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rwen麻庭光: 在我们医疗条件保障不足的情况下,政府、专家该如何尽量减低公众因此而患病?
2011-12-08 10:28
本期嘉宾
麻庭光:短期内加强预报,提高民众的意识,让人们感到有人关心,大家也就不在乎了。长期要搞好布局规划,把城市建设真正做到以人为本,需要长期的调查和努力。个人认为迁都比较可行。 公共危机,来源于沟通不良,我认为对此有关方面是有责任的,当然他们也有难言之隐,关键还是社会制约机制问题。
2011-12-08 10:40    
sciblogatstimes蒋大和: 《科学时报》记者提问:造成灰霾严重是什么原因,为什么2008年得到控制,现在却不能呢?
2011-12-08 09:05
本期嘉宾
蒋大和:造成灰霾严重有两方面的原因:污染物(主要是细粒子或者PM2.5)和气象条件(扩散条件差使污染物淤积,以及相对暖湿,又在冷锋到达前夕) 2008年前后的控制是刚性的脱硫,主要在南方看来有效果; 当前北京灰霾,应当说是恰遇了合适的气象条件。 原来有严重PM2.5污染,但10月冷高压,天高气爽,没有显现而已。
2011-12-08 10:39    
主持人
科学网编辑部: 感谢各位嘉宾和网友的热情参与!由于时间的关系,本次访谈到此结束。有问题未能得到回复的网友可以到嘉宾的科学网博客上充分交流!
2011-12-08 10:39
Synthon林章凛: 三位老师: 我是学化工的,我们化工有个很重要的分支,叫做粉体工程,可以说,我们这个专业就是产PM的。那么在工业防护方面,我们除了看尺寸之外,还看化学性质。比如同样尺寸粉尘,像石棉絮尘,对肺部有害,所以控制的很严,但是像氧化硅气溶胶,对人体基本无害,所以控制的就很松。我想问的是,我们讨论PM10或者PM2.5的时候,是否考虑这一点?就是说并不是所有PM10,所有PM2.5对人体危害都是相同的。目前的环境监测有没有区分它们呢?
2011-12-08 09:57
本期嘉宾
林章凛:Synthon同学好。从我个人看的文献,PM2.5主要是由于本身是污染物(包括携带了重金属等),而且能够通过肺泡进入血液造成健康问题。这跟我们实验室的well-controlled pure颗粒是不太一样的。
2011-12-08 10:38    
网友麻庭光: 我国目前的PM标准是怎么定义的?并提问定义时的中国环境大背景。什么时候采用pm2.5进行测量?实行过程中需要考虑什么因素?全国范围内进行pm2.5测量有何难度?仪器等经费怎么保障?
2011-12-08 09:30
本期嘉宾
麻庭光:当人们对环保取得共识,并能够表达意见的时候,就是上下行动的时候,没有共识,总有投机者。检测没有难度,担心公布以后引发责难,担心问责,这是制度的问题。问题出在相关的制度上,而不是技术问题。
2011-12-08 10:37    
aquatic林章凛: 长江流域是中国多雾的地区之一。黄山年雾日数为256.4天,峨眉山年雾日数多达320余天。多年平均年雾日数达50天以上的多雾地区有6处:四川盆地、湘西、鄂西南地区等。这些地区是因为污染比其他地区严重吗?还是自然原因。
2011-12-08 10:03
本期嘉宾
林章凛:这些是雾。
2011-12-08 10:36    
sciblogatstimes林章凛: 微博上有人说:“国内学者多篇学术论文显示,加了劣质柴油或汽油的外地重型卡车和大客车,5%的车辆却贡献了50%的PM0.5黑炭排放;美国加州是10%贡献42%。”请教几位老师怎样看这种说法。
2011-12-08 09:59
本期嘉宾
林章凛:这些看法是正确的
2011-12-08 10:36    
sam314159林章凛: 三位老师,你们好,在网上看到的一些信息说:北京市自举办奥运会后,空气质量一直在下降,有一个主要原因是在奥运前单双号限车,而现在是每天限特定的号,我想请问这个是不是空气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是,是不是可以用限车的这种方法来改进空气质量。
2011-12-08 10:11
本期嘉宾
林章凛:应该是的。限车是一种可能的办法。
2011-12-08 10:35    
admin麻庭光: 3、我国目前的PM标准是怎么定义的?并提问定义时的中国环境大背景。
2011-12-08 09:16
本期嘉宾
麻庭光:好像是1996年,我不能确认。我对此认识不足,不能回答这个问题。
2011-12-08 10:35    
abu222林章凛: 如果Pm2.5占PM10(包含了PM2.5)的60-80%的话,PM2.5达到500的话 PM10也不应该低于300啊?对吧?
2011-12-08 10:00
本期嘉宾
林章凛:RIGHT. 当然我们公布的数据很多时候是平均数据。
2011-12-08 10:34    
网友麻庭光: 求个人防护措施
2011-12-08 09:31
本期嘉宾
麻庭光:尽可能待在有过滤设备的环境中,这是个人看法。对于致病没有明确意见,即使有长期影响,概率也很难说,所以不要杞人忧天也是好对策。
2011-12-08 10:34    
fayebober林章凛: 防毒面具是什么原理,能起到什么作用?一般都用在哪些行业?有没有日常能用的?我是不是神经过敏了?
2011-12-08 10:08
本期嘉宾
林章凛:防毒面具有点过了。一些好的口罩即可。 《财经》杂志执行主编何刚说:“查了半天并请问专业人士,都推荐3M的防护类口罩,有各种型号,据说北京最适合的是8246和8210,3-5元一个,明天得去多买几个。”
2011-12-08 10:33    
terwen蒋大和: 在我们医疗条件保障不足的情况下,政府、专家该如何尽量减低公众因此而患病?
