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lkwithGod丁裕国: 请问,现在出事列车已经被切割、掩埋,是否会影响到事故原因的判定和责任、赔偿判定?
2011-07-26 15:50
本期嘉宾
丁裕国:关于车体被掩埋的目的和原因我不清楚,但是我认为在原因未完全查明,事故情况上未厘清的状态下,匆忙掩埋车体是很不明智的做法,你完全可以将这些车身暂运到其它地方去保存!为何要采取这一做法而被公众垢病?令人费解!
2011-07-26 16:55    
wangzheBJTU闵应骅: 据说铁道部的科研项目很少发标给铁路系统以外的科研机构。可否让铁道部把其已有完成的科研项目全部公开在网上?核心的技术秘密可以不细谈。让人们能够看出都是哪些人在做,完成的质量如何,说不定还能够看出其中的猫腻。
2011-07-26 00:33
本期嘉宾
闵应骅:同意。铁道部的项目应该运行路外做。现在基金为立项研究搞铁,就是这个意思。美国国防部的课题都要民用单位做。
2011-07-26 16:49    
主持人
科学网编辑部: 感谢各位嘉宾和网友的热情参与!因时间限制,有问题未能得到回复的网友可以到嘉宾的科学网博客上充分交流!
2011-07-26 16:49
zr99闵应骅: 闵老师,您好!我想问在当前使用的动车调度控制系统中,如果一旦车辆停在铁路上,并且自身通信控制系统完全停止工作,车辆能否被调度中心被动监测到?
2011-07-26 14:18
本期嘉宾
闵应骅:你这问题提得好。这也是一个故障-安全的问题。但我不知道。
2011-07-26 16:47    
KING1罗世辉: 罗老师,现在官方给的事故原因是雷击造成的动力停止,但是动车不是都会采取冗余技术吗?
2011-07-26 16:40
本期嘉宾
罗世辉:我不赞成过早过快下结论,如果下结论必须要开会获得认可后才能公之于众。 感谢大家的提问!希望大家继续关注铁路事业的发展,我本人主要从事机车走行部设计与理论的研究,在九十年代跟随前辈孙翔(让我们怀念他吧!)完成了中华之星动力走行部的设计。
2011-07-26 16:46    
zhanglin9099闵应骅: 请问闵教授,这是单纯的技术事故吗?
2011-07-26 12:57
本期嘉宾
闵应骅:在没有弄清原因以前,不好说。
2011-07-26 16:45    
v575767吴智勇: 听说事故现场对面轨道一辆动车当天晚上也是因雷击导致供电系统中断,后来用尽备用电源后被迫停车,没造成伤亡。我想问的是,高铁、动车受雷击影响这么大吗,难道没有什么相应的防护措施吗?毕竟夏季遇雷雨的可能性很大啊!
2011-07-26 00:16
本期嘉宾
吴智勇:http://wzcs.wzdsb.net/thread-158082-1-1.html
2011-07-26 16:43    
nm闵应骅: 三位专家好!请问中国高铁安全,最关键还是靠人为来保证的吗?你们如何评价高铁权威王梦恕院士的矛盾言论?他前天说高铁最关键是人为控制系统,处理失当就可能车毁人亡http://t.cn/aj2Ta5 去年4月却说中国高铁控制系统、信号系统方面很成功,能保证不追尾不撞车,供电系统也非常可靠http://t.cn/hEZOY
2011-07-26 14:42
本期嘉宾
闵应骅:院士说的话也不能全信。
2011-07-26 16:42    
heimei4476吴智勇: 为什么那些下命令的人那么残忍?不顾人死活都要填埋,是什么令一个人变成这样子?
2011-07-26 16:31
本期嘉宾
吴智勇:请你到我的微博里看看:http://weibo.com/1942600194
2011-07-26 16:41    
xupeiyang沈阳: 衷心感谢科学网编辑部,感谢全体专家的详细解答,这些信息和知识对网友十分有益,对我国的动车、高铁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特别是对民众普及突发事故的应急救护知识和安全意识的提高非常有意义。
2011-07-26 16:39
本期嘉宾
沈阳:一并感谢网友的支持,我是研究媒体和互联网的,这方面的问题我都做了回答,其他问题不了解,不敢瞎说。
2011-07-26 16:41    
heimei4476丁裕国: 以后你还敢坐高铁不?
2011-07-26 16:26
本期嘉宾
丁裕国:我国高铁运输据说有两三个月的磨合期。我希望在磨合期完成后,乘高铁是安全的!但是从这次事故,使不少人都意识到,中国一定要在未来转变发展方式,我的个人看法,希望一切都放慢脚步,踏实发展,而不要浮燥、急躁!
2011-07-26 16:40    
xupeiyang吴智勇: 衷心感谢科学网编辑部,感谢全体专家的详细解答,这些信息和知识对网友十分有益,对我国的动车、高铁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特别是对民众普及突发事故的应急救护知识和安全意识的提高非常有意义。
2011-07-26 16:39
本期嘉宾
吴智勇:也谢谢你!
2011-07-26 16:40    
lxnext8848闵应骅: 从信息技术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典型的信息系统关键时刻失灵的问题,我认为很有可能是软件缺陷遇上了人为失误导致了问题发生。中国人的一向的传统是重硬轻软,对软件系统的一些规律及其复杂性认识不足,中国高铁在某些专业的技术领域比如列车制造,轨道铺设的进步应该是不可否认的,但最后要实现实现高效安全的运行还是得通过可靠的信息系统来支持,而这个信息系统是需要一个复杂的软件系统来支撑的,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国家在复杂软件系统上的研究开发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其实是有很大差距的。就像写诗,功夫不在诗里,而在诗外,中国铁路技术,诗里的功夫看似很足,诗外的功夫还远远不够。中国的高铁建设,如何从大系统的角度来考虑?及其如何带动相关领域的全面发展?木桶原理,木桶盛的水取决与最短的那根木头,中国铁路最短的那根木头在哪里呢?不知专家们如何看待。
2011-07-26 12:13
本期嘉宾
闵应骅:同意!软件系统可能离成熟还很远。
2011-07-26 16:40    
songxiao沈阳: 每次突发事故后,网络传播中可能会有很多不同的声音,非理性的,甚至谣言,对于这种传播您怎么看待?政府应该怎样应对,应该做哪些工作?
2011-07-26 16:23
本期嘉宾
沈阳:没有理性的舆论监督,就会有野性的网络舆论。政府对于流言和谣言,唯一能做还是进行最迅速的信息公开。人员配备整齐,工具先进实用,如可以利用微博来和民众进行不间断的沟通。
2011-07-26 16:39    
SprMorn罗世辉: 看到罗教授回答了不少网友的问题,很专业。请问,中国高铁和动车的技术上最大软肋是什么,今后可能出现危险的地方是什么?简朴森院士前一阵说避雷系统不过关。
2011-07-26 16:30
本期嘉宾
罗世辉:可能还是系统科学运用的问题,另外一些软系统可能市场化步伐过快,不象车辆系统已干了二十年。简院士说避雷系统不过关可能有他的依据,非我专业,但我的基本原则是任何事情都应实事求事,科学对待。
2011-07-26 16:39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丛远新: 应该争取高速度,但必须充分保证基本的安全性!设计、施工中考虑到防止如此严重的安全保障了吗?
2011-07-26 16:36
本期嘉宾
丛远新:肯定有人考虑过的,只是难以实施、贯穿好
2011-07-26 16:39    
heimei4476沈阳: 我们是不是需要一非常民间的专业队伍?这次,网上对挖坑填埋的行为反对声一片,但昨晚趁夜还是给埋了,没有人能够到现场阻止这一行为!
2011-07-26 16:37
本期嘉宾
沈阳:不能有日常行为的监督,何来对非常行为的监督。
2011-07-26 16:38    
本期嘉宾
闵应骅: 谢谢网友们提的这么多问题。本人离开铁路多年,许多问题答不出来,或者答得不对。不过,我觉得,公开透明地分析这一事故,用模拟的方法复现这次事故是搞清这次事故的原因,对今后铁路的发展,甚至国家出来意外事件的方式,都会很有意义。 再见! 闵应骅
2011-07-26 16:38
heimei4476吴智勇: 对现场政府的行为评价怎样?
2011-07-26 16:19
本期嘉宾
吴智勇:应该来说,温州的政府和相关部门是努力了,特别是百姓,数百人连夜去排队献血,消防官兵通宵达旦抢救伤者,医护人员全力救死扶伤。
2011-07-26 16:35    
magebi沈阳: 您的rostpm怎么备份不了微博? 指定目录没有txt文件
2011-07-26 16:12
本期嘉宾
沈阳:可能新浪格式又变了
2011-07-26 16:33    
heimei4476麻庭光: 为什么那些下命令的人那么残忍?不顾人死活都要填埋,是什么令一个人变成这样子?
2011-07-26 16:31
本期嘉宾
麻庭光:如果你是机器的一个齿轮,也会如此的。这是制度问题,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解决的。
2011-07-26 16:32    
zhouhong1988闵应骅: 事故处于调查中。。。这个调查是由谁来做?如果是由铁道部自己调查,是否合适?是否会引入第三方或国外权威专家?谢谢
2011-07-26 15:06
本期嘉宾
闵应骅:按照国外的经验,至少应该请路外的专家参加调查组,进行公开调查。
2011-07-26 16:32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丁裕国: 不能尽可能保证安全,就如此高速运行,怎能不出严重事故?
2011-07-26 16:04
本期嘉宾
丁裕国:中国为什么要发展高铁?我至今也不解。因为这项工程上马,甚至比三峡工程还要突然!似乎前几年铁路公路水路及民航的发展已经可以了,为何还要大办高铁?这是公众不能哩解的问题之一!
2011-07-26 16:32    
主持人
科学网编辑部: 各位网友,大家好!本次解析动车事故访谈已经结束。
2011-07-26 16:32
heimei4476罗世辉: 以后你还敢坐高铁不?
2011-07-26 16:26
本期嘉宾
罗世辉:有需要时还是要坐的,我相信铁道部会从中吸取教训。我本人从事铁路行业也会引以为戒,时刻警醒自己及团队的同学老师们尊重科学实事求是。
2011-07-26 16:31    
heimei4476吴智勇: 以后你还敢坐高铁不?
2011-07-26 16:26
本期嘉宾
吴智勇:敢。
2011-07-26 16:31    
heimei4476麻庭光: 国外对死伤者的赔偿是怎样的?
2011-07-26 16:27
本期嘉宾
麻庭光:通过标准来检查哪一方的责任,确定责任以后,看对方的偿付能力索赔,这就是美国政府大量雇佣消防工程师的原因,怕索赔啊。 中国国营企业,到美国玩不转,关键就是这些规定风险高,索赔厉害啊。
2011-07-26 16:31    
heimei4476沈阳: 以后你还敢坐高铁不?
2011-07-26 16:26
本期嘉宾
沈阳:还坐,不然怎么办,希望寄希望于不出事。所以我们要监督铁道部。
2011-07-26 16:30    
sunxianqiang闵应骅: 闵老师,您是铁路信号系统的专家,作为一个铁路信号系统这个大工程,里面肯定会有很多漏洞,我想问下现在我们动车和高铁的信号系统有什么弊端,和日本新干线的信号系统相比有什么弊端和优势? -----高铁大跃进就是用鲜活的生命换取的少数当权阶级的乌纱帽,人祸国耻,换来世界对中国高铁甚至整个中国的耻笑,如何让中国人屹立于世界之林。在这种情况下,您认为中国的高铁大跃进是否会降低步伐而追求质量。
2011-07-26 15:06
本期嘉宾
闵应骅:提高全民(包括领导人)的质量意识,在中国显得极其重要。
2011-07-26 16:30    
songxiao吴智勇: 每次突发事故后,网络传播中可能会有很多不同的声音,非理性的,甚至谣言,对于这种传播您怎么看待?政府应该怎样应对,应该做哪些工作?
2011-07-26 16:23
本期嘉宾
吴智勇:政府现在对网络上的信息,处理的还很迟缓,一些谣言等他们知道时,已经传播了很久,所以我们也期待政府能够多学习,特别是一些官员。
2011-07-26 16:30    
heimei4476小刀: 以后你还敢坐高铁不?
2011-07-26 16:26
本期嘉宾
小刀:需要坐的时候还是得坐呀,
2011-07-26 16:30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麻庭光: 当然要争取高速度,而关键在于:是否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2011-07-26 16:27
本期嘉宾
麻庭光:刚开发的时候,要动起来,然后再解决安全问题。一开始就考虑安全,会成本高昂,以至于干部下去。任何产品系统都是如此开发的。安全当然重要,系统也很重要啊。
2011-07-26 16:29    
zr51cf闵应骅: 您说后车的不到信号,就应该停车,是否控制系统会默认为异常,采取自动制动停车?
2011-07-26 15:06
本期嘉宾
闵应骅:没有收到信号,本来就是异常。
2011-07-26 16:28    
ssoohhuu罗世辉: 如何保证人的素质到18岁就科学完美?
2011-07-26 16:21
本期嘉宾
罗世辉:比古人差远了,30多40作古的人很多都名垂千年。
2011-07-26 16:27    
creator闵应骅: 国内的动车通信系统冗余系统是几级呢?国际通行的是多少呢?如果主通信系统失灵,备份的也失灵,三级的防护有没有呢?
2011-07-26 15:08
本期嘉宾
闵应骅:一般都是双机冗余。但是,复杂的控制、倒机、故障检测和诊断都有许多问题。真搞起来不那么容易。
2011-07-26 16:27    
heimei4476丛远新: 以后你还敢坐高铁不?
2011-07-26 16:26
本期嘉宾
丛远新:至少,雷雨天气慎坐,呵呵
2011-07-26 16:27    
topmm丁裕国: 据了解目前很多主要交通要道上,都有交通气象预警体系,气象部门能够在灾害发生前1至2小时提出预警。航空部门也有专门的航空气象台提供监测预警,守护航空安全。但针对高铁的气象预警,好象还是“空白”的?这是为什么呢
2011-07-26 16:06
本期嘉宾
丁裕国:是的!据报道,当时在一小时前,气象台已向有关部门提供了天气预报,而且报了雷电!
2011-07-26 16:25    
renchunxiao罗世辉: 二位教授,如果动车司机看到前方停车,需要多长时间能够制动停车,包括反应时间?多长距离为安全距离?谢谢、。
2011-07-26 16:19
本期嘉宾
罗世辉:对相撞的2个动车组:当时速200公里时,紧急制动距离不超过2千米,当时速140公里时,不超过1400米。 发生相撞的车要看司机的视线及当时司机的状态,以及司机发现前车时的列车速度。
2011-07-26 16:25    
jcy262626闵应骅: 闵老师,个人认为,哪怕整个列车系统的通信都采用老式的漏泄馈线,也至于这么杯具吧?为什么技术革新了,稳定性差了很多呢?
2011-07-26 15:25
本期嘉宾
闵应骅:系统比原来复杂多了。
2011-07-26 16:24    
Bellasx吴智勇: 此次事故反应了中国铁路管理以及铁路信息化的缺陷:无人调度,不清楚周边列车情况(无法沟通)等,请问以后在铁路信息化管理上会有什么具体的措施?
2011-07-26 10:18
本期嘉宾
吴智勇:请你到我的微博里看看:http://weibo.com/1942600194 @卫界:http://t.cn/aj7uCp 终于有人公开说出了“天机”,我担心他会遭到暗杀。大家一定要将这个视频转到底,因为很快就会被删除!大家要将真相转到每个人都能看到!转起来,转真相!转转转,为死去的人转,为真相转,为真理转!
2011-07-26 16:23    
rainbowend闵应骅: 如果自动闭塞系统失效,直接人工调度,对动车来说风险高还是低?有多高?
2011-07-26 15:28
本期嘉宾
闵应骅:人机混合调度,更危险。
2011-07-26 16:23    
ssoohhuu麻庭光: 如何保证人的素质到18岁就科学完美?
2011-07-26 16:21
本期嘉宾
麻庭光:???
2011-07-26 16:23    
heimei4476麻庭光: 以后你还敢坐高铁不?
2011-07-26 16:21
本期嘉宾
麻庭光:我只坐过ICE, 从未坐过高铁。
2011-07-26 16:23    
新浪网友吴智勇: 我想知道的是把后面追尾车的车头粉碎之后会不会对事故原因调查分析产生影响?国外飞机失事的都是需要残骸重建飞机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2011-07-26 15:30
本期嘉宾
吴智勇:请你到我的微博里看看:http://weibo.com/1942600194 @卫界:http://t.cn/aj7uCp 终于有人公开说出了“天机”,我担心他会遭到暗杀。大家一定要将这个视频转到底,因为很快就会被删除!大家要将真相转到每个人都能看到!转起来,转真相!转转转,为死去的人转,为真相转,为真理转!
2011-07-26 16:22    
topmm丁裕国: 高铁与普通列车相比,速度要快得多,象雷电、暴雨、积雪这些灾害天气会对高铁运行的哪些方面产生影响呢?另外,高铁的受电弓是怎么个原理?
2011-07-26 16:09
本期嘉宾
丁裕国:事实上,只有一项极端天气对高铁有影响,当然,暴雨雷电在一定情矿下有影响,但是最有影响的可能是大雾,这还不好预防!
2011-07-26 16:22    
ssoohhuu闵应骅: 如何保证人的素质到18岁就科学完美?
2011-07-26 16:21
本期嘉宾
闵应骅:这问题太大了,我答不了。
2011-07-26 16:22    
新浪网友吴智勇: 既然需要完善,为什么不试运营不载人模拟各种环境。难道任何完善都是需要用生命和鲜血作为代价的吗?
2011-07-26 15:53
本期嘉宾
吴智勇:请你到我的微博里看看:http://weibo.com/1942600194 @卫界:http://t.cn/aj7uCp 终于有人公开说出了“天机”,我担心他会遭到暗杀。大家一定要将这个视频转到底,因为很快就会被删除!大家要将真相转到每个人都能看到!转起来,转真相!转转转,为死去的人转,为真相转,为真理转!
2011-07-26 16:21    
ssoohhuu丛远新: 如何保证人的素质到18岁就科学完美?
2011-07-26 16:21
本期嘉宾
丛远新:不能保证,谁也保证不了,不完美是永恒的
2011-07-26 16:21    
renchunxiao闵应骅: 二位教授,如果动车司机看到前方停车,需要多长时间能够制动停车,包括反应时间?多长距离为安全距离?谢谢、。
2011-07-26 16:19
本期嘉宾
闵应骅:在200公里/小时的运行速度下,制动距离为3.9公里,你去算吧!
2011-07-26 16:21    
topmm麻庭光: 关于高铁怕烟火的情况,能给我们分析一下吗?
2011-07-26 16:18
本期嘉宾
麻庭光: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02992&do=blog&id=462904
2011-07-26 16:20    
sunset78闵应骅: 请问教授,轨道电路(应答器)信号、闭塞系统信号、车载自动防护(ATP)信号、地面列车控制信号(TCC)、地面调度指令(CTC)、旅客紧急制动指令、司机紧急制动指令等,是否都可以单独执行制动操作?如果是,其优先级如何?
2011-07-26 15:32
本期嘉宾
闵应骅:不是,只有机车上的闸才是最后的执行机构。
2011-07-26 16:19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麻庭光: 保证安全是最基本的要求?有什么限度?怎能为如此严重事故,说如此风凉的话?
