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vone沈海军: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是我国科研评价体系的缩影。沈海军老师这个点评发人深省。问一下,在一个学校中,各个学院是如何分配奖学金名额的?
2012-12-17 13:23
本期嘉宾
沈海军:基本上按学生人数。
2012-12-17 14:10    
luanrui1987张鹏举: 在多数人不知道的情况下评定出的奖学金,我们该如何申诉?
2012-12-17 13:44
本期嘉宾
张鹏举:学术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
2012-12-17 14:09    
sseraph沈海军: 真心希望国家能从硕博生的实际出发,将那笔钱用于资助硕博士生活补贴,可以分为一二三等,每月资助若干,这个资助采用前面成果等形式申请,答辩和评选。这样就部分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目前这个国奖,如果量化,考影响因子,靠分区,都是有些僵化。有些就是差在几分,确与高额奖无缘了,但是工作做的可以。各位老师认为如何呢?
2012-12-17 13:55
本期嘉宾
沈海军:让我们强烈呼吁改善研究生整体待遇吧!
2012-12-17 14:08    
vvone葛振华: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是我国科研评价体系的缩影。沈海军老师这个点评发人深省。问一下,在一个学校中,各个学院是如何分配奖学金名额的?
2012-12-17 13:23
本期嘉宾
葛振华:我们是按照学生人数比例把名额下放到各系所的。
2012-12-17 14:08    
waliu沈海军: 不能制作导师的好孩子,论文除了后一切听导师的就是个错误?我觉得!好的期刊周期长,很水的期刊,交钱就给你录用,钱多录用通知快!老师你们怎么看?
2012-12-17 13:26
本期嘉宾
沈海军:好文章投国外,好多不花钱,还发的快。
2012-12-17 14:07    
wshaoxin沈海军: 说句题外话吧,也让国奖落选的亲们心里有些安慰吧!我们奖学金(这里指的是学费)还要每年一评呢!真不知道我们是来上研究生还是上大学五年级六年级……(无需回复,牢骚而已,呵呵……)
2012-12-17 13:13
本期嘉宾
沈海军:呵呵
2012-12-17 14:06    
zhujh027葛振华:  “指导教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的论文,视为研究生独撰;第一作者为学生,只能获得60%的评分”。“指导教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的论文,视为研究生独撰。”该校研究生院负责人昨日表示,“这样的规定在全国都很普遍,并非我们学校如此。这是长江日报披露的武汉某高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选中的规则。三位嘉宾,怎么看?
2012-12-17 13:28
本期嘉宾
葛振华:非常的荒谬,无奇不有。
2012-12-17 14:06    
waliu沈海军: 表达一下心情,这个奖学金的评选至少让我明白一点,一流的学校他就是有一流的体制,二流的学校就是有二流的体制,三流的学校的有三流的体制?如果在以后的生命中,有机会发迹,我一定要拿出一部分资金来支持一流学校的发展?
2012-12-17 13:51
本期嘉宾
沈海军:你会发迹的。我等着你来支持我们。
2012-12-17 14:06    
beiwei399沈海军: 各位老师、学长,你们好!关于这次的国奖评定究竟以什么为标准?科研论文?只看SCI?还是各方面的的综合素质?比如成绩、社会志愿服务、个人品德、平日活动?光看SCI那就应该命名为国家研究生学术创新奖学金之类的。。。谢谢
2012-12-17 11:56
本期嘉宾
沈海军:我们这里,成绩占30%,科研(主要是论文)60%,科研潜力10%
2012-12-17 14:05    
jiezhou87沈海军: 所里名单已经公示出来了,至于其他人说的只有优秀学生才能参选的不公平我也就不再重述。但是就公示出来的名单来看,我们所的硕士都是选得研二的(除了一个优秀学生标兵),对于研三即将毕业的(包括即将转入博士的硕博连读生)。这个不是该以科研水平论英雄的么?不能说人要走了就不给了啊。当然我就是即将硕转博的一员,提这个问题也是自我抱怨一下。最起码也得把申请人的科研水平公示出来大家看一看啊,就列个名单出来,实在让人不服。
2012-12-17 09:19
本期嘉宾
沈海军:我们这里所有资料公开透明。
2012-12-17 14:04    
waliu沈海军: 各位老师,学长!你们好!向你们请教这一样一个问题(关于国家奖学金评选,个人遇到的实际问题)这几天学校正在进行国家奖学金评选,学校评选细则,其中学术科研占据的比重85%,比重无可非议我觉得,但是在论文这一板块,很多人发了1~2篇文章(市面的北大中文核心,科技核心都谈不上,诸如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流体传动与控制,液压气动与密封,机械管理开发,建筑机械,建筑机械化,本校学报;此外还有些期刊给点钱就给发了),本人两文章8月份就完稿,原计划按照导师之前的路线,投国内收录的相对容易的EI期刊即可,但导师对文章做了一个月的审核后,推荐一个投到journal of tribology,另一投至机械工程学报上,目前2个多月都处于审稿中,本次评选不计任何分数?论工作量,论论文层次,论文水平等,怎么也胜过那些投普通期刊?但是学校却不计分数?实在有些想不通?长此以往这个奖学金设置的意义何在?关于这种现象和情况,老师、学长如何看呢!
2012-12-17 00:36
本期嘉宾
沈海军:现在评职称等环节中各单位都普遍不算审稿中的论文。
2012-12-17 14:03    
主持人
科学网编辑部: 各位网友,大家好!本次“2012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在线访谈因时间原因已经结束。感谢嘉宾和网友的热情参与和讨论!如果网友仍需交流,请到嘉宾的科学网博客内进行互动!
2012-12-17 14:03
xsquare沈海军: 初步了解了一下,感觉这个高额奖学金设置的有点太突然,级差太大,光凭发论文给少数学生奖那么多,别的学生都没有机会,是不是应该分成几个等级要好一些?
2012-12-17 13:14
本期嘉宾
沈海军:的确是这样。
2012-12-17 14:02    
lugia2沈海军: 我们研究所学科比较杂,物理、化学、生物、工程的都有,按一个标准评肯定不靠谱。从学术角度说,平均地,一篇PRL的质量要高于Nano Lett., Adv. Mater.之类,但前者IF仅7点多,评奖肯定比不过后者。工程类的期刊更是IF普遍偏低,搞得现在搞工程的拼命往物理期刊上发,搞材料物理的拼命往化学期刊上发。不知嘉宾们如何看?
