键看政府如何重视?
2012-05-03 09:01
zymgood:对陈安 如何建立公平公正的评审制度? 如果评审都能不靠关系,就不会有是非了
2012-05-03 08:48
本期嘉宾
陈安:大家好,看来还是比预想的时间早了一点。 关于评审的机制设计,海外几百年的大学都有一套相对完善的了,我们的大学则是不断在各类标准间摇摆,其实,回归别人已经证实的常识就可以,也许对于我国的一些特定情况,加上更通畅的申诉渠道以及公开化的比较,会更合理些。
2012-05-03 09:00
zymgood:对彭渤 如何建立公平公正的评审制度? 如果评审都能不靠关系,就不会有是非了
2012-05-03 08:48
本期嘉宾
彭渤:建议看看嵇少成刚刚发的博文:今人也有遗憾。在目前的体制情况下,中国要学到国外那一套比较难。
2012-05-03 09:00
125 条记录 12/13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一页 上5页   11  12  13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手机版 | RSS | 中国科学报社
京ICP备07017567号-1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08 Copyright @ 2007-2020 中国科学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