2011-07-26 16:15
本期嘉宾
麻庭光:任何Baby的成长,都需要经过“化蛹为蝶”的痛苦,美国波音747 的发动机危机,航天飞机的事故,那一件不比这一次重要?关键是吸取教训,而不是说否定的意见,说风凉话。只要认真学习,这算不了什么。
2011-07-26 16:19    
shaoww吴智勇: 奇迹的发生是否说明生命探测仪是假冒伪劣产品?会追究厂家的责任么?
2011-07-26 14:12
本期嘉宾
吴智勇:请你到我的微博里看看:http://weibo.com/1942600194 @卫界:http://t.cn/aj7uCp 终于有人公开说出了“天机”,我担心他会遭到暗杀。大家一定要将这个视频转到底,因为很快就会被删除!大家要将真相转到每个人都能看到!转起来,转真相!转转转,为死去的人转,为真相转,为真理转!
2011-07-26 16:19    
topmm罗世辉: 高铁与普通列车相比,速度要快得多,象雷电、暴雨、积雪这些灾害天气会对高铁运行的哪些方面产生影响呢?另外,高铁的受电弓是怎么个原理?
2011-07-26 16:09
本期嘉宾
罗世辉:在各种交通系统中,铁路对气候的适应性是最强的,除非非常大的大风暴雪等极端天气,铁路应该能够适应。对高速而言,速度比普通列车高不少,但它的线路条件比普通线路也好不少,轮轨间的摩擦利用可以实现的速度是很高的,这些是有科学根据的。 受电弓是列车获取电能的部件,位于车顶,工作时靠一定的压力(约15kg)与列车上方的接触线弹性接触,在运行中存在摩擦并受电。
2011-07-26 16:17    
rainbowend闵应骅: 闵老师,我有一个问题您似乎没有回答。动车转入人工调度,您认为有没有增加追尾和其他事故的风险?如果这个决定存在的话,您认为这个决定是否妥当?
2011-07-26 15:48
本期嘉宾
闵应骅:司机应该有手动的权利。否则,机器出了毛病,他就束手无策了。
2011-07-26 16:16    
sunset78闵应骅: 再次请问闵老师,究竟有哪些层级的信号(人工的和自动的,包括轨道电路、车载ATP、车载LKJ、地面TCC、地面CTC调度、旅客和司机的紧急制动等)可以参与控制,特别是制动?其中的优先级如何?谢谢!
2011-07-26 15:48
本期嘉宾
闵应骅:好像我已经回答过了。
2011-07-26 16:15    
pvc闵应骅: 之前央视介绍的铁道部自行开发的防追尾系统为何没有起到作用?自动闭塞系统是怎么回事。
2011-07-26 15:50
本期嘉宾
闵应骅:我们的新闻报道,有时是起鼓励的作用。
2011-07-26 16:14    
walkwithGod闵应骅: 请问,现在出事列车已经被切割、掩埋,是否会影响到事故原因的判定和责任、赔偿判定?
2011-07-26 15:50
本期嘉宾
闵应骅:我说不清。可能会有影响。
2011-07-26 16:13    
pvc闵应骅: 哪位了解:铁路对动车或高铁的运行故障管理有什么样的相关技术规范或管理机制?
2011-07-26 15:51
本期嘉宾
闵应骅:铁路规章制度应该是比较全的。
2011-07-26 16:12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罗世辉: 对高速运行的安全性是如何预估和保证的? 有哪些尽可能保证安全的具体措施?
2011-07-26 15:52
本期嘉宾
罗世辉:从列车本身:对车辆的每个部件都有严格的试验要求,并且有相关国际国内标准来衡量。整车完成后需要进行高速试验,比如滚动台试验,然后上线中进行试验运行,积累了一定里程后再进行定型试验。 这次事故是系统运用中存在问题,什么问题只有等调查结论了.
2011-07-26 16:12    
zr51cf闵应骅: 还请教您一下,高铁配雷达吗?
2011-07-26 16:06
本期嘉宾
闵应骅:据说有。
2011-07-26 16:12    
topmm闵应骅: 高铁与普通列车相比,速度要快得多,象雷电、暴雨、积雪这些灾害天气会对高铁运行的哪些方面产生影响呢?另外,高铁的受电弓是怎么个原理?
2011-07-26 16:09
本期嘉宾
闵应骅:这属于电力机车专业。我不懂。
2011-07-26 16:11    
haoqianyong吴智勇: 追尾的真正原因找到了吗?如果找到了为什么不公布?如果没找到,还继续运行,绝对的草菅人命。
2011-07-26 15:39
本期嘉宾
吴智勇:你问的很富哲理。
2011-07-26 16:10    
Storageman闵应骅: 我指的不是GPS,那是美帝的玩意我们不能依靠,我们有北斗,二代马上可以应用了,一代已经用于远洋渔业等民用领域里了。半年多前我曾经建议铁道部相关单位考虑这个应用,答复是等等,等来的是悲哀一幕。您能否认真考虑一下这个建议?
2011-07-26 16:07
本期嘉宾
闵应骅:我们的卫星定位系统真正发展,但还有待完善。
2011-07-26 16:10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吴智勇: 不能尽可能保证安全,就如此高速运行,怎能不出严重事故?
2011-07-26 16:04
本期嘉宾
吴智勇:就是。关键是人的素质与管理跟不上。
2011-07-26 16:09    
wenjie99丛远新: 从老师您好,我想问您的是:雷电防护装置除了高大建筑物的避雷针,还有什么类型的?动车的雷电防护是怎么做的?
2011-07-26 16:06
本期嘉宾
丛远新:请注意:避雷针又叫“接闪器”,其作用不是避开雷电,而是吸引雷电,将受保护物体附近的雷电截获,通过可靠的接地网迅速引入大地。可如果接地网不合格,截获的雷电则无法快速消解,就会窜入避雷针附近的电气设备等设施,反过来制造雷灾事故。 因此,如果接地网合格,再加上等电位、浪涌等措施,避雷针可以化解雷灾,否则,避雷针只会反过来增加雷灾的风险。 所以,安装避雷针后仍被雷击实属正常。 另外, 避雷针防护范围有限,不仅如此,避雷针还会增加其防护范围临界点的雷击概率。所以,大面的民用建筑等一般只采取避雷带甚至避雷网防护。便宜且实用。铁路沿线也应采取避雷带,否则采用昂贵的避雷针,但密度不够,不但不能防护好,反而可能增加雷患,是极不可取的。 总之,安装避雷针并不能防止雷灾。合理的防雷接地措施才能有效消解雷灾,不合理的防雷接地措施只会进一步制造雷灾事故。而中国整体防雷接地水准偏低,防雷接地措施投入也不足……
2011-07-26 16:09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丛远新: 不能尽可能保证安全,就如此高速运行,怎能不出严重事故?
2011-07-26 16:04
本期嘉宾
丛远新:如不及时反省,类似的事故还会有
2011-07-26 16:08    
zr51cf闵应骅: 需要排查的可能:对于后车:1。信号系统失灵或误显示造成司机误判端。2信号系统正常,但自动刹车系统失灵。3司机误操作改为手动刹车,所以自动刹车没起作用。您认为呢?
2011-07-26 16:05
本期嘉宾
闵应骅:不用模拟试验,是无法确认其确切原因的。模模糊糊,马虎过关,也不是没有可能。
2011-07-26 16:07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麻庭光: 不能尽可能保证安全,就如此高速运行,怎能不出严重事故?
2011-07-26 16:04
本期嘉宾
麻庭光:为了火灾的风险,我们需要吃冷肉,喝凉水?为了怕摔飞机,就买飞机?这种观点不对头。 保证安全,也需要有个限度。
2011-07-26 16:07    
topmm罗世辉: 比起普通铁路来讲,高铁是不是更危险?高铁是否存在安全冗余不足的问题?
2011-07-26 16:00
本期嘉宾
罗世辉:安全不分普通铁路还是高速铁路。安全是靠科学技术和科学运用来保证的,再好的系统,如果在某些方面麻痹大意或盲目乐观一样会酿成安全隐患。
2011-07-26 16:06    
topmm闵应骅: 从信号传输角度讲,高铁和普通铁路有何不同,需要什么样的安全措施?
2011-07-26 16:01
本期嘉宾
闵应骅:这说起来就太多了。安全有大学问,而且牵涉到各个方面。
2011-07-26 16:06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闵应骅: 不能尽可能保证安全,就如此高速运行,怎能不出严重事故?
2011-07-26 16:04
本期嘉宾
闵应骅:同意。
2011-07-26 16:04    
topmm闵应骅: 从信号传输角度讲,高铁和普通铁路有何不同,需要什么样的安全措施?
2011-07-26 16:01
本期嘉宾
闵应骅:由于车速不同,技术要求差得很远。
2011-07-26 16:04    
Storageman闵应骅: 铁路列车定位系统据说还是依靠类似GSM的通信方式(铁通?),一旦遭受雷击断电的损害, 岂不无法定位? 有无考虑采用卫星定位的方式,通过双向信息传输实时监控列车状态,避免类似这次追尾事故的发生?
2011-07-26 16:02
本期嘉宾
闵应骅:用GPS,是否安全可靠也是一个问题。
2011-07-26 16:03    
topmm麻庭光: 比起普通铁路来讲,高铁是不是更危险?高铁是否存在安全冗余不足的问题?
2011-07-26 16:00
本期嘉宾
麻庭光:普通铁路有100多年的历史,高铁有几年?和传统铁路相比,当然有不足。问题越多说明国产化程度高,这是好事。
2011-07-26 16:02    
topmm闵应骅: 比起普通铁路来讲,高铁是不是更危险?高铁是否存在安全冗余不足的问题?
2011-07-26 16:00
本期嘉宾
闵应骅:我以为,系统冗余还是够的,但“故障-安全”原则关注不够。
2011-07-26 16:02    
topmm丛远新: 比起普通铁路来讲,高铁是不是更危险?高铁是否存在安全冗余不足的问题?
2011-07-26 16:00
本期嘉宾
丛远新:确实更加危险。速度越快,风险越大
2011-07-26 16:02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罗世辉: 对各种重要的安全措施,是否经过实验验证,确实可靠?
2011-07-26 15:54
本期嘉宾
罗世辉:就高铁列车本身而言,都会按标准对关键部件进行试验。 以传统机车为例:新车研制中关键部件会逐件进行试验验证,外购的首件需要进行检验,整车落车后,需要运行15万公里,再提交实车全面试验,全面试验合格后才能定型。
2011-07-26 16:02    
zhli2091闵应骅: 高铁首先是一个实验品,本来就不完善,急着上台,骑虎难下;而动车的事故也说明铁路系统的自动控制系统和安全也有一般水平,是我们自主研究的水平不够,还是认为因素?
2011-07-26 16:00
本期嘉宾
闵应骅:可能我们不够冷静。
2011-07-26 16:00    
zr51cf闵应骅: 我是想问,从设计原理上说,存不存在信号系统失灵,但后车认为正常的可能?
2011-07-26 15:51
本期嘉宾
闵应骅:有可能,如果后车系统有故障的话。
2011-07-26 16:00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丛远新: 设计和施工不合理既已导致电力、移动、联通等被雷击的事故发生得太多了,设计和施工仍然如此严重事故,怎么不应对设计和施工的主要负责干部追究责任?
2011-07-26 15:58
本期嘉宾
丛远新:不重视科研教育,整体技术水准偏差,又不重视质量,换了谁设计都差不多,难以追究。
2011-07-26 15:59    
pvc闵应骅: 高铁的硬件设备是否存在问题?和现有的铁路管理体系是否配套?
2011-07-26 15:52
本期嘉宾
闵应骅:这个,我不清楚。
2011-07-26 15:59    
stoneblue罗世辉: 罗专家你好,我关心的是:动车车轮与铁轨摩擦,产生的热量是不是过多,导致车轮变形?谢谢。
2011-07-26 10:38
本期嘉宾
罗世辉:高速运行的车轮,在运行一定里程后会失圆(OOR:out of round),这主要是摩擦引起的,当失圆到一定程度时,需要对外形进行镟修复圆
2011-07-26 15:58    
Bes丛远新: 中国除了男人,女人之外,还有一类人叫政府官员,你们认同吗?
2011-07-26 15:38
本期嘉宾
丛远新:O(∩_∩)O~
2011-07-26 15:58    
新浪网友闵应骅: 既然需要完善,为什么不试运营不载人模拟各种环境。难道任何完善都是需要用生命和鲜血作为代价的吗?
2011-07-26 15:53
本期嘉宾
闵应骅:不载人模拟各种环境,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情况太多。
2011-07-26 15:58    
wuhaotian丛远新: 1234546
2011-07-26 09:30
本期嘉宾
丛远新:。。。。
2011-07-26 15:58    
wuhaotian丛远新: 构建特高压交流输电网要在哪些方面从这次高速铁路事故中汲取教训,交流特高压电网是不是也像高铁一样存在诸多的阿喀琉斯之踵,交流特高压电网有哪些坏处和哪些好处?交流特高压电网出问题会有什么样的后果?电网公司宣称的运行可靠、技术领先是不是会重蹈铁道部的覆辙?
2011-07-26 09:31
本期嘉宾
丛远新:呵呵,至少,电网公司的电力水准要比铁路部门强很多倍。应不至于出现铁道部这种恶果
2011-07-26 15:58    
Xinliangzhu闵应骅: 您觉得,现在发生的这些问题,会很快很好地解决吗?谢谢!我的意思是有没有人在真正解决问题,还是就在修修补补。
2011-07-26 15:55
本期嘉宾
闵应骅:中国的面子文化值得反思。
2011-07-26 15:57    
walkwithGod丛远新: 请问,现在出事列车已经被切割、掩埋,是否会影响到事故原因的判定和责任、赔偿判定?
2011-07-26 15:50
本期嘉宾
丛远新:应该会有一定的影响
2011-07-26 15:57    
walkwithGod吴智勇: 请问,现在出事列车已经被切割、掩埋,是否会影响到事故原因的判定和责任、赔偿判定?
2011-07-26 15:50
本期嘉宾
吴智勇:出事列车被切割、掩埋,肯定会影响到事故原因的判定和责任。但与赔偿没有关联。
2011-07-26 15:56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麻庭光: 对各种重要的安全措施,是否经过实验验证,确实可靠?
2011-07-26 15:54
本期嘉宾
麻庭光:肯定有验证,那三年的应用历史就是最好的证明。
2011-07-26 15:56    
zr51cf闵应骅: 调度中心会知道的。但是有时间延迟。时间延迟应该在1秒之内吧,调度室的信号是否位声光报警?
2011-07-26 15:54
本期嘉宾
闵应骅:不见得。现在的网络延迟也不一定只有1秒。
2011-07-26 15:56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丛远新: 对高速运行的安全性是如何预估和保证的? 有哪些尽可能保证安全的具体措施?
2011-07-26 15:52
本期嘉宾
丛远新:不好意思,我不知道
2011-07-26 15:56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丛远新: 对各种重要的安全措施,是否经过实验验证,确实可靠?
2011-07-26 15:54
本期嘉宾
丛远新:理论上可以,但实际上,防雷接地就鲜有做到
2011-07-26 15:55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麻庭光: 对高速运行的安全性是如何预估和保证的? 有哪些尽可能保证安全的具体措施?
2011-07-26 15:52
本期嘉宾
麻庭光:当然有,我们不知道,引进了一些,研发了一些,但似乎还不够。
2011-07-26 15:55    
dailybright吴智勇: 网上关于“一个火车司机对723事故的分析 ”,你们怎么看待
2011-07-26 15:53
本期嘉宾
吴智勇:疑点确实很多。
2011-07-26 15:55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闵应骅: 对各种重要的安全措施,是否经过实验验证,确实可靠?
2011-07-26 15:54
本期嘉宾
闵应骅:我想是进行过研究,但在国际学术交流中较少。
2011-07-26 15:55    
pvc麻庭光: 哪位了解:铁路对动车或高铁的运行故障管理有什么样的相关技术规范或管理机制?
2011-07-26 15:51
本期嘉宾
麻庭光:太专,回答不了
2011-07-26 15:55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吴智勇: 对各种重要的安全措施,是否经过实验验证,确实可靠?
2011-07-26 15:54
本期嘉宾
吴智勇:很难说。
2011-07-26 15:55    
bless丛远新: O(∩_∩)O跟丛老师开个玩笑,不好意思,其实从现在的一些提问来看大家多少有些来气,其实这个访谈应该在央视搞,让盛光祖来回答问题!!!
2011-07-26 15:52
本期嘉宾
丛远新:呵呵,还得将科学网一批专家请过去,有争锋,那才热闹
2011-07-26 15:55    
bangjin吴智勇: 请问,现场是谁在凌晨就下令放弃救援?为何没有生命迹象后那么久还有“奇迹”?现场派那么多工人去,他们到底是为了救援还是为了保障通车?车体在掩埋破碎前,到底是不是保证所有的活人和尸体哪怕残肢都全部清理出来了?为什么火车上人数那么确定,还存在“失踪”这么弱智的说法?
2011-07-26 15:50
本期嘉宾
吴智勇:请你看看我的微博:http://weibo.com/1942600194 [痛心]追尾事故后,央视派出几路记者数十人直播,当进一步调查真相给大家释疑的时候,有想不到的困难!下面是当时记者发我的话。 ﹣对不起,我也好内疚,这次的采访我心力交瘁。我和现场进在咫尺却不能近身一步,和警察几乎肢体冲突。好多说不出的恶心,失望,铁道部真的是破罐子破摔了,他们要干嘛?
2011-07-26 15:54    
seatin麻庭光: 国外对于突发事故应急预案方面,针对该次事故,您认为我们值得吸取与改善的有哪些?
2011-07-26 15:50
本期嘉宾
麻庭光:1. 理清业主与第三方调查之间的关系,即独立调查; 2. 公开透明,广而告之。 3,以人为本,注重教训。
2011-07-26 15:54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闵应骅: 对高速运行的安全性是如何预估和保证的? 有哪些尽可能保证安全的具体措施?
2011-07-26 15:52
本期嘉宾
闵应骅:高铁的基础研究正在基金委安排进行。
2011-07-26 15:54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丛远新: 设计和施工不合理既已导致电力、移动、联通等被雷击的事故发生得太多了,设计和施工就应更加注意,怎能不对如此严重事故追究责任?
2011-07-26 15:50
本期嘉宾
丛远新:要有合理、可靠的设计,就得高教育、科技水平跟上,中国的教育、科研水平跟上了吗?如果跟不上,就得 先追究相应群体的责任,追究谁呢?
2011-07-26 15:53    
walkwithGod麻庭光: 请问,现在出事列车已经被切割、掩埋,是否会影响到事故原因的判定和责任、赔偿判定?
2011-07-26 15:50
本期嘉宾
麻庭光:从目前的症状来看,似乎软件的可能性大,所以硬件的问题不明显。如果领导不希望别人看硬件,破坏就合情合理了。不好说。
2011-07-26 15:52    
pvc丛远新: 哪位了解:铁路对动车或高铁的运行故障管理有什么样的相关技术规范或管理机制?
2011-07-26 15:51
本期嘉宾
丛远新:不知道
2011-07-26 15:51    
xupeiyang丛远新: 高铁、动车司机的培训、技术要求和资质如何确定?紧急事故的司机安全保护技术?
2011-07-26 14:36
本期嘉宾
丛远新:这我就不知道了
2011-07-26 15:51    
Cobra丛远新: 行车安全系统为何失效?列车调度管理是否到位?平安能否不用鲜血来换?