2012-12-17 13:36
本期嘉宾
沈海军:的确存在这个问题。我们这里,学生发的文章自认为是本领域顶级刊物的可以申请提出加分,评奖委员会认可了才可以。
2012-12-17 14:01    
waliu葛振华: 表达一下心情,这个奖学金的评选至少让我明白一点,一流的学校他就是有一流的体制,二流的学校就是有二流的体制,三流的学校的有三流的体制?如果在以后的生命中,有机会发迹,我一定要拿出一部分资金来支持一流学校的发展?
2012-12-17 13:51
本期嘉宾
葛振华:让我想起了校友捐了8888万美金给哈佛的事。
2012-12-17 13:59    
vvone沈海军: 评选奖学金的方式是评委投票还是通过已经制定的规则进行打分评选?如果是评委投票,评委的身份是学生还是教师或是学院的领导?参与评选的学生进行公关的话是不是得奖学金的几率就大?
2012-12-17 13:21
本期嘉宾
沈海军:我们这里先按照规则打分,排下来最后有争议的个别同学通过投票决定。我们设有评奖委员会,有院领导、学术委员会文员,学生代表等三部分人组成。
2012-12-17 13:58    
sseraph葛振华: 真心希望国家能从硕博生的实际出发,将那笔钱用于资助硕博士生活补贴,可以分为一二三等,每月资助若干,这个资助采用前面成果等形式申请,答辩和评选。这样就部分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目前这个国奖,如果量化,考影响因子,靠分区,都是有些僵化。有些就是差在几分,确与高额奖无缘了,但是工作做的可以。各位老师认为如何呢?
2012-12-17 13:55
本期嘉宾
葛振华:支持你。
2012-12-17 13:58    
lihb734张鹏举: 评价看科研成果,这就涉及到看上一年度,还是整个博士生涯的?您怎么看待参评科研成果的界定范围?
2012-12-15 11:05
本期嘉宾
张鹏举:我的理解是整个读博期间的研究成果,我参评的时候也是按照这个进行的答辩。
2012-12-17 13:56    
waliu沈海军: 国家文件中,并没有要求一定要发表的文章,只要求在科研学术方面突出,综合方面优秀的?学校却偏偏依据三流期刊为标准!原计划第三篇论文,至少投个EI的,现在写都不想写了?因为在这里,领导竟然说,我们队硕士的要求就是能发一篇文章即可,SCI,EI那是针对博士的?一个硕士发一个普通的足够了,能毕业就行了!一席话很让人揪心啊!老师学长你们怎么看?
2012-12-17 13:30
本期嘉宾
沈海军:硕士其实有国内比较好的文章(比如北大核心或一级学会刊物)就可以了。
2012-12-17 13:56    
sseraph沈海军: 弱弱的问一句,SCI也分好多文章类型呢,几页纸的实验报告和十几页的长文怎么区别呢,还有特刊,专刊怎么算呢,好多会议的期刊EI,SCI,没有一个统一而科学的规矩,这样的评奖肯定会造成有些人的心里失衡。
2012-12-17 13:40
本期嘉宾
沈海军:现在可能还不能考虑那么细。规则的完善可能需要几轮实践。
2012-12-17 13:54    
yytfeng葛振华: 现在各大学已经全评完了?我们没消息啊。。
2012-12-17 13:41
本期嘉宾
张鹏举:建议直接咨询研究生部。
2012-12-17 13:54    
waliu张鹏举: 表达一下心情,这个奖学金的评选至少让我明白一点,一流的学校他就是有一流的体制,二流的学校就是有二流的体制,三流的学校的有三流的体制?如果在以后的生命中,有机会发迹,我一定要拿出一部分资金来支持一流学校的发展?
2012-12-17 13:51
本期嘉宾
张鹏举:请您发迹后支持国科大的发展,提高奖学金的金额和覆盖面,谢过。。。
2012-12-17 13:53    
vvone沈海军: 作为研究生如果想得到国家奖学金,几位老师认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请提一点建议,具体一点。
2012-12-17 13:29
本期嘉宾
沈海军:学习优秀(成绩好),科研好(论文质量高,数量多),科研潜力好(得过学校某种学术荣誉)
2012-12-17 13:53    
vvone沈海军: 是每个研究生在读期间只能获得一次?还是只能申请一次?如果参与评选一次没有得到,来年再想参加,还具备参加的资格么?
2012-12-17 13:46
本期嘉宾
沈海军:各学校可能不一样。我们这里原则上高年级、低年级同学都可以申请,不过高年级同学有积累有文章,很占便宜。
2012-12-17 13:51    
vvone葛振华: 奖学金的名额是按照实验室分配的么?牛老师的组里就能有名额,小老师的学生就得不到。听说有的组里没有任何研究生参加评奖。
2012-12-17 13:43
本期嘉宾
葛振华:各学校,个院系的评选标准不尽相同。
2012-12-17 13:51    
w0a0n7g葛振华: 各位老师好!我是研一学生,从九月份国家政策出来时就一直关注着国家奖学金情况。虽然研一还不能参评但也想对此有所了解。我看学校要求,对学术科研比重很大。我感觉研一还是以课程学习为主,最多跟着导师做些简单的项目,真正能去发表论文的人很少(虽然是985学校,但却是事实),一般都是研二才会真正深入进去,有所创造。请问对于研一的我们来说,真正需要做些什么才能达到或接近要求呢?求解惑,谢谢老师!
2012-12-17 10:22
本期嘉宾
葛振华:在学期间只能评一次,注意积累,有想拿奖的态度和执行力,就能拿到,毕竟名额还是比较多的。
2012-12-17 13:50    
zhujh027张鹏举:  “指导教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的论文,视为研究生独撰;第一作者为学生,只能获得60%的评分”。“指导教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的论文,视为研究生独撰。”该校研究生院负责人昨日表示,“这样的规定在全国都很普遍,并非我们学校如此。这是长江日报披露的武汉某高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选中的规则。三位嘉宾,怎么看?