2011-12-08 10:28
本期嘉宾
蒋大和:首先是安定人心。灰霾是重污染,观感也很坏,容易造成心理烦躁和紧张。所以应当适当宣传灰霾不可怕,不要过分紧张。戴个口罩就好多了。或者可以说,南方许多地方,早几年就灰霾了,不还没有发生急性问题吗?
2011-12-08 10:32    
terwen麻庭光: 能够形象地形容一下现在大气污染的严重程度吗?
2011-12-08 10:00
本期嘉宾
麻庭光:人人随地吐痰,这是污染的表现。
2011-12-08 10:32    
terwen林章凛: 在我们医疗条件保障不足的情况下,政府、专家该如何尽量减低公众因此而患病?
2011-12-08 10:28
本期嘉宾
林章凛:获得信息,自我保护。
2011-12-08 10:31    
aquatic林章凛: “看着窗外的严重污染,这位同事查了美国大使馆的数据,告诉我是400多ug/ml. 我笑着说北京市环保局网站的数据一定是良好。对方不信,打了一个特别极端的赌。。。当然,我赢了”——您好像没能分清数据和空气质量报告。400多是数据,良好是报告,不好直接比。这显得您不太专业。
2011-12-08 10:10
本期嘉宾
林章凛:我分的很清楚:400多是数据,然后转化为空气指数,然后转化为您说的“报告”。可惜,我们环保局的只有最后一项;另外,Pm2.5=400多的时候,空气质量绝然不会是良好,哪怕是中国的标准。
2011-12-08 10:29    
admin麻庭光: 4、什么时候采用pm2.5进行测量?实行过程中需要考虑什么因素?
2011-12-08 09:16
本期嘉宾
麻庭光:政治因素考量,应付挑战需要参数。
2011-12-08 10:29    
admin蒋大和: 网友CAS-BGC:提问:为何我国针对PM2.5及其附着污染毒害物质的监测手段和检测方法都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 但相关职能部门 还是羞羞答答 遮遮掩掩!我们公众期待的是越来越透明的环境 不是研究者只在外文期刊发点sci 试问:这样下去 子孙后代的福哪里找寻
2011-12-08 09:17
本期嘉宾
蒋大和: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大有大的难处。 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已经具备监测和报告PM2.5的能力和财力,但何时报告,总有协调过程。美国从报告PM10到PM2.5也有相当时间的(10年)。1997年他们提出了PM2.5标准 我们其他城市恐怕具备条件还有一个过程
2011-12-08 10:29    
haoleiren麻庭光: 我们的近邻日本大城市的人口密度并不低于北京,日本的环境政策又是怎样的呢?
2011-12-08 09:15
本期嘉宾
麻庭光:把制造业迁出日本,不就解决问题了么?我对此不了解。
2011-12-08 10:26    
fayebober林章凛: 三位老师,你们好,应对空气污染,我国在对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应该做哪些工作?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觉得这个还是得靠国家的公共政策。
2011-12-08 10:03
本期嘉宾
林章凛:这些是我特别感触的几个公开政策相关的问题: (1) 首先是政府部门的专业精神,包括对环保问题的专业精神、对民众服务的专业精神。现在北京市环保局不公开PM2.5数据的本身,反应了这种基本专业精神的缺乏。我印象最深的是杜局长说:“我们能监测PM2.5,但不能随意公布数据”;特别地,“(是否监测并公布PM2.5数据)…唯一的根据是我们中国、我们北京自己大气污染防治不断深入发展的需要,而不是看哪个大使馆在干什么。”。完全忘记了环保的第一要素是人民的健康,哪怕PM2.5暂时没有能降下来,大家知道了是可以采取暂时保护措施,不公布数据是不负责的。而且环保局用的是纳税人的钱,需要为纳税人服务的,公开数据是其最基本的责任。从杜局长的话中,我看到一个家长式的官僚。 (2) 更高层次地说,我特别深刻的感触是我们的政府缺乏某种信心。其实,这些年,我们国家的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所有的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我们的政府应该自信。而且,我们的人民实际上是非常爱国的,包括很多从海外回来的人,我们的政府应该相信人民。有了这种自信和信心,我想我们的政府就能更好地直面问题,解决问题。2003年的非典,因为掩盖而发生更大问题,因为公开而解决了这个巨大流行病的问题。但是,我个人感觉,这些年,我们的政府信心在减少,直面问题、逐步改革的信念在减少。包括在PM2.5问题上。这于国家和人民不利。 (3) 从全球范围说,我们国家在9.11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又是一个巨大的战略机遇。我建议我们的政府充分利用这个机遇,抓紧时间,在各个领域实行改革,包括对目前以低级和高污染加工业为主的产业转型,改造社会文化。产业转型成功了,Pm2.5就会减下来。欧美会复苏的,到时候我们的战略空间就小了很多。
2011-12-08 10:25    
admin蒋大和: 网友:1、本次讨论的pm2.5是限定于北京还是全国范围?2
2011-12-08 09:15
本期嘉宾
蒋大和:我不在北京,说看法显然是宏观多些。究竟北京发生什么,怎样发生,应当是北京专家说。 其实北京是今年9~10月来突显的灰霾问题。其他地方早几年就讨论灰霾了。影响早就超过北京了。
2011-12-08 10:25    
admin麻庭光: 网友:全国范围内进行pm2.5测量有何难度?仪器等经费怎么保障?