2011-07-26 10:35
本期嘉宾
丛远新:好像必须用鲜血换来,不过,就怕鲜血还换不来
2011-07-26 15:51    
ycyzyp丛远新: 为什么要急着拆解车体并掩埋,确认里面没有遇难者尸体甚至生还者了吗???有点像杀人灭口(用动车杀人,然后赶紧把动车灭口)和毁尸灭迹!!! 还是在故意把死亡人数变为失踪人数,从而把死亡人数控制在传说中的35人以内!太恐怖了(比撞车本身恐怖得多)!!我就纳闷了,又没着火,也没爆炸,哪来的失踪人口呢!!! 希望不要被和谐哈,好恐怖...
2011-07-26 13:36
本期嘉宾
丛远新:呵呵,你可以选择少坐或者不坐动车
2011-07-26 15:50    
新浪网友吴智勇: 想请问各位专家,车体拉下拆卸清理前,里面仍有活人或者遗体的可能性究竟如何?
2011-07-26 15:47
本期嘉宾
吴智勇::【温都滚动播报】 温都记者潘贤群 @记者p 事故现场发回消息:这位老者的妹妹和妹夫事发时都在D3115的16号车厢,双双身亡。妹妹的遗体找到时只有半个脑袋,老人求专家组拆开车厢找找看,找到妹妹后再把车厢运走,专家表示无能为力!http://t.cn/alXOf7
2011-07-26 15:50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丛远新: 司机有什么责任?对可能发生的问题,有否防止和避免的措施? 如何监管?
2011-07-26 15:36
本期嘉宾
丛远新:对可能发生的问题,理应有防止和避免的措施,至少有防范雷击的措施,只是没实施好
2011-07-26 15:49    
hbhsgy罗世辉: 动车组的备用电源在紧急情况下使用。它主要是提供生活用电还是牵引动力用电?如果真能牵引动车组,那它至少能够行驶多少公里?
2011-07-26 11:31
本期嘉宾
罗世辉:不会用于牵引。
2011-07-26 15:49    
zr51cf闵应骅: 司机改成手动,是否调度室有自动显示?有没有必须主动报告的第二重规定?
2011-07-26 15:47
本期嘉宾
闵应骅:调度中心会知道的。但是有时间延迟。
2011-07-26 15:48    
haoqianyong丛远新: 追尾的真正原因找到了吗?如果找到了为什么不公布?如果没找到,还继续运行,绝对的草菅人命。
2011-07-26 15:39
本期嘉宾
丛远新:我不知道
2011-07-26 15:48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麻庭光: 对如此严重的事故怎能不事先设计防范?
2011-07-26 15:45
本期嘉宾
麻庭光:最难以防范的,就是人错,比如你不知道别人在想什么,不知道他何时会放炮,所以方不胜防。
2011-07-26 15:48    
新浪网友闵应骅: 想请问各位专家,车体拉下拆卸清理前,里面仍有活人或者遗体的可能性究竟如何?
2011-07-26 15:47
本期嘉宾
闵应骅:这可真不好说。
2011-07-26 15:48    
haoqianyong闵应骅: 追尾的真正原因找到了吗?如果找到了为什么不公布?如果没找到,还继续运行,绝对的草菅人命。
2011-07-26 15:39
本期嘉宾
闵应骅:不知道。
2011-07-26 15:47    
bless丛远新: 您好,在发生事故前一天高铁的那个总设计师好像说过中国的高铁在世界上算是先进的吧,第二天出事了,然后有人说,外国有雷电中国也有,外国有高铁中国也有,既然咱们的高铁如此之先进我想就不用分析,那我想请您分析一下中国的雷电和国外的有何不同吧?
2011-07-26 15:42
本期嘉宾
丛远新:没什么不同! 只是,国外更加重视防雷接地,国内更草草了事,喜欢赌运气。
2011-07-26 15:47    
rainbowend麻庭光: 那这次事故在救援人员生命探测器没有探测到生命迹象后,决定放弃救助清理现场,您认为是否妥当?
2011-07-26 15:44
本期嘉宾
麻庭光:我认为是领导希望早日恢复,所以放弃。问题在于是技术领导政治呢,还是政治领导技术。不幸,安全问题上,常常政治优先,技术退让。
2011-07-26 15:47    
q1111闵应骅: 是不是每列动车都有被雷击中的可能?只要遭遇雷电,就有可能停车吗?动车有无安装备用电源?有无配备牵引机车?
2011-07-26 15:32
本期嘉宾
闵应骅:动车有备用电源,而且有备用监控系统。
2011-07-26 15:47    
mushuxin丛远新: 您好,。我想问一下,按照常理,没有清楚事故原因前,应该停运动车。可是铁道部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运行,我的理解是停运会导致运力不足。我想知道动车运力占铁路运力的多大比重?如果真的停运,是否会对民生造成致命的影响?这样仓促带病(因为故障没有发现,肯定就没法解决了)的列车,如果再出事怎么办?昨天晚上好像是已经出事了,20多列停运~ 2011-07-26 12:10
2011-07-26 15:42
本期嘉宾
丛远新:运力不足,还有就是赢利受影响。不过,民生才是最重要的!
2011-07-26 15:46    
zr51cf闵应骅: 您认为在设计上存不存在信号系统失灵,但后车没采取自动刹车的可能?有没有误显示信号的可能?
2011-07-26 15:43
本期嘉宾
闵应骅:这些可能都存在。要诊断故障,的确很复杂。故障诊断又是一门学问。
2011-07-26 15:45    
mushuxin麻庭光: 您好,。我想问一下,按照常理,没有清楚事故原因前,应该停运动车。可是铁道部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运行,我的理解是停运会导致运力不足。我想知道动车运力占铁路运力的多大比重?如果真的停运,是否会对民生造成致命的影响?这样仓促带病(因为故障没有发现,肯定就没法解决了)的列车,如果再出事怎么办?昨天晚上好像是已经出事了,20多列停运~ 2011-07-26 12:10
2011-07-26 15:42
本期嘉宾
麻庭光:我的理解是铁道部要低调处理,事关未来的投入,所以要低调。克拉玛依也是如此处理的,可以参比。
2011-07-26 15:45    
q1111丁裕国: 是不是每列动车都有被雷击中的可能?只要遭遇雷电,就有可能停车吗?动车有无安装备用电源?有无配备牵引机车?
2011-07-26 15:32
本期嘉宾
丁裕国:对此我的看法是,雷击的可能性是有的,但是我们的防雷装置是完全可以做到不被雷击的,看看日本新干线的技术就知道了!至于为何要将动车掩埋?这是几乎所有民众包括业内人士和记者都不解的疑问,也许只有铁道部的人士可以解释!昨晚江苏广播电台《新闻评谈》节目在谈道这一问题时,有位专家讲“这更加引导人们去猜想”是否有埋尸灭迹之嫌?
2011-07-26 15:45    
Cobra罗世辉: 为什么以前火车少有因雷击出事的报道?动车会这么巧?夏天下雨打雷是很经常的现象,我们的动车真的没有解决这个技术问题吗?国外是如何处理避雷这个问题的?
2011-07-26 14:42
本期嘉宾
罗世辉:雷击只是原因之一,车辆及固定设备都是有避雷的,根源到底是什么还需等待调查结果。
2011-07-26 15:45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吴智勇: 司机有什么责任?对可能发生的问题,有否防止和避免的措施? 如何监管?
2011-07-26 15:36
本期嘉宾
吴智勇:感谢你的提问。我也在想健在的D3115列车长最知情为什么至今没有站出来?
2011-07-26 15:45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丛远新: 可靠的设计和施工可以保证不被雷击,发生如此事故就应追究设计和施工!
2011-07-26 15:40
本期嘉宾
丛远新:因设计和施工不合理导致电力、移动、联通等被雷击的事故发生得太多了,只是从未听说有被追究责任的,只求能尽快改进吧,多重视技术和安全保障,
2011-07-26 15:44    
mushuxin闵应骅: 您好,。我想问一下,按照常理,没有清楚事故原因前,应该停运动车。可是铁道部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运行,我的理解是停运会导致运力不足。我想知道动车运力占铁路运力的多大比重?如果真的停运,是否会对民生造成致命的影响?这样仓促带病(因为故障没有发现,肯定就没法解决了)的列车,如果再出事怎么办?昨天晚上好像是已经出事了,20多列停运~ 2011-07-26 12:10
2011-07-26 15:42
本期嘉宾
闵应骅:这牵涉到运输部门的事,我不懂。
2011-07-26 15:43    
q1111麻庭光: 按理来说,动车追尾,会不会有起火的可能?什么情况下可能会起火?这次好象没有起火。没别的意思,就是好奇。逝世安息。
2011-07-26 15:41
本期嘉宾
麻庭光:没燃料,缺火源,怎么烧啊?碰撞虽然有火星,但火星只能点燃气体燃料,当时没有气体燃料,也就不会失火了。
2011-07-26 15:43    
Bes吴智勇: 中国除了男人,女人之外,还有一类人叫政府官员,你们认同吗?
2011-07-26 15:38
本期嘉宾
吴智勇:领导住香格里拉 ,抢修官兵露天睡铁路旁。
2011-07-26 15:43    
haoqianyong罗世辉: 追尾的真正原因找到了吗?如果找到了为什么不公布?如果没找到,还继续运行,绝对的草菅人命。
2011-07-26 15:39
本期嘉宾
罗世辉:只有找到真正的原因才能让公众放心,可能需要时间。
2011-07-26 15:43    
cherrylu1960闵应骅: :雷击停车是不是一种有效的安全保护?是过激反应吗?那么这个防雷击设计就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主要就是调度问题了吧
2011-07-26 15:39
本期嘉宾
闵应骅:对于雷击问题,首先是防雷,然后才是雷击停车。至于什么是主要问题,要靠模拟试验。
2011-07-26 15:42    
haoqianyong麻庭光: 追尾的真正原因找到了吗?如果找到了为什么不公布?如果没找到,还继续运行,绝对的草菅人命。
2011-07-26 15:39
本期嘉宾
麻庭光:这是制度问题,以前是这么处理的?克拉玛依大火是如何处理的?搞清楚了历史,您就不难理解现状。
2011-07-26 15:42    
cherrylu1960丛远新: :雷击停车是不是一种有效的安全保护?是过激反应吗?那么这个防雷击设计就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主要就是调度问题了吧
2011-07-26 15:39
本期嘉宾
丛远新:防雷接地设施合格,无须停车就能运行。如防雷接地设施不合格,则容易被雷击损毁,必须停车保证安全
2011-07-26 15:42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罗世辉: 司机有什么责任?对可能发生的问题,有否防止和避免的措施? 如何监管?
2011-07-26 15:36
本期嘉宾
罗世辉:司机最了解情况,现在应该不能下结论。
2011-07-26 15:41    
Bes麻庭光: 中国除了男人,女人之外,还有一类人叫政府官员,你们认同吗?
2011-07-26 15:38
本期嘉宾
麻庭光:毛主席说,中国只有两类人,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所以要通过文化大革命来再革命,你赞同么?
2011-07-26 15:41    
本期嘉宾
丛远新: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TC81(第三工作组)中国专家关象石表示,动车引雷的程度和一般的建筑、树木几乎没有区别,被雷击中的概率都是差不多的,动车遭受雷击的概率和其他列车并无区别。只是防护不当的危害更大而已。 因此,我以为,动车在防雷接地等安全方面须加大投入,从而保护其不受雷击影响。
2011-07-26 15:40
siccashq沈阳: 实名买票在应对交通安全过程中能发挥什么作用?
2011-07-26 07:40
本期嘉宾
沈阳:实名制主要起到的是对可能存在的恐怖分子的威慑,其他的作用还谈不上,如遏制黄牛党之类的。我个人对实名制的执行持保留态度。实行之后的执行更重要。
2011-07-26 15:40    
Bes闵应骅: 中国除了男人,女人之外,还有一类人叫政府官员,你们认同吗?
2011-07-26 15:38
本期嘉宾
闵应骅:This is out of the question.
2011-07-26 15:39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麻庭光: 司机有什么责任?对可能发生的问题,有否防止和避免的措施? 如何监管?
2011-07-26 15:36
本期嘉宾
麻庭光:工程上总有一个设计容量问题,这个最大的容量,往往不能包括100%的气象条件,那么在99%以外的小概率事件发生,就很难考虑到。比如,我们不能设计出完全不燃不倒塌的建筑,因为那是碉堡,谁也不喜欢住。
2011-07-26 15:39    
sunset78罗世辉: 请问教授,轨道电路(应答器)信号、闭塞系统信号、车载自动防护(ATP)信号、地面列车控制信号(TCC)、地面调度指令(CTC)、旅客紧急制动指令、司机紧急制动指令等,是否都可以单独执行制动操作?如果是,其优先级如何?
2011-07-26 15:32
本期嘉宾
罗世辉:我专业是机车车辆走行部,信号方面是外行。
2011-07-26 15:39    
q1111闵应骅: 据您二位专家级人士的分析判断,这次事故技术故障的可能性和人为管理的可能性,到底是哪个大,比例如何?
2011-07-26 15:37
本期嘉宾
闵应骅:这不能猜想。
2011-07-26 15:39    
q1111沈阳: 媒体(报刊、网络)在这次事故中都扮演什么角色,你们会顶住压力报道真相么?
2011-07-26 15:35
本期嘉宾
沈阳:传统媒体主要是深度的信息整合和挖掘,而网络主要传递即时的碎片化的信息,以及通过博客、社区等发出自媒体的有一定篇幅的思辨和事实描述的文章。在当前状况下,在微博中大家还是可以了解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当然不一定是通过官方报道。
2011-07-26 15:38    
q1111吴智勇: 媒体(报刊、网络)在这次事故中都扮演什么角色,你们会顶住压力报道真相么?
2011-07-26 15:35
本期嘉宾
吴智勇:尽量还原事实,全力关爱民生,倾身尽力而为。但是很难施展。
2011-07-26 15:38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闵应骅: 司机有什么责任?对可能发生的问题,有否防止和避免的措施? 如何监管?
2011-07-26 15:36
本期嘉宾
闵应骅:司机如果改成手动以后,不作为,那就有责任。
2011-07-26 15:38    
rainbowend麻庭光: 那单凭生命探测器是否足够确定事故现场有没有人呢?
2011-07-26 15:35
本期嘉宾
麻庭光:我想对普通环境可以,对高磁场或高电场的环境有困难,因为干扰。这一次的车厢,有屏蔽功能,所以探不到,是有可能的。历来的地震,有几次是完全被钢铁掩埋的?
2011-07-26 15:37    
q1111单涛涛: 是不是每列动车都有被雷击中的可能?只要遭遇雷电,就有可能停车吗?动车有无安装备用电源?有无配备牵引机车?
2011-07-26 15:32
本期嘉宾
单涛涛:动车受到雷击的可能性和一般高层建筑物概率差不多。都是小概率事件,靠接触网供电的动车,没有额外提供动力牵引的电源。
2011-07-26 15:37    
tinasun罗世辉: 算了,又是些捣糨糊的专家。俺撤了。
2011-07-26 14:42
本期嘉宾
罗世辉:我只是了解车辆走行方面的一些东西,能回答的问题比之不能回答的问题那是少之又少。
2011-07-26 15:37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闵应骅: 黑匣子为什么不能向公众公开?!
2011-07-26 15:34
本期嘉宾
闵应骅:我不知道黑匣子有什么敏感信息。
2011-07-26 15:37    
q1111小刀: 媒体(报刊、网络)在这次事故中都扮演什么角色,你们会顶住压力报道真相么?
2011-07-26 15:35
本期嘉宾
小刀:我相信他们会的。谢谢!
2011-07-26 15:37    
qisili丛远新: 撞车的具体时间是多少?网上调度记录是不是真的?是不是前车将撞车误认为是其他紧急停车?司机怎么样区分各种紧急情况?
2011-07-26 14:15
本期嘉宾
丛远新:这得问调度管理等相关专家了
2011-07-26 15:36    
新浪网友吴智勇: 我想知道的是把后面追尾车的车头粉碎之后会不会对事故原因调查分析产生影响?国外飞机失事的都是需要残骸重建飞机的,咱们为什么要反着来做呢?
2011-07-26 15:34
本期嘉宾
吴智勇:我国的铁道部官员们需要反思,应该要从事故中吸取教训,让我们的动车变的更为安全。
2011-07-26 15:36    
新浪网友闵应骅: 我想知道的是把后面追尾车的车头粉碎之后会不会对事故原因调查分析产生影响?国外飞机失事的都是需要残骸重建飞机的,咱们为什么要反着来做呢?
2011-07-26 15:34
本期嘉宾
闵应骅:这又不是技术问题了。早毁车辆,我认为不妥。
2011-07-26 15:36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丛远新: 与雷击有什么关系? 在设计时是否考虑到? 设计上是如何解决的? 这次为何出事故?
2011-07-26 15:32
本期嘉宾
丛远新:可靠的设计和施工可以保证不被雷击
2011-07-26 15:36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麻庭光: 与雷击有什么关系? 在设计时是否考虑到? 设计上是如何解决的? 这次为何出事故?
2011-07-26 15:32
本期嘉宾
麻庭光:小概率事件,难以完全考虑。最好的办法是冗余,容错,自修复,并报警。
2011-07-26 15:35    
vickyone丛远新: 事情发生了。。为什么不主动把事情按照人情来做。 为什么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为什么做任何事都在隐瞒。 隐瞒什么。。现在不想变革。就要改革。 抓紧改掉恶习。。
2011-07-26 14:21
本期嘉宾
丛远新:对,得改革,得改进,至少,得加强防雷接地方面的投入,保证不被雷击
2011-07-26 15:35    
zsgl罗世辉: 说铁道部欠钱很多了,然后有时提速有时提价,为了还贷,再加上赶工,不出意外才怪呢?
2011-07-26 12:28
本期嘉宾
罗世辉:凡事都有原因,事事总有先兆。小心才驶得万年船,对科学技术也要心存敬畏的。
2011-07-26 15:35    
magebi丛远新: 铁道部现场处置的官员是人生养的不?
2011-07-26 15:28
本期嘉宾
丛远新:。。。。。。
2011-07-26 15:35    
rainbowend闵应骅: 有人根据网络流传的调度监控记录推测,雷击造成信号系统失灵,转入人工调度。您认为可信吗?如果是真的,对此决定有何评价?
2011-07-26 15:33
本期嘉宾
闵应骅:“推测”,我都不信。一信逻辑推理,二信模拟现场。
2011-07-26 15:34    
libinglinger沈阳: 各位专家好,我有一个很重要的疑问:现在很多失踪人员并没有联系上,这关系到失踪人员和遇难人员的具体人数。但是,动车是实名制购票,为什么铁道部迟迟不公布乘客人员名单和身份证。这对于家属确定乘车者有重要的帮助。
2011-07-26 15:06
本期嘉宾
沈阳:不公布旅客名单,主要的原因还是不愿意,技术上不存在障碍
2011-07-26 15:34    
rainbowend麻庭光: 这次事故现场被破坏对调查事故原因有多大影响?
2011-07-26 15:30
本期嘉宾
麻庭光:可能没有,如果是软件的问题,都有记录,所以对硬件的要求很低。硬件不会有很大的问题,机械总是最可靠的部件,动车的寿命远远大于3年,所以不必担心硬件的问题。
2011-07-26 15:34    
Jacky168丛远新: 您好!请问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起事故,如何评价中国的高铁发展,做到客观公正?另外,作为个人,您每年坐过几次高铁或动车?