2012-12-17 13:28
本期嘉宾
张鹏举:这个很有意思,有时间可以调研一下他们学校对老师的考核标准,你会发现更有意思。 这是个特例,必有其特殊原因。
2012-12-17 13:50    
w0a0n7g沈海军: 各位老师好!我是研一学生,从九月份国家政策出来时就一直关注着国家奖学金情况。虽然研一还不能参评但也想对此有所了解。我看学校要求,对学术科研比重很大。我感觉研一还是以课程学习为主,最多跟着导师做些简单的项目,真正能去发表论文的人很少(虽然是985学校,但却是事实),一般都是研二才会真正深入进去,有所创造。请问对于研一的我们来说,真正需要做些什么才能达到或接近要求呢?求解惑,谢谢老师!
2012-12-17 10:22
本期嘉宾
沈海军:不断积累,目前的评价体系大多唯SCI论。
2012-12-17 13:50    
xiexiangchun葛振华: 为什么要拿我们交的学费给他们做奖励,这明显继承了国家的贫富差距拉大的政策。 奖金太多了只会使奖励变味。
2012-12-17 13:15
本期嘉宾
葛振华:学费之于中国教育经费支出只是9牛之一毛。
2012-12-17 13:49    
vvone张鹏举: 是每个研究生在读期间只能获得一次?还是只能申请一次?如果参与评选一次没有得到,来年再想参加,还具备参加的资格么?
2012-12-17 13:46
本期嘉宾
张鹏举:请您关注随时明年的标准,估计会变。
2012-12-17 13:48    
zhenguofu沈海军: 真的公平吗?据我了解有些单位的评选结果不尽如人意吧。看公示的名单就知道没有小老板的学生,只有。。。。。。
2012-12-17 13:30
本期嘉宾
沈海军:第一次搞,肯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2012-12-17 13:48    
vvone葛振华: 是每个研究生在读期间只能获得一次?还是只能申请一次?如果参与评选一次没有得到,来年再想参加,还具备参加的资格么?
2012-12-17 13:46
本期嘉宾
葛振华:只能获得一次,申请次数不限。
2012-12-17 13:47    
vvone沈海军: 奖学金的名额是按照实验室分配的么?牛老师的组里就能有名额,小老师的学生就得不到。听说有的组里没有任何研究生参加评奖。
2012-12-17 13:43
本期嘉宾
沈海军:我们这里评奖不跟导师挂钩,只看研究生本人材料。
2012-12-17 13:47    
waliu葛振华: 各位老师,学长?国家应该对学术期刊每年两年或者4年或者5年做一个评估,从而给出国家统一的文件:国家一类,二类,三类,四类等等,来作为教授以及奖学金评选的文件?你们怎么看?
2012-12-17 13:44
本期嘉宾
葛振华:中科院好像每年都在做这个事情,所谓的论文分区。
2012-12-17 13:47    
yuhailiang沈海军: 我希望问一个问题,我们能不能把奖学金的钱降低,然后面上增加。或者,每一个人研究生期间,只能获一次这样的奖学金。
2012-12-17 12:57
本期嘉宾
沈海军:看看国家自然基金这几年关于面上资助率和每项资助金额的变化就可知道国家的导向。
2012-12-17 13:46    
xsquare葛振华: 初步了解了一下,感觉这个高额奖学金设置的有点太突然,级差太大,光凭发论文给少数学生奖那么多,别的学生都没有机会,是不是应该分成几个等级要好一些?
2012-12-17 13:14
本期嘉宾
葛振华:其实在2010年国家教育发展长期纲要里已经提到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所以不算突然。支持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分等级。
2012-12-17 13:46    
waliu张鹏举: 各位老师,学长?国家应该对学术期刊每年两年或者4年或者5年做一个评估,从而给出国家统一的文件:国家一类,二类,三类,四类等等,来作为教授以及奖学金评选的文件?你们怎么看?
2012-12-17 13:44
本期嘉宾
张鹏举:科学院有自己的分区标准。
2012-12-17 13:44    
xiexiangchun沈海军: 为什么要拿我们交的学费给他们做奖励,这明显继承了国家的贫富差距拉大的政策。 奖金太多了只会使奖励变味。
2012-12-17 13:15
本期嘉宾
沈海军:国家好多奖励都是纳税人的钱。
2012-12-17 13:44    
Bleastrind葛振华: 我觉得这种看成果的奖学金应该限定在毕业之时评,反正只能评一次。低年级同学看着眼里,使得快发论文变成追求的目标,制造浮躁环境和大量学术垃圾
2012-12-17 13:18
本期嘉宾
葛振华:支持你。
2012-12-17 13:44    
vvone沈海军: 作为研究生如果想得到国家奖学金,几位老师认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请提一点建议,具体一点。
2012-12-17 13:29
本期嘉宾
张鹏举:作为一个研究生,不应该为了拿到奖学金而学习。 我个人的看法是在读研期间尽量能够进入一个科研状态,学扎实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一定的科研成果,得到国内,国际同行的认可,同时还能在研究生毕业时候自己谋生。。。
2012-12-17 13:43    
zhuruanli沈海军: 我觉得归根结缔还是奖学金太少,要是硕士10万,博士100万,每个单位只有一个名额就不会这样了,甚至好几年评一次,那就更牛了,是不是?
2012-12-17 13:13
本期嘉宾
沈海军:你想要让我回答是呢,还是不是呢?
2012-12-17 13:43    
wangaj049089沈海军: 我想问问,按照每个学生在校期间只能申请一次奖学金的话,硕博连读生,今年以硕士身份申请的话,明年转入博士还能申请么?
2012-12-17 13:17
本期嘉宾
沈海军:我们这里不可以。
2012-12-17 13:43    
waliu葛振华: 国家文件中,并没有要求一定要发表的文章,只要求在科研学术方面突出,综合方面优秀的?学校却偏偏依据三流期刊为标准!原计划第三篇论文,至少投个EI的,现在写都不想写了?因为在这里,领导竟然说,我们队硕士的要求就是能发一篇文章即可,SCI,EI那是针对博士的?一个硕士发一个普通的足够了,能毕业就行了!一席话很让人揪心啊!老师学长你们怎么看?
2012-12-17 13:30
本期嘉宾
葛振华:有的人目光短浅,你不必理会他们的话,向前看,向上走。
2012-12-17 13:42    
sseraph葛振华: 弱弱的问一句,SCI也分好多文章类型呢,几页纸的实验报告和十几页的长文怎么区别呢,还有特刊,专刊怎么算呢,好多会议的期刊EI,SCI,没有一个统一而科学的规矩,这样的评奖肯定会造成有些人的心里失衡。
2012-12-17 13:40
本期嘉宾
葛振华:没有绝对的公平,也没有绝对公平的规则,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2012-12-17 13:41    
zhaodongxu0沈海军: 硕士生来讲,够得着名额的不多。那么,文章质量影响肯定不大。这不是激励后来人多发低水平的文章吗?