2011-12-08 09:16
本期嘉宾
麻庭光:精度和成本,是仪表的主要因素。国内对环保设备的投入,都是进口,对此国内仪表领域需要投入。 千万不要再来一次投入大运动,又会大量进口仪表,压制国内的研发。
2011-12-08 10:25    
aquatic麻庭光: “麻庭光:普通的大雾是污染么?您也真逗”——回到我原来的问题:对于决定一个地方的雾天发生频率,是自然因素重要,还是认为污染重要。这里的雾没说是普通的还是不普通的。
2011-12-08 10:19
本期嘉宾
麻庭光:地理条件最重要,很多地方有强大的自洁能力,位于山谷的城市只好倒霉
2011-12-08 10:22    
sciblogatstimes蒋大和: 您刚刚说伦敦主要管烟囱,洛杉矶主要管车辆,能否介绍一下它们是怎么管的,有哪些具体措施?
2011-12-08 09:46
本期嘉宾
蒋大和:国际上最早的清洁空气法令,就是针对伦敦烟雾的;对洛杉矶烟雾,没有仔细查,但汽车用的三相转换器就是因为法令而发明研制的,此后更有了欧I~欧IV排放标准等。 我国对酸雨,有SO2总量控制 对PM2.5应当包括控制SO2、NOx、汽车尾气、柴油车黑烟、餐饮业油烟、工业除尘、地面扬尘等,都是来源。
2011-12-08 10:21    
puqq麻庭光: 空气污染颗粒都含有哪些物质?
2011-12-08 09:32
本期嘉宾
麻庭光:问题来了,现在人们不知道具体有哪些物质。Soot是一个非常高深的课题,机理不清,是几十步燃烧的中间产物,如何产生,如何消灭,都没有共识,所以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2011-12-08 10:20    
abu222麻庭光: 如果Pm2.5占PM10(包含了PM2.5)的60-80%的话,PM2.5达到500的话 PM10也不应该低于300啊?对吧?
2011-12-08 10:00
本期嘉宾
麻庭光:500是指数,不能如此叠加。
2011-12-08 10:18    
sam314159麻庭光: 三位老师,你们好,在网上看到的一些信息说:北京市自举办奥运会后,空气质量一直在下降,有一个主要原因是在奥运前单双号限车,而现在是每天限特定的号,我想请问这个是不是空气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是,是不是可以用限车的这种方法来改进空气质量。
2011-12-08 10:11
本期嘉宾
麻庭光:用过了,就有对策了,只有改进公共交通,最好是迁都(个人看法)。
2011-12-08 10:18    
aquatic麻庭光: “麻庭光:含湿气流是污染源,环境是响应物,怎么是一个巴掌呢?” ——您定义污染源的方法比较特别。我问的是人类污染。
2011-12-08 10:15
本期嘉宾
麻庭光:普通的大雾是污染么?您也真逗
2011-12-08 10:17    
sciblogatstimes蒋大和: 《科学时报》记者提问:有没有关于空气污染造成可经济和健康损失的数据,国内外有相关研究吗?
2011-12-08 09:05
本期嘉宾
蒋大和:应当有数据。例如环境规划院计算绿色GDP时就含这些数据。但是,环境影响的经济数据很难计算的,例如酸雨,我请教过相关专家,说绿色GDP计算时没法把酸雨影响加进去。如果算PM2.5和灰霾,影响恐怕也难计算
2011-12-08 10:16    
yadu麻庭光: 请问各位专家,中国的PM2.5的新标准即将发布了,可是为什么要等到2016年才实施呢?现在的空气污染让我感觉出门都很困难了,改善空气质量应该是迫在眉睫才是啊!
2011-12-08 09:38
本期嘉宾
麻庭光:能源问题和污染问题都是政治问题,现在问题出来了,性质就不一样了,在新政府的Priority不同了,所以担心是多余的。
2011-12-08 10:15    
aquatic麻庭光: 不是。即使是荒山野岭沙漠海岛也常有大雾,那里基本只有自然这一个“巴掌”
2011-12-08 09:55
本期嘉宾
麻庭光:含湿气流是污染源,环境是响应物,怎么是一个巴掌呢?
2011-12-08 10:14    
sciblogatstimes蒋大和: 《科学时报》记者提问:有观点认为,“空气中污染物多了,成核作用点多了,水蒸气凝结形成的水滴(droplets)数量多了,但质量小了,太轻、降不下来,所以形成了大雾”。能否认为,污染物也导致了北京冬天降水少?
2011-12-08 09:05
本期嘉宾
蒋大和:我的背景是流体力学,污染气象是半路出家,因此不十分懂。但我原来以为,细颗粒多了,凝结核多了,容易成霾、成雾、成雨滴,但有印象有气象专家说过,会悬着不降的。 请讨教气象专家。
2011-12-08 10:13    
fayebober麻庭光: 防毒面具是什么原理,能起到什么作用?一般都用在哪些行业?有没有日常能用的?我是不是神经过敏了?
2011-12-08 10:08
本期嘉宾
麻庭光:最主要的成分是活性炭,可以吸附有害物质,包括粒子。工业上往往需要自动化,而不是戴防毒面具工作。当然,救灾时需要防毒面具。
2011-12-08 10:12    
网友麻庭光: 2008我们关闭了周边的很多工业设施,车限制也比较厉害,这些措施为什么现在做不到?在类似的问题上,是否存在规划的缺陷?
2011-12-08 10:05
本期嘉宾
麻庭光:成本,代价,经济性,都不是长远的解决办法。
2011-12-08 10:09    
fayebober麻庭光: 使用加湿器,对室内空气是否也会对身体不好,或对室内空气产生污染等不良影响?
2011-12-08 10:06
本期嘉宾
麻庭光:很难评估,个人习惯,习惯了就是舒适,舒适了,就能长寿。但应该没有危害
2011-12-08 10:08    
网友林章凛: 2008我们关闭了周边的很多工业设施,车限制也比较厉害,这些措施为什么现在做不到?在类似的问题上,是否存在规划的缺陷?