2011-07-26 14:33
本期嘉宾
丛远新:我没坐过。我觉得,应该加强质量安全保证
2011-07-26 15:34    
q1111丛远新: 是不是每列动车都有被雷击中的可能?只要遭遇雷电,就有可能停车吗?动车有无安装备用电源?有无配备牵引机车?
2011-07-26 15:32
本期嘉宾
丛远新:有效的防雷接地措施可以避免车被雷击! 不合理的防雷接地措施则会增加雷灾风险。
2011-07-26 15:33    
magebi沈阳: 铁道部现场处置的官员是人生养的不?
2011-07-26 15:28
本期嘉宾
沈阳:一声叹息
2011-07-26 15:33    
zr51cf闵应骅: 您说:首先要确认后车是否收到了信号?没收到,是否制动了?何时改的司机手动? 我也认为司机死亡,对调查事故非常不利,可如过没搞清您说的是否系统自动紧急刹车,或者为什么没自动紧急刹车,没查清原因,排除系统缺陷,就急着通车,这是不是不太妥当?
2011-07-26 15:31
本期嘉宾
闵应骅:反正应该彻底查清原因,才有利于不再犯。
2011-07-26 15:33    
xupeiyang吴智勇: 地震已经给了我们一个常识,就是72小时的黄金救援期,那么到现在还没到72小时,里面到底有没有生命体征?为什么小女孩完全靠自己的生命的奇迹来存活,那在这种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给这个奇迹更多的助力?给她空间,而不是我们本身也成了一种阻碍?
2011-07-26 14:56
本期嘉宾
吴智勇:你的很多问题在这里都可以找到答案。http://wzcs.wzdsb.net/thread-158082-1-1.html http://weibo.com/1942600194
2011-07-26 15:33    
magebi麻庭光: 铁道部现场处置的官员是人生养的不?
2011-07-26 15:28
本期嘉宾
麻庭光:???
2011-07-26 15:33    
weiming81小刀: 请问前车车头在事故现场吗?
2011-07-26 15:29
本期嘉宾
小刀:当时在的
2011-07-26 15:32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麻庭光: 与雷击有什么关系? 在设计时是否考虑到? 设计上是如何解决的? 这次为何出事故?
2011-07-26 15:28
本期嘉宾
麻庭光:工程上总有一个设计容量问题,这个最大的容量,往往不能包括100%的气象条件,那么在99%以外的小概率事件发生,就很难考虑到。比如,我们不能设计出完全不燃不倒塌的建筑,因为那是碉堡,谁也不喜欢住。
2011-07-26 15:32    
xupeiyang丛远新: 人名呢?名单为什么不公布?还有什么工作做到位的情况下,才公布名单呢?以人为本的角度,以这些乘客为本的角度,他的亲属为本的这个角度,那就应该第一时间把所有的名单全都公布出来。
2011-07-26 14:54
本期嘉宾
丛远新:嗯,去跟铁道部理论去。
2011-07-26 15:32    
libinglinger单涛涛: 各位专家好,我有一个很重要的疑问:现在很多失踪人员并没有联系上,这关系到失踪人员和遇难人员的具体人数。但是,动车是实名制购票,为什么铁道部迟迟不公布乘客人员名单和身份证。这对于家属确定乘车者有重要的帮助。
2011-07-26 15:06
本期嘉宾
单涛涛:应该第一时间公布名单。
2011-07-26 15:32    
magebi罗世辉: 铁道部现场处置的官员是人生养的不?
2011-07-26 15:28
本期嘉宾
罗世辉:当我看到一位女大学生拔通了家里的电话却发不出声音最后去世了,非常难受,也为我也是铁路科技人员而感到羞愧。
2011-07-26 15:32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丛远新: 黑匣子已经找到,事故原因究竟何在?
2011-07-26 15:26
本期嘉宾
丛远新:是找到了,可惜,我没看到
2011-07-26 15:31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闵应骅: 黑匣子为什么应该只在调查组内公开?!
2011-07-26 15:30
本期嘉宾
闵应骅:至少应该吧!
2011-07-26 15:31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丛远新: 与雷击有什么关系? 在设计时是否考虑到? 设计上是如何解决的? 这次为何出事故?
2011-07-26 15:28
本期嘉宾
丛远新:有认为雷击破坏了D3115次动车的信号释放系统,导致铁路无法检测有车停在路轨,后面的D301次动车迎头追尾 设计时应考虑到了。不过,具体却没有落实好,还是被雷击了,防雷接地措施不到位。 另外,请注意:避雷针又叫“接闪器”,其作用不是避开雷电,而是吸引雷电,将受保护物体附近的雷电截获,通过可靠的接地网迅速引入大地。可如果接地网不合格,截获的雷电则无法快速消解,就会窜入避雷针附近的电气设备等设施,反过来制造雷灾事故。 因此,如果接地网合格,再加上等电位、浪涌等措施,避雷针可以化解雷灾,否则,避雷针只会反过来增加雷灾的风险。 所以,安装避雷针后仍被雷击实属正常。 另外, 避雷针防护范围有限,不仅如此,避雷针还会增加其防护范围临界点的雷击概率。所以,大面的民用建筑等一般只采取避雷带甚至避雷网防护。便宜且实用。铁路沿线也应采取避雷带,否则采用昂贵的避雷针,但密度不够,不但不能防护好,反而可能增加雷患,是极不可取的。
2011-07-26 15:31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单涛涛: 黑匣子已经找到,事故原因究竟何在?
2011-07-26 15:26
本期嘉宾
单涛涛:数据分析需要时间,我也很想知道原因。谢谢
2011-07-26 15:31    
yangbchengc闵应骅: 为什么调度可以指挥前车以20的速度走,却不能指挥后车呢?
2011-07-26 15:28
本期嘉宾
闵应骅:这就是问题。因为先指挥了前车,后车是没指挥呢,还是指挥不灵呀?搞不清。所以,一定要有模拟环境来复现当时情况。
2011-07-26 15:31    
magebi吴智勇: 铁道部现场处置的官员是人生养的不?
2011-07-26 15:28
本期嘉宾
吴智勇:昨晚,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新闻1+1》节目中对温州动车事故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的言论表示了质疑“我仍然跟社会说一声,中国高铁技术是先进合格的,我们仍然有信心”。白岩松解读说“他心脏功能40岁像20岁,肝、肺都是40岁像20岁。但是他弱智。你能说他健康吗?” http://t.cn/ajwimH
2011-07-26 15:31    
rainbowend麻庭光: 麻老师,救援黄金时间72小时的说法是不是也符合这次事故?
2011-07-26 15:26
本期嘉宾
麻庭光:个人认为不需要,太简单,有设计图,黄金72小时是针对陌生环境,随机寻找制定的。
2011-07-26 15:30    
qisili丁裕国: 撞车的具体时间是多少?网上调度记录是不是真的?是不是前车将撞车误认为是其他紧急停车?司机怎么样区分各种紧急情况?
2011-07-26 14:15
本期嘉宾
小刀:撞车的具体时间应该是20.27分
2011-07-26 15:29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麻庭光: 黑匣子已经找到,事故原因究竟何在?
2011-07-26 15:26
本期嘉宾
麻庭光:我还没有看到,结论当然是相关领域的专家给出。我们只能相信他们的说法。
2011-07-26 15:29    
rainbowend闵应骅: 闵老师,您认为为什么自动闭塞系统没有发挥作用?
2011-07-26 15:25
本期嘉宾
闵应骅:可能是地面轨道电路有问题,也可能是列车没有短路好,或者是未能把信息传到车上来。
2011-07-26 15:29    
xupeiyang罗世辉: 最近一段时间,高铁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一些小的事故以后,我们就非常担心,你真的有没有查清原因?查清了原因之后,你可以慢下速度来。“谦卑的心态”才是对生命的尊重!
2011-07-26 15:08
本期嘉宾
罗世辉:我的感觉与您完全一样!可能大家认为电方面有点问题大不了停车,太麻痹了,实际上根本原因是科学态度问题,我们需要的不是应付公众,而是解决问题。
2011-07-26 15:29    
creator丛远新: 1,车头是否有黑匣子之类的物品? 2,毁坏破损车头和不毁坏对事故分析有什么影响? 3,是否可以通过破损的车头发现技术信息,包括可能偷窃别人的技术的证据? 4,如果车祸中破损的车头没有被毁坏,它应该能包含那些信息?可否直接将技术问题与人为问题区分开? 5,防雷设置如何检验是否合格,表象上有什么特征? 6,我们的动车消防设施看上去是否合格,现象a是玻璃难撬开,现象b是停电后无广播。
2011-07-26 14:52
本期嘉宾
丛远新:我只能回答两个问题:1、有黑匣子。2、防雷设置的检验是综合性的,得有专门的部门检测,这其中包括对接地电阻的检测
2011-07-26 15:29    
本期嘉宾
丁裕国: 其三,据各方面的信息来看,尽管这次事故的发生是偶然的,但也是必然的,迟早要出事的!为什么这样说,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可说明(现在铁路系统在管理上制度有不严谨之处),以往在没有电子设备控制信号系统的前提下,铁路上有严格规定,两车站区间内只允许有一列火车运行,无论是同向行驶或逆向行驶,就都不会出现追尾或相撞事件。而当时的控制信号,只不过是车站的扬旗和站间的电话。可如今用上了全部现代化信息化的信号系统和控制系统,上述情况的原理并未改变(虽然现在火车是高速),但是车站仍是个自独立的有一定间距的点,完全可以传递比车速更快得多的信号吗!据说日本在上次大地震发生前9秒钟就已经叫停了动车,我们的铁路系统不是没有这个技术能力,所以我个人认为应当更多地从管理和新技术层面上去查找问题!
2011-07-26 15:28
kingtown吴智勇: 依照铁道部说法,这次事故是因雷击导致信号释放系统破坏,无法正常检测车辆。类似事件是否在其他国家也发生?对比与日本新干线等,他们列车故障主要原因多是什么?
2011-07-26 15:09
本期嘉宾
吴智勇:昨晚,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新闻1+1》节目中对温州动车事故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的言论表示了质疑“我仍然跟社会说一声,中国高铁技术是先进合格的,我们仍然有信心”。白岩松解读说“他心脏功能40岁像20岁,肝、肺都是40岁像20岁。但是他弱智。你能说他健康吗?” http://t.cn/ajwimH
2011-07-26 15:28    
sunxianqiang麻庭光: 您刚才提到了说高铁和动车出现了很多问题,竟然说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东西多了,出现了很多问题,这竟然是好事。为什么我们自主研发的东西就要出现很多问题那,为我们我们不能在别人的基础上超越那。如果出现小问题也就算了,关键是现在是拿生命来换取经验和教训,您也认为这值得吗?如果自主研发是一系列的问题,然后用生命换取经验和教训,那么宁愿放弃自主研发,生命是无价的!!!!!!!!!
2011-07-26 15:24
本期嘉宾
麻庭光:依赖别人,不如大飞机,我们看上去没有错,但是动不得,简单的维护需要进口,不是太窝囊了么。 自己的Baby,虽然不好看,但那是自己的。而且,可以根据需要,随时修改,国外进口的虽然可能安全性高,但不能长久,总是有寿命的,到时怎么办?
2011-07-26 15:28    
xupeiyang单涛涛: 最近一段时间,高铁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一些小的事故以后,我们就非常担心,你真的有没有查清原因?查清了原因之后,你可以慢下速度来。“谦卑的心态”才是对生命的尊重!
2011-07-26 15:08
本期嘉宾
单涛涛:非常同意您的观点,尊重生命!
2011-07-26 15:28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吴智勇: 黑匣子已经找到,事故原因究竟何在?
2011-07-26 15:26
本期嘉宾
吴智勇:可能还需一定时间,我跟你一样期待铁道部的公开。
2011-07-26 15:27    
foxkingdom单涛涛: 王梦恕院士说目前高铁自动化系统尚不完善,还依赖于司机本身控制,有资料显示250公里时速的列车减速刹车距离在1公里以上,如果王院士所言属实,那么中国的高铁是否不应该被允许载客运行?
2011-07-26 15:24
本期嘉宾
单涛涛:王院士定义的完善系统自动化可能是完全实现无人操作的情况,确实没有达到。
2011-07-26 15:27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闵应骅: 黑匣子已经找到,事故原因究竟何在?
2011-07-26 15:26
本期嘉宾
闵应骅:黑匣子应该在调查组内公开。
2011-07-26 15:27    
tinasun丛远新: 算了,又是些捣糨糊的专家。俺撤了。
2011-07-26 14:42
本期嘉宾
丛远新:呵呵,科学网上的专家还是相对负责的
2011-07-26 15:27    
xupeiyang闵应骅: 最近一段时间,高铁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一些小的事故以后,我们就非常担心,你真的有没有查清原因?查清了原因之后,你可以慢下速度来。“谦卑的心态”才是对生命的尊重!
2011-07-26 15:08
本期嘉宾
闵应骅:这就不是技术问题了。事故既与技术有关,也与管理、运作有关。
2011-07-26 15:26    
新浪网友罗世辉: 请问您提及的这套理论上可行的预防系统除了电脑模拟和实验室试验,是否有经过实车追尾模拟测试呢?如果有的话成功率是多少呢?
2011-07-26 15:21
本期嘉宾
罗世辉:我举的是磁浮的例子,因为我也参与一些工作。但铁路的例子最好问信号专家,我是外行。
2011-07-26 15:26    
foxkingdom麻庭光: 王梦恕院士说目前高铁自动化系统尚不完善,还依赖于司机本身控制,有资料显示250公里时速的列车减速刹车距离在1公里以上,如果王院士所言属实,那么中国的高铁是否不应该被允许载客运行?
2011-07-26 15:24
本期嘉宾
麻庭光:你可以通过其他手段弥补啊,比如加长区间,预留更大的空间让动车刹车。工程是离不开假设的,只要假设合理,都是可能的。
2011-07-26 15:26    
xupeiyang丛远新: 除了名单以外,为什么要把车头埋掉?在事故原因查清以前,不排除我们的列车本身它是有问题的。对列车进行处理的时候,我很自然的产生一个疑问,里边究竟还有没有人?我们应该从常识上,从以人为本,或者说站在一个伤者或者死者的家属的角度去解决这些问题。
2011-07-26 14:58
本期嘉宾
丛远新:呵呵,该问题得与有关部门商榷
2011-07-26 15:26    
kernel小刀: 你是在微博上贴照片的那个现场参与者吧,敬佩,能不能谈谈事故现场第一时间的情况
2011-07-26 14:58
本期嘉宾
小刀:我到那里是21.00零几分吧,当时已经很很多消防队员和附近的群众在抢救伤员了。
2011-07-26 15:25    
jcy262626丛远新: 丛老师,雷击就让把投入巨资的动车通信系统失灵,这个说法您认同吗?还是那句话,你照搬中国移动的通信都不至于失灵吧?
2011-07-26 15:22
本期嘉宾
丛远新:不认同:第一,雷击可以通过有效的防雷接地措施防范好;第二,正常情况下,雷击只能导致局部通信失常,不足以摧毁整个系统
2011-07-26 15:25    
entomology闵应骅: 先是说气候原因,后面说有人为原因,难道不可能是因为有些技术根本就没过关吗?为什么相关专家在事故前都拍胸脯打包票呢?
2011-07-26 15:08
本期嘉宾
闵应骅:还是要靠模拟试验说话。
2011-07-26 15:25    
xupeiyang吴智勇: 最近一段时间,高铁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一些小的事故以后,我们就非常担心,你真的有没有查清原因?查清了原因之后,你可以慢下速度来。“谦卑的心态”才是对生命的尊重!
2011-07-26 15:08
本期嘉宾
吴智勇:与你很有同感。
2011-07-26 15:24    
entomology罗世辉: 先是说气候原因,后面说有人为原因,难道不可能是因为有些技术根本就没过关吗?为什么相关专家在事故前都拍胸脯打包票呢?
2011-07-26 15:08
本期嘉宾
罗世辉:可能坏就坏在相关专家在事故前都拍胸脯打包票上,根本点在于敬畏每一个环节,安全是靠一点一点的细节来保证的。
2011-07-26 15:24    
kingtown闵应骅: 依照铁道部说法,这次事故是因雷击导致信号释放系统破坏,无法正常检测车辆。类似事件是否在其他国家也发生?对比与日本新干线等,他们列车故障主要原因多是什么?
2011-07-26 15:09
本期嘉宾
闵应骅:日本新干线没出过死人的事故。
2011-07-26 15:24    
smartdata丛远新: 个人直觉:官方公布的解释真的是不能让人信服,技术和投资都不是问题,应该是管理与侥幸在作怪,还有就是漠视生命。 白岩松的节目还是有些真话在的,有同感!
2011-07-26 14:44
本期嘉宾
丛远新:对,侥幸心理太重,防雷接地也是如此,因为投入不足或者不够重视等缘故,已经导致多起故障了,只是这一次特别严重
2011-07-26 15:23    
新浪网友闵应骅: 请问您提及的这套理论上可行的预防系统除了电脑模拟和实验室试验,是否有经过实车追尾模拟测试呢?如果有的话成功率是多少呢?
2011-07-26 15:21
本期嘉宾
闵应骅:实车追尾模拟测试是否做过,我不知道。汽车追尾试验大概有过。
2011-07-26 15:23    
liuecsi单涛涛: 请评论 (1)7月25日凌晨,挖掘机正在对事故列车车厢进行拆解。 (2)有专家表示现有铁路接触网和信号系统,加装避雷装置一是成本高,一是怕导线被雷击损坏后搭在接触网上
2011-07-26 13:13
本期嘉宾
单涛涛:对事故车辆进行拆解我不赞同,有关避雷装置的问题我不懂,谢谢
2011-07-26 15:22    
新浪网友闵应骅: 前车的司机有没有一个真实的解释,另售票都能做到每个位置的记录,都为什么没有一个当时座位的详细表单来说明伤亡情况。
2011-07-26 15:12
本期嘉宾
闵应骅:这信息披露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2011-07-26 15:22    
xupeiyang丛远新: 一个大的事故一系列的偶然因素串联在一起,全部打开了,事故链全部连起来才会酿成一个重大的事故。所以这里面也不排除有责任的事故。
2011-07-26 15:01
本期嘉宾
丛远新:也是不重视技术和安全保证的必然结果。
2011-07-26 15:21    
wangzheBJTU单涛涛: 转述网络信息:“据上海铁路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昨晚5点左右,定远县境内雨下得非常大。由于大风和暴雨,定远站附近供电设施上方的雨棚上的一块铁皮被风刮落,将动车供电线砸断,造成高铁列车停电。”为什么铁皮会被刮走?它与铁路系统腐败有关的概率是多少?
2011-07-26 09:12
本期嘉宾
单涛涛:这个还真是偶然事件,谢谢
2011-07-26 15:21    
xupeiyang丛远新: 最近一段时间,高铁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一些小的事故以后,我们就非常担心,你真的有没有查清原因?查清了原因之后,你可以慢下速度来。“谦卑的心态”才是对生命的尊重!
2011-07-26 15:08
本期嘉宾
丛远新:许老师所言甚是
2011-07-26 15:21    
kingtown闵应骅: 其他国家是否有过类似事件,又是如何应急处理的?抛开社会渣滓的因素,技术上讲,高铁动车的软肋究竟在哪?