2012-12-17 13:28
本期嘉宾
沈海军:我们这里文章只有达到学校A类核心文章以上才予以加分。
2012-12-17 13:40    
lugia2葛振华: 我们研究所学科比较杂,物理、化学、生物、工程的都有,按一个标准评肯定不靠谱。从学术角度说,平均地,一篇PRL的质量要高于Nano Lett., Adv. Mater.之类,但前者IF仅7点多,评奖肯定比不过后者。工程类的期刊更是IF普遍偏低,搞得现在搞工程的拼命往物理期刊上发,搞材料物理的拼命往化学期刊上发。不知嘉宾们如何看?
2012-12-17 13:36
本期嘉宾
葛振华:我认为PRL之于物理跟JACS之于化学,ADV MATER之于材料是一样的。IF有高低,水平无高低,都是专业顶级期刊。
2012-12-17 13:40    
lugia2张鹏举: 我们研究所学科比较杂,物理、化学、生物、工程的都有,按一个标准评肯定不靠谱。从学术角度说,平均地,一篇PRL的质量要高于Nano Lett., Adv. Mater.之类,但前者IF仅7点多,评奖肯定比不过后者。工程类的期刊更是IF普遍偏低,搞得现在搞工程的拼命往物理期刊上发,搞材料物理的拼命往化学期刊上发。不知嘉宾们如何看?
2012-12-17 13:36
本期嘉宾
张鹏举:你说这个情况应该是比较普遍,初级阶段为了评优,比拼影响因子,这本身是不合理的。 一个文章为了影响因子改变自己,若干年沉淀之后还是无人问津,无人问津对一个从事学术的人来说很负面。
2012-12-17 13:40    
qqxiwuzhiren沈海军: 其实什么事情都有利有弊,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到对所有人都公正,起码国家奖学金,可以让一部分正在很努力的学生得到资助和奖励,这对他们的工作热情也是一种鼓励和肯定,这里面肯定有很多是不那么符合要求的,但是这是现实。不同学校评的标准应该不一样,对学校比较好一点的,评的肯定要严格一些,稍差的学校可以拿SCI论文来做依据
2012-12-16 09:54
本期嘉宾
沈海军:的确如此。
2012-12-17 13:39    
luanrui1987沈海军: 国家奖学金评选规则是什么? 为什么在80%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得奖的大部分是学生会干部? 若是如此为何还成为国家奖学金,直接名为国家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岂不是更好。
2012-12-15 11:49
本期嘉宾
沈海军:这种现象应吐槽。我们这里要通知每一个研究生,评比全程有研究生代表参与,结果网上公示。
2012-12-17 13:39    
Penrose葛振华: 现在科学院博士生工资都快到5000一个月了,奖学金是该提升一个幅度啦,毕竟物价上涨嘛。对我们组里申请国家奖学金的同学预先表示祝贺。公平不公平神马的,那就多几个名额吧!
2012-12-17 13:33
本期嘉宾
葛振华:月工资1500的博士生飙泪飘过~~~我真的就比你们中科院的学生差那么多吗?
2012-12-17 13:38    
hcp2qq葛振华: 能不能借助科学网的影响,让国科大重新制定评选标准,不要按照“本年度的优秀学生”这样荒诞的标准来?
2012-12-17 13:35
本期嘉宾
葛振华:基本不可能,就算改也是明年了。希望国科大的同学们早点放下,专心科研明年再战。
2012-12-17 13:37    
yifei1016沈海军: 这个和大学国家助学金一样,会造成同学之间的不和睦,有利益纠葛的地方本来也不平静。 硕士博士的基本补助除了个别大学和研究所能满足正常生活需要。其他的连自身温饱的解决都困难,突然有这么个奖项可预见拼抢程度。 然而这个政策鄙人认为不合理,研究生助学金制度没有搞好,就谈奖学金肯定会造成不均衡。 制度出台的不合时宜可见行政管理政策出台的仓促和不欠考虑。
2012-12-16 19:58
本期嘉宾
沈海军:的确,应先解决大家温饱,再个别拔高。
2012-12-17 13:37    
hcp2qq张鹏举: 能不能借助科学网的影响,让国科大重新制定评选标准,不要按照“本年度的优秀学生”这样荒诞的标准来?
2012-12-17 13:35
本期嘉宾
张鹏举:我相信这次奖学金评选活动结束之后,有关部门会细化评选标准的。
2012-12-17 13:37    
vvone葛振华: 能不能介绍一下您的答辩详情?给我们说说您的申请条件,评委的情况,得票的情况。
2012-12-17 13:26
本期嘉宾
葛振华:我个人的情况是,09年入学,SCI14篇,一作9篇,一作IF大于30,IF大于5的文章3篇,还有12项国家发明专利,同时我不仅是党支部书记兼班长,还曾是学院的兼职辅导员。答辩陈述5分钟,主要是创新研究和研究成果,最终我和另一位在美国联合培养2年的同学并列第一,同得22分。投票规则是,5名候选人,评委打分时,第一名记1分,第二名记2分,第三名记3分,第四名和第五名相当于落选记5分。评委打分加和,分数低者当选。
2012-12-17 13:36    
Penrose张鹏举: 现在科学院博士生工资都快到5000一个月了,奖学金是该提升一个幅度啦,毕竟物价上涨嘛。对我们组里申请国家奖学金的同学预先表示祝贺。公平不公平神马的,那就多几个名额吧!
2012-12-17 13:33
本期嘉宾
张鹏举:建议很给力!
2012-12-17 13:35    
zhujh027沈海军:  “指导教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的论文,视为研究生独撰;第一作者为学生,只能获得60%的评分”。“指导教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的论文,视为研究生独撰。”该校研究生院负责人昨日表示,“这样的规定在全国都很普遍,并非我们学校如此。这是长江日报披露的武汉某高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选中的规则。三位嘉宾,怎么看?