2011-12-08 10:05
本期嘉宾
林章凛:这需要经济发展和健康的平衡。我们需要做,但是需要逐步做。我认为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还没有开始逐步做。
2011-12-08 10:08    
sciblogatstimes蒋大和: 《科学时报》记者提问:PM2.5的几个主要污染源所占的比例各是多少,有没有具体数据?对这些污染源需要制定哪些有针对性的公共政策?国外的措施是怎样的,我们能否借鉴?
2011-12-08 09:04
本期嘉宾
蒋大和:有一些关于PM2.5主要污染源占比数据,建议查阅清华大学郝吉明教授和贺克斌教授的报告。 我个人认为应当加强强制性脱硫和脱氮的政策和措施, PM2.5如此严重,恐怕中国是独特的。国外没有听说有特定政策控制PM2.5。中国什么和国外不同呢?除了人口,可能就是烧煤了。汽车多恐怕不能算是特例吧?
2011-12-08 10:08    
fayebober麻庭光: 三位老师,你们好,应对空气污染,我国在对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应该做哪些工作?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觉得这个还是得靠国家的公共政策。
2011-12-08 10:03
本期嘉宾
麻庭光:首都是行政中心,办成制造中心,就是规划的问题。北京缺水,意味着排污能力不强,不适合搞工业。这些历史原因,在某种气象条件下集中爆发。
2011-12-08 10:07    
terwen林章凛: 能够形象地形容一下现在大气污染的严重程度吗?
2011-12-08 10:00
本期嘉宾
林章凛:周日和友人在清华文津酒店的咖啡厅等外地一个访客(因为大雾改乘高铁来)时候,想到了一个特别的比喻。居然忘了。不过,这是黑色幽默:看着窗外的严重污染,这位同事查了美国大使馆的数据,告诉我是400多ug/ml. 我笑着说北京市环保局网站的数据一定是良好。对方不信,打了一个特别极端的赌。。。当然,我赢了,但是没有要那个赌实施。
2011-12-08 10:06    
网友麻庭光: 不分类的垃圾燃烧中没有吗?
2011-12-08 09:57
本期嘉宾
麻庭光:垃圾燃烧是一个馊主意,垃圾燃烧有政府补贴,可以说为了补贴,效果就不好了。为了烧干净(减少污染),需要烧油,成本就上去了,就没有利润了,所以争议很大。不能用另一种污染来替代这一种污染。
2011-12-08 10:05    
Synthon麻庭光: 三位老师: 我是学化工的,我们化工有个很重要的分支,叫做粉体工程,可以说,我们这个专业就是产PM的。那么在工业防护方面,我们除了看尺寸之外,还看化学性质。比如同样尺寸粉尘,像石棉絮尘,对肺部有害,所以控制的很严,但是像氧化硅气溶胶,对人体基本无害,所以控制的就很松。我想问的是,我们讨论PM10或者PM2.5的时候,是否考虑这一点?就是说并不是所有PM10,所有PM2.5对人体危害都是相同的。目前的环境监测有没有区分它们呢?
2011-12-08 09:57
本期嘉宾
麻庭光:没有很好的办法区分,现在国内管理PM10很方便,只要管好烟囱即可,现在PM25到底是怎么来的,还有争议,因此无法区分。可能与粒子的Aging有关,这是一个很好的研究课题。见我最新的博文。
2011-12-08 10:03    
sciblogatstimes麻庭光: 微博上有人说:“国内学者多篇学术论文显示,加了劣质柴油或汽油的外地重型卡车和大客车,5%的车辆却贡献了50%的PM0.5黑炭排放;美国加州是10%贡献42%。”请教几位老师怎样看这种说法。
2011-12-08 09:59
本期嘉宾
麻庭光:应该是有道理的,大型机车燃烧不完全,冒黑烟的可能性大,因为他们使用另外的标准,不便管理
2011-12-08 10:01    
sciblogatstimes林章凛: 《科学时报》记者提问:造成灰霾严重是什么原因,为什么2008年得到控制,现在却不能呢?
2011-12-08 09:05
本期嘉宾
林章凛:2008我们关闭了周边的很多工业设施,车限制也比较厉害,这些措施,现在做不到。
2011-12-08 10:01    
gl8麻庭光: 现在北京西二旗居民正在强烈反对政府拟建餐厨垃圾集中处理站,不知垃圾处理站会对大气污染造成哪些方面的影响?在居民区建垃圾处理站国内有没有标准、要求?
2011-12-08 09:56
本期嘉宾
麻庭光:垃圾燃烧也是一个悠忽项目,没有监督不能保证效果,用牺牲大气的办法节省土地,污染转移了。
2011-12-08 10:00    
gl8麻庭光: 减低空气污染主要从哪些方面着手?空气污染这个问题到底哪个部门在管啊?国家应该有长期的排放政策和控制计划
2011-12-08 09:45
本期嘉宾
麻庭光:空气质量有六大指标: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粉尘物质、臭氧、一氧化碳和铅。最近还要控制重金属污染(主要是汞)
2011-12-08 09:59    
gl8麻庭光: 控制污染的排放量,具体是指什么意思?据说控制了大粒子的排放,反而会增加小粒子的数量,这个是什么原因?有没有科学解释?
2011-12-08 09:40
本期嘉宾
麻庭光: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02992&do=blog&id=516046&cid=1386520&goto=new#comment_1386520_li 主要是粒子的老化现象,我有一点分析
2011-12-08 09:58    
sciblogatstimes麻庭光: 您刚刚说伦敦主要管烟囱,洛杉矶主要管车辆,能否介绍一下它们是怎么管的,有哪些具体措施?
2011-12-08 09:46
本期嘉宾
麻庭光:因为两者的性质不同,伦敦主要是能源布局不合理,烧煤产生的。洛杉矶主要是机车尾气在一个盆地汇聚,形成光化学污染,其中的化学机理比较复杂,但两者都与地理位置有关。
2011-12-08 09:57    
网友林章凛: PM2.5和PM10的数值是否有所关联?环保部门公布的数值是否可信?