2011-07-26 15:15
本期嘉宾
闵应骅:请参见“从上海地铁事故想到的(100124)”,“自动化与安全(100324)”等博文。各国都有过。
2011-07-26 15:21    
libinglinger丛远新: 各位专家好,我有一个很重要的疑问:现在很多失踪人员并没有联系上,这关系到失踪人员和遇难人员的具体人数。但是,动车是实名制购票,为什么铁道部迟迟不公布乘客人员名单和身份证。这对于家属确定乘车者有重要的帮助。
2011-07-26 15:06
本期嘉宾
丛远新:这得请教铁道部了
2011-07-26 15:20    
kingtown罗世辉: 其他国家是否有过类似事件,又是如何应急处理的?抛开社会渣滓的因素,技术上讲,高铁动车的软肋究竟在哪?
2011-07-26 15:15
本期嘉宾
罗世辉:中国的高铁从起步到现在,有二十年了,但发展最快是这几年,过去的二十年,对车非常重视,但软件、运输、作业管理方面随着高铁快速发展可能市场化过快,有些跟不上。我认为软肋可能不在硬件。
2011-07-26 15:20    
entomology丛远新: 先是说气候原因,后面说有人为原因,难道不可能是因为有些技术根本就没过关吗?为什么相关专家在事故前都拍胸脯打包票呢?
2011-07-26 15:08
本期嘉宾
丛远新:至少,防雷接地技术没过关,相应设施投入不足
2011-07-26 15:20    
lvxiaoding单涛涛: 您认为是天灾,是人祸?哪个面占的更大?高铁宣传的多么多么先进,为什么总是事故不断,是天灾,是人祸?难道中国人就是一味的追求速度,而放弃安全吗?还有根据中国的地质,中国真的适合建设高铁吗?
2011-07-26 09:15
本期嘉宾
单涛涛: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综合各方因素,中国适合建高铁。如何安全平稳的运行高铁,还在摸索阶段。
2011-07-26 15:20    
boxcar丛远新: 小^_^,能否讲讲铁路防雷发明采用哪些技术?你对高铁/动车的高架路桥的放雷击有何建议。 我在大巴上无线上网提问呢。
2011-07-26 15:13
本期嘉宾
丛远新:关键得在接地上加大投入。从而能有效将截获的雷电能量泄走,否则,避雷器只会增加动车的雷灾事故
2011-07-26 15:19    
kingtown麻庭光: 其他国家是否有过类似事件,又是如何应急处理的?抛开社会渣滓的因素,技术上讲,高铁动车的软肋究竟在哪?
2011-07-26 15:15
本期嘉宾
麻庭光:在一个生命价格低廉的国家,所有的安全投入都是被迫的,不是自愿的,所以要求厂家生产安全的产品,几乎不可能,因为没有经济动力。关键在于以人为本,这不是口号,而是各种现象背后的“无形的手”。
2011-07-26 15:19    
kingtown吴智勇: 其他国家是否有过类似事件,又是如何应急处理的?抛开社会渣滓的因素,技术上讲,高铁动车的软肋究竟在哪?
2011-07-26 15:15
本期嘉宾
吴智勇:希望这样的事故能够触动中国高速发展的动车业,让安全与管理走在发展的前面。
2011-07-26 15:19    
jcy262626闵应骅: 闵老师,这中国移动都正常,怎么列车的通信系统先坏了?照道理讲,这个通信系统应该比中国移动强吧?
2011-07-26 15:16
本期嘉宾
闵应骅:列出的通信系统有各方面的限制,系统比较复杂。不像商用通信系统,比较单纯。
2011-07-26 15:18    
kingtown丛远新: 其他国家是否有过类似事件,又是如何应急处理的?抛开社会渣滓的因素,技术上讲,高铁动车的软肋究竟在哪?
2011-07-26 15:15
本期嘉宾
丛远新:防雷接地显然是一大软肋,至于其他的,我就不清楚了
2011-07-26 15:18    
yangbchengc罗世辉: 为什么前车雷击后速度只有20,后车却还有110?
2011-07-26 15:13
本期嘉宾
罗世辉:司机是根据信号行车的,我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不好去猜测现场到底发生了什么。
2011-07-26 15:18    
jlpemail单涛涛: 单博士:您好!系统失灵,是软件(比如控制)的问题还是硬件(比如故障)的问题,应该不是操作失误引起的吧?
2011-07-26 15:14
本期嘉宾
单涛涛:这个要看铁道部对黑匣子的分析结果了,软件和硬件故障都会造成自动闭塞系统的失灵。人为操作失误概率很小,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很高。
2011-07-26 15:17    
sunxianqiang麻庭光: 您好,你作为消防安全的专家,我想问下高铁这种密闭的车厢,一旦出现事故,就算是暂时的停电,都能导致内部温度过高,老弱无法忍受,甚至有的心脏病人会发病,这种设计在中国高铁频繁停电的北京下是否合理,中国高铁还不如做成敞篷车。
2011-07-26 15:09
本期嘉宾
麻庭光:这是可以通过冗余供电加以避免的,这需要时间。任何系统的完善都需要过程。最近出了那么多问题,反过来说明我国的自主设计内容多,这是好事,将来更成熟,更完善。最怕的是什么问题也没有,将来出错。
2011-07-26 15:17    
jcy262626吴智勇: 我想请问各位老师,雷电的影响真的这么大吗?一个动车,没有紧急刹车系统吗?另外,乘客都能发微博,说明不存在信号死角,难道这动车就一套通信系统?本人确实非常疑惑,望予以解答。
2011-07-26 14:56
本期嘉宾
吴智勇:你说的很好,确实非常疑惑。
2011-07-26 15:17    
sweety丛远新: 你干嘛去了
2011-07-26 14:03
本期嘉宾
丛远新:我躲避动车去了O(∩_∩)O~
2011-07-26 15:17    
zr51cf闵应骅: 如果系统默认收不到无车信号就是有车,那人为越控解除系统控制谁有这个权利?司机?调度室?需要经过那些节点和程序。 收不到无车信号,和收不到信号是两个问题吗?如果因为传输中断,没信号,是否也默认有车?
2011-07-26 15:13
本期嘉宾
闵应骅:为了保证安全,设备故障也认为和有车一样。司机有权改为手动。
2011-07-26 15:16    
kingtown麻庭光: 依照铁道部说法,这次事故是因雷击导致信号释放系统破坏,无法正常检测车辆。类似事件是否在其他国家也发生?对比与日本新干线等,他们列车故障主要原因多是什么?
2011-07-26 15:09
本期嘉宾
麻庭光:抱歉,我对动车本身就了解不多。很可能有,但没人重视。比如,中国发生的哪一次火灾国外没有对应的先例?没有碰到,就算做没有,这是老毛病了。
2011-07-26 15:15    
新浪网友吴智勇: 我想请问一下,动车有没有黑匣子,如果有,关于黑匣子的报告什么时候可以公之于总?大家都希望有个公正的结果,关于伤亡人数,报告上称的是否可信?
2011-07-26 15:10
本期嘉宾
吴智勇:据我了解,动车有黑匣子,而且也已经找到。关于黑匣子的报告什么时候可以公之于人众?我与大家一样都希望有个公正的结果。死伤人数目前是39人,伤员人数在下降。官方数据。
2011-07-26 15:15    
liuecsi丛远新: 请评论 (1)7月25日凌晨,挖掘机正在对事故列车车厢进行拆解。 (2)有专家表示现有铁路接触网和信号系统,加装避雷装置一是成本高,一是怕导线被雷击损坏后搭在接触网上
2011-07-26 13:13
本期嘉宾
丛远新:避雷装置是必须得。而且,动车本身就有避雷装置(至于是否合格那就另当别论了)。而且,有效的防雷装置可以防止导线被雷击坏。
2011-07-26 15:15    
kingtown单涛涛: 依照铁道部说法,这次事故是因雷击导致信号释放系统破坏,无法正常检测车辆。类似事件是否在其他国家也发生?对比与日本新干线等,他们列车故障主要原因多是什么?
2011-07-26 15:09
本期嘉宾
单涛涛:列车自闭系统的瘫痪很难遇到,具体原因我也很想知道。
2011-07-26 15:15    
yangbchengc闵应骅: 为什么前车雷击后速度只有20,后车却还有110?
2011-07-26 15:13
本期嘉宾
闵应骅:前车雷击后速度20,是调度中心指挥的。
2011-07-26 15:15    
新浪网友罗世辉: 我想请问一下,动车有没有黑匣子,如果有,关于黑匣子的报告什么时候可以公之于总?大家都希望有个公正的结果,关于伤亡人数,报告上称的是否可信?
2011-07-26 15:10
本期嘉宾
罗世辉:有,但什么时候能调查清楚就不好说了。应该相信铁路部门不会有意隐瞒,但铁路部门也应从现在起做到更好,以重新获得公众的信任。
2011-07-26 15:14    
lxnext8848闵应骅: 说到现场的再次模拟,是当时信号流程的再次重现吗,其他的比如雷击怎么模拟呢,又是怎么影响的呢?能否模拟出当时人为的某种“失误”,或者一个软件偶然的BUG,或者是一些其他未知因素?
2011-07-26 15:12
本期嘉宾
闵应骅:应该构建模拟系统,才能复现。
2011-07-26 15:14    
then07单涛涛: 自动化程度越高,发生事故造成的后果越严重,因为自动化模型不可能包容所有的因素。吃一堑,长一智。 1、动车、高铁能否加装安全带(时速几十公里的汽车都加装安全带)? 2、能否使用我国自己的北斗系统进行数据的实时传输和检测,作为目前高铁自闭检测系统的完善? 3、最近,高铁及动车事故的一个原因是雷电,但又有专家说,防雷电那是必须的。那到底是什么原因,是电气设备很脆弱吗?
2011-07-26 09:10
本期嘉宾
单涛涛:我很赞同你的观点,过分的依赖自动化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北斗系统加入完善高铁运行是个好提议。不应该把责任过多的归结到天气原因。
2011-07-26 15:14    
entomology麻庭光: 先是说气候原因,后面说有人为原因,难道不可能是因为有些技术根本就没过关吗?为什么相关专家在事故前都拍胸脯打包票呢?
2011-07-26 15:08
本期嘉宾
麻庭光:日本核电,安全运行几十年,不也是突然就发现隐患了,这个不好说,不能说中国3年的动车历史就发现了所有的问题。
2011-07-26 15:13    
liuecsi丛远新: 请评论以下内容 【转自百度贴吧】 首先是雷击造成CTC系统大面积红光带。意思就是,计算机表示,我病了,不能管车了,你们车辆别开了。 然后呢,前一阵子的京沪高铁雷击停运给铁路部门造成了很大压力,于是他们表示,这不行啊,再搞个全线停车媒体不骂翻天吗?(CTCS-2跟以往的闭塞方法不同,不仅仅依靠轨道信号,还需要车载的应答系统等无线信号,遭到雷击破坏的可能性较高)不行,这车必须开,转入非常站控。 再然后,我们的南站发令了,D3115永嘉发车,遇到红灯不停,目视20KM/h限速。也就是**说了,您遇到红灯只管往前开,注意点就行!同时为了红灯开车不被计算机阻挠,D3115的ATP部分关闭,应答机停止工作。也就是D3115开隐身了!它不再向其它列车报告自己的位置。 然后,D301也出来了……不过CTCS已经损坏,所以D301上面一路白灯无码。站上表示没问题,咱继续开!相当于司机给**说:我眼睛出问题了,看不到前车啊!**说:没事,我给你盯着! 然后,D3115准备过桥,同时有乘客拉下了紧急制动。(暂时不知道为什么)。 D3115反应,接触网没电了,南站回应,降弓。 然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2011-07-26 12:53
本期嘉宾
丛远新:抱歉,我只通防雷接地,那得请动车管理、调度专家予以点评
2011-07-26 15:13    
唐云江闵应骅: 自动刹车系统为什么没用
2011-07-26 15:12
本期嘉宾
闵应骅:是不是改手动了?
2011-07-26 15:13    
xupeiyang麻庭光: 最近一段时间,高铁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一些小的事故以后,我们就非常担心,你真的有没有查清原因?查清了原因之后,你可以慢下速度来。“谦卑的心态”才是对生命的尊重!
2011-07-26 15:08
本期嘉宾
麻庭光:上有所好,下必行焉。我们只能从上层入手,光指责当事人是没有用的。
2011-07-26 15:12    
新浪网友闵应骅: 我想请问一下,动车有没有黑匣子,如果有,关于黑匣子的报告什么时候可以公之于总?大家都希望有个公正的结果,关于伤亡人数,报告上称的是否可信?
2011-07-26 15:10
本期嘉宾
闵应骅:这个,我可不知道了。
2011-07-26 15:12    
李淼罗世辉: 我想问一个问题,类似的动车追尾,在别的国家发生过吗?如果发生过,他们是怎么处理的?我们借鉴了没有?
2011-07-26 14:10
本期嘉宾
罗世辉:由于此次事故,我们在发展高速磁浮时要求检测车也要有定位系统。
2011-07-26 15:12    
libinglinger麻庭光: 各位专家好,我有一个很重要的疑问:现在很多失踪人员并没有联系上,这关系到失踪人员和遇难人员的具体人数。但是,动车是实名制购票,为什么铁道部迟迟不公布乘客人员名单和身份证。这对于家属确定乘车者有重要的帮助。
2011-07-26 15:06
本期嘉宾
麻庭光:这是制度问题,有些东西很简单,但多方考量的结果是不公布,如上海高层大火。
2011-07-26 15:12    
Bellasx丛远新: 此次事故反应了中国铁路管理以及铁路信息化的缺陷:无人调度,不清楚周边列车情况(无法沟通)等,请问以后在铁路信息化管理上会有什么具体的措施?
2011-07-26 10:18
本期嘉宾
丛远新:作为一防雷接地技术人员,同问。
2011-07-26 15:11    
Bellasx单涛涛: 此次事故反应了中国铁路管理以及铁路信息化的缺陷:无人调度,不清楚周边列车情况(无法沟通)等,请问以后在铁路信息化管理上会有什么具体的措施?
2011-07-26 10:18
本期嘉宾
单涛涛:这个要问一下铁道部的管理人员了,谢谢
2011-07-26 15:11    
Cobra闵应骅: “后车得不到信号,就应该停车。”那本次事故中后车没有及时停车,您认为是什么原因?
2011-07-26 15:09
本期嘉宾
闵应骅:首先要确认后车是否收到了信号?没收到,是否制动了?何时改的司机手动?
2011-07-26 15:11    
xupeiyang麻庭光: 京沪出现故障停掉也是雷击原因。专家说故障导致安全,雷击停了以后反而安全了。很多专家说,这个系统是特别敏感的,只要你一抽烟,一有烟雾在这,车马上就会停。但是现在雷一击,它就停了?全世界只有中国有这么大的雷吗?
2011-07-26 15:05
本期嘉宾
麻庭光:这是逻辑设计的优先权问题,烟气停车,这是防火的级别高,内部自动减速。雷击停车,是外部的干扰,外部的刺激,性质是不同的。你可以把逻辑改过来,但需要各方的协调和讨论,这没有几十年的运行经验是不能给出合理的逻辑设计的。
2011-07-26 15:11    
jcy262626丛远新: 那就有疑问了,怎么中国移动好好的,列车通信系统先坏了呢?
2011-07-26 15:10
本期嘉宾
丛远新:那得请教有关部门了
2011-07-26 15:10    
kingtown丛远新: 依照铁道部说法,这次事故是因雷击导致信号释放系统破坏,无法正常检测车辆。类似事件是否在其他国家也发生?对比与日本新干线等,他们列车故障主要原因多是什么?
2011-07-26 15:09
本期嘉宾
丛远新:事实上,不仅国外发生过,中国之前也发生过。 2010年8月15日,合肥周边地区暴雨雷电,六安至武汉间的合武铁路发生故障,接收不到信号,D3001次等多趟动车被迫停在路上。 所不同的是,那次发生信号故障后,全线停运,而这次则是迎头撞上。
2011-07-26 15:10    
hbhsgy单涛涛: 今天的嘉宾怎么没有机械方面的专家?我国现在取得了很多的有关高铁的核心知识产权,请问在牵引动力方面的专利多不多?报道中的这两列出事动车不是完全国产,现在的动车国产化率达到了多少?
2011-07-26 11:39
本期嘉宾
单涛涛:我国的动车技术是采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思路。目前的动车可以实现国产化,请相信我们的科技工作者。
2011-07-26 15:10    
xupeiyang沈阳: 人名呢?名单为什么不公布?还有什么工作做到位的情况下,才公布名单呢?以人为本的角度,以这些乘客为本的角度,他的亲属为本的这个角度,那就应该第一时间把所有的名单全都公布出来。
2011-07-26 14:54
本期嘉宾
沈阳:我个人也强烈要求:应该尽快依据购票系统的实名数据公布死伤者名单,不少流言或谣言针对的也是这个细节,这一细节已成为当前和今后舆情的重要风向标。
2011-07-26 15:10    
weiming81闵应骅: 请问动车系统定位是由车头决定还是每节车厢都有信号可以定位。我推测铁轨端定位信号应该只管压力是否已通过,并不能判断车头与车厢是否分离。但车载信号应该每节车厢都有。因为目前多个信号系统全挂难以自圆其说,倒是d3115车头不在事故现场是个不错的解释。
2011-07-26 15:07
本期嘉宾
闵应骅:全线1.5公里一段,就有一段轨道电路,识别上面是否有车。
2011-07-26 15:09    
libinglinger吴智勇: 各位专家好,我有一个很重要的疑问:现在很多失踪人员并没有联系上,这关系到失踪人员和遇难人员的具体人数。但是,动车是实名制购票,为什么铁道部迟迟不公布乘客人员名单和身份证。这对于家属确定乘车者有重要的帮助。
2011-07-26 15:06
本期嘉宾
吴智勇:说的好,我也有同感,为何不发挥实名制的作用呢?
2011-07-26 15:09    
kernel丛远新: 雷击造成动车停运是怎么回事?雷电对高铁、动车影响有这么大吗?铁路应该有什么样的防护设施呢?
2011-07-26 14:54
本期嘉宾
丛远新:雷击仅是其中一诱因。仅雷电还不足以造成如此大的影响,雷电防护不当再加上其他人为综合因素才导致了如此大的灾难
2011-07-26 15:09    
zr51cf罗世辉: 如果发现设计缺陷等问题,根据我与铁路打交道的经验,是绝不敢带病开通或上线的,铁路虽然相对封闭落后,但在传统上是把安全看得比天还大。一旦出事,责任者就要被判刑,如果知道有隐患,没人敢顶雷通车。所以事故线开通很可能意味着铁路已经知道是人为责任事故,而不是技术问题.看昨天晚上破拆车头,更让我认为铁道部已经明确知道事故原因,而且是人为责任事故,而不是技术原因,否则难以理解。您的看法呢
2011-07-26 14:55
本期嘉宾
罗世辉:高铁高铁,大家关注的重点是车,所以有一万只眼睛盯着车保安全,而电呢?可能认为电方面出问题大不了叭窝,但你叭了,别的车没叭,但看来还是在某些方面过于乐观了。
2011-07-26 15:08    
米布米宝单涛涛: 一边是中国高铁的高速建设和发展,一边是铁路事故频发?我们一味求高速求快速的发展观念背后,是不是藏着安全的隐患和问题?国外有这方面的教训和经验吗
2011-07-26 15:01
本期嘉宾
单涛涛:国外高铁安全问题也有很多,特别是新干线开通初期,一味的求快当然有问题,相信此次事故后,安全问题会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2011-07-26 15:08    
新浪网友吴智勇: 1、铁道部王姓发言人昨晚为什么不乘坐抢通的动车返回北京?反而乘飞机回北京,这样表示他对高铁的信心吗?人家任志强今天还做动车去天津呢。 2、铁道部能否不住香格里拉?能否吃盒饭?能否不呆在空调车里接受采访? 3、谢谢。
2011-07-26 14:56
本期嘉宾
吴智勇:中央在这个时候召回铁道部重要官员回京,肯定要批评他们做事太愚蠢,太草莽。
2011-07-26 15:08    
jcy262626丛远新: 从老师,乘客都能发微博,难道列车的通信系统真的不如移动吗?