2012-12-17 13:28
本期嘉宾
沈海军:我一向反对导师跟学生争第一作者,如果学生做了大量工作的话。不过一些年轻老师要评职称,和自己学生争第一作者也可以理解。
2012-12-17 13:35    
waliu张鹏举: 国家文件中,并没有要求一定要发表的文章,只要求在科研学术方面突出,综合方面优秀的?学校却偏偏依据三流期刊为标准!原计划第三篇论文,至少投个EI的,现在写都不想写了?因为在这里,领导竟然说,我们队硕士的要求就是能发一篇文章即可,SCI,EI那是针对博士的?一个硕士发一个普通的足够了,能毕业就行了!一席话很让人揪心啊!老师学长你们怎么看?
2012-12-17 13:30
本期嘉宾
张鹏举:其实你已经知道答案了。 不要因为周围的人而改变自己的看法,你发了高质量的文章是你自己在提高,和别人要求你没关系,如果有机会发高质量的文章,一定不能放弃。
2012-12-17 13:35    
guoyin7887沈海军: 请问学长,在评比过程中发表SCI期刊的影响因子差不多,简讯文章与full paper怎么评判呢?
2012-12-17 13:26
本期嘉宾
沈海军:可能还考虑不到这么细吧!
2012-12-17 13:32    
beiwei399沈海军: 由于这次的国家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只看SCI,使得老师不让学生发表中文核心期刊,只让发SCI,当金钱与科研挂钩,我感觉失去了很多价值,大家一味的盲目追求文章带来的严重后果可想而知。使得我们的毕业也举步维艰,本身对于一个硕士研究生要求SCI在目前的条件下,尤其是生物类学科并非那么容易。。。
2012-12-17 12:02
本期嘉宾
沈海军:现在的我国的科研评价体系就是唯SCI论,因此,国奖必然也会是这样
2012-12-17 13:32    
zhaodongxu0张鹏举: 硕士生来讲,够得着名额的不多。那么,文章质量影响肯定不大。这不是激励后来人多发低水平的文章吗?
2012-12-17 13:28
本期嘉宾
张鹏举:我们所的标准是非SCI文章不参评。
2012-12-17 13:30    
linhappy000沈海军: 设置研究生奖学金的目的是什么?是鼓励他们专注科研还是参加学校举行的各类没有太大意义的活动?综合能力用什么来评判?
2012-12-17 12:24
本期嘉宾
沈海军:我们这里,学生干部不考虑加分的。
2012-12-17 13:30    
guoyin7887葛振华: 请问学长,在评比过程中发表SCI期刊的影响因子差不多,简讯文章与full paper怎么评判呢?
2012-12-17 13:26
本期嘉宾
葛振华:通讯类文章和全文等同,没有区别。
2012-12-17 13:30    
rs6829277葛振华: 我和你是校友,我是硕士,我们学院根本就不按照成绩和论文评选,评上的人分数都很低,也有一篇论文都没有的,但好多都是班长支书,我在北科大呆了快七年了,看见这样的北科大,我很失望。
2012-12-17 13:23
本期嘉宾
葛振华:额,我们学院其实也有个别这样的情况,原因是名额较多,平道后面几位,确实有几个硕士生没有论文,只得过几次三好,优干之类的,只好以此为依据评了,他们交材料时就两页纸。但我们学院基本不存在有论文但没有评上的硕士。
2012-12-17 13:29    
nanxun6612张鹏举: 有的所里的奖学金对于学生干部是直接开放的,不用申请直接就是奖学金获得者。所以,我觉得鉴于这些情况,奖学金额度不应该这么大,应该分成几个等级,以避免一些很优秀的学生因为不是干部而错过了这些机会。
2012-12-17 13:27
本期嘉宾
张鹏举:奖学金的额度和公平与否基本没有关系。 要做的事公平规则,而不是降低标准,我坚决反对优秀学生直接晋级,尤其是在不明白优秀学生评选标准的情况下。
2012-12-17 13:29    
waliu沈海军: 表达一下心情,只恨没早早准备几篇三流期刊的论文!以后一定要告诫下一届的师弟妹们?老师,师兄你们怎么看?
2012-12-17 13:21
本期嘉宾
沈海军:我们这里,论文只算SCI,EI和学校A类核心。
2012-12-17 13:28    
guoyin7887张鹏举: 请问学长,在评比过程中发表SCI期刊的影响因子差不多,简讯文章与full paper怎么评判呢?
2012-12-17 13:26
本期嘉宾
张鹏举:说实话,这个很难评判,如果我说full是更扎实的工作,那么就有人反驳,letter更创新。
2012-12-17 13:28    
zhuruanli沈海军: 你们这群人都还是学生,体会不到领导的意图。给你们还嫌不够,还要闹,像什么话。
2012-12-17 13:15
本期嘉宾
沈海军:这次国奖的确大家挣得很厉害。
2012-12-17 13:27    
rs6829277沈海军: 有的学校有的学院根本不按照成绩和论文来评选,您怎么看?
2012-12-17 13:18
本期嘉宾
沈海军:我们这里成绩占30%,科研(主要是论文)60%,科研潜力10%。
2012-12-17 13:27    
vvone张鹏举: 请问几位老师的学校国家奖学金的评选标准是什么样的?这个奖学金是否在学校的网站上通知到全校的学生。
2012-12-17 13:18
本期嘉宾
张鹏举:我们所的评价标准是可以接受的。 全所邮箱通知职工学生申请。 专家评委打分。 没有按照国科大唯三好学生标准执行,科研做得好的照样有资格。 评选结果公示一周。
2012-12-17 13:26    
waliu葛振华: 表达一下心情,只恨没早早准备几篇三流期刊的论文!以后一定要告诫下一届的师弟妹们?老师,师兄你们怎么看?
2012-12-17 13:21
本期嘉宾
葛振华:还是觉得应该出高水平论文比较好。当然如果遇到困难或者周期长的课题,而你所在单位的评价规则又偏偏需要三流论文的时候,我支持你。
2012-12-17 13:25    
waliu沈海军: 老师你好!从这次国家奖学金评选角度考虑,后悔当初美发几篇三流期刊的文章?几篇文都还在审稿中?
2012-12-17 13:15
本期嘉宾
沈海军:我们这边评奖,科研(主要是论文)比重为60%,且只考虑sci,EI,学校A类核心文章。
2012-12-17 13:25    
vvone张鹏举: 评选奖学金的方式是评委投票还是通过已经制定的规则进行打分评选?如果是评委投票,评委的身份是学生还是教师或是学院的领导?参与评选的学生进行公关的话是不是得奖学金的几率就大?