2011-12-08 09:36
本期嘉宾
林章凛:有的。虽然北京市环保局不公开,现在有些科研数据表明,Pm2.5占PM10(包含了PM2.5)的60-80%
2011-12-08 09:57    
aquatic林章凛: 某个城市的雾天发生频率,是取决于自然因素,还是污染因素?哪个更重要?
2011-12-08 09:42
本期嘉宾
林章凛:污染。
2011-12-08 09:56    
pvc麻庭光: 网友:前两天看到相关新闻时,真是郁闷啊!食品不安全,交通拥堵,现在空气质量也出了问题。针对空气问题,作为一个普通北京市民,我们能做些什么保护自己呢?
2011-12-08 09:47
本期嘉宾
麻庭光:表达自己的意见,形成共识,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了。
2011-12-08 09:55    
echo蒋大和: 在这种阴霾天气里,需要什么样的防护措施呢?
2011-12-07 16:19
本期嘉宾
蒋大和:少出门,戴口罩,自然是好的选择
2011-12-08 09:55    
网友麻庭光: 现在很多人都说PM2.5标准2016年实施,是不是就要等到2016年空气才变好,在期待2016。能不能麻烦几位德高望重的学者告诉一下大家,每个人可以为空气质量好转做些什么,等着标准出台有什么用。毕竟标准又不是治理方案,空气质量变好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啊!
2011-12-08 09:51
本期嘉宾
麻庭光:这是计划,明年政府换届,必然是这个话题,所以会提前的,这是灾难的特征之一。
2011-12-08 09:55    
abu222林章凛: 您好,有专家说PM2.5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污染,而非工业污染,对此您怎么看?
2011-12-08 08:51
本期嘉宾
林章凛:在北京,从我看的文献,主要来源应该是汽车尾气和周边地区。
2011-12-08 09:55    
blackberry2蒋大和: 空气质量指数是怎么算出来的?和污染的等级、程度是怎样对应的?
2011-12-07 12:01
本期嘉宾
蒋大和:API是由专业研究人士根据特定空气污染物对人体影响的严重程度,设计和公众能理解的语言:优、良。。严重污染等,对应相当的污染物质量浓度来计算的。目的是让公众容易懂。(否则是质量浓度,难懂)。同时,不管什么污染物,只要影响程度相当,就对应相应的API值,比较容易向公众报告空气质量情况
2011-12-08 09:54    
yadu麻庭光: 请问各位专家,现在市面上不仅热销口罩,竟然还有商人吹嘘每家买一个手机大小的仪器就可以测PM2.5,这靠谱吗?听起来怎么很忽悠人啊!想听听各位专家的看法。谢谢!
2011-12-08 09:51
本期嘉宾
麻庭光:测是没有用的,只有公共部门才关心,大家都是呼吸同样的空气质量,所以,光测只会徒增烦恼。
2011-12-08 09:54    
jsq林章凛: 灰霾天气中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和沙尘暴、煤烟比,哪个危害更大?
2011-12-07 11:23
本期嘉宾
林章凛: 从我看的文献,可能PM2.5毒害最大。主要原因是:霾对人体健康也会有影响。PM10主要进入鼻腔,PM2.5则可以进入支气管,进入肺部的肺泡,并会进入血液。颗粒物能进入呼吸系统,这已经很明确。以前只知道颗粒物会对呼吸系统造成疾病,但现在也知道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疾病。除此以外,诸多的研究表明还会对免疫系统、生育系统、神经系统、遗传系统造成影响。 我自己深有体会今年:我在北京一直断断续续有口腔溃疡问题,不过是可控的。今年11月初大雾的时候,爆发了严重溃疡,几乎无法上课。这是我本人去研究北京PM2.5的一个主要原因。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可能是PM2.5导致我免疫系统的问题,加重了我的溃疡。
2011-12-08 09:53    
网友麻庭光: 为何我国针对PM2.5及其附着污染毒害物质的监测手段和检测方法都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 但相关职能部门 还是羞羞答答 遮遮掩掩!我们公众期待的是越来越透明的环境 不是研究者只在外文期刊发点sci 试问:这样下去 子孙后代的福哪里找寻
2011-12-08 09:31
本期嘉宾
麻庭光:没有一定的环境,三鹿奶粉事件也不能公布,对么?
2011-12-08 09:53    
aquatic麻庭光: 某个城市的雾天发生频率,是取决于自然因素,还是污染因素?哪个更重要?
2011-12-08 09:42
本期嘉宾
麻庭光:都重要,共振需要一个来源,和一个响应,一个巴掌拍不响,是吧?
2011-12-08 09:52    
Cobra麻庭光: 据说现在北京的空气污染跟机动车碳排放有很大关系,机动车是PM2.5主要源头。是不是政府需要采取措施限制机动车啊?包括私家车和公务用车。
2011-12-08 09:19
本期嘉宾
麻庭光:伦敦私家车进城费用极高,所以用经济手段摆平了交通问题。你说呢?
2011-12-08 09:51    
yadu麻庭光: 麻先生您说“立法,总是被灾难推动的,消防领域尤其如此。”虽然在过去生活中,您的这话就一次次的被验证,可是作为群众,真的很难接受啊!我们的政府不能学习新加坡的经验,规划时想得更长远一些?一定要发生一次次惨痛的生命事故才能得到政府的一点关注?那偏远地区的安全和环境,不是就陷入死胡同了吗?
2011-12-08 09:45
本期嘉宾
麻庭光:一般社会发展进程总是从Passive走向Proactive,需要有民主的监督,这是制度问题,也是中国崛起的关键了。
2011-12-08 09:49    
terwen林章凛: PM2.5的数据与人民群众的健康密切相关,这已是共识。但作为专家,为什么不更早跟公众说明此情况?你们又将如何推动监测PM2.5数据的尽早实施?如何可以降低此污染?难道真要等到2016年?
