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在线访谈-关注四川芦山7.0级地震
关注四川芦山7.0级地震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芦山县发生7.0级大地震,目前已造成上百人遇难逾万人受伤。科学网特邀请多名专家与网友共同关注芦山地震。
访谈内容(共72个问题,39个回复)
心静如水:对龙迪 为什么我提出的问题三位专家没有一位给我回答呢?是提问不正确吗?
2013-04-22 10:43
本期嘉宾
龙迪:时间有限,不是我的专业,我就不回答啦。
2013-04-22 10:58
JoeyXu:对龙迪 灾后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都有什么典型特征,心理救援工作该如何开展?
2013-04-22 10:24
本期嘉宾
龙迪:灾后造成的心理冲击,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恐惧、焦虑带来的压力反应。受灾者在初期(灾后3个月)需要通过保证生命安全、安置生活(睡眠、进食)、与家人团聚、以及各种身心减压活动,来稳定情绪、化解恐惧感。这些工作做得好,大多数人不会留下心理后遗症。
2013-04-22 10:58
主持人
科学网编辑部: 各位网友和嘉宾老师,大家好!感谢各位的积极参与和嘉宾老师的热心回复,因时间关系,本次访谈即将结束。网友可以登陆嘉宾老师的科学网博客继续交流!
2013-04-22 10:56
zhangzhi:对邱泽华 余震的概念仅仅是名词(如你说:部长或领导)而已,没有成因意义?
2013-04-22 10:50
本期嘉宾
邱泽华:我想说的是,同样一个词,不同的人用的时候可能是不同的意思。所谓一词多义。偷换概念、偷梁换柱、移花接木,等等,往往就是由此而生。
2013-04-22 10:55
echo:对龙迪 在电视报道中看到很多镜头,如让坐在街头正在缝针的灾民接受电视台采访,打着吊瓶满脸都是伤的孩子,血肉模糊的被抢救者,这些会对灾民或者普通收视群体造成怎样的影响?电视台在处理这些镜头时应该遵循怎样的规范?
2013-04-22 10:30
本期嘉宾
龙迪:的确,电视镜头呈现创伤场面,会对受众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冲击。对于经历过地震的公众,或者之前有相似的创伤经验的公众,还可能唤起他们的创伤记忆。但是,新闻也有记录真实历史的责任,不应该删除所有让人揪心的镜头。不过,电视台可以在播报这些镜头时,提醒观众:当心理难受不想看时,可以不看。另外,最好插播一些与地震无关的、让人安心的内容,
2013-04-22 10:52
心静如水:对邱泽华 为什么我提出的问题三位专家没有一位给我回答呢?是提问不正确吗?
2013-04-22 10:43
本期嘉宾
邱泽华:我记得回答了。
2013-04-22 10:50
vvone:对邱泽华 此前地震专家们有认为,龙门山西南段在512地震中没有打通,发生地震的可能性很大,这几年地震局在这一区域做了哪些工作?
2013-04-22 10:07
本期嘉宾
邱泽华:专家的意见也各不相同。 我不能代表地震局来回答这个问题。
2013-04-22 10:50
心静如水:对李震 为什么我提出的问题三位专家没有一位给我回答呢?是提问不正确吗?
2013-04-22 10:43
本期嘉宾
李震:会不会几年后又出现像汶川以后的芦山地震,其实还是地震预报的问题。邱老师对地震预报的问题已经有回答了。
2013-04-22 10:50
vvone:对邱泽华 汶川地震后,国家投了很多钱做地震研究,监测预警工程,5年来,这些研究有哪些新的认识,监测预警工作取得了哪些进步,在这次芦山地震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2013-04-22 10:36
本期嘉宾
邱泽华:看到凤凰卫视报道说雅安地震有预警。起了什么作用还不清楚。
2013-04-22 10:48
meixianghao:对龙迪 龙老师,据我所知,心理所在汶川灾害长期在北川等地开展心理援助,目前这项工作有没有得到当地百姓和地方政府的认可,心理专家们有哪些发现和认识?
2013-04-22 10:27
本期嘉宾
龙迪:请到心理所网页首页看相关内容。www.psych.ac.cn
2013-04-22 10:46
40 条记录 1/4 页 下一页  1  2   3   4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手机版 | RSS | 中国科学报社
京ICP备07017567号-1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08 Copyright @ 2007-2020 中国科学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