2012-12-17 13:21
本期嘉宾
张鹏举:亲,这个要看你们学校制定的细则,我们所做的非常好,各个学科的带头人打分,且没有按照国科大的唯三好学生标准执行。 我不建议为了的奖学金在不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公关,以后的路还长,不要为了不属于自己的钱放弃了自己的坚持。
2012-12-17 13:25    
vvone葛振华: 评选奖学金的方式是评委投票还是通过已经制定的规则进行打分评选?如果是评委投票,评委的身份是学生还是教师或是学院的领导?参与评选的学生进行公关的话是不是得奖学金的几率就大?
2012-12-17 13:21
本期嘉宾
葛振华:我们是评委投票,相比较论文成绩打分要公平些,不然从事应用类研究和做企业项目的同学根本不可能拿到奖学金。但同时存在的问题如你所说,确实存在评委邀请和评委攻关的问题。这需要设置更合理的评委要求和回避制度来完善。
2012-12-17 13:23    
hame88沈海军: 国家奖学金发了之后,学校居然要把原来一等奖学金收回,还要交学费,这样算下来,国家奖学金到手也没有多少钱,哎。无语
2012-12-17 13:17
本期嘉宾
沈海军:这是具体学校的问题。
2012-12-17 13:23    
waliu张鹏举: 表达一下心情,只恨没早早准备几篇三流期刊的论文!以后一定要告诫下一届的师弟妹们?老师,师兄你们怎么看?
2012-12-17 13:21
本期嘉宾
张鹏举:我也是这样的建议,对于现阶段的学生来说,发文章基本是正确的。毕竟我们在学习阶段,发文章的过程就是一个锻炼和沉淀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必须要走的,走的越早以后才能走的越顺。
2012-12-17 13:23    
wangaj049089沈海军: 硕博连读生多一次以硕士身份申请的机会这个规定是国家统一的还是各个学校自己规定呢?
2012-12-17 13:21
本期嘉宾
沈海军:应该是学校规定
2012-12-17 13:22    
rs6829277张鹏举: 有的学校有的学院根本不按照成绩和论文来评选,您怎么看?
2012-12-17 13:18
本期嘉宾
张鹏举:我也听说过有这样的情况,我个人是站在学生角度考虑问题。我坚决反对这样的做法,如果我满足各项要求,我会去争取。 同时,我建议不要因为短时间的不公平待遇放弃自己对自身卓越的追求,以后的路还长,只有不断提高自己,才会在今后的环境变得公平的时候走马上任,你说是不是?
2012-12-17 13:21    
Bleastrind沈海军: 我觉得这种看成果的奖学金应该限定在毕业之时评,反正只能评一次。低年级同学看着眼里,使得快发论文变成追求的目标,制造浮躁环境和大量学术垃圾
2012-12-17 13:18
本期嘉宾
沈海军:的确存在这个问题。
2012-12-17 13:21    
rs6829277葛振华: 有的学校有的学院根本不按照成绩和论文来评选,您怎么看?
2012-12-17 13:18
本期嘉宾
葛振华:论文和成绩应该是重要的评价标准,但也不能是唯一标准。
2012-12-17 13:21    
lihb734沈海军: 评价看科研成果,这就涉及到看上一年度,还是整个博士生涯的?您怎么看待参评科研成果的界定范围?
2012-12-15 11:05
本期嘉宾
沈海军:我们这里评奖看整个博士,或硕士期间的科研情况。不过获奖之后,下一次评奖时,用过的材料清零。
2012-12-17 13:21    
sherry1989葛振华: 学长你好!首先恭喜你获奖,能不能问一下你打算如何利用这笔奖金呢?
2012-12-17 13:16
本期嘉宾
葛振华:使用情况我还没有考虑,毕竟刚刚才评选出来,请师弟师妹吃饭是肯定的,其余的会给家人买一些礼物,奔三的人了,求学二十余载,一直入不敷出,其实很心酸的,呵呵。
2012-12-17 13:20    
xsquare张鹏举: 初步了解了一下,感觉这个高额奖学金设置的有点太突然,级差太大,光凭发论文给少数学生奖那么多,别的学生都没有机会,是不是应该分成几个等级要好一些?
2012-12-17 13:14
本期嘉宾
张鹏举:很欣赏你的建议。
2012-12-17 13:18    
wangaj049089葛振华: 我想问问,按照每个学生在校期间只能申请一次奖学金的话,硕博连读生,今年以硕士身份申请的话,明年转入博士还能申请么?
2012-12-17 13:17
本期嘉宾
葛振华:是的,我们学校规定了,本直攻博和硕博连读生多一次以硕士参评的资格。
2012-12-17 13:18    
surfactants沈海军: 评判标准是什么?不同课题、研究方向不一样,发文章难易程度不一样,有的试验周期长,很久产生一篇文章,有试验一两个小时就完成,你说这个怎么比,还有不同专业的杂志社水品怎么比较?科研靠衡量,太功利性!
2012-12-17 12:31
本期嘉宾
沈海军:这涉及到我国科研评价体系问题。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是我国科研评价体系的缩影。
2012-12-17 13:18    
sherry1989张鹏举: 学长你好!请问奖学金评选是如何做到公平公正的呢?因为我读大学时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明明学习很好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学生就因为没有给领导送礼所以评选被刷下去了···
2012-12-17 13:14
本期嘉宾
张鹏举:大学的时候我也遇到过。 现在的研究生奖学金,我觉得首先考虑的是科研成果,科研成果的体现有几个方面:文章,项目,专利,国际会议,报告等。把这些科研成果纳入国家对整个科研人员的考核体系内指定标准是比较被人认可的。当然还应该包括道德和体育方面的健全。
2012-12-17 13:17    
sherry1989葛振华: 学长你好!请问奖学金评选是如何做到公平公正的呢?因为我读大学时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明明学习很好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学生就因为没有给领导送礼所以评选被刷下去了···
2012-12-17 13:14
本期嘉宾
葛振华:明年一定会更公正公平公开的。我不敢说你提到的问题绝对不存在,但是很多事情咱们改变不了,只有努力让自己变的更优秀才是王道。
2012-12-17 13:17    
zhenping沈海军: 我觉得奖学金应该金额应该低一些,覆盖的范围广一些。现在的评选,不公平的事太多了,话说周围,真正努力优秀的勤奋学生都没有评上,选上的好多却是投机取巧的学生,荒谬了
2012-12-16 23:29
本期嘉宾
沈海军:基本同意,不过第一次搞,标准很难拿捏
2012-12-17 13:16    
zjwumei沈海军: 在学校里,学生是在校的生徒,不是员工,这么发奖学金让青椒们情何以堪
2012-12-17 10:02
本期嘉宾
沈海军:互相理解吧,研究生的确比较清贫。
2012-12-17 13:15    
linhappy000葛振华: 设置研究生奖学金的目的是什么?是鼓励他们专注科研还是参加学校举行的各类没有太大意义的活动?综合能力用什么来评判?
