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在线访谈-李小文老师科学网追思会
李小文老师科学网追思会
      科学网资深博主李小文院士,于2015年1月10日13点05分因病抢救无效在北京306医院与世长辞。
      听闻此消息,科学网编辑部全体同仁和众多科学网网友同样深感悲痛,连日来,博友们撰写大量博文表达对李小文老师的哀思和追忆。李小文老师人生的最后几年,非常喜欢科学网并与网友热心交流,在被送医抢救之前还在浏览科学网。李老师淡泊名利,生前留下遗嘱,不举行任何形式的追悼会,只愿在网上举行一次追思会。
      经与相关方面协调,李小文老师科学网追思会将于1月23日上午10时举行,届时各位网友可在线共同表达对李小文老师的怀念和追思之情。
访谈内容(共1496个问题,563个回复)
Tianqing:对陈安 是comments不是提问。李小文院士在科网上把微妙的看似矛盾冲突的两种角色平衡掌控得很好:1是facilitator的角色,他可以让持有不同甚至相反观点的双方都有机会充分表达,这可能一方面是他有过《华夏**》编辑经验让他的这个技能显得很娴熟,另一方面是他秉持的平等包容思想的行为表现。李老师facilitator这个角色是需要任何一位为师者去学习的,环境教育在主流教育界长期大力推行的教师角色就是facilitator(帮助学生学习的辅助者的意思);2是他自己是有明确立场的。这一点,从理论上讲有时候应该是与facilitator的角色相冲突的,但在科网李小文老师这里不存在冲突。有自己明确立场,也是为人师者应该必备的,但是怎样拿捏facilitator和个人立场之间的关系是个挑战。 总结一下我所观察到的李老师是如何平衡这二者的秘诀所在: 1尊重,对即使不同意见者也给予充分的尊重; 2对话、交流,让双方把意见表达清楚; 3真诚不掩饰地谦虚地表达自己的坚定立场。 这些是一个人内涵、修为、品质修炼到一定程度才能表现出来的,是装不出来的、更是做不出来的,是从内心里自然流露出来、溢出来的。这是科网上,大家感受到老邪形象和他带来的温暖的根源所在。
2015-01-23 09:35
本期嘉宾
陈安:谢谢田青老师对“李小文精神”的这个解读。其实,即便有人对他的意见或观点不感冒,并且表达得不礼貌,他依然是能够做到保留风度地回复或暂时回避等风平浪静后再来探讨,这一点田老师应该深有体会。 希望田老师感觉到的这种温暖能够在未来岁月里长期存在。当然说句悲观的话,没了李老师,谁还可能给大家这种温暖的感觉呢?其实不会再有身居“院士”这类高位者愿意花时间陪大家边走边聊的。我们如此用心怀念是因为在可预见的将来,我们只有这一份平等的温暖。
2015-01-23 09:59
主持人
科学网编辑部: 各位嘉宾和网友大家好,李小文老师追思会已开始!
2015-01-23 09:58
freefloating:对吕秀齐 期待更全面的了解老邪,李老师为人做事胸怀坦荡,而对真实的解读中有些异类也不必在意了,都会被历史和民意淹没的。
2015-01-23 09:51
本期嘉宾
吕秀齐:是的,我们就要让世人了解一个真实的李小文院士。李小文老师离开我们已近半个月,这几天为了纪念文集的事天天在读大家的博文,有不少李老师生前直接指导过的弟子,还有一起工作的同事,科学网上的博友,他们带着真情实感写下的纪念文章,令我感动,我和一起审稿的同事都有同感,读这些文章时,我们几近落泪,深深被李老师的高尚品德所感动。遗憾他把无数的爱给了他人,却没有多留点给自己。
2015-01-23 09:58
freefloating:对焦子锑 期待更全面的了解老邪,李老师为人做事胸怀坦荡,而对真实的解读中有些异类也不必在意了,都会被历史和民意淹没的。
2015-01-23 09:51
本期嘉宾
焦子锑:谢谢!
2015-01-23 09:58
chenhuansheng:对王富 从小文老师的情况来看,匿名(假名,编辑部知道,网友不知道)交流可能更有效,以来大家没有顾及,可以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不用畏惧权威,也不担心因为自己是权威二别人不说真心话。
2015-01-22 18:29
本期嘉宾
王富:不论是匿名还是实名,表达对李老师的哀思总是一样的。我相信在列的各位老师并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姿态,只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共同缅怀和纪念吧。还是多谢,陈老师~
2015-01-23 09:57
575 条记录 58/58 页 上一页 第一页 上5页   56   57  58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手机版 | RSS | 中国科学报社
京ICP备07017567号-1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08 Copyright @ 2007-2020 中国科学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