2011-07-26 15:00
本期嘉宾
丛远新:肯定比移动强
2011-07-26 15:08    
xupeiyang丛远新: 京沪出现故障停掉也是雷击原因。专家说故障导致安全,雷击停了以后反而安全了。很多专家说,这个系统是特别敏感的,只要你一抽烟,一有烟雾在这,车马上就会停。但是现在雷一击,它就停了?全世界只有中国有这么大的雷吗?
2011-07-26 15:05
本期嘉宾
丛远新:系统越是敏感,对防雷接地要求越高,而我们常常抱着侥幸的心理忽视这一点,得过且过。
2011-07-26 15:07    
xupeiyang闵应骅: 京沪出现故障停掉也是雷击原因。专家说故障导致安全,雷击停了以后反而安全了。很多专家说,这个系统是特别敏感的,只要你一抽烟,一有烟雾在这,车马上就会停。但是现在雷一击,它就停了?全世界只有中国有这么大的雷吗?
2011-07-26 15:05
本期嘉宾
闵应骅:前车停了是安全,但是,不通知后车,后车就不安全了。
2011-07-26 15:07    
xupeiyang麻庭光: 一个大的事故一系列的偶然因素串联在一起,全部打开了,事故链全部连起来才会酿成一个重大的事故。所以这里面也不排除有责任的事故。
2011-07-26 15:01
本期嘉宾
麻庭光:好的系统,能够限错、容错、纠错、改错。这需要时间。
2011-07-26 15:06    
xupeiyang丛远新: 对专家的三种看法,你们怎么看? 看法一:有线信号控制系统出了问题 看法二:后车司机有可能疲劳驾驶 看法三:前车司机可能应对不力
2011-07-26 14:20
本期嘉宾
丛远新:我个人更倾向于系统管理的问题
2011-07-26 15:06    
jlpemail单涛涛: 在避免火车追尾事物发生这个课题中,您认为有什么技术手段可采用呢?比如,是否可以在火车的头和尾部安装自动测量距离的警报装置。导航技术还不满足火车巡航前进的要求吗?
2011-07-26 10:19
本期嘉宾
单涛涛:目前我们是采用自动区间闭塞系统来预防火车追尾,从理论上说,这是完全可行的。但是此次事故中,系统失灵,原因正在调查中。
2011-07-26 15:06    
xupeiyang吴智勇: 一个大的事故一系列的偶然因素串联在一起,全部打开了,事故链全部连起来才会酿成一个重大的事故。所以这里面也不排除有责任的事故。
2011-07-26 15:01
本期嘉宾
吴智勇:你说的非常好,我个人认为这是一起重大的责任事故。铁道部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011-07-26 15:06    
zr51cf闵应骅: 火车和船舶不一样,在拐弯处,隧道里,雷达都会有盲区,所以,信号及其联络系统的设计才是最重要的。但问题是,如果与前车没有任何信号联通,或者信号中断,不管是人为还是故障,后车在司机目视范围外又如何知道前面是有车还没车?
2011-07-26 15:04
本期嘉宾
闵应骅:default是假定前方有车。接收不到无车信号就是有车。
2011-07-26 15:05    
xupeiyang罗世辉: 一个大的事故一系列的偶然因素串联在一起,全部打开了,事故链全部连起来才会酿成一个重大的事故。所以这里面也不排除有责任的事故。
2011-07-26 15:01
本期嘉宾
罗世辉:我从事机车车辆走行部设计,遇到过很多问题,非常小心,所以知道没有绝对的安全,一旦说绝对没有问题是靠不住的,而前段时间很多人都在打保票,偶然中隐含必然。因此同意您的观点。
2011-07-26 15:05    
liuecsi麻庭光: 请评论以下内容 【转自百度贴吧】 首先是雷击造成CTC系统大面积红光带。意思就是,计算机表示,我病了,不能管车了,你们车辆别开了。 然后呢,前一阵子的京沪高铁雷击停运给铁路部门造成了很大压力,于是他们表示,这不行啊,再搞个全线停车媒体不骂翻天吗?(CTCS-2跟以往的闭塞方法不同,不仅仅依靠轨道信号,还需要车载的应答系统等无线信号,遭到雷击破坏的可能性较高)不行,这车必须开,转入非常站控。 再然后,我们的南站发令了,D3115永嘉发车,遇到红灯不停,目视20KM/h限速。也就是**说了,您遇到红灯只管往前开,注意点就行!同时为了红灯开车不被计算机阻挠,D3115的ATP部分关闭,应答机停止工作。也就是D3115开隐身了!它不再向其它列车报告自己的位置。 然后,D301也出来了……不过CTCS已经损坏,所以D301上面一路白灯无码。站上表示没问题,咱继续开!相当于司机给**说:我眼睛出问题了,看不到前车啊!**说:没事,我给你盯着! 然后,D3115准备过桥,同时有乘客拉下了紧急制动。(暂时不知道为什么)。 D3115反应,接触网没电了,南站回应,降弓。 然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2011-07-26 12:53
本期嘉宾
麻庭光:问题太技术化,对消防工程师来说,太难回答。我只能说,工作场合,沟通不良,需要改进。
2011-07-26 15:05    
xupeiyang闵应骅: 人名呢?名单为什么不公布?还有什么工作做到位的情况下,才公布名单呢?以人为本的角度,以这些乘客为本的角度,他的亲属为本的这个角度,那就应该第一时间把所有的名单全都公布出来。
2011-07-26 14:54
本期嘉宾
闵应骅:同意!
2011-07-26 15:04    
kernel吴智勇: 微博上有很多关于调度出现问题的情况和证据,您了解吗,给我们谈谈您这两天有什么发现好吗?
2011-07-26 14:57
本期嘉宾
吴智勇:我也知道问题就出在这里,可是铁道部目前还没透露。也许这就是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
2011-07-26 15:04    
xupeiyang麻庭光: 除了名单以外,为什么要把车头埋掉?在事故原因查清以前,不排除我们的列车本身它是有问题的。对列车进行处理的时候,我很自然的产生一个疑问,里边究竟还有没有人?我们应该从常识上,从以人为本,或者说站在一个伤者或者死者的家属的角度去解决这些问题。
2011-07-26 14:58
本期嘉宾
麻庭光:技术碰到政治,谁也说不清。你说的是技术,开始问题是政治性的,不好回答。
2011-07-26 15:04    
yqlei单涛涛: 谨为遇难者默哀! 我有一些技术常识,知道此事故后的第一感觉是,这怎么可能发生!所以,也许有这种可能: 早已植入的信息系统恐怖袭击。这个事故对中国高铁、动车工业的打击是致命性的。但是,这样的袭击能够查出来、可以提取到证据的可能性极小。如果是这种袭击,那就是国家的战略性敌人。
2011-07-26 00:12
本期嘉宾
单涛涛:你说的这种情况是有可能发生的,预防针对高铁的恐怖袭击,是绝对必要的。
2011-07-26 15:04    
Cobra闵应骅: 像这种前车突然停车,后车为什么不能及时得到信号,从而避免悲剧发生?
2011-07-26 14:55
本期嘉宾
闵应骅:后车得不到信号,就应该停车。
2011-07-26 15:04    
cardina丛远新: 防雷的问题肯定是一开始就有的,雷电有进行分级吗?如果有分级的话,大概能抵御多大级别的雷击呢?在运行前有进行过模拟实验吗?
2011-07-26 14:57
本期嘉宾
丛远新:有分级。应对不同的分级采取不同级别的防护措施。因此应能抵御各种级别的雷击。应没有针对雷电的模拟实验
2011-07-26 15:03    
xupeiyang闵应骅: 地震已经给了我们一个常识,就是72小时的黄金救援期,那么到现在还没到72小时,里面到底有没有生命体征?为什么小女孩完全靠自己的生命的奇迹来存活,那在这种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给这个奇迹更多的助力?给她空间,而不是我们本身也成了一种阻碍?
2011-07-26 14:56
本期嘉宾
闵应骅:对!
2011-07-26 15:03    
progressmoment单涛涛: 您认为为什么要掩埋车体?
2011-07-26 08:46
本期嘉宾
单涛涛:不管什么原因,我都不认同掩埋车体,应该永久保存,以作警示。
2011-07-26 15:02    
xupeiyang闵应骅: 一个大的事故一系列的偶然因素串联在一起,全部打开了,事故链全部连起来才会酿成一个重大的事故。所以这里面也不排除有责任的事故。
2011-07-26 15:01
本期嘉宾
闵应骅:这要靠模拟试验来验证。
2011-07-26 15:02    
jcy262626麻庭光: 我想请问各位老师,雷电的影响真的这么大吗?一个动车,没有紧急刹车系统吗?另外,乘客都能发微博,说明不存在信号死角,难道这动车就一套通信系统?本人确实非常疑惑,望予以解答。
2011-07-26 14:56
本期嘉宾
麻庭光:根据中学物理,动量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停下来,所以即使全部投入,紧急刹车也不能保证在一定的距离内停下。这是动量守恒定律。各种信号的波段不同,不能相互比较,有波段问题。
2011-07-26 15:02    
jcy262626罗世辉: 我想请问各位老师,雷电的影响真的这么大吗?一个动车,没有紧急刹车系统吗?另外,乘客都能发微博,说明不存在信号死角,难道这动车就一套通信系统?本人确实非常疑惑,望予以解答。
2011-07-26 14:56
本期嘉宾
罗世辉:列车有紧急制动系统。
2011-07-26 15:02    
xupeiyang闵应骅: 除了名单以外,为什么要把车头埋掉?在事故原因查清以前,不排除我们的列车本身它是有问题的。对列车进行处理的时候,我很自然的产生一个疑问,里边究竟还有没有人?我们应该从常识上,从以人为本,或者说站在一个伤者或者死者的家属的角度去解决这些问题。
2011-07-26 14:58
本期嘉宾
闵应骅:同意你的看法。
2011-07-26 15:02    
jcy262626丛远新: 我想请问各位老师,雷电的影响真的这么大吗?一个动车,没有紧急刹车系统吗?另外,乘客都能发微博,说明不存在信号死角,难道这动车就一套通信系统?本人确实非常疑惑,望予以解答。
2011-07-26 14:56
本期嘉宾
丛远新:仅雷电不足以造成如此大的影响,雷电防护不当再加上其他人为综合因素才导致了如此大的灾难。
2011-07-26 15:01    
本期嘉宾
丁裕国: 其二,在动车高铁系统的设计上,据有关人士讲,早就有应对和访范措施,实际上任何一项现代化交通工具都应当是全天候的;因此,我们不要被误导认为仅仅是极端天气造成的!
2011-07-26 15:01
jcy262626闵应骅: 闵老师,是不是只有这么一套通信系统?乘客都能发微博,而我们的应急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2011-07-26 14:58
本期嘉宾
闵应骅:有多条同路可以控制制动。但不知司机什么时候改为手动?为什么这么晚才紧急制动。
2011-07-26 15:01    
Einstein吴智勇: 想问吴先生,当时掉下桥梁的车厢中乘客的自救情况?因为我注意到网上说车窗玻璃砸不开的事情。
2011-07-25 18:18
本期嘉宾
吴智勇:当时,确实很多窗玻璃很难砸开,消防战士从外面用专业工具都要好一会儿,何况受伤的旅客在侧翻的车厢里,又没有工具,也很难找到,可以想象根本是没有办法用上力去砸掉玻璃窗。
2011-07-26 15:00    
xupeiyang麻庭光: 地震已经给了我们一个常识,就是72小时的黄金救援期,那么到现在还没到72小时,里面到底有没有生命体征?为什么小女孩完全靠自己的生命的奇迹来存活,那在这种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给这个奇迹更多的助力?给她空间,而不是我们本身也成了一种阻碍?
2011-07-26 14:56
本期嘉宾
麻庭光:工作机理,不清楚,现在问题是有人想早一点回复,因此问题在于问责制,而不在于技术问题。
2011-07-26 15:00    
SprMorn吴智勇: 您认为本次事件中新媒体较老媒体展现出了何种优势?
2011-07-25 17:46
本期嘉宾
吴智勇:微博的力量很强大,当时我在现场忙于采访,后来才突然想到发一条微博,没想到发上去不到十分钟,就接到很多新闻单位的电话,包括境外的,我唯独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连线采访。
2011-07-26 15:00    
xupeiyang丛远新: 地震已经给了我们一个常识,就是72小时的黄金救援期,那么到现在还没到72小时,里面到底有没有生命体征?为什么小女孩完全靠自己的生命的奇迹来存活,那在这种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给这个奇迹更多的助力?给她空间,而不是我们本身也成了一种阻碍?
2011-07-26 14:56
本期嘉宾
丛远新:只要不保守,尽最大的努力去做,就不会成为阻碍,只会产生更多的助力
2011-07-26 15:00    
xupeiyang单涛涛: 除了名单以外,为什么要把车头埋掉?在事故原因查清以前,不排除我们的列车本身它是有问题的。对列车进行处理的时候,我很自然的产生一个疑问,里边究竟还有没有人?我们应该从常识上,从以人为本,或者说站在一个伤者或者死者的家属的角度去解决这些问题。
2011-07-26 14:58
本期嘉宾
单涛涛:我个人也觉得不应该埋车头,应该保护甚至永远保存现场。
2011-07-26 14:59    
jcy262626闵应骅: 我想请问各位老师,雷电的影响真的这么大吗?一个动车,没有紧急刹车系统吗?另外,乘客都能发微博,说明不存在信号死角,难道这动车就一套通信系统?本人确实非常疑惑,望予以解答。
2011-07-26 14:56
本期嘉宾
闵应骅:列出肯定有紧急刹车系统。但手机信号不允许参与控制。
2011-07-26 14:59    
creator麻庭光: 1,车头是否有黑匣子之类的物品? 2,毁坏破损车头和不毁坏对事故分析有什么影响? 3,是否可以通过破损的车头发现技术信息,包括可能偷窃别人的技术的证据? 4,如果车祸中破损的车头没有被毁坏,它应该能包含那些信息?可否直接将技术问题与人为问题区分开? 5,防雷设置如何检验是否合格,表象上有什么特征? 6,我们的动车消防设施看上去是否合格,现象a是玻璃难撬开,现象b是停电后无广播。
2011-07-26 14:52
本期嘉宾
麻庭光:对于数字化的今天,即使当车没有黑匣子,其功能必然存在什么地方,功能差不多。如果是软件问题,硬件破坏就没有关系。破损的车头当然会有一些不希望别人知道的东西,不清楚细节。技术本来就是人为,技术失败其实还是人的错误。人为错误,其实是管理的问题,也是技术问题,所以不好严格区分。合格不合格看标准,国内消防标准似乎还没有跟上,当然我不太清楚具体现状。
2011-07-26 14:59    
本期嘉宾
丛远新: 其实,动车因雷击而产生故障的事故(理论上可以通过可靠的防雷接地措施消解)之前多有发生。此次事故发生前,新京报 就报道了多起动车因雷击而停运的事故。 甚至还发生过与此次类似的信号故障(有认为雷击破坏了D3115次动车的信号释放系统,导致铁路无法检测有车停在路轨,后面的D301次动车迎头追尾)。譬如: 2010年8月15日,合肥周边地区暴雨雷电,六安至武汉间的合武铁路发生故障,接收不到信号,D3001次等多趟动车被迫停在路上。 所不同的是,那次发生信号故障后,全线停运,而这次则是迎头撞上。 另外,就在该事故发生的第二天,也就是7月24日,就在距该脱轨动车事故点5公里处,又一辆从厦门开往杭州的D3212次动车因雷击事故被迫停车。所以,在此次动车脱轨一带,铁路系统的防雷接地措施的投入恐怕太低了点。
2011-07-26 14:58
jcy262626单涛涛: 我想请问各位老师,雷电的影响真的这么大吗?一个动车,没有紧急刹车系统吗?另外,乘客都能发微博,说明不存在信号死角,难道这动车就一套通信系统?本人确实非常疑惑,望予以解答。
2011-07-26 14:56
本期嘉宾
单涛涛:雷电的影响不是主要因素,列车的自动控制系统,包括区间闭塞系统出现故障才是致命的。
2011-07-26 14:58    
creator罗世辉: 1,车头是否有黑匣子之类的物品? 2,毁坏破损车头和不毁坏对事故分析有什么影响? 3,是否可以通过破损的车头发现技术信息,包括可能偷窃别人的技术的证据? 4,如果车祸中破损的车头没有被毁坏,它应该能包含那些信息?可否直接将技术问题与人为问题区分开? 5,防雷设置如何检验是否合格,表象上有什么特征? 6,我们的动车消防设施看上去是否合格,现象a是玻璃难撬开,现象b是停电后无广播。
2011-07-26 14:52
本期嘉宾
罗世辉:1)有黑匣子。2)保留残骸当然更有助于今后对事故的分析和反思车辆设计,至于为什么按现在处理,现场有现场的说法,不好评价。
2011-07-26 14:58    
新浪网友闵应骅: 1、铁道部王姓发言人昨晚为什么不乘坐抢通的动车返回北京?反而乘飞机回北京,这样表示他对高铁的信心吗?人家任志强今天还做动车去天津呢。 2、铁道部能否不住香格里拉?能否吃盒饭?能否不呆在空调车里接受采访? 3、谢谢。
2011-07-26 14:56
本期嘉宾
闵应骅:你对官员的这些要求看来也有道理。不过,对搞清事故没有关系。
2011-07-26 14:57    
zcx吴智勇: 各位专家,我听说这种事故在动车上几乎不可能发生,正常情况下,即使司机想撞车也撞不成。另外,为何要掩埋车体,至今没有任何一个能让人听明白的解答,请问吴主任,您在现场看到了什么?这背后到底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事情?