2012-12-17 12:24
本期嘉宾
葛振华:奖学金设立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大家潜心科研多出成果,我特别反对学生干部不参评直接获得国家奖学金的事情。但国家奖学金也没有说要鼓励大家什么学生活动都不参加吧。很多时候,参加一些活动,或放松心情,或转换思维,对于我们做科研都是很有利的,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嘛。
2012-12-17 13:15    
jincheng8712张鹏举: 我感觉这样一下子把奖金提高这么多不合理。首先,应该整体提高一下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待遇,然后再在此基础上设立一些讲学金。这样可以惠及更多学生,也会鼓励优秀的学生。如果按现在这种奖励方法,会助长学校内学生为了拿奖学金而千方百计发表论文的风气。
2012-12-17 13:08
本期嘉宾
张鹏举:我也非常赞成整体提高研究生的待遇,我也相信这个愿望能短时间实现。 但是,我更希望先提高博导,硕导们的待遇。 PS:奖学金和整体提高待遇是两码事,我们可以为了奖学金而不断努力,不能为了短时间不提高整体待遇而郁郁寡欢。
2012-12-17 13:14    
pvc沈海军: 听说有个别学校,评上了国家奖学金就会停发每月的补贴,这个是否合理?
2012-12-17 12:40
本期嘉宾
沈海军:肯定不合理,一码归一码。
2012-12-17 13:14    
jincheng8712沈海军: 我感觉这样一下子把奖金提高这么多不合理。首先,应该整体提高一下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待遇,然后再在此基础上设立一些讲学金。这样可以惠及更多学生,也会鼓励优秀的学生。如果按现在这种奖励方法,会助长学校内学生为了拿奖学金而千方百计发表论文的风气。
2012-12-17 13:08
本期嘉宾
沈海军:我也感觉可以考虑将该奖励一部分钱拿出来普遍补贴每一个研究生,其余用于奖励。即奖励金额少一点。
2012-12-17 13:13    
w0a0n7g张鹏举: 各位老师好!我是研一学生,从九月份国家政策出来时就一直关注着国家奖学金情况。虽然研一还不能参评但也想对此有所了解。我看学校要求,对学术科研比重很大。我感觉研一还是以课程学习为主,最多跟着导师做些简单的项目,真正能去发表论文的人很少(虽然是985学校,但却是事实),一般都是研二才会真正深入进去,有所创造。请问对于研一的我们来说,真正需要做些什么才能达到或接近要求呢?求解惑,谢谢老师!
2012-12-17 10:22
本期嘉宾
张鹏举:如果们研究组有实验装置,已经有数据的情况下,我建议你抓紧时间调研文献,能够依托数据快速进入状态。争取形成思路,发表文章,毕竟目前的评价标准是文章,这对你以后的深造和就业都是有帮助的。
2012-12-17 13:12    
jincheng8712葛振华: 我感觉这样一下子把奖金提高这么多不合理。首先,应该整体提高一下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待遇,然后再在此基础上设立一些讲学金。这样可以惠及更多学生,也会鼓励优秀的学生。如果按现在这种奖励方法,会助长学校内学生为了拿奖学金而千方百计发表论文的风气。
2012-12-17 13:08
本期嘉宾
葛振华:其实奖学金高并不是坏事,坏事是我们的补助太低了,在国内我们做的工作一点也不比国外的PHD差,但我们的补助只有他们的十分之一。另外,奖学金本来就是要激励大家多做工作,多发论文的,当然论文不能称为唯一的评价标准。
2012-12-17 13:11    
luanrui1987张鹏举: 国家奖学金评选规则是什么? 为什么在80%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得奖的大部分是学生会干部? 若是如此为何还成为国家奖学金,直接名为国家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岂不是更好。
2012-12-15 11:49
本期嘉宾
张鹏举:这种情况应该算是普遍,尤其是第一年评选,很多细则不能在短时间完成,这是事实情况。 我个人认为,明年各个学校,研究所的优秀学生,三好学生称号的评选标准会发生很大变化,而这个变化是一个更趋向公平的变化。
2012-12-17 13:08    
surfactants葛振华: 评判标准是什么?不同课题、研究方向不一样,发文章难易程度不一样,有的试验周期长,很久产生一篇文章,有试验一两个小时就完成,你说这个怎么比,还有不同专业的杂志社水品怎么比较?科研靠衡量,太功利性!
2012-12-17 12:31
本期嘉宾
葛振华:评判标准是在读期间是否优秀,博士生6.9%的得奖比例,加上4-5年每人只能得一次,那么这个得奖比例将高达30%以上。当然一个人的优秀并不能以论文多寡,成绩高低来定论。我们学院得奖的同学中,有IF高达65的论文牛人,也有在工厂实践3年解决了实际问题但没有SCI论文的同学,我们没有以论文,以成绩,更不会以是否是学生干部来评断一个人是否优秀。
2012-12-17 13:08    
waliu张鹏举: 各位老师,学长!你们好!向你们请教这一样一个问题(关于国家奖学金评选,个人遇到的实际问题)这几天学校正在进行国家奖学金评选,学校评选细则,其中学术科研占据的比重85%,比重无可非议我觉得,但是在论文这一板块,很多人发了1~2篇文章(市面的北大中文核心,科技核心都谈不上,诸如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流体传动与控制,液压气动与密封,机械管理开发,建筑机械,建筑机械化,本校学报;此外还有些期刊给点钱就给发了),本人两文章8月份就完稿,原计划按照导师之前的路线,投国内收录的相对容易的EI期刊即可,但导师对文章做了一个月的审核后,推荐一个投到journal of tribology,另一投至机械工程学报上,目前2个多月都处于审稿中,本次评选不计任何分数?论工作量,论论文层次,论文水平等,怎么也胜过那些投普通期刊?但是学校却不计分数?实在有些想不通?长此以往这个奖学金设置的意义何在?关于这种现象和情况,老师、学长如何看呢!