2011-12-08 09:02
本期嘉宾
林章凛:我其实是从事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研究的,是因为自己的健康问题才去看文献,“研究”这个PM2.5问题。从严格角度,我是科普人士。
2011-12-08 09:49    
yonghe2011蒋大和: PM2.5是怎么定义的,上面附有哪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呢?
2011-12-07 11:55
本期嘉宾
蒋大和:PM2.5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可以是固体,可以是液滴或胶体。组成十分复杂,和具体形成过程相关。我们注意的是其中水溶性组分、有机碳、无机碳、重金属和其他有毒组成
2011-12-08 09:49    
admin麻庭光: 网友CAS-BGC:提问:为何我国针对PM2.5及其附着污染毒害物质的监测手段和检测方法都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 但相关职能部门 还是羞羞答答 遮遮掩掩!我们公众期待的是越来越透明的环境 不是研究者只在外文期刊发点sci 试问:这样下去 子孙后代的福哪里找寻
2011-12-08 09:17
本期嘉宾
麻庭光:管理部门总有自己的考量,我们不能瞎猜。
2011-12-08 09:48    
jsq林章凛: 这两天据说淘宝网的口罩一天就卖出3万个,口罩对PM2.5防护效果怎样呢?
2011-12-07 11:17
本期嘉宾
林章凛:《财经》杂志执行主编何刚说:“查了半天并请问专业人士,都推荐3M的防护类口罩,有各种型号,据说北京最适合的是8246和8210,3-5元一个”
2011-12-08 09:48    
sciblogatstimes林章凛: 《科学时报》记者提问:有没有关于空气污染造成可经济和健康损失的数据,国内外有相关研究吗?
2011-12-08 09:05
本期嘉宾
林章凛:我这里列举几个健康的数据: (1)环境与健康杂志2005年7月第22卷第4期的一篇名为《大气细颗粒物污染与居民每日死亡关系的Meta分析》的文章,综合了1995至2003年27个国内外公开独立发表的关于大气细颗粒物PM2.5污染与居民急性死亡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分析得出PM2.5浓度每升高100微克/立方米,居民每日死亡率将增加12.07%。虽然不同地区居民对大气PM2.5健康危害的敏感性差异较大,但大气细颗粒PM2.5浓度升高导致居民死亡率上升的关系,已经在全球不同地点、不同大气污染背景、不同人群取得了相似的结果,并初步得到证实。这些研究直接促成了世界各国环境保护机构(如美国环保局等)修改其大气颗粒物,尤 其是细颗粒物的卫生标准。 (2)中国是世界上肺癌患者最多的国家,每年约有40万人被确诊患有肺癌,发病率已高达61.4/10万。与30年前相比较,中国的肺癌死亡率上升了46.8%,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22%。以北京、上海、沈阳近10年的肺癌发病率增长情况来看:据北京市肿瘤发病登记处调查数显示,2000至2009年,北京肺癌发病率增长56.35%;据上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显示,2000年到2010年,上海市肺癌发病率增长73%;1998至2006年沈阳市肺癌死亡19077人,沈阳市肺癌死亡占恶性肿瘤死亡的36.72%。 (3)在广州,1954年至2006年间,吸烟率没有显著变化。1954年至1972年,广州的肺癌死亡率仅为1/10万;然而,1990年以后高达5/10万至7/10万。广州灰霾天数增加与肺癌发病率的变化曲线相当吻合,证明二者之间存在关联。 大气PM2.5相关的各种健康效应中,死亡是其中最显著的健康效应。在美国环保局定量评价的与大气PM2.5污染有关的健康效应中,由死亡引起的经济损失可占全部损失的89%。大气PM2.5污染与人群死亡变化的关系已经成为国际环境流行病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2011-12-08 09:47    
jsq蒋大和: 灰霾天气中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和沙尘暴、煤烟比,哪个危害更大?
2011-12-07 11:23
本期嘉宾
蒋大和:沙尘暴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小些; 煤烟最大,因为含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直接对呼吸道损害 细颗粒物的影响也较大,但主要是慢性的,而且很难分辨它们的最后作用:一变成慢性,其他因素进入了,怎样比较呢?抽烟、尾气、做菜。。。 但灰霾造成的能见度影响很大。。。
2011-12-08 09:46    
puqq麻庭光: 我国有没有课题组做对空气污染对人体危害持续的监测、研究项目?
2011-12-08 09:36
本期嘉宾
麻庭光:史无前例,这么作?当然经常性的科研有,针对性的很难
2011-12-08 09:44    
admin林章凛: 网友:全国范围内进行pm2.5测量有何难度?仪器等经费怎么保障?
2011-12-08 09:16
本期嘉宾
林章凛:经费不会是问题,如果我们足够重视。
2011-12-08 09:44    
puqq麻庭光: 12月4日那天污染为何如此严重?每天的污染指数的变化和什么因素关系最大?
2011-12-08 09:32
本期嘉宾
麻庭光:污染与气象条件有关,是羽流不能上升造成的,与温度逆反的气象条件有关。
2011-12-08 09:43    
网友麻庭光: PM2.5和PM10的数值是否有所关联?环保部门公布的数值是否可信?
2011-12-08 09:36
本期嘉宾
麻庭光:PM10包括PM2.5,不知道
2011-12-08 09:43    
admin麻庭光: 2、造成的主因是什么?咱申请数据及其原始出处。
2011-12-08 09:15
本期嘉宾
麻庭光: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02992&do=blog&id=516046&cid=1386520&goto=new#comment_1386520_li 这是我的个人看法,不能代表标准答案
2011-12-08 09:42    
sciblogatstimes林章凛: 《科学时报》记者提问:PM2.5的几个主要污染源所占的比例各是多少,有没有具体数据?对这些污染源需要制定哪些有针对性的公共政策?国外的措施是怎样的,我们能否借鉴?