2011-07-25 20:22
本期嘉宾
吴智勇:我在现场看到的是《漆黑夜幕中,那一道桔红色更加亮丽》 http://blog.wzdsb.net/space-66984-do-blog-id-155111.html
2011-07-26 14:57    
xupeiyang单涛涛: 人名呢?名单为什么不公布?还有什么工作做到位的情况下,才公布名单呢?以人为本的角度,以这些乘客为本的角度,他的亲属为本的这个角度,那就应该第一时间把所有的名单全都公布出来。
2011-07-26 14:54
本期嘉宾
单涛涛:铁道部发言人承诺会把名单公布,再等等吧。
2011-07-26 14:56    
creator闵应骅: 1,车头是否有黑匣子之类的物品? 2,毁坏破损车头和不毁坏对事故分析有什么影响? 3,是否可以通过破损的车头发现技术信息,包括可能偷窃别人的技术的证据? 4,如果车祸中破损的车头没有被毁坏,它应该能包含那些信息?可否直接将技术问题与人为问题区分开? 5,防雷设置如何检验是否合格,表象上有什么特征? 6,我们的动车消防设施看上去是否合格,现象a是玻璃难撬开,现象b是停电后无广播。
2011-07-26 14:52
本期嘉宾
闵应骅:1,车头有黑匣子 2,毁坏破损车头对事故分析有影响3,是否可以通过破损的车头发现技术信息,包括可能偷窃别人的技术的证据?有可能 4,如果车祸中破损的车头没有被毁坏,它应该能包含那些信息?可否直接将技术问题与人为问题区分开?应该把技术问题与人为问题区分开。 5,防雷设置如何检验是否合格,表象上有什么特征?不知道
2011-07-26 14:56    
hustxiong吴智勇: 挖坑埋车头,为了方便抢险,您能详细解释下吗?以常人的理解,这个不靠谱。谢谢!
2011-07-25 19:27
本期嘉宾
吴智勇:不靠谱。这些人做出这样的决定是掩耳盗铃!愚蠢透顶!
2011-07-26 14:56    
qisili单涛涛: 撞车的具体时间是多少?网上调度记录是不是真的?是不是前车将撞车误认为是其他紧急停车?司机怎么样区分各种紧急情况?
2011-07-26 14:15
本期嘉宾
单涛涛:铁道部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官方的撞车时间。这次事件中自动区间闭塞系统出现了问题,很难想象。司机能够补救的措施很少。
2011-07-26 14:55    
wsjlzu丛远新: 天气原因是什么意思?是说,只要发生这样的天气,火车就不可避免的出事故,是人力不可避免的?还是说,对于这种天气响应的应对措施没做好,才导致事故?
2011-07-26 09:44
本期嘉宾
丛远新:至少,防雷接地措施可以做得更好,从很大程度上消解类似事故。
2011-07-26 14:55    
本期嘉宾
丁裕国: 首先,我本人荣幸地接受了这次科学网组织的访谈节目。关于网友们提出的许多问题,我大致看了一下:大多是有关动车追尾特大事故的原因是什么?我个人认为从各方面的信息来看,有关主管部门将问题的成因归于“老天爷”这不是客观的分析!此其一。
2011-07-26 14:54
yangbchengc罗世辉: “铁路是交通运输的动脉,在强调生命至上的同时,及早保证铁路畅通也非常重要”这个说法有点扯淡的感觉,我们铁路畅通的目的是保障人们的生活更有尊严和价值。要求人的生命让路的“畅通”,有意义吗?
2011-07-26 14:50
本期嘉宾
罗世辉:我没有以生命为畅通让道意思,尊重生命,尊重安全是第一位的。
2011-07-26 14:54    
qisili麻庭光: 撞车的具体时间是多少?网上调度记录是不是真的?是不是前车将撞车误认为是其他紧急停车?司机怎么样区分各种紧急情况?
2011-07-26 14:15
本期嘉宾
麻庭光:好像只有两种,我倾向于37分,在调查结果出现之前,什么都可能,现在问我们局外人,似乎不妥。回答这个问题,跟掷骰子差不多。当班司机当然有办法区分,不知道是个人失误,还是系统失误,结果还没有出来。
2011-07-26 14:54    
小木虫吴智勇: 能不能调出调度中心的监控和记录看看。 能不能用两列相同的列车做下实验; 列车仿制有没有问题?
2011-07-26 07:59
本期嘉宾
吴智勇:我跟你们一样期待着铁道部能够公开。
2011-07-26 14:53    
xu1987125丛远新: 同样是高铁,为什么我国高铁发生这么严重的事故,而高铁已运行多年的日本新干线却没有发生类似的事故呢?
2011-07-26 09:20
本期嘉宾
丛远新:很简单,因为我们重视速度,他们重视质量安保
2011-07-26 14:53    
wangzheBJTU单涛涛: 据说铁道部的科研项目很少发标给铁路系统以外的科研机构。可否让铁道部把其已有完成的科研项目全部公开在网上?核心的技术秘密可以不细谈。让人们能够看出都是哪些人在做,完成的质量如何,说不定还能够看出其中的猫腻。
2011-07-26 00:33
本期嘉宾
单涛涛:科研项目一般是公开的,一些保密项目除外。高铁技术等科技含量很高的部分是很难公开的。
2011-07-26 14:53    
smartdata闵应骅: 个人直觉:官方公布的解释真的是不能让人信服,技术和投资都不是问题,应该是管理与侥幸在作怪,还有就是漠视生命。 白岩松的节目还是有些真话在的,有同感!
2011-07-26 14:44
本期嘉宾
闵应骅:需要模拟重现当时情况。
2011-07-26 14:53    
lvxiaoding丛远新: 您认为是天灾,是人祸?哪个面占的更大?高铁宣传的多么多么先进,为什么总是事故不断,是天灾,是人祸?难道中国人就是一味的追求速度,而放弃安全吗?还有根据中国的地质,中国真的适合建设高铁吗?
2011-07-26 09:15
本期嘉宾
丛远新:应是天灾与人祸的综合因素,我稍后会从雷电角度予以点评
2011-07-26 14:52    
新浪网友吴智勇: 我想知道,在事故现场被破坏的情况下,如何还原事实真相,谁来承担这个责任。
2011-07-26 14:47
本期嘉宾
吴智勇:铁道部!!!!
2011-07-26 14:52    
vagabond吴智勇: 面临重大灾难报道,比如汶川地震,此次动车事件,媒体人该守住多少良知?当我看到处处是领导亲临一线的报道,没有鲜血,没见尸骨,我猛然间毛骨悚然。
2011-07-25 21:28
本期嘉宾
吴智勇:漆黑夜幕中,那一道桔红色更加亮丽 http://blog.wzdsb.net/space-66984-do-blog-id-155111.html
2011-07-26 14:52    
wangzheBJTU丛远新: 转述网络信息:“据上海铁路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昨晚5点左右,定远县境内雨下得非常大。由于大风和暴雨,定远站附近供电设施上方的雨棚上的一块铁皮被风刮落,将动车供电线砸断,造成高铁列车停电。”为什么铁皮会被刮走?它与铁路系统腐败有关的概率是多少?
2011-07-26 09:12
本期嘉宾
丛远新:这非我能及,得问有关部门
2011-07-26 14:51    
feichen闵应骅: 会不会只是因为调度人员把D301和D3115的位置搞混了呢?
2011-07-26 14:46
本期嘉宾
闵应骅:这也是一种可能,要靠模拟试验。
2011-07-26 14:51    
smartdata单涛涛: 个人直觉:官方公布的解释真的是不能让人信服,技术和投资都不是问题,应该是管理与侥幸在作怪,还有就是漠视生命。 白岩松的节目还是有些真话在的,有同感!
2011-07-26 14:44
本期嘉宾
单涛涛:管理漏洞是存在的,同意您的看法,现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对工作的责任心和对生命的珍视。
2011-07-26 14:51    
liuli66丛远新: liuli66感谢科学网博友作为嘉宾解答问题
2011-07-26 14:44
本期嘉宾
丛远新:谢谢刘老师的积极参与
2011-07-26 14:51    
fuhonghai闵应骅: 这次事故会不会得到有关部们深刻反思,中国的铁路建设速度会不会即刘志军下马后再次降温?
2011-07-26 14:47
本期嘉宾
闵应骅:这是政策问题。现在当务之急是查请事故真相。
2011-07-26 14:51    
新浪网友丛远新: 我在江西丰城 为什么一些技术没发挥作用?
2011-07-26 14:30
本期嘉宾
丛远新:因为不够重视
2011-07-26 14:50    
smartdata罗世辉: 个人直觉:官方公布的解释真的是不能让人信服,技术和投资都不是问题,应该是管理与侥幸在作怪,还有就是漠视生命。 白岩松的节目还是有些真话在的,有同感!
2011-07-26 14:44
本期嘉宾
罗世辉:从前面几次故障的应对看,铁路部门还应进一步反思,如果开始就以谨慎的态度来面对问题可能会好得多,中国高速铁路从起步到现在有20年了,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在系统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要重新唤取公众的信任任重道远,我们不能轻易放弃高铁,但更不能以安全为代价也发展高铁。
2011-07-26 14:50    
nm麻庭光: 三位专家好!请问中国高铁安全,最关键还是靠人为来保证的吗?你们如何评价高铁权威王梦恕院士的矛盾言论?他前天说高铁最关键是人为控制系统,处理失当就可能车毁人亡http://t.cn/aj2Ta5 去年4月却说中国高铁控制系统、信号系统方面很成功,能保证不追尾不撞车,供电系统也非常可靠http://t.cn/hEZOY
2011-07-26 14:42
本期嘉宾
麻庭光:这就是后发劣势,不得不和几种系统混合工作。万无一失的系统有,代价不菲,现在是经济性考量,对安全没有充分重视。
2011-07-26 14:50    
jizx971丛远新: 这次事故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官方说法是天灾,不知你是怎么看的?呵呵!
2011-07-26 14:46
本期嘉宾
丛远新:是人祸和天灾的综合因素,稍后我有详细点评
2011-07-26 14:50    
新浪网友闵应骅: 我想知道,在事故现场被破坏的情况下,如何还原事实真相,谁来承担这个责任。
2011-07-26 14:47
本期嘉宾
闵应骅:要靠由路外人组成的调查组进行模拟试验,才能复现当时情景。
2011-07-26 14:50    
smartdata吴智勇: 个人直觉:官方公布的解释真的是不能让人信服,技术和投资都不是问题,应该是管理与侥幸在作怪,还有就是漠视生命。 白岩松的节目还是有些真话在的,有同感!
2011-07-26 14:44
本期嘉宾
吴智勇:的确如此。
2011-07-26 14:50    
songxiao吴智勇: 原来您就是温州的记者同志,看来您的经历真的很传奇。您逃出来后是不是这两天一直在现场采访,现在那边什么情况?你们这些记者有没有进行调查,发掘事实真相?
2011-07-25 19:29
本期嘉宾
吴智勇:我是温州都市报的记者,我是接到线索后赶到现场的,没有在车上,所以不存在逃出来的问题,我们正尽最大的努力把感人的事迹和事实真相通过媒体告知世人。
2011-07-26 14:49    
dongjiliubei丛远新: 请问,我国动车的雷电防护主要是防护哪一部分?有没有专门针对接触网的雷电防护设备?什么雷电对动车的危害性这么大?
2011-07-26 14:23
本期嘉宾
丛远新:有包括针对接触网的全方位的防护。光雷电不足以造成如此大的危害,雷电防护不当再加上其他人为综合因素才导致了如此大的危害。
2011-07-26 14:49    
liuli66麻庭光: liuli66感谢科学网博友作为嘉宾解答问题
2011-07-26 14:44
本期嘉宾
麻庭光:谢谢您的参与
2011-07-26 14:49    
vickyone单涛涛: 事情发生了。。为什么不主动把事情按照人情来做。 为什么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为什么做任何事都在隐瞒。 隐瞒什么。。现在不想变革。就要改革。 抓紧改掉恶习。。
2011-07-26 14:21
本期嘉宾
单涛涛:非常赞成,不隐瞒,主动做事,积极变革。
2011-07-26 14:49    
smartdata麻庭光: 个人直觉:官方公布的解释真的是不能让人信服,技术和投资都不是问题,应该是管理与侥幸在作怪,还有就是漠视生命。 白岩松的节目还是有些真话在的,有同感!
2011-07-26 14:44
本期嘉宾
麻庭光:尊重生命,要看价格,值多少钱,就能得到多少的尊重。凡事都有经济的杠杆
2011-07-26 14:48    
kennyking闵应骅: 杭深线使用的轨道电路是通号公司的ZPW2000A,请问是否存在这种因为轨道电路被破坏而导致ATP和LKJ两套系统都无法进行正常的闭塞的可能。如果可能出现这样的故障,那包括既有线在内的线路轨道电路有什么改进方法?
2011-07-26 14:43
本期嘉宾
闵应骅:你说的情况应该有可能,需要试验。1996年6月5日,欧洲第一枚阿丽亚娜5型火箭发射失败. 升空约40秒,在大约4000米上空发射装置开始偏离飞行轨道,随后爆炸. 火箭碎片散落在发射塔以东约1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火箭价值5亿英镑,教训可谓惨痛. 6月13日(一星期以后)以法国科学院J.L.Lions为首的调查委员会(9人)开始工作。 J.L.Lions未参加火箭发射,9人中大部分未参加火箭发射 5人技术顾问委员会 7月19日向全世界公布调查结果 调查报告的14点建议中有一条: 在评议软件规格、程序和认证文件时应有不参加该项目的外行专家参加。 他们模拟了整个过程,才确定了故障原因。
2011-07-26 14:48    
xupeiyang麻庭光: 高铁、动车司机的培训、技术要求和资质如何确定?紧急事故的司机安全保护技术?
2011-07-26 14:36
本期嘉宾
麻庭光:抱歉,超出了我的回答能力。
2011-07-26 14:48    
tinasun单涛涛: 算了,又是些捣糨糊的专家。俺撤了。
2011-07-26 14:42
本期嘉宾
单涛涛:对不起,和大家一样,关心这次事件。发表一些基于我专业背景的看法,看法可以不同,但是绝对是出自内心,不可说是捣糨糊。
2011-07-26 14:47    
lxnext8848麻庭光: 看到报道说中很多人拿锤子敲不开窗户逃生,这里就有一个矛盾,车体即要牢固,出了意外的时候又要方便逃生,方便救援,不知道列车从设计上看能从那方面做出更好的改进?
2011-07-26 14:45
本期嘉宾
麻庭光:这里有一个测试标准问题,如何才能既保证逃生,有避免打不烂,这需要测试,而这时最薄弱的一环,因为没有人促进这项工作。
2011-07-26 14:47    
zhagnkaike吴智勇: 为什么在宣告搜救结束后,(我忘了是不是在掩埋的过程中)还能发现生命,他们是以生命标准来确定搜救结束的,及时里面没有生命迹象了,那遇难者尸体也应该全部运出后再做其他处理啊
2011-07-26 09:52
本期嘉宾
吴智勇:温都论坛http://wzcs.wzdsb.net/thread-158082-1-1.html有丰富多彩的内容。
2011-07-26 14:46    
tinasun麻庭光: 现场破坏的情况下还能如何还原事实真相?只是这样分析,可以分析出什么结果?分析出的结果是确定的还是猜测而已?
2011-07-26 14:36
本期嘉宾
麻庭光:需要真相么?破坏了,就是为了不要真相。 当然,不排除有关方面认定是软件问题,所以硬件损坏无所谓。
2011-07-26 14:45    
v575767单涛涛: 听说事故现场对面轨道一辆动车当天晚上也是因雷击导致供电系统中断,后来用尽备用电源后被迫停车,没造成伤亡。我想问的是,高铁、动车受雷击影响这么大吗,难道没有什么相应的防护措施吗?毕竟夏季遇雷雨的可能性很大啊!
2011-07-26 00:16
本期嘉宾
单涛涛:不应当把雷击影响作为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谢谢
2011-07-26 14:44    
Jacky168罗世辉: 您好!请问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起事故,如何评价中国的高铁发展,做到客观公正?另外,作为个人,您每年坐过几次高铁或动车?
2011-07-26 14:33
本期嘉宾
罗世辉:首先是铁路部门应如何对待的问题,从前面几次故障的发生后的情况可以看到铁路部门的态度。 我每年大概坐少于10次高铁
2011-07-26 14:44    
tinasun麻庭光: 算了,又是些捣糨糊的专家。俺撤了。
2011-07-26 14:42
本期嘉宾
麻庭光:谢谢,我本来就是消防工程师,让您失望了,抱歉。
2011-07-26 14:44    
rodgeryuan闵应骅: 我是交通工程专业的,也学过有关铁路信号的一些基础知识。当时老师曾强调,铁路信号要求“故障-安全”原则,可能当时的教科书比较老旧,仍是介绍继电器为基本安全保障的器件。计算机的联锁闭塞设备从原理上无法实现“故障-安全”。但当时的知识可能放在现在不适用了,您能否介绍一下当前的信号系统如何保证这一原则的实现呢?
2011-07-26 14:34
本期嘉宾
闵应骅:在容错技术里,所谓故障-安全,就是fail-safe,这是有许多研究的。对于无节点系统,也应该有这一要求。
2011-07-26 14:43    
Jacky168吴智勇: 您好!请问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起事故,如何评价中国的高铁发展,做到客观公正?另外,作为个人,您每年坐过几次高铁或动车?
2011-07-26 14:33
本期嘉宾
吴智勇:建设速度令人高兴,但是管理与安全系数却让人担忧。我每年大概会有十余次乘坐。
2011-07-26 14:43    
Jacky168麻庭光: 您好!请问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起事故,如何评价中国的高铁发展,做到客观公正?另外,作为个人,您每年坐过几次高铁或动车?
2011-07-26 14:33
本期嘉宾
麻庭光:总是要有教训的,标准是靠事故推动的,没有事故,就没有高质量的标准。我不在国内,没有做过动车。
2011-07-26 14:43    
sheep021丛远新: 高铁的触电网上没安装避雷针吗? 怎么经常被雷击?
2011-07-26 11:07
本期嘉宾
丛远新:避雷针又叫“接闪器”,其作用不是避开雷电,而是吸引雷电,将受保护物体附近的雷电截获,通过可靠的接地网迅速引入大地。可如果接地网不合格,截获的雷电则无法快速消解,就会窜入避雷针附近的电气设备等设施,反过来制造雷灾事故。 因此,如果接地网合格,再加上等电位、浪涌等措施,避雷针可以化解雷灾,否则,避雷针只会反过来增加雷灾的风险。 所以,安装避雷针后仍被雷击实属正常。 另外, 避雷针防护范围有限,不仅如此,避雷针还会增加其防护范围临界点的雷击概率。所以,大面的民用建筑等一般只采取避雷带甚至避雷网防护。便宜且实用。铁路沿线也应采取避雷带,否则采用昂贵的避雷针,但密度不够,不但不能防护好,反而可能增加雷患,是极不可取的。
2011-07-26 14:43    
guozhenru吴智勇: 这次事故到底死了多少人?有没有“失踪”人数?
2011-07-26 05:49
本期嘉宾
吴智勇:据官方的最新死亡数字是39人,没有失踪。但这不是最后的数字。我们也是希望这个数字不要再增大,因为都是生命。
2011-07-26 14:41    
xupeiyang闵应骅: 高铁、动车司机的培训、技术要求和资质如何确定?紧急事故的司机安全保护技术?
2011-07-26 14:36
本期嘉宾
闵应骅:这个我不清楚,因为我已离开20年了。
2011-07-26 14:41    
Jacky168单涛涛: 您好!请问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起事故,如何评价中国的高铁发展,做到客观公正?另外,作为个人,您每年坐过几次高铁或动车?
2011-07-26 14:33
本期嘉宾
单涛涛:谢谢您的提问,对待这次事故,我觉得应该把安全控制作为高铁管理的重中之重。我个人目前每年坐高铁次数不多,4到5次,中国的高铁发展是个奇迹,技术人员的功绩不可否认。但是很多相应的软件,包括管理等,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2011-07-26 14:40    
feichen沈阳: 事故的善后处理让人很寒心,科学网卫军英老师的博客(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8418&do=blog&id=467928)说:动车仓促掩埋有点像是毁尸灭迹!请问这怎么解释???