2012-12-17 00:36
本期嘉宾
张鹏举:我觉得你这个情况比较特殊,你做了很多工作,也即将产生一些好的结果,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奖学金评选活动毕竟有个标准,有个时间节点的问题。 我相信,按照你阐述的情况,明年的奖学金很有希望,不要因为时间节点的问题郁闷,眼光放远一些。
2012-12-17 13:06    
本期嘉宾
葛振华: 特别同意张鹏举奖学金分等级制度,因为评选到后面,已经是矮子里面拔高子了,两个同学或许只相差了1分,或者只差一篇文章,不应该一个得三万,一个零蛋。
2012-12-17 13:04
xsquare张鹏举: 能介绍一下今年的国家奖学金设置情况吗?名额有多少,是不是只有好的高校才有名额?一般评选标准都是什么要求?
2012-12-17 13:01
本期嘉宾
张鹏举:您可以参考我的博文里面介绍的国科大的情况,我相信,国科大是按照上级部门的精神制定的标准,希望有所帮助。
2012-12-17 13:03    
yuhailiang葛振华: 我希望问一个问题,我们能不能把奖学金的钱降低,然后面上增加。或者,每一个人研究生期间,只能获一次这样的奖学金。
2012-12-17 12:57
本期嘉宾
葛振华:很多人有这样的想法,刚开始我也是这样想的,但降低奖学金金额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根本办法是全面提高全体研究生的普通月补贴,教育部高校向中科院看齐,中科院向国外一流大学和科研研所看齐。
2012-12-17 13:02    
yuhailiang张鹏举: 我希望问一个问题,我们能不能把奖学金的钱降低,然后面上增加。或者,每一个人研究生期间,只能获一次这样的奖学金。
2012-12-17 12:57
本期嘉宾
张鹏举:我觉得奖学金的额度不算很大,然覆盖面太窄。 博士生的奖学金可以分几个等级,硕士也一样,这样就可以避免一些人撑死,一些人饿死。也可以在不同年级申请不同的等级了。。。
2012-12-17 13:02    
pvc张鹏举: 听说有个别学校,评上了国家奖学金就会停发每月的补贴,这个是否合理?
2012-12-17 12:40
本期嘉宾
张鹏举:亲,这绝对不合理,国家发放奖学金是一件事儿,学校停发补助是另外一件事儿。 国科大的补助体系有别于高校,一旦各个所停发补助,国科大也会停发统一补助,对各个所是一个鞭策。。。
2012-12-17 13:00    
pvc葛振华: 听说有个别学校,评上了国家奖学金就会停发每月的补贴,这个是否合理?
2012-12-17 12:40
本期嘉宾
葛振华:肯定不合理,如果真有拿了国奖就停补贴的情况,应当立即以正确途径向上级部门反映。
2012-12-17 12:59    
pvc葛振华: 看您的博文,您应该今年中了高额国家奖学金吧,能谈谈评选过程中的感受吗?评选规则是否合理?
2012-12-17 12:39
本期嘉宾
葛振华:我通过了国奖的答辩,目前正在公示期,整个评选过程感觉比较仓促,规则的制定也有些不足的地方,明年时间充足了可能会好一些。
2012-12-17 12:58    
linhappy000张鹏举: 设置研究生奖学金的目的是什么?是鼓励他们专注科研还是参加学校举行的各类没有太大意义的活动?综合能力用什么来评判?
2012-12-17 12:24
本期嘉宾
张鹏举:我感觉国家设立奖学金的初衷是鼓励研究生专注科研。 这个初衷是好的,我相信你也赞同,但,评价标准有点和初衷相左,在不违背初衷的情况下,如何制定相应的评价体系是今后要做好的事情。
2012-12-17 12:58    
mliuyanwei张鹏举: 师兄好!我是明年入学中科院的大四学生,硕士是环境化学方向,想请问下研一学习都不在本所,那能有时间去实验室吗?能开展自己的课题吗?您那时怎么办的呢?问题有点多,不用全回答,谢谢师兄!
2012-12-17 12:27
本期嘉宾
张鹏举:你好,我研一的时候在北京读书,那时候主要学习专业课,也没有时间,不可能到实验室去(境外所)。我的体会是,研一的时候不要太着急,在教育基地多学书本知识,增长见识,精力充足的话,让导师,师兄推荐综述文献进行阅读。。。研一的时候有机会长见识一定不要放过。
2012-12-17 12:56    
yifei1016葛振华: 这个和大学国家助学金一样,会造成同学之间的不和睦,有利益纠葛的地方本来也不平静。 硕士博士的基本补助除了个别大学和研究所能满足正常生活需要。其他的连自身温饱的解决都困难,突然有这么个奖项可预见拼抢程度。 然而这个政策鄙人认为不合理,研究生助学金制度没有搞好,就谈奖学金肯定会造成不均衡。 制度出台的不合时宜可见行政管理政策出台的仓促和不欠考虑。
2012-12-16 19:58
本期嘉宾
葛振华:国家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是制得肯定的,目前的评选规则不是很完善也是事实,但不能因此否定国家奖学金。
2012-12-17 12:55    
luanrui1987葛振华: 国家奖学金评选规则是什么? 为什么在80%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得奖的大部分是学生会干部? 若是如此为何还成为国家奖学金,直接名为国家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岂不是更好。
2012-12-15 11:49
本期嘉宾
葛振华:贵单位的情况我不清楚。但是我们学校并不存在您说的都是学生干部得奖的情况。
2012-12-17 12:54    
lihb734葛振华: 评价看科研成果,这就涉及到看上一年度,还是整个博士生涯的?您怎么看待参评科研成果的界定范围?
2012-12-15 11:05
本期嘉宾
葛振华:我们学校规定,在读期间博士只能参评一次,所以评价的应当是整个在读期间的工作。个人认为这样的规定是比较公平的。
2012-12-17 12:53    
主持人
科学网编辑部: 亲历研究生国奖评选,葛振华,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66231-643375.html
2012-12-17 09:40
主持人
科学网编辑部: 评价国家研究生奖学金,褚鹏飞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62134-642484.html
2012-12-14 17:29
主持人
科学网编辑部: 游戏规则制定:怎么评选出国家研究生奖学金,陶涛,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138-642623.html
2012-12-14 17:29
主持人
科学网编辑部: 亲历研究生奖学金评选,张鹏举,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2266-642252.html
2012-12-14 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