2011-12-08 09:04
本期嘉宾
林章凛:从公共政策角度,我认为最重要的两点是: (1)直面问题,公开监测数据。这种公开,不但是对民众负责,而且形成动力。 (2)从污染源分析出发,逐步减少污染。 举例: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走进清华大学时事大讲堂,却将“矛头”指向邀请他来参加演讲的清华和北大。 “城六区所有大学的燃煤锅炉都改了,就是北大清华没改。”杜少中说,关于燃煤锅炉改造,环保局已经和两所高校谈了两年多,但一直都没有谈下来。演讲临近结束,他还给在场学生布置任务说,他当天来算动员公众参与,请同学们回去跟校长说,赶紧把燃煤的炉子改了。 这两个学校马上回应了。
2011-12-08 09:41    
admin麻庭光: 网友:1、本次讨论的pm2.5是限定于北京还是全国范围?2
2011-12-08 09:15
本期嘉宾
麻庭光:污染都有地域性,这次主要是北京(华北)地带,与地形和气象条件有关。
2011-12-08 09:41    
puqq蒋大和: 空气污染颗粒都含有哪些物质?
2011-12-08 09:32
本期嘉宾
蒋大和:颗粒物成分十分复杂,因为可以是沙尘中细小部分,可以是自然形成,可以有有机碳、无机碳、各种金属成分和有毒化学组分等。但我们重视细颗粒,主要因为含有毒物质有比更大颗粒多,原因是有相当部分细颗粒成分来自燃烧,特别是高温下的气体,后来冷却,同时转化的组分。其中相当部分是硫酸、硫酸盐、硝酸、硝酸盐,以及重金属。
2011-12-08 09:41    
sciblogatstimes麻庭光: 《科学时报》记者提问:造成灰霾严重是什么原因,为什么2008年得到控制,现在却不能呢?
2011-12-08 09:05
本期嘉宾
麻庭光:减少污染源,减产放假,代价是否太高了一点?2008年的气象条件配合,也是原因之一。你没有看到有些美国运动员带着口罩进入中国?
2011-12-08 09:40    
sciblogatstimes麻庭光: 《科学时报》记者提问:有没有关于空气污染造成可经济和健康损失的数据,国内外有相关研究吗?
2011-12-08 09:05
本期嘉宾
麻庭光: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02992&do=blog&id=515837 这里有一点,但不明确,因为有争议。
2011-12-08 09:39    
sciblogatstimes麻庭光: 《科学时报》记者提问:有观点认为,“空气中污染物多了,成核作用点多了,水蒸气凝结形成的水滴(droplets)数量多了,但质量小了,太轻、降不下来,所以形成了大雾”。能否认为,污染物也导致了北京冬天降水少?
2011-12-08 09:05
本期嘉宾
麻庭光:我认为积雨云与污染带,不相干,所以灰霾导致降水变化不成立。不过降水减少会减少洗刷灰霾的机会,因此增加灰霾出现的概率。因此反过来成立。
2011-12-08 09:38    
haoleiren麻庭光: 英美几十年前也曾发生过严重的空气污染事件,但他们的环境后来逐渐变好,能否介绍一下他们的经验呢?
2011-12-08 09:14
本期嘉宾
麻庭光:能源布局和交通规划,主要的污染源管理。
2011-12-08 09:38    
sciblogatstimes麻庭光: 《科学时报》记者提问:PM2.5的几个主要污染源所占的比例各是多少,有没有具体数据?对这些污染源需要制定哪些有针对性的公共政策?国外的措施是怎样的,我们能否借鉴?
2011-12-08 09:04
本期嘉宾
麻庭光:在问题爆发之前,国际国内都没有相关的储备,美国也是90年代关注,2006年才有标准出现的。这种特殊情况,好像没有先例。伦敦主要管烟囱,洛杉矶主要管车辆,北京两者都有问题。
2011-12-08 09:37    
haoleiren林章凛: 英美几十年前也曾发生过严重的空气污染事件,但他们的环境后来逐渐变好,能否介绍一下他们的经验呢?
2011-12-08 09:14
本期嘉宾
林章凛:根据我看过的文献,首先是1)承认问题,量化研究;2)从专业出发,逐步减少污染源,平衡经济和健康。
2011-12-08 09:37    
terwen麻庭光: PM2.5的数据与人民群众的健康密切相关,这已是共识。但作为专家,为什么不更早跟公众说明此情况?你们又将如何推动监测PM2.5数据的尽早实施?如何可以降低此污染?难道真要等到2016年?
2011-12-08 09:02
本期嘉宾
麻庭光:立法需要有程序,有推动力量。现在挑战的是能源领域,本身的阻力就很大。虽然粒子的危害有一定的认识,但仍然概率很低,不能直接确认受害人。不过,这件事发生在北京,性质早已不同了,下一界政府就优先考虑污染问题,尼克松就是这么做的。现在是要上下形成共识,否则学术界的看法,永远也不能影响社会。 立法,总是被灾难推动的,消防领域尤其如此。
2011-12-08 09:35    
网友林章凛: 求个人防护措施
2011-12-08 09:31
本期嘉宾
林章凛:很有趣。出门带口罩,购买空气过滤器(办公室和家里)
2011-12-08 09:35    
jsq蒋大和: 这两天据说淘宝网的口罩一天就卖出3万个,口罩对PM2.5防护效果怎样呢?
2011-12-07 11:17
本期嘉宾
蒋大和:不太懂卫生防护,但我想戴口罩应当效果不错。最好问卫生防疫部门
2011-12-08 09:35    
xsquare麻庭光: 请问几位专家,现在我们采用的是什么标准,它和PM2.5这一标准存在什么区别?现在的标准判断是否污染所使用的尺度是不是太宽松了?