2011-07-26 09:31
本期嘉宾
沈阳:即使是铁道部的发言人,也解释的不到位。
2011-07-26 14:40    
vickyone沈阳: 事情发生了。。为什么不主动把事情按照人情来做。 为什么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为什么做任何事都在隐瞒。 隐瞒什么。。现在不想变革。就要改革。 抓紧改掉恶习。。
2011-07-26 14:21
本期嘉宾
沈阳:从信息封闭到信息透明时代的转变难度之大,是我们不可想象的,其实信息透明对大家都有好处,信息透明了,才有可能杜绝问题食品、安全事故,才能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移动互联网时代给了每个人都有移动的舆论监督武器,手机和微博,我们要善用这一武器,理性有序的推动社会前进。
2011-07-26 14:39    
vickyone麻庭光: 事情发生了。。为什么不主动把事情按照人情来做。 为什么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为什么做任何事都在隐瞒。 隐瞒什么。。现在不想变革。就要改革。 抓紧改掉恶习。。
2011-07-26 14:21
本期嘉宾
麻庭光:我也不懂,对我来说很简单的克拉玛依大火,为什么会被封杀?过去的一定不能翻案,所以搞技术也有风险啊。
2011-07-26 14:39    
songxiao吴智勇: 温州动车事故,您在哪节车厢,情况严重不?现场逃生时您觉得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2011-07-25 19:27
本期嘉宾
吴智勇:当时,确实很多窗玻璃很难砸开,消防战士从外面用专业工具都要好一会儿,何况受伤的旅客在侧翻的车厢里,又没有工具,也很难找到,可以想象根本是没有办法用上力去砸掉玻璃窗。
2011-07-26 14:39    
yangbchengc罗世辉: 为什么要急于恢复通车?好好地在现场多发现几个“生命的奇迹”不是更好吗?72小时的黄金时间还早得很哪!
2011-07-26 14:35
本期嘉宾
罗世辉:我虽然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个人观点:铁路是交通运输的动脉,在强调生命至上的同时,及早保证铁路畅通也非常重要。
2011-07-26 14:38    
zr99麻庭光: 我非常赞成您的这个观点,“美国没有腐败,就是因为动不动就索赔,通过索赔保证对方不敢腐败。美国索赔有标准,明确的行业标准,国内缺乏如此明确的标准,所以无法索赔,所以动不动就说腐败,因为标准和制度允许这种腐败的发生,所以还是制度的问题。”
2011-07-26 14:32
本期嘉宾
麻庭光:索赔是建立在标准和定价基础之上,我们的标准和价格都没有理顺。
2011-07-26 14:38    
liuecsi麻庭光: 请评论 (1)7月25日凌晨,挖掘机正在对事故列车车厢进行拆解。 (2)有专家表示现有铁路接触网和信号系统,加装避雷装置一是成本高,一是怕导线被雷击损坏后搭在接触网上
2011-07-26 13:13
本期嘉宾
麻庭光:太技术细节了,我不好回答,抱歉。
2011-07-26 14:37    
Jacky168沈阳: 您好!请问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起事故,如何评价中国的高铁发展,做到客观公正?另外,作为个人,您每年坐过几次高铁或动车?
2011-07-26 14:33
本期嘉宾
沈阳:我坐高铁次数比较多,大概接近10次,武广,京沪,还有杭州到厦门,武汉到上海等。整体感受,一个安全的,没有事故的高铁是多么的美好,可惜连续的事故敲碎了我们的幻想。
2011-07-26 14:37    
dongjiliubei麻庭光: 不到15小时宣布无生命体征,是不是有问题?现场消防官兵的拒绝说明什么?为什么要急于掩埋和粉碎车体?
2011-07-26 14:33
本期嘉宾
麻庭光:从我国消防官兵的二元领导就可以看出,他不必对下面负责。他们是服从命令而已。
2011-07-26 14:36    
xu1987125单涛涛: 同样是高铁,为什么我国高铁发生这么严重的事故,而高铁已运行多年的日本新干线却没有发生类似的事故呢?
2011-07-26 09:20
本期嘉宾
单涛涛:谢谢您的提问,这次事故的出事车辆是动车,不是高铁机车。高铁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前段时间高铁运行出现的情况说明我们的技术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请给技术工作人员一点信心和耐心。日本新干线也出现过技术问题造成列车误点,有资料可查,谢谢
2011-07-26 14:36    
vickyone罗世辉: 事情发生了。。为什么不主动把事情按照人情来做。 为什么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为什么做任何事都在隐瞒。 隐瞒什么。。现在不想变革。就要改革。 抓紧改掉恶习。。
2011-07-26 14:21
本期嘉宾
罗世辉:对不起,我不太明白您的问题。但铁路部门,需要勇于承担责任,面对问题,面并有正确的面对问题的态度和科学精神,才能尽可能避免事故的发生。
2011-07-26 14:35    
ycyzyp吴智勇: 为什么要急着拆解车体并掩埋,确认里面没有遇难者尸体甚至生还者了吗???有点像杀人灭口(用动车杀人,然后赶紧把动车灭口)和毁尸灭迹!!! 还是在故意把死亡人数变为失踪人数,从而把死亡人数控制在传说中的35人以内!太恐怖了(比撞车本身恐怖得多)!!我就纳闷了,又没着火,也没爆炸,哪来的失踪人口呢!!! 希望不要被和谐哈,好恐怖...
2011-07-26 13:36
本期嘉宾
吴智勇:确实没着火,也没爆炸,所以就没有失踪人员。
2011-07-26 14:35    
fiona沈阳: 看了您的微博,您认为微博在这次动车事故信息传播过程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目前关于此次事故的微博舆论中,大家最关注的是哪些方面,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介绍?
2011-07-26 13:52
本期嘉宾
沈阳:微博在本次事件中担当了第一信息发布源,直接快速的进行了事件各类信息的发布,可以想见今后微博在中国的新闻媒体中将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本次微博舆论中,早期大家聚焦与救援、现场感受话题,在第二天逐步聚焦到有关部门的处置应对上来,近期转变为追责和表达愤怒情绪。
2011-07-26 14:35    
fiona麻庭光: 您是消防安全专家吧,能否从您的专业救援角度谈谈:这次动车事故的救援方式、持续时间是否妥当?这种突发事故发生后,应该怎样实施救援? 看新闻报道说特警很早就接到指令说要用吊机把车厢吊起来的,放到桥下来清理,还说是生命探测仪探测不到生命迹象,事实上仍有生命存活...
2011-07-26 13:42
本期嘉宾
麻庭光:这不是技术问题,是政治问题,不清楚其中的具体考量,我只能说他们都不是职业水平,我国除了香港和台湾,没有全职的消防队伍。这是国家消防制度设计的先天不足。
2011-07-26 14:34    
Bellasx麻庭光: 此次事故反应了中国铁路管理以及铁路信息化的缺陷:无人调度,不清楚周边列车情况(无法沟通)等,请问以后在铁路信息化管理上会有什么具体的措施?
2011-07-26 10:18
本期嘉宾
麻庭光:这个问题,由消防工程师来回答不合适,我只能说以后越来越仰赖自动,因为需要避免人为的失误,社会越发展越发达,人为的失误会被放大,比如这次动车事故。如果是蒸汽机时代,这一点人为失误很快就得到纠正了。
2011-07-26 14:34    
主持人
科学网编辑部: 最近高铁动车事故频发,科学网特邀请了交通工程技术及相关领域的多名专家(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铁路信号专家闵应骅;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气象学家丁裕国;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研究中心教授、动车专家罗世辉;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消防与安全技术学院助理教授麻庭光;雷电防护专业人士丛远新;武汉大学信管院和计科院教授沈阳等)、亲历事故现场的网友(温州都市报时政要闻部副主任吴智勇、新浪微博网友小刀)和关心铁路交通安全的科学网博主(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单涛涛博士等)等嘉宾,与公众共同交流事故原因。欢迎大家各抒己见!
2011-07-26 14:33
zhagnkaike麻庭光: 为什么在宣告搜救结束后,(我忘了是不是在掩埋的过程中)还能发现生命,他们是以生命标准来确定搜救结束的,及时里面没有生命迹象了,那遇难者尸体也应该全部运出后再做其他处理啊
2011-07-26 09:52
本期嘉宾
麻庭光:我对生命标准也不清楚,但生命总有不确定性,比如生了绝症,有人自动康复,有人就是好不了,因人而异。我对救援工作不熟悉,不过,我知道国内消防工作是非职业化的,所有消防工作者都是非职业的(或者说临时性的),所有的救援工作都是业余的,他们的主要职业是军人(或武警),其次才是技术工作,所以他们首先考虑要执行命令,其次他们的技术水平你可以想见。我一直主张的消防职业化,就是基于这一点认识。大部分人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中国是世界唯一的采纳非职业化消防的主要国家。非职业化的消防和救援工作者,无法得到长期的培训和教育,很难和国外终身积累的同行相比。你认为他们水平不足,没想到他们的工作本来就是业余的,这是国内消防制度一开始就这样设计的,消防费用由国防经费支付,所以他们首先是军人,其次才为民服务。
2011-07-26 14:33    
fiona吴智勇: 吴记者,你好,你是当地的记者,关于网上报道的温州特警拒指令坚持原地清理发现追尾动车幸存女童,以及遇难者家属质疑过早停止救援后,才发现亲人遇难的情况,你了解多少?停止救援是哪个部门下的命令,温州当地政府是什么态度,能否给我们讲讲。
2011-07-26 13:33
本期嘉宾
吴智勇:你的问题,可以登陆http://wzcs.wzdsb.net/thread-158082-1-1.html 内容比较丰富。
2011-07-26 14:33    
新浪网友罗世辉: 我在江西丰城 为什么一些技术没发挥作用?
2011-07-26 14:30
本期嘉宾
罗世辉:一个事故是很多偶然集中暴发的,为什么会这样只有等详细的调查结束之后可能才会知晓。
2011-07-26 14:33    
wsjlzu麻庭光: 天气原因是什么意思?是说,只要发生这样的天气,火车就不可避免的出事故,是人力不可避免的?还是说,对于这种天气响应的应对措施没做好,才导致事故?
2011-07-26 09:44
本期嘉宾
麻庭光:天气原因代表极端事件。任何产品都需要经过极端事件的考验,在可靠性理论中,需要通过加速试验(用更极端的短时模拟条件来模拟长期的运行工况)。极端事件仅仅是一种刺激,内在的响应决定 了系统的输出。所以关键还是系统内部的功能,是否能够容错。某一环节可能出错,但可以通过冗余配置的方法避免系统崩溃。不错,凡是重大灾难,都是应急计划没有做好的缘故。 火车可以出错,管理要能容错,把错误通过备用方法加以克服和避免。您说的大体正确。
2011-07-26 14:32    
xu1987125麻庭光: 同样是高铁,为什么我国高铁发生这么严重的事故,而高铁已运行多年的日本新干线却没有发生类似的事故呢?
2011-07-26 09:20
本期嘉宾
麻庭光:新干线具有先发优势,也就是说,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克服小毛病,最终导致成熟产品,因此他的人员,系统、备件、维护和原来的设备都很配套。我国没有长期的投入,希望短期内掌握可靠的系统,必然会遇到后发劣势的问题,就是环境不配套,好车配劣马。现在看来人为失误影响了动车的安全,因此是软件没有跟上,是培训没有跟上,这是导致系统失误的短板(即水桶理论:水桶的容量取决于最短的一根板,动车的可靠性取决于最弱的一块,对我们来说,就是人员培训问题)。
2011-07-26 14:32    
lvxiaoding麻庭光: 您认为是天灾,是人祸?哪个面占的更大?高铁宣传的多么多么先进,为什么总是事故不断,是天灾,是人祸?难道中国人就是一味的追求速度,而放弃安全吗?还有根据中国的地质,中国真的适合建设高铁吗?
2011-07-26 09:15
本期嘉宾
麻庭光: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天灾,天灾也是人祸,因为工程师应当提前预见天灾,作出防范的措施。所以对于工程师来说,没有天灾。但是,话又说回来,没有真正的人祸,因为人是社会动物,是按照系统原理工作的,他的错误,应当有人纠正,否则就不是系统了。正确的系统应当有自检、自查、自纠正、自容错的功能,就此而论,没有人祸,只有制度错、管理错和认识错。地质也许不适合,但人口适合,在强大的节能减排压力之下,高铁是远程交通的最好选择。看看你周围的环境污染,你还是要拥抱高铁的,那是电能,比其他旅行方式更减排。十亿人口的交通问题,不是小问题。
2011-07-26 14:31    
主持人
科学网编辑部: 各位网友,大家好!访谈已经正式开始,欢迎大家参与!
2011-07-26 14:31
qisili吴智勇: 撞车的具体时间是多少?网上调度记录是不是真的?是不是前车将撞车误认为是其他紧急停车?司机怎么样区分各种紧急情况?
2011-07-26 14:15
本期嘉宾
吴智勇:具体时间我也不知道,我不车上,因为我也是事后赶到的,大概时间应该在8点30分至35分左右。
2011-07-26 14:31    
ycyzyp麻庭光: 为什么要急着拆解车体并掩埋,确认里面没有遇难者尸体甚至生还者了吗???有点像杀人灭口(用动车杀人,然后赶紧把动车灭口)和毁尸灭迹!!! 还是在故意把死亡人数变为失踪人数,从而把死亡人数控制在传说中的35人以内!太恐怖了(比撞车本身恐怖得多)!!我就纳闷了,又没着火,也没爆炸,哪来的失踪人口呢!!! 希望不要被和谐哈,好恐怖...
2011-07-26 13:36
本期嘉宾
麻庭光:那么,为什么克拉玛依友谊馆一定要被炸毁呢?友谊馆大火并不大,完全可以再使用30年。克拉玛依受害者,第三天就开始下葬,为什么?上海铁路局的领导,为什么要立即免职?我不是领导,所以不知道这些答案,只是说明,这很常见,且不是技术问题。
2011-07-26 14:31    
Jacky168罗世辉: 您好,高铁动车运行,能不能设计一种更好的系统,当两列火车在一条铁轨上的距离小于安全距离时,不用调度系统提醒,列车本身就能探测到,并提醒或者自动紧急刹车?谢谢
2011-07-26 14:28
本期嘉宾
罗世辉:我不是信号问题专家,但据我所知,是有这种功能的,当列车驶过某些位置时有轨道感应。
2011-07-26 14:30    
wangzheBJTU麻庭光: 转述网络信息:“据上海铁路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昨晚5点左右,定远县境内雨下得非常大。由于大风和暴雨,定远站附近供电设施上方的雨棚上的一块铁皮被风刮落,将动车供电线砸断,造成高铁列车停电。”为什么铁皮会被刮走?它与铁路系统腐败有关的概率是多少?
2011-07-26 09:12
本期嘉宾
麻庭光:铁皮被刮走,太正常了。假如铁皮面积1平方,在20帕斯卡的压力下,受到20牛顿的压力,即2公斤的推力,可以吹动的。风力很容易达到20帕斯卡,这是伯努利定理。与腐败的关系不确定,取决于极端气候的概率。没有100% 可靠的工程设计,要看工程设计的可靠概率是多少,所以凡是出错就指责腐败也是不合理的,要看原来的安全余量是多少再决定。工程设计都是有前提假设的,我们设计的消防逃生系统,如果假设是对付50万瓦的火灾,就不能对付500万瓦的火灾,所以需要添加补偿措施,如报警系统,来避免火灾达到500万瓦的水平。消防设计的第一部分,往往是对于可能威胁大小的假设。假设大,设计豪华,太浪费。假设太小,设计节省,但风险高,所以需要各方妥协,达到折中的标准,这时候如果火灾超过了预期的标准,就不能说是腐败了,一切都是商量的结果。你说对方腐败,是因为你不能索赔。美国没有腐败,就是因为动不动就索赔,通过索赔保证对方不敢腐败。美国索赔有标准,明确的行业标准,国内缺乏如此明确的标准,所以无法索赔,所以动不动就说腐败,因为标准和制度允许这种腐败的发生,所以还是制度的问题。
2011-07-26 14:30    
vickyone吴智勇: 事情发生了。。为什么不主动把事情按照人情来做。 为什么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为什么做任何事都在隐瞒。 隐瞒什么。。现在不想变革。就要改革。 抓紧改掉恶习。。
2011-07-26 14:21
本期嘉宾
吴智勇:我对铁道部一些官员的做法和决定也与大家一样,很不理解。首先乘动车实行实名制了,铁道部应该把所有乘坐这两趟列车的乘客名单公布出来;其次生命是最重要的,清理现场必须做到一丝不苟,他们没有做到。第三,现场空间很大,完全没有必要把车厢埋藏。还有很多很多的问题!!!!
2011-07-26 14:29    
lxnext8848罗世辉: 从信息技术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典型的信息系统关键时刻失灵的问题,我认为很有可能是软件缺陷遇上了人为失误导致了问题发生。中国人的一向的传统是重硬轻软,对软件系统的一些规律及其复杂性认识不足,中国高铁在某些专业的技术领域比如列车制造,轨道铺设的进步应该是不可否认的,但最后要实现实现高效安全的运行还是得通过可靠的信息系统来支持,而这个信息系统是需要一个复杂的软件系统来支撑的,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国家在复杂软件系统上的研究开发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其实是有很大差距的。就像写诗,功夫不在诗里,而在诗外,中国铁路技术,诗里的功夫看似很足,诗外的功夫还远远不够。中国的高铁建设,如何从大系统的角度来考虑?及其如何带动相关领域的全面发展?木桶原理,木桶盛的水取决与最短的那根木头,中国铁路最短的那根木头在哪里呢?不知专家们如何看待。
2011-07-26 12:13
本期嘉宾
罗世辉:比较同意您的观点,但事故的真正原因还需要时间进行调查,就我的专业范围所知,铁路非常关注运行车辆本身的安全性,但涉及系统的问题,特别是有人参与的过程,肯定存在问题,但不宜匆忙下结论,一定要找出真正的原因才能杜绝后患。
2011-07-26 14:28    
主持人
科学网编辑部: 武汉大学传播学教授沈阳微博点评http://tech.ifeng.com/internet/detail_2011_07/25/7914449_0.shtml 博友和传统媒体最早报道隔40分钟,提示微博原生态报道的“黄金1小时”优势;微博是“网络人民大会堂”,关注角度丰富,从救援情况、寻人、民众的高尚,到事故真相、历史旧账、问责等,“到了用网络倒逼改革的时候了”。
2011-07-25 18:36
主持人
科学网编辑部: 从温州动车追尾事故想到的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90937&do=blog&id=468157 本人在铁路工作过15年,也算一个“老铁路”了。我们这些老铁路尤其关心:怎么会造成这次恶性追尾事故呢?铁路安全避免追尾事故是用自动闭塞和机车自动控制系统来完成的。过去的慢速列车制动距离是800米。铁路上装有轨道电路,大约在列车前方5公里以内没有车,信号及机车上的信号显示绿灯,司机可以放心开;如果在2.5-5公里之间有车,信号显示黄灯,要求减速运行;如果前方2.5公里以内有车,必须制动......闵应骅
2011-07-25 18:35
主持人
科学网编辑部: 欢迎科学网注册网友提交问题!相关专家会在26日14:30访谈开始后集中回答。
2011-07-25 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