2011-12-08 09:21
本期嘉宾
麻庭光:现在主要检测来源比较明确的PM10,主要是烟囱的排放,这也很容易管理。对于小粒子PM2.5, 产生机制不明, 检测手段不明,控制机理不明。
2011-12-08 09:34    
puqq林章凛: 12月4日那天污染为何如此严重?每天的污染指数的变化和什么因素关系最大?
2011-12-08 09:32
本期嘉宾
林章凛:这个请另外两个专家回答。
2011-12-08 09:34    
lishihceng10麻庭光: 什么是PM2.5?和其他的空气质量指标有什么不同?
2011-12-08 08:20
本期嘉宾
麻庭光:什么是PM2.5?和其他的空气质量指标有什么不同? PM2.5的颗粒是直径为2.5微米或以下的污染物,足够小甚至侵入最小的孔径。这些颗粒通常来自燃烧化石燃料,如交通,冶炼,金属加工的活动。 空气质量有六大指标: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粉尘物质、臭氧、一氧化碳和铅。粉尘物质没有直接的生理现象,但有长期的影响,相关性还不清楚。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02992&do=blog&id=515837
2011-12-08 09:32    
echo麻庭光: 在这种阴霾天气里,需要什么样的防护措施呢?
2011-12-07 16:19
本期嘉宾
麻庭光:这种情况很少见,没有先例遵循,唯有待在有过滤设备的空调房间,会避免接触灰霾是主动措施。其他不好说,因为致病机理不明。
2011-12-08 09:31    
yz2011麻庭光: 为何不能把美国大城市的环境标准直接搬过来?天天吹嘘说中国经济发达了,有点意淫的感觉。
2011-12-07 16:20
本期嘉宾
麻庭光:条件不具备, 能源工业的强烈反弹,为什么民用电价低于成本?为了稳定。一旦环保成本加上,人们要不满了。在通货膨胀的今天,还是三思而行为好。技术领域的每一步,有可能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对于技术积累远远不够的国内,还是慎重一点。 中国太强调统一了,如果在某些地方采取严格标准,然后逐步推进到全国,可能效果更好。如果大家一起上环保设备,外国厂家赚得盆满钵满,就失去了投资的意义。投资要逐步提高技术。
2011-12-08 09:29    
yonghe2011麻庭光: 环境污染和能源经济有什么关系,能详细谈谈吗
2011-12-07 11:57
本期嘉宾
麻庭光:能源经济很复杂,环境成本是很大的一块。旧电厂环保标准低,电网成本低,因此不愿退出市场。中国就可以看成是一个习惯于低价运行的旧电厂,提高标准,会带来很大的成本问题,引发社会的动荡。美国也是有很大的立法阻力,主要是能源领域的游说力量。我不是研究能源经济,不好深入研究。
2011-12-08 09:28    
jsq麻庭光: 灰霾天气中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和沙尘暴、煤烟比,哪个危害更大?
2011-12-07 11:23
本期嘉宾
麻庭光:德国大气化学家容格把大气中的浮粒按其大小分为三类:艾特肯粒子(艾特肯粒子) :半径小于0.1微米的浮粒;大粒子:半径在0.1 〜 1微米的浮粒;巨粒子:半径大于一微米的浮粒。这种分类法很显然地把“大粒子”的地位凸显出来,因为它们的尺度界定得最清楚,这是有其道理的。 道理之一是,粒子的大小和它们能否在人体内停留颇有关系。当我们呼吸时,空气中的浮粒当然也会随着吸气气流进入鼻腔。我们鼻腔中的鼻毛便是一组空气过滤器,气流中若有巨粒子,大多数被鼻毛挡住过滤掉,而与鼻液凝合成块,这是在空气污浊的大都市中生活的人们的共同经验!大粒子及艾特肯粒子则由于颗粒甚小以致它们可以溜过鼻毛的过滤而进入肺内。 众所周知,人类肺脏中有数不清的弯曲通道。这些原为迅速吸收氧气而“设计”的通道,对于微粒来说却等于是“迷宫”一般。艾特肯粒子由于体型太微小,它们倒很容易从通道中又随着呼气过程而被排出体外。但是对“大粒子”而言,想要从小通道中“全身而退”就没有那么简单了。结果许许多多的大粒子全被卡在通道中,阻碍了这些小支气管的畅通。 因此煤烟的大粒子PM10会造成急性支气管炎,而小粒子PM2.5则对身体带来长期的影响,有人说致癌,但没有普遍的共识。
2011-12-08 09:28    
jsq麻庭光: 这两天据说淘宝网的口罩一天就卖出3万个,口罩对PM2.5防护效果怎样呢?
2011-12-07 11:17
本期嘉宾
麻庭光:口罩是多孔介质,固体颗粒很容易被拦住过滤,因此一定有效果,至于是否能全数拦住?就看厚度了,一层可以拦住百分之多少,二层可以多少,我没有研究。 有人提出对呼吸的促进,带口罩有害,所以不好说。
2011-12-08 09:27    
主持人
科学网编辑部: 专题:空气污染和PM2.5 http://news.sciencenet.cn/sub18.aspx?id=909
2011-12-07 10:27
主持人
科学网编辑部: 2011年12月4日美国驻华使馆发布的北京PM2.5监测数据爆表,超过了最高污染指数500。专家称PM2.5全方位影响人体健康,网友对北京空气污染忧虑重重。
2011-12-07 10:24
本期嘉宾
: 2011年12月4日美国驻华使馆发布的北京PM2.5监测数据爆表,超过了最高污染指数500。专家称PM2.5全方位影响人体健康,网友对北京空气污染忧虑重重。
2011-